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5-12-29
  

  • 全选
    |
    工艺 技术
  • 唐晓宁
    . 2015, 46(S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氯化锌(ZnCl2)、氯化钪(ScCl3)和氯化铈(CeCl3)为助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氯乙烯(VCM)合成用低汞复合催化剂HgCl2-ZnCl3-ScCl3-CeCl3/C。研究了含稀土氯化物低汞复合催化剂在氯乙烯合成中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HgCl2的催化机理遵循不对称合成反应立体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原则,按自由基和氢转移机理进行;稀土金属氯化物ScCl3和CeCl3与ZnCl2和HgCl2形成二维簇状螯合物,这增大了C2H2和HCl分子的活化百分数,提高了氯乙烯合成反应几率。
  • 邢宇 吴德鹏 薛莹莹 刘振新 李晶晶 方少明
    . 2015, 46(S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献对不经空气氛煅烧而直接还原的钴铝催化材料缺少XPS研究。为了研究等体积浸渍和共沉淀钴铝系催化材料之表面物相及组成,对直接还原后的样品实施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精细测量了Co 2p3/2、Al 2p和O 1s谱峰。XPS数据说明等体积浸渍型钴铝催化材料的表面CoAl2O4(非活性成分)比例很少,而共沉淀型钴铝催化材料的表面CoAl2O4(非活性成分)却相对较多,因此优选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钴铝系催化材料。分别用FESEM和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了催化剂形貌和CO加氢反应转换频率(TOF)。
  • 刘均庆 宫晓颐 郑冬芳 盛英 张胜振 朱豫飞 赖世燿
    . 2015, 46(S2):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性能优异,但是高成本限制了它的大规模使用。尝试以煤直接液化残渣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一方面为开发低成本中间相沥青炭纤维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为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拓宽了途径。通过热缩聚工艺得到中间相沥青,经过纺丝、预氧化和炭化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验证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中间相沥青炭纤维的可行性。研究了中间相含量、软化点和挥发分含量对中间相沥青可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煤液化沥青为原料制备的中间相含量在70%以上、软化点高于300 ℃的中间相沥青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纺制的炭纤维直径约为15 μm,拉伸强度达到1500 MPa,拉伸模量150 GPa。
  • 闫辰奇
    . 2015, 46(S2):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铜化学机械抛光(CMP)平坦化中螯合剂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铜CMP抛光液主要由SiO2磨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和氧化剂组成。针对不同比例螯合剂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分别对抛光/静态腐蚀速率、电化学、片内非均匀性及平坦化、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螯合剂与氧化剂的比例约为1:1时,平坦化效果最好。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抛光液配比,最终实现Cu CMP的全局平坦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曹艳敏 张华荣 马兴平 郑海务 顾玉宗
    . 2015, 46(S2):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氧化石墨烯(GO)系列复合纳米管光催化剂,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估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XRD与TEM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锐钛矿相的纳米管结构,拉曼光谱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晶相,且观察到显著的GO拉曼峰。GO引入后,样品的吸收边未见显著移动,而在可见光区域出现GO所贡献的吸收增强。光催化活性表征结果显示,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明显强于纳米颗粒;GO引入后,随着GO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管的光催化活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GO溶液用量为2 ml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我们还对系列TiO2/GO复合纳米管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变化机制作出了详细讨论。
  • 张先龙
    . 2015, 46(S2):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生长法,将聚苯硫醚滤料(PPS)浸渍硝酸锰溶液,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制备出基于PPS的锰基催化脱硝-除尘功能一体化滤料(Mnx/PPS催化剂)。该催化剂应用于除尘过滤器脱除烟气中NOx。以氨气为还原剂,测试了Mnx/PPS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活性,同时考察了催化温度和锰负载量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表征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温度范围为160℃-220℃,Mnx/PPS催化剂具有稳定的脱硝活性(80%-90%),而且除尘滤料广泛应用于此温度段。结果表明,基于PPS的锰基催化脱硝-除尘功能一体化滤料实现同时除尘脱硝是可行的。
  • 牟潇野 陈诺夫
    . 2015, 46(S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Ge/石墨/Si结构的薄膜样品,然后把其放入快速热退火(RTA)炉中退火。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石墨过渡层的引入缓解了Si、Ge之间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450 oC是Ge薄膜晶化的临界衬底温度,750 oC是使Ge薄膜RTA晶化程度明显提高的临界退火温度,30 s是最佳退火时间。
  • 研究 开发
  • 程子非 侯峰
    . 2015, 46(S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管材的腐蚀和结垢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全浸均匀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法对比研究了化学镀镍磷钢管、304不锈钢管和20#碳钢管在模拟地热水(广东省和平县)中的耐蚀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磷钢管的表面能较低,生成的CaCO3污垢稳定性较差,不易在表面聚集;此外,化学镀镍磷钢管在模拟地热水中产生的表面钝化膜致密稳定,能有效保护基材免受腐蚀。因此,化学镀镍磷钢管在模拟地热水中的耐蚀和阻垢性能明显优于304不锈钢管和20#碳钢管。
  • 杜效 郭朝晖 朱明刚 韩瑞 汪旭超 李卫
    . 2015, 46(S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钕铁硼快淬磁粉和低熔点Nd-Cu合金混粉热压/热流变的方法,制备出的各向异性磁体矫顽力从747 kA/m提高到1280 kA/m。XRD图谱表明样品取向度随合金添加量增大逐渐减小。通过SEM和TEM图片发现添加的Nd-Cu主要分散在晶界中,使得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各向异性热流变磁体晶界变厚,静磁耦合作用减弱,矫顽力得到明显提升。
  • 徐青景 王砥 任世学 方桂珍
    . 2015, 46(S2):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木材成本低、可再生,是优良的绿色工程材料和工业原料,但其存在结构疏松、易燃、易老化等缺点,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功能化,以提高表面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本文用胺丙基硅烷改性的铕芳香二酰基配合物来修饰木材,使其木材表面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铕配合物与木材表面的羟基发生键合;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经过改性稀土配合物的处理,木材表面具有发光特性;分析反应条件对试样荧光性能的影响可知,在反应浓度为15g/L、反应温度为50℃和反应时间为12h时试样荧光强度最高。接触角和热性能测试表明稀土配合物对木材表面的改性可以提高木材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
  • 郭韵恬 黄德智 霍李江
    . 2015, 46(S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研究制备Ce4+/纳米ZnO粉体,分散至PVA溶胶中,采用涂布法制备Ce4+/纳米ZnO PE复合薄膜。利用透射电镜表征Ce4+/纳米ZnO粒子的微观结构变化;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透氧测试仪、透湿测试仪和贴膜法分析复合薄膜的力学、阻隔和抗菌性能,并研究其对樱桃的保鲜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在纳米粉体含量为1.5%左右时可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纳米粉体含量0-2%时阻隔性能持续上升;纳米粉体含量为1%时,复合薄膜避光、自然光和紫外光条件下的抗菌率分别达94%、98%和99%以上;复合薄膜用于樱桃包装保鲜实用效果较佳。
  • 陈维铅 李增鹏
    . 2015, 46(S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mCP为磷光主体材料,BGIr1为蓝绿色磷光掺杂材料,MoO3为空穴注入材料,制备5中不同厚度的MoO3蓝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并研究不同厚度MoO3空穴注入层对蓝绿色磷光OLED发光特性的影响。制备器件结构为ITO/MoO3(x nm)/NPB(40 nm)/mCP:BGIr1(30 nm, 18 %)/BCP(10 nm) /Alq3(20 nm)/LiF (1 nm) /Al(100 nm),其中18 %为发光层中BGIr1的掺杂量(质量分数),x 为空穴注入层MoO3的厚度。研究结果表明,器件空穴注入层MoO3的最佳厚度为20 nm。当电压为13 V时,MoO3厚度为20 nm器件获得最大亮度为8617 cd/cm2,当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器件获得最大发光效率为5.7 cd/A。器件在488 nm和512 nm处获得两个主发射峰,发光颜色稳定,CIE坐标为(0.19,0.21)。
  • 欧秋仁 嵇培军 肖军
    . 2015, 46(S2):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DSC、DMA和TGA、介电性能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和分子结构对氰酸酯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变了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历程,降低了氰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温度和介电性能,提高了氰酸酯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含脂环和酯键的三官能团TDE-85树脂与JF-45邻甲酚甲醛环氧树脂相比,在改善氰酸酯树脂力学性能方面较好,在保持氰酸酯的耐热性和介电性能方面相当。
  • 罗华超 任世学 方桂珍
    . 2015, 46(S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机、无机、复合发泡剂制备了聚乙烯醇/碱木质素发泡材料(PAFM),优化发泡剂用量。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合发泡剂的最佳用量分别是3.0%、3.0%、4.0%;在最优条件下,无机发泡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但其表观密度较高,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发泡材料的降解率降低;FT-IR显示有机、无机发泡材料发生苯环5位取代,且无机发泡材料的交联度较高;扫描电镜观察到发泡材料均具有明显的孔隙结构,但其孔隙结构不均匀,主要由于固化过程中水分挥发泡孔结构破裂导致;热分析:DSC显示无机发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TG显示,三种发泡材料的失重率最高峰对应的峰值温度依次增大,同时降解残留物依次较少,因而无机发泡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好,且降解性能好。因此,三种不同发泡剂制的发泡材料中,无机发泡材料性能最优。
  • 刘潇 沈文宁 冯慧 冯拉俊
    . 2015, 46(S2):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水净化处理用杀菌过滤材料,本文以AgNO3为反应前驱体,利用K2S2O8氧化法在市售活性炭上沉积AgO颗粒;采用XRD、FTIR、SEM和EDS技术对制备的含银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利用烧瓶振荡法对含银活性炭的杀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活性炭表面含有活性官能团,K2S2O8氧化法很难在活性炭表面上沉积AgO,得到的主要是立方Ag颗粒;AgO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生成,并被活性炭还原成金属银;FTIR分析证实沉积银后活性炭表面有羧基、羰基、酚基、琨基和醚基等氧化性基团存在;含银活性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的杀菌效果,Ag含量分别为16.03%的杀菌材料与这两种细菌接触作用10min,其杀菌率均达99.9%以上。
  • 季文姣 万玲玉
    . 2015, 46(S2):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丙烯隔膜为基材,单面涂覆2.0~3.0 um的Al2O3/P(MMA-BA)复合涂层制备改性隔膜。对隔膜的穿刺强度、透气性、热稳定性、耐热收缩性、表面形貌、吸液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复合涂层中含有大量Al2O3能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收缩性,而且涂层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润湿隔膜、并提高离子电导率,组装的电池的循环与倍率性能也有显著提升
  • 陈志彦
    . 2015, 46(S2):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氯氧镁材料的制备工艺。采用长度分别约为250、150和75?m的莫来石纤维增强氯氧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添加20.0wt%150?m的莫来石纤维增强效果最好,抗折强度可以达到41.8MPa,提高192.3%。XRD和SEM分析表明氯氧镁复合材料晶相主要有棒状5Mg(OH)2?MgCl2?8H2O、3Al2O3?2SiO2、MgO和MgCO3等。分析了莫来石纤维的增强机理。
  • 刘素瑞 杨久俊
    . 2015, 46(S2):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混凝土裂缝愈合前后的力学性能、裂缝宽度、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了不同碱度NaOH溶液(pH值分别为7、9、11、13)环境下混凝土的自愈合性能。结果表明:NaOH溶液对混凝土的自愈合效果优于水;不同碱度NaOH溶液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波速均随龄期延长逐渐增大,且增长速率前期较小,中期增大,后期趋于平缓;NaOH溶液的pH值为13时,混凝土的自愈合效果最明显,60 d时,强度恢复率约为97.6%,裂缝宽度愈合率约为58.4%;随NaOH溶液碱度的增大,裂缝中C-S-H凝胶、钙矾石等产物逐渐增多,体积增大,连续的C-S-H凝胶将相互交叉搭接的钙矾石骨架包裹住,并在晶体间起胶结作用,使裂缝逐渐愈合。
  • 黄思琪 于志明 张扬
    . 2015, 46(S2):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快速的微波辐射法制备了壳寡糖/有机累托石(CTOOR)纳米复合材料, 其中壳聚糖(CTS)经酶解处理得到低分子量壳寡糖(CTO),累托石(REC)用 Gemini 18-3-18 进行有机改性。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分析表征了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和结构,比较了其与单一组分CTO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CTO插层进入有机累托石(OREC)层间,扩大了其层间距;CTO与OREC发生氢键和静电的相互作用;CTOOR的热稳定性及抗菌能力均优于CTO。
  • 张光辉 桑革
    . 2015, 46(S2):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工作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Zr1-xTixCo合金,采用XRD表征所制备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相结构,采用Sievert-型吸放氢性能测试方法测试其放氢动力学性能及PCT曲线,获得放氢反应的熵变及焓变值,采用等容等温法测试所制备合金的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Ti掺杂含量增加可有效改善ZrCo合金抗氢致歧化性能,进一步TG-DSC研究Zr1-xTixCo合金氢化物放氢过程,结果表明Ti掺杂可实现对ZrCo合金的晶格调控,从而改善抗氢致歧化性能及热力学性能。
  • 范宝安 任晓静 丛野 梁文懂
    . 2015, 46(S2):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络合燃烧法制备了两种组成不同的阴极材料La0.6Sr0.4Co0.2Fe0.8O3-δ和La0.54Sr0.44Co0.2Fe0.8O3-δ,并组装成单元电池,研究了阴极材料A位组成变化对其离子导电能力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A位的Sr含量并降低La含量,同时使A位缺位可显著提高其氧离子电导率,从而降低阴极的极化电阻,提升电池的电性能。其机理在于A位组成发生上述变化可以在材料中引入更多的氧空位,同时由于晶胞体积增大,氧空位的活动能力增强,从而使得氧离子在材料内部更容易迁移。
  • 杨亚萍 朱伟 薛雯娟 王联 周天勇
    . 2015, 46(S2):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廉价原料以固-液结合法合成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锰铁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原材料合成的目标产物微观结构及其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恒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由混合磷源及其廉价铁源、锰源合成的LiMn0.5Fe0.5PO4样品平均粒径在1-5 um之间,表面呈现出较规则的球形。该样品在0.1C下恒流充放电初始放电容量达158.7mAh/g,50周循环后为初始容量的94%,2C恒流充放50周后容量为初始值的96%。研究表明以磷酸二氢铵与磷酸为混合磷源、工业级三氧化二铁及二氧化锰合成的LiMn0.5Fe0.5PO4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谢顺卿 许云波
    . 2015, 46(S2):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不同常化工艺对薄带连铸Fe-1.3%无取向硅钢退火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200℃常化时,随着温度及时间的增加,铸带的晶粒尺寸呈不断增大的趋势。铸带常化后的析出物为AlN和MnS,析出粒子以100nm以上的大尺寸颗粒为主,其中在200~400nm粒子占有较大比例。1000℃和1200℃常化20min的退火组织,存在较多≤20μm的细小晶粒,组织很不均匀,铁损达到4.5W/kg以上。1100℃常化20min退火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50~60μm,组织均匀性最好,成品铁损下降至4.15W/kg。在1100℃常化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常化板和退火板晶粒尺寸均增大,铁损逐渐下降。成品组织及铁损的差异主要与铸带常化和后序退火过程中的析出行为有关。
  • 佘欣未 蒋显全
    . 2015, 46(S2):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OM、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微量Er、Zr元素对Al-1.5Mg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除了含有少量的β相(Mg2Al3)和Mg2Si外,绝大部分为铁基相(Al3Fe和Al12Fe3Si);复合添加Er、Zr能促进铁基相析出,实现针状相转化为相对无害的骨骼状相,提高了合金的宏观硬度和加工性能;大部分Er溶解在Al基体中,其余分布在晶界处的Er易吸附固/液界面前沿处的铁等原子,造成成分过冷,从而增加形核率,细化晶粒;Zr几乎都固溶于Al基体中,但有少量Al3Zr粒子形成。
  • 丁铸
    . 2015, 46(S2):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条件下利用磷酸盐溶液、偏高岭土和镁砂作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出了磷酸盐化学结合陶瓷材料(CBPC),研究了Si/P摩尔比以及MgO的用量对硬化CBPC材料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酸盐溶液中P/Al摩尔比为3、磷酸盐溶液与偏高岭土的质量比为1.5时,抗压强度最高。利用DTA-TG、XRD、FTIR以及SEM等表征手段对硬化的产物进行了微观形貌和结构分析表征。CBPC的形成机理主要是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铝氧层,偏高岭土的中Al—O层与磷酸盐的中P—O进行了键合,并通过部分层内羟基形成氢键,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立体结构。镁砂与磷酸盐反应生成MgHPO4?3H2O,有利于提高CPBC微观结构的形成,提高了CBPC的固化强度。
  • 邬志华
    . 2015, 46(S2):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颗粒含量及颗粒粒径对氢氧化铝颗粒填充不饱和聚酯树脂(ATH/UPR)阻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ATH/UPR复合材料试样,再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试研究分析了氢氧化铝颗粒含量及颗粒粒径对该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含量和颗粒粒径对ATH/UPR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都有影响,而且颗粒含量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 刘健 毕红 胡林 韩玉岩 田明亮
    . 2015, 46(S2):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别在0.5 T和8 T稳态静磁场诱导条件下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管材料,与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不规则形状的聚苯胺材料相比,在加磁场条件下不仅能形成规整的管状聚苯胺纳米材料,而且随着磁场强度从0.5 T增加到8 T,聚苯胺纳米管的长径比增加了2倍,结晶性和电导率也都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电导率比无外加磁场下合成的聚苯胺提升了4个数量级。
  • 李权 朱维波 王思亚 蒋显全 潘复生
    . 2015, 46(S2):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金相、XRD 分析、SEM 分析、常温拉伸以及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稀土Nd对低锌的ZK20镁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了ZK20镁合金中含Nd相的类型随Nd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钕含量的增多,ZK20镁合金铸态组织在枝晶间或晶界上出现了较多的合金相,且随钕添加量的增多,合金中的Mg-Zn-Nd三元合金相数量不断增多,其形态也由不连续的网状逐渐转变为完整的网状形态,合金的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逐渐转变成沿晶断裂。
  • 卢旭东
    . 2015, 46(S2):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NaOH作为内水相沉淀剂、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磷酸三丁酯( TBP) 为流动载体、液体石蜡为膜增强剂、煤油为膜溶剂,采用乳状液膜技术提取溶液中的镍。采用微分研究Span80-TBP-NaOH体系乳状液膜传输镍的反应动力学过程,采用拉曼光谱研究Span80-TBP-NaOH体系乳状液膜膜内反应。结果表明:Span80-TBP-NaOH体系为一级扩散控制过程;比较提取镍前、后乳液的光谱图,证明了膜内反应的发生,比较破乳后油相与原始油相的拉曼光谱,表明油相可以重复利用。
  • 综述 进展
  • 李娜娜 赵秀朕
    . 2015, 46(S2):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纳米管(CNTs)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膜分离领域。但由于它惰性强,在聚合物及其溶液中不易均匀分散,因此需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分散性。本文对CNTs的改性与其在分离膜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 王衍行
    . 2015, 46(S2):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硅酸锆具有熔点高、热导率低、膨胀系数小及化学稳定性优异等特点,是高温结构陶瓷、耐火材料和锆基色料的重要候选材料。鉴于天然硅酸锆粉体的固有缺陷,开展化学合成硅酸锆粉体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硅酸锆粉体制备的主要方法,包括高温固相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微乳液法等,分析了硅酸锆粉体的合成机理,最后展望了合成硅酸锆粉体的发展趋势。
  • 龙海 孟小庆 徐溢 董丽楠 周志明
    . 2015, 46(S2):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阻燃聚合物材料是功能聚合物发展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拟在分析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用于聚合物的阻燃机理基础之上,对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价及非共价制备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和综述,进而针对目前相关产品的阻燃应用现状,介绍了功能化石墨烯/聚合物的效能测试研究方法和进展。
  • 汪园园 马爱斌 李玉华 邱超
    . 2015, 46(S2):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医用可吸收高分子缝合线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寻找综合性能更好的替代材料。由于镁合金具有比强度高、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资源丰富等优势,作为可吸收缝合线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介绍了可吸收缝合线的研究现状、生物镁合金材料的优点和临床医学应用情况及镁合金丝材制备技术,特别关注了医用镁合金及其可吸收缝合线的未来发展方向。
  • 钟国彬 陈冬 苏伟 吴贤章 陈建 相佳媛
    . 2015, 46(S2):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稀土元素作为铅合金材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板栅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总结了稀土元素添加剂对铅合金的影响作用,稀土元素添加于铅合金中可以细化晶粒,改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合金析氢和析氧过电位,增强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阳极氧化膜阻抗。并概述了铈、镧、钐等稀土元素作为铅合金的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田雪涛 王雪 文梦娟 张平 秦颖玺 赵义平 陈莉
    . 2015, 46(S2):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梯度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殊的功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材料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共聚物型、填充复合型、共混型、互穿网络型等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种类,以及单体反应活性差异法、溶胀法、温度梯度场法、溶解扩散法、熔融挤出法、组分用量调控法、光场梯度法等制备方法,并对其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对梯度高分子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高坤
    . 2015, 46(S2):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对透波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并综述了国内外环氧树脂、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和有机硅树脂在介电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透波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的发展方向。
  • 郑杰 郑杰 马苹苹 郭文勇
    . 2015, 46(S2):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电流变液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粘度和流变行为会发生突变的智能材料。在机械工程、汽车行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研究者对ERF分散颗粒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ERF的机理模型和影响因素,及其在阻尼减振等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
  • 邹得球
    . 2015, 46(S2):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超强的机械强度、高导热率、高透光率、高比表面积等特点的新型二维碳材料,其优良特性使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复合材料、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其超高的热导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热导率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综述了石墨烯热导率预测模型及模拟分析,阐述了石墨烯强化复合材料的传热特性。最后对石墨烯热导率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