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0-07-25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朱振峰
    . 2010, 41(07):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盐溶液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球形TiO2微粒。基于SEM,XRD,IR,TG-DSC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盐溶液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盐溶液,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TiO2微球的粒径变小,这可能是由于阳离子半径越大,其水化半径越小;相同种类的盐溶液浓度越大,TiO2微球的粒径越大,这可能是由于浓度变大,扩散层变薄,同时碰撞机会也增大,聚沉能力增大。
  • 王海震
    . 2010, 41(07):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酸四丁酯、五水硝酸铋和无水乙酸钠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0.5Na0.5TiO3(BNT)细粉,通过XRD和TEM表征粉体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反应温度、溶液pH值、加水量对最终BNT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粉体晶粒尺寸影响的显著性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加水量>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为60℃、溶液pH值为4.5、加水量为7.2ml的条件下制得粉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0~350nm。
  • 侯捷
    . 2010, 41(07):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rf magnetron sputtering)在Si(100)衬底上生长得到MgO薄膜。将在不同气压和Ar分压条件下得到的样品在氧气氛围下1000oC退火并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溅射总气压和O2分压影响MgO薄膜的择优取向,控制总气压和Ar分压可以控制MgO薄膜的晶格取向,Si衬底取向也对薄膜的择优取向产生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MgO薄膜经过高温退火形成结晶并产生了表面裂纹。
  • 韩巧荣
    . 2010, 41(07):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合成了7-羟基-4-氧-异黄酮-2-甲酸(3a)及其乙酯(3b)并用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在乙醇和水中的荧光光谱,并研究了不同pH值环境下,对该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化合物3a和3b的吸收光谱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pH值的改变而发生有趣的变化。
  • 孟欣;姜雪宁;孟宪芹;李向楠;庞胜利;张庆瑜
    . 2010, 41(07):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0001)蓝宝石基片上制备了不同调制结构的(GDC/YSZ)12多层氧离子导体电解质薄膜。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测得薄膜的摩尔质量百分比为Zr : Y =5.73:1、Ce : Gd = 4.12:1;X射线衍射(XRD)与小角X射线反射(XRR)结果表明GDC/YSZ调制比为5:1、2:1和1:2的样品(A1-A3)具有好的超晶格结构,而A4样品未形成超晶格结构;原子力显微镜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多层膜呈密集岛状生长形貌,与GDC、YSZ单层膜比较,多层膜生长岛尺寸减小,密度增大,表面粗糙度明显减小;电学性能测试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界面缺陷使多层膜电导率提高,而GDC成分增多,则超晶格多层膜电导率增大。
  • 戚玉敏;崔春翔;申玉田;王新
    . 2010, 41(07):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方法分析反应合成的六钛酸钾(K2Ti6O13)晶须的形态、晶体结构及其结晶生长。结果表明,采用烧结法一次反应合成的 K2Ti6O13晶须为柱状单晶,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晶须表面质量很好,内部原子排列规则,没有晶体缺陷存在,外侧面和断面有一层紊乱的过渡层,晶须沿轴向和径向生长,且沿轴向生长快,其轴向生长方向平行于[010]方向。
  • 杨操兵;朱正吼
    . 2010, 41(07):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辊快淬法成功制备了微量稀土La掺杂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并讨论了测试频率、测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带材掺杂La前后的压磁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未掺杂La的带材相比,掺杂La后的带材的压磁效应增大,对微应力更敏感,且其热稳定性也增强。当测试频率在1KHz~1MHz内,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应力在0~0.2MPa时,带材的ΔZ值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急剧增大,而在0.2~1.2MPa内,则趋于稳定。当测试温度在20~50℃内,带材的ΔZ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掺杂La的带材的温度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其温度系数αT由1.3×10-3Ω/℃变为2.68×10-4Ω/℃。在对带材进行退火处理后,其压磁性能有着较大地提高。
  • 冯晓苗
    . 2010, 41(07):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P123(EO20PO70EO20)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产品的形态、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另外,将聚苯胺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生物传感器。聚苯胺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显示了高的催化活性。讨论了聚苯胺纳米纤维可能的形成机理。
  • 周宇鼎;刘勇;丁伟中;沈培俊;黄少卿
    . 2010, 41(07):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BaCo0.7Fe0.3-xNbxO3-δ (x=0.08-0.14)材料。铌掺杂量的改变能显著影响材料的相结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晶粒组织及透氧性能。随着铌掺杂量的提高,材料的氧空位形成能力增强、晶粒组织得到细化,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透氧能力。不同烧结时间下BaCo0.7Fe0.2Nb0.1O3-δ透氧膜片透氧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晶粒组织的细化能够提高BaCo0.7Fe0.3-xNbxO3-δ材料的透氧能力。
  • 黄军福;朱正吼
    . 2010, 41(07):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粉体/丁基橡胶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粉体在非晶态时经过350℃×1h的退火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达到最佳。粉体经550℃×2h晶化处理后,屏蔽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在1000~6000MHz频段内,其︱SE︱值比经350℃×1h退火处理后的高出2~3dB;复合材料的后续热处理对屏蔽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粉体处于非晶态时,后续热处理对屏蔽性能改善的幅度最大,当f>1000MHz时,与未后续热处理的材料相比,经过180℃×6h后续热处理试样的︱SE︱上升3dB以上。
  • 张波
    . 2010, 41(07):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MOCVD系统,在图形化的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衬底上侧向外延生长了GaN薄膜。利用SEM、TEM和Raman光谱对生长的GaN薄膜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GaN的侧向外延生长区域,侧向生长的GaN能够完全合并,GaN薄膜内的残余应力减小,穿透位错密度大幅度降低。
  • 杨志平;马淑媛;于宏伟
    . 2010, 41(07):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 ,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峰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nm,544nm,584nm,622nm,对应于Tb3+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的特征发射。考察了Tb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分析了Tb3+的544nm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并探讨了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此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是一种很好的适于UVLED管芯激发的荧光粉。
  • 王岭
    . 2010, 41(07):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烧结后的La2O3、CeO2、NiO混合物片体作为阴极,高密度碳棒作为阳极,在850℃的CaCl2熔盐中,采用恒电压电解,对La0.5Ce0.5Ni5三元合金进行了制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1050℃烧结的混合氧化物,在3.1V工作电压下电解12小时,可以得到海绵状La0.5Ce0.5Ni5 三元储氢合金。不同时间电解后样品的XRD衍射图谱显示,电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 NiO首先在电极上还原为Ni,然后LaOCl(由La2O3与CaCl2反应生成)和CeOCl(由部分还原的CeO2与CaCl2反应生成)在新生成的Ni表面还原并形成La0.5Ce0.5Ni5合金。Ni单质的存在很可能是由于生成的LaOCl和CeOCl部分溶解在熔盐中造成损失,使得Ni量多于化学计量比。
  • 陈小庆;孙利杰;邬小鹏;钟泽;傅竹西
    . 2010, 41(07):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MOCVD方法在Si基片上生长了Al掺杂的SiC薄膜,发现三甲基铝(TMA)源载气流量与硅烷流量之比的大小,会决定薄膜的导电类型。用XPS方法测试样品后发现,TMA载气流量跟硅烷流量比直接影响Al原子在SiC薄膜中的含量。Al含量在1.5%以下,Al原子在SiC薄膜中主要以填隙形式(Ali)存在,薄膜显示出n型;而Al含量在1.5%到3%之间的时候,Al原子主要以替位Si(AlSi)的形式存在,薄膜显示出p型。继续增加掺杂源的流量,所得SiC薄膜结晶质量会变的较差,电阻也变的较高。
  • 罗俊;朱孔军;裘进浩;王会;季宏丽
    . 2010, 41(07):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0.55Pb(Ni1/3Nb2/3)O3–0.45Pb(Zr0.3Ti0.7)O3(0.55PNN-0.45PZT)组分的驰豫型压电陶瓷因具有较高的压电性能,已被作为制备含金属芯压电陶瓷纤维的材料等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电陶瓷纤维的电学性能,本文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55PNN-0.45PZT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材料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对烧结温度的优化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200℃时,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较佳:密度为8.12g/cm3,d33=850pC/N,kp=0.62,εr=7317,tanδ=0.033,Qm=41.66。
  • 严达利;李德军
    . 2010, 41(07):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手段研究了ErFe10.5-xCrxMo1.5 x=0,0.5,1,1.5,2,2.5,3) 化合物的结构与居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ErFe10.5-xCrxMo1.5化合物均为ThMn12型结构。Cr对Fe的替代导致单胞体积V和晶格参数a,c均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这可能与Cr的择优占位有关。对磁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替代量x的增加,ErFe10.5-xCrxMo1.5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单调下降,这可能是Cr替代引起3d次晶格中铁磁交换作用削弱和Cr择优占位共同作用的结果。
  • 胡剑青
    . 2010, 41(07):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为壳,对甲苯磺酰肼为核,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得热胀性微胶囊。探讨了乳化剂和单体组成对微胶囊粒径、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证实了AN-MMA-BA共聚物对对甲苯磺酰肼(TSH)的成功包覆。微胶囊的横切扫描电镜图片显现出规整的核壳结构。壳层共聚单体组成AN/MMA/BA为70%/20%/10%时所合成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胀性能,含2%热胀性微胶囊的水性木器涂层经热处理后明显膨胀;热失重分析表明,加入2%热胀性微胶囊的水性木器涂层胶膜起始热分解温度提升至210 °C,终止温度约为380 °C,在250-320 °C之间缓慢分解,涂层热稳定性能提高,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
  • 张羊换;赵栋梁;任慧平;郭世海;祁焱;王新林
    . 2010, 41(07):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善Mg2Ni型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用Co部分替代合金中的Ni。用快淬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和非晶Mg20Ni10-xCox (x = 0, 1, 2, 3, 4)贮氢合金,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测试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研究了Co替代Ni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淬合金(x = 0)中没有发现非晶相,但快淬合金(x = 4)显示了纳米晶/非晶结构,表明Co替代Ni提高了Mg2Ni型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Co替代Ni不改变合金的Mg2Ni主相,但形成了第二相MgCo2。随Co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氢量先增加而后减少,但其放氢量随Co替代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 余兆菊;丁马太;周聪;李然;詹俊英;何国梅;夏海平
    . 2010, 41(07):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HBPCS)因具良好的流动性和可自交联性,适用于制备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而倍受青睐。本文就它的合成、交联、陶瓷化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 张利萍
    . 2010, 41(07):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具有抗凝血抗增生多种生物学功能。本工作拟在 TiO2 薄膜表面固定生物分子胱胺、硒代胱胺,构建催化活性层,催化供体释放NO,从而使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具有抗凝效应。构建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膦酸单分子层自组装固定十二烷基膦酸,再借助光化学方法在材料表面固定4-叠氮基苯甲酸分子使表面羧基官能团化;随后,用EDC/NHS/MES体系活化表面羧基,进而固定胱胺、硒代胱胺。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与 X 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结果显示各分子均在 TiO2 薄膜表面成功固定。体外催化实验结果证实了催化活性层的催化活性。该改性层可原位催化内源性一氧化氮供体释放出 NO,改善材料表面抗血小板粘附性能,其在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中得到证实。本工作改善了TiO2薄膜的生物相容性,为无机材料的生物活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吕建国;宋学萍;孙兆奇
    . 2010, 41(07):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超薄Au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功率谱密度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溅射时间增加,高频段曲线拟合直线的斜率增大,相应的分形维数从2.579减小到2.500;而低频段曲线拟合直线的斜率减小,相应的分形维数由2.607增大到2.819,薄膜表面形貌存在多尺度行为。多重分形谱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分形谱宽 从0.051增大到0.118,说明薄膜表面高度分布范围愈来愈宽,表面粗糙度愈来愈大,与rms研究结果一致。样品的 均大于零,说明样品表面最高峰位的数目均多于最低谷位的数目。
  • 全玉;l李庄
    . 2010, 41(07):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羟基氧化镓(GaOOH)粉体和GaOOH:Eu3+荧光粉,使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形貌、晶相和发光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醋酸钠(NaAc)在控制晶体粒径和形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40 ℃水热条件下,未添加醋酸钠下得到是纺锤体GaOOH,添加醋酸钠得到是方块状GaOOH,在170 ℃水热条件下添加醋酸钠得到是纳米GaOOH粉体,平均粒径约为5 nm,并讨论了不同形貌GaOOH的生长机制。比较不同温度制备的GaOOH: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发现170℃得到的GaOOH:Eu3+发光强度大于140 ℃的,不同掺杂浓度结果表明Eu3+浓度为10 mol%发光强度最高,是已报道的掺杂浓度的四倍,在掺杂浓度为15 mol%观察到了浓度猝灭现象。
  • 陈莉;董知之;赵义平;于晓
    . 2010, 41(07):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冻胶法直接纺制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纤维,并对初生纤维进行了拉伸处理,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比下纤维的吸水性能、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形状记忆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比的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吸水性降低,纤维的模量提高,且显示出更好的热致感应形状记忆性能
  • 朱林晖
    . 2010, 41(07):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甲醛与尿素的配比[n(F)/ n(U)比值]、缩聚温度、时间与pH值,以及改性剂对以尿素、甲醛为主要原料制备脲醛(UF) 树脂胶粘剂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获得了确保其粘接强度不致下降、而游离甲醛含量只有0.25%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 刘洪波;夏笑虹
    . 2010, 41(07):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毛竹和石油焦为炭前驱体,采用KOH活化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考察了碱/炭比对不同炭前驱体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孔结构、吸附性能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碱/炭比下,竹基活性炭孔径<2 nm的微孔较发达,而石油焦基活性炭孔径在2~50nm的中孔率较高。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以毛竹为炭前驱体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610.7 m2/g,比电容为206 F/g的活性炭材料;以石油焦为炭前驱体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597.9 m2/g,比电容为213 F/g的活性炭材料。
  • 颜欣;刘中清;李丹丹;李纲
    . 2010, 41(07):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阳极氧化法制得的TiO2纳米管阵列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掺杂量的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6+ 水溶液为目标污染物,对比不同铜掺杂量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电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掺杂前后TiO2纳米管阵列在形貌上没有明显变化;掺杂的铜是以Cu2+ 的形态存在;掺铜的TiO2纳米管阵列还原效果优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低剂量铜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还原效果优于高剂量铜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
  • 王连亮
    . 2010, 41(07):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酸化的Li2CO3为锂源,由水热法制得了部分外貌呈三维空间网状的LiFePO4/C纳米颗粒,在0.5C 放电倍率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为143.4 mAh/g, 经100次循环后无衰减。 用化学脱锂法制备了Li1-xFePO4 (x = 0, 0.3, 0.5, 0.8, 1)。用XRD和交流阻抗法对Li1-xFePO4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锂离子的脱出,存在LiFePO4/FePO4两相可逆变化,正负极表面阻抗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
  • 贾贵西
    . 2010, 41(07):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固定碳靶电流参数,调节铬靶电流参数,在GCr15轴承钢球、45#钢和单晶硅基体上制备出自润滑Cr/C复合镀层。用XRD对镀层相结构进行分析,测试了镀层的摩擦系数、磨损率、结合强度、硬度和韧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镀层磨损形貌。结果表明:镀层相结构为非晶态,随铬靶电流变大逐渐向晶态转变;与未镀层的基体相比,镀层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载荷承载能力;镀层随铬靶电流增加,硬度逐渐降低,韧性逐渐提高。所获铬电流为0.1A和0.3A镀层有很好的自润滑性能,且后者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 俞芸
    . 2010, 41(07):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及其两种衍生物,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对其表征,并通过荧光测定,讨论其晶体结构与固体荧光性质的关系。发现晶体结构中π-π弱堆积的DMABNTS最接近溶液中的单体荧光发射,在有机发光材料中最具应用价值。
  • 袁源;杜高翔;褚晓东;唐国翌;尹沾松
    . 2010, 41(07):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苯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超细氢氧化镁进行了湿法表面改性,通过SEM、TGA-DSC和FT-IR分析硅烷改性氢氧化镁的机理,表明硅烷是以硅氧烷结构接枝到了氢氧化镁表面。并应用吸油率、沉降时间和氢氧化镁/液体石蜡悬浊液的粘度来表征了改性效果,得出了硅烷湿法改性超细氢氧化镁的最佳用量为1.5 wt%。改性氢氧化镁粉体的分散性和表面亲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王耀奇
    . 2010, 41(07):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L2纯铝为基体金属,TiH2粉末为发泡剂,通过累积叠轧试验,探索泡沫铝制备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叠轧道次对泡沫铝孔隙率与平均孔径影响显著,叠轧道次越多,孔隙率越高,平均孔径越小;TiH2含量与发泡温度是影响发泡驱动力的主要因素,试验温度范围内,发泡剂含量越大,温度越高,发泡驱动力越强,发泡后孔隙率越高,并且平均孔径也越大。叠轧6道次的L2纯铝,发泡剂含量0.5wt.%,在670℃条件下发泡5min,可以获得孔隙率61.4%,平均孔径1.6mm的泡沫铝。上述研究表明,累积叠轧焊是一种有效的泡沫铝制备方法,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获得孔隙均匀,高孔隙率的泡沫铝。
  • 朱绍峰;吴玉程;黄新民
    . 2010, 41(07):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研究了镀液中硫酸锌、次亚磷酸钠、pH值及镀液温度对化学沉积Ni-Zn-P合金沉积速度、镀层成分和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用SEM、EDS和XRD对沉积层进行表征。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镍25g/L,次亚磷酸钠30g/L,硫酸锌8g/L,柠檬酸钠60g/L,硫酸铵25g/L,乳酸30ml/L,镀液温度为85℃±1℃,镀液pH值为9.0。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态下化学沉积Ni-Zn-P合金由非晶态的相和镍的固溶体存在。研究了沉积层在在0.05M盐酸流动介质中的冲蚀行为,化学沉积Ni-Zn-P合金层质量损失随介质流动速度提高,冲击角度的减小而增加。
  • 郝晓丽;夏延致
    . 2010, 41(07):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半互穿网络多孔膜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表征,并考察了多孔复合膜的吸水、保水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半互穿网络多孔膜具有开放、贯通的多孔结构,孔径范围在40-200um之间。多孔膜的吸水率和保水率随PVA浓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生理盐水测试组中的数值偏高于蒸馏水测试组。多孔复合膜的溶胀速率较快,10分钟内可达溶胀平衡。
  • 白咏梅
    . 2010, 41(07):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利用固相反应合成了Li0.99Y0.01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对该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界面结构及电化学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0.99Y0.01FePO4/C材料为单一的橄榄石晶体结构,包覆碳后的复合材料颗粒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电化学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0.1C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43.43 mAh/g,充放电效率为90.54%,在1.0C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时的首次放电容量仍有101.17 mAh/g。
  • 韩巧荣
    . 2010, 41(07):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研究了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1 G)外围的氨基与中氮茚衍生物CCA中的羧基的自组装行为。这一自组装实现了对树状大分子PAMAM的表面修饰,从而也实现了CCA由油相向水相的转移。水相中PAMAM的紫外吸收与荧光都明显增强,且变化的程度与CCA的浓度有直接关系的紫外与荧光监测结果,都证实这一相转移的发生。
  • 刘亦武;刘跃军
    . 2010, 41(07):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的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和KH8431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未改性和改性纳米SiO2(5wt% SiO2)与EVOH共混制成复合材料,并吹塑成薄膜。利用FT-IR、TEM、SEM对不同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和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阻隔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与四种偶联剂均形成化学键合,改性纳米SiO2比未改性纳米SiO2在EVOH中分散性好,加工时熔体的流动性更好。用KH550处理的纳米SiO2在EVOH中分散性最好,与EVOH能形成较大界面相互作用力,与EVOH/未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相比,EVOH/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分别提高17.2%和136%,透湿、透氧系数分别下降11.2%和9.5%,透光率达到74.9%,雾度为14.9%。
  • 熊晓鹏;邹伟伟;林明峰
    . 2010, 41(07):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线形两嵌段(SB)、线形三嵌段〔(SB)2〕和星形四臂三嵌段〔(SB)4〕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溶于选择性溶剂丁酮后的聚集自组装行为差异极大。粘度测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溶液中,(SB)4由其内部聚丁二烯嵌段(PBD)聚集自组装成单分子核-壳结构;(SB)2在低于转折浓度时由多个分子的PBD聚集自组装成开放式核-壳结构,在高于转折浓度时则成为稳定聚集体;而SB自组装成为宏观不溶的特大胶体微粒。
  • 袁俊杰;张雄;浦鸿汀
    . 2010, 41(07):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磺酸基团官能化中空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将尖晶石铁氧体(MeFe2O4)包覆在中空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制备出二氧化硅/MeFe2O4中空复合微球。利用TEM、XRD、和样品振动磁强计对中空复合微球米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三价铁盐与二价金属离子之间的比例可以将尖晶石铁氧体的粒径范围控制在15nm以下。所制备的复合中空微球具有优良的软磁性。当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10M时,复合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可达9.75emu/g。
  • 丁美凤
    . 2010, 41(07): 3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0006)取向的蓝宝石基片上,通过MgO缓冲层诱导生长了BaFe12O19 (BaM)薄膜,研究了沉积温度对BaM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规律。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脉冲频率6Hz、激光能量180mJ、MgO缓冲层的厚度50 nm和沉积温度为750℃的条件下,制得的BaM薄膜C轴取向最好,其(0008)面的ω摇摆曲线半高宽(FWHM)仅为0.28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此时薄膜的晶粒已有部分呈六角片状。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表明:在750℃时沉积的BaM薄膜面外饱和磁化强度为190emu/ cm3,剩磁比0.82, 薄膜磁性能良好。
  • 张惠
    . 2010, 41(07):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PEN衬底上室温制备了AZO薄膜,并对不同工作气压下(0.05Pa~0.4Pa)沉积薄膜的结构及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随工作气压增大,薄膜(002)峰强度减弱,晶粒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电学性能下降,薄膜可见光透过率变化不大,但禁带宽度变窄。与玻璃衬底相比,PEN衬底上沉积的AZO薄膜拥有更高的品质因数,获得的最佳电阻率、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分别为1.11×10-3Ω?cm、4.14×1020cm-3和13.60 cm2V-1s-1,该薄膜可见光的绝对透射率达到95.7%。
  • 刘祥志;朴玲钰;鞠思婷;杨磊;张天慧;毛立娟
    . 2010, 41(07):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超声-化学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纳米A12O3粉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微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进行了表征和对比。纳米A12O3粉体的比表面积为200~600m2/g(随合成方法和反应参数不同发生变化),均属γ-Al2O3,粒径均匀。考察了不同的合成方法以及干燥方式对产物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液法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合成比表面积大于500 m2/g的纳米氧化铝粉体。
  • 项 尚;朱启安;胡耐根;张 超;雍高兵;徐军古
    . 2010, 41(07):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BaCl2?2H2O 和H2O2溶液在NH3?H2O中反应制备出前驱体BaO2?H2O2,再用H2TiO3和前驱体BaO2?H2O2作反应物、KNO3和KOH作熔剂,用熔盐法合成了钛酸钡纳米粒子,用XRD、SEM、TEM、EDS和FT-IR对产品的结构、形貌和成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00~600℃煅烧24h可获得粒径约为25~50nm的立方相钛酸钡纳米粒子,粒子大小分布均匀,形状近似为球形。随着反应温度升高,BaTiO3纳米粒子的晶胞参数减少、粒径增大。另外,还讨论了BaTiO3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