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1-06-25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王静静;周明
    . 2011, 42(S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乙烯砒咯烷酮 (PVP)纳米纤维,研究了电纺溶液浓度、电压对PVP 超细纤维的影响。证明了在一定范围内,纤维丝的直径随着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大,而随着电压的增加越来越小。同时制备了 PVP/TiO2 纳米纤维。采取高温和激光处理两种方法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烧结,用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我们发现高温烧结后,TiO2颗粒发生严重的团聚。激光扫描后得到了分布均匀的TiO2颗粒,只有小部分的团聚。
  • 王光明;张铭;李廷先;郭宏瑞;严辉
    . 2011, 42(S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变氧分压,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系列LaNiO3导电氧化物薄膜;经XRD测试研究发现,通过调控氧压,可获得具有高(l00)取向薄膜,且氧压对薄膜结晶性有很大影响,在氧分压为7.5Pa时获得结晶性最好的薄膜。 经XRF分析表明,La、Ni元素化学成分计量比随氧压增大而减小。经四探针法测试,薄膜电阻率最小为2.03ⅹ10-4Ω?cm,表现出了良好的金属导电性。经SEM和AFM分析表明,薄膜晶粒为柱状晶,排列均匀致密,薄膜表面均匀,粗糙度较小,表明LaNiO3薄膜可以用作一种良好的铁电薄膜底电极材料。
  • 杨第伦;李宗葆;曾能;杨林
    . 2011, 42(S2):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颖的气泡液膜法,将Zn2+、Ni2+和Fe3+与OH-的共沉淀反应在气泡液膜中完成,制备了Ni0.7Zn0.3Fe2O4铁氧体前驱体纳米粒子,经元素分析、FT-IR、XRD和SEM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前躯体较精确地保持了原料溶液中Zn2+、Ni2+和Fe3+的配料摩尔比。前驱体分别经300℃、400℃、500℃、600℃、700℃或800℃烧结,制得Ni0.7Zn0.3Fe2O4铁氧体,用XRD和VSM表征。结果表明在700℃烧结制得的Ni0.7Zn0.3Fe2O4铁氧体的粒径为26,92nm,磁饱和磁化强度σs=64.22eum/g, 剩余磁化强度σr=14.25emu/g,内秉矫顽力 jKc=16KA/m。将这种Ni-Zn铁氧体分散到合成油中,制成耐高温磁性液体。
  • 代建清
    . 2011, 42(S2):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预烧氧化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在高温下预烧)制备了NiCuZn铁氧体微粉。结果表明:预烧氧化法制备的NiCuZn铁氧体微粉平均晶粒尺寸约为44nm。随着预烧温度升高,样品D50增大。当预烧温度为850℃时,平均颗粒尺寸为2?m左右,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2emu/g,起始磁导率约为90,损耗也较小,截止频率为59MHz。
  • 熊震东
    . 2011, 42(S2):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XRD、DSC检测技术, 采用连续升温晶化和等温退火晶化方法,研究分析了Fe63Ni1Al5Ga2P9.65B4.6Si3C6.75Co5非晶薄带的晶化动力学行为和晶化过程中晶化相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动力学特征。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的Eg、Ex、Ep1、Ep2分别为750、340、432、689KJ/mol,Eg远大于Ex,表明合金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合金晶化过程为:非晶→非晶+α-Fe→非晶+α-Fe+Fe2P+Fe3P→α-Fe +Fe2P+Fe3P+Fe3C(Al,Si)+Fe5PB2+SiC。合金的晶化类型为初晶型和随后的共晶型反应。
  • 张超;贺拥军;刘登卫;钟礼;魏莎
    . 2011, 42(S2):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Pickering乳液的液滴为模板制备纳米结构MgO空心球壳,用SEM、XRD、BET等对空心球壳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并考察了纳米结构MgO空心球壳对水中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MgO空心球壳为方镁石结构,比表面积为28m2/g;其平均粒径为63μm,表面由平均宽度为65nm的纳米片层构成。Pickering乳液油水界面的部分MgO通过水化反应转变成Mg(OH)2,复合在未反应的MgO粒子上,形成MgO/Mg(OH)2空心球壳;MgO/Mg(OH)2空心球壳经焙烧后得到纳米结构MgO空心球壳。当纳米结构MgO空心球壳用量为0.4g/L时,溶液(初始浓度25mg/L)中Ni2+的去除率为98.3%。
  • 岳珊
    . 2011, 42(S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氢气或氢气和氩气的混合高压气氛中,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规则多孔铜材料。测试了不同气孔率的规则多孔铜在平行和垂直气孔方向上的热膨胀系数;研究了气孔、气孔方向和气孔率对其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规律做了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规则多孔铜的热膨胀系数随着温度升高先急剧增大到一定值后趋于平稳;温度在40-130℃,气孔中存在闭孔时,规则多孔铜的CTE值随气孔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大,且比纯铜时略大;当气孔主要以通孔形式存在时,气孔率与孔径的比值越大,规则多孔铜的CTE值越低。温度大于130℃时,规则多孔铜的热膨胀系数与纯铜的几乎相同,气孔的存在对铜的膨胀无明显影响。
  • 赵艳
    . 2011, 42(S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在40g/L Na2SiO3溶液中添加8g/L Na2WO4,并在混合电解液中加入ZrO2颗粒,在2A12铝合金基体上原位生长微弧氧化陶瓷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陶瓷氧化膜微观形貌、元素含量、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检测微弧氧化膜的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8g/L Na2WO4生长的陶瓷膜由α-Al2O3和mullite相组成;10N载荷下摩擦,氧化膜致密层完好耐磨;在40g/L Na2SiO3、8g/L Na2WO4混合电解液添加150g ZrO2制备ZrO2-Al2O3复合陶瓷膜由α-Al2O3、t-ZrO2和m-ZrO2相组成, 30N载荷下摩擦4200s致密层仍未见脱落。
  • 李东升;张刚
    . 2011, 42(S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聚芳硫醚砜/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先将酸化前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聚芳硫醚砜各自进行原位复合,发现未酸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在聚芳硫醚砜基体中的相容性很差,在基体内部不能有效地分散;此外,我们还发现随着碳纳米管添加量的增加,其体积电阻率由1013.9Ω·m降到104.3Ω·m,同时其热稳定性也随之逐渐升高
  • 李建华
    . 2011, 42(S2):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合物前躯体法成功制备出PZT/ZrO2纳米复相陶瓷。烧结过程中ZrO2相从固溶体中析出,制备出内晶型纳米复相陶瓷。对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随ZrO2的加入量增加断口从沿晶穿晶混合断裂变为穿晶断裂。
  • 沈春雷;石建敏;张玲;龙兴贵
    . 2011, 42(S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能球磨干混的方法制备B4C-Al复合粉末,研究球磨过程中转速,球磨时间对粉末粒度,B4C颗粒均匀性及界面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磨转速和球磨时间是影响粒度分布,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性以及与基体粉末界面结合的主要因素,存在一个最佳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使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且与基体粉末的界面结合最佳。低转速球磨6h和中转速球磨3h时,增强体颗粒以偏聚的形式分布于基体粉末间隙之间,界面结合率很低。中转速球磨6h时,增强体颗粒均匀地分布与基体材料中,界面结合率较高。中转速球磨12h和高转速球磨6h时,增强体颗粒分布较均匀,界面结合率很高,但是容易形成焊合。
  • 张舒;卞俊杰;李春虎;
    . 2011, 42(S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FeSO4为原料,分别采用浸渍沉淀(I)和溶胶凝胶法(II)制备了轻质陶瓷负载氧化铁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和焙烧温度对负载后氧化铁层的结构、形貌和团聚状况的影响。II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SO2脱除活性,使用SEM-EDS, XRD, XPS和H2-程序升温脱附( H2-TPR) 等表征结果可以看出:II法制备的催化剂有13.28%(w.t)的氧化铁负载于陶瓷表面,负载后Fe的价态为+3,还原峰温分别为380℃和600℃,依次对应Fe2O3还原为Fe3O4以及Fe3O4还原为FeO的两个过程。由于陶瓷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同时负载后的氧化铁在其表面有较高的分散性,使得该催化剂的低温脱硫活性较高,适用于燃用中高硫煤的沿海电厂的海水烟气脱硫过程。
  • 唐会毅;李伟;
    . 2011, 42(S2):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应用于高温高压环境的几种特殊不锈钢合金与玻璃材料进行了密封工艺研究,分析了玻璃与合金的封接工艺对其气密性和密封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工艺,采用该耐高温高压玻璃进行封装,其封装质量优异,封装强度高,室温绝缘性能大于1000MΩ/500VDC,并能承受200MPa压力无泄漏。
  • 王艳
    . 2011, 42(S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真空蒸发制备Sb掺杂Sn2S3多晶薄膜(玻璃衬底),研究不同比例Sb掺杂对Sn2S3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给出5%掺Sb的薄膜经380℃热处理30min(氮气保护)得到正交晶系的Sn2S3:Sb多晶薄膜,薄膜表面颗粒大小均匀,膜面致密有轻微颗粒聚集现象。薄膜体内Sn:S化学计量比为1:1.49,掺Sb后为1:0.543,薄膜中Sn、S、Sb分别以Sn2+、Sn4+、S2-、Sb5+存在。纯Sn2S3薄膜的光透过率在350nm-500nm波长范围内基本为零,随着波长增大,光透过率增加,其直接光学带隙为2.2eV,吸收边为564nm;掺Sb后薄膜的光透率明显降低,光学带隙为1.395eV比未掺杂时减小0.805eV,吸收边发生红移为889nm。
  • 周权
    . 2011, 42(S2):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试样并研究钡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综合运用XRD、SEM、EIS和密度测试对试样进行表征。XRD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质基本为石榴石结构,当钡含量过多时,出现二次相。立方晶格常数随着钡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变化无规律。测试了试样在20~250℃范围内的交流阻抗,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并在X=1时达到最大值(8.77×10-6S/cm, 20℃),继续增大X电导率反而降低。活化能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并在X=1时达到最小值(0.41eV), X继续增大活化能反而增大。Li6BaLa2Ta2O12的SEM照片中烧结粉末颗粒不均匀,有团聚现象,相对密度为80.7%。
  • 杨玉杰;胡碧茹;吴文健
    . 2011, 42(S2):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光谱成像侦察威胁,分析了绿色植被可见光波段反射光谱的产生机理和模拟方法。通过分析影响天然叶绿素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得出叶绿素的光氧化过程是阻碍其在伪装材料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基于叶绿素光氧化过程必须有氧参与的原理,利用高隔氧材料聚乙烯醇包封叶绿素,制备了反射光谱与菠菜一致、稳定性在三个月以上的菠菜色素/聚乙烯醇薄膜。证实了天然叶绿素在伪装材料中的应用可能性,为实现伪装材料与绿色植被的“同色同谱”提供了新途径。
  • 张变芳;刘力虎
    . 2011, 42(S2):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锌铁氧体微粉。借助于TG-DTA、XRD、SEM、VSM和PNA技术,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过程、产物的物相、微观结构、磁性能和介电常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提高,锌铁氧体微粉的粒径增大,磁性也增强;尖晶石结构的块状锌铁氧体具有负电阻率温度系数,而且,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介电常数减小。
  • 黎晖
    . 2011, 42(S2):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压电陶瓷能将弹药发射环境中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压电电源就是基于此特性为引信供电的环境能源。本文提出一种压电发电建模方法,利用其对引信压电电源的发电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共包括两个步骤:利用总能量求偏导法推导出并联压电叠堆产生的电压、电荷及电能公式;将压电结构发电模型等效为电路形式,利用电路知识分析得到压电电源的电能输出表达式。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最后以所得理论模型为指导、以最大化提高发电量为目的进行压电电源的设计。
  • 张书第
    . 2011, 42(S2):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物理交联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明胶/Fe3O4磁敏感性水凝胶。对Fe3O4磁敏感性水凝胶在加入明胶前后的力学性能及溶胀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SEM、IR等对水凝胶进行表征,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其磁敏感性。结果表明,PVA/Fe3O4磁敏感性水凝胶加入明胶后,其力学性能明显增强,提高了0.4~0.7MP,当磁性粒子含量为1.5%时,力学性能较好; 加入明胶后,水凝胶脱水率和溶胀度都随着磁性粒子增加而增大;从SEM照片及IR图上可知,加入明胶后, PVA、明胶和Fe3O4三者相容性较好;测得的水凝胶磁敏感性较好。
  • 沈倩;马毅龙;陈登明
    . 2011, 42(S2):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将Nd-Fe-B磁粉与Fe粉混合的方法,并结合真空感应热压烧结技术制得高性能的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复合磁体。研究了Fe粉含量对热压磁体磁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压力对磁体致密度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Fe粉添加(3wt.%)可提高热压磁体磁性能;升高温度或提高压力均可大幅提高磁体致密度,但过高的烧结温度使晶粒快速长大,恶化磁体磁性能,而温度过低磁体难易全致密化。在最佳热压温度及压力下制备的热压磁体具有最佳的磁性能:Br=0.852T,Hcj=798kA/m,(BH)m=131.5kJ/m3,磁体密度达7.72g/cm3;热变形后,最大磁能积达331kJ/m3。
  • 综述
  • 屠智革;池波;蒲健;李箭;
    . 2011, 42(S2):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铁锂拥有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兴趣。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能够了解磷酸铁锂的微观结构与组成,认知磷酸铁锂的微观状态与其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认识与改造磷酸铁锂的目的。其中,X射线衍射分析能提供磷酸铁锂的成分、分子的结构及形态等信息;电子显微镜分析能提供磷酸铁锂的组织、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信息;表面分析则用于对磷酸铁锂的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及价态的分析;热分析用于研究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和组份。光谱分析用于对磷酸铁锂分子基团的定性鉴别和结构分析;而电化学分析则用于检测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以上这些分析测试技术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综述了与磷酸铁锂相关的这些技术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
  • 康智强
    . 2011, 42(S2):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偏晶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模拟研究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结果,探讨了各种计算方法模拟微观组织演变的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指出了该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偏晶合金微观组织模拟的发展趋势。
  • 研究与开发
  • 陈言坤
    . 2011, 42(S2):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对AZ91D镁合金表面铈转化膜的制备条件及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SEM、EDS、Tafel、EIS等分析手段,在室温(24±3)℃,硝酸铈浓度0.02mol/L,成膜促进剂H2O2的添加量为5ml/L,成膜时间10min时,可获得耐腐蚀性较好的转化膜。对此条件下制备的铈转化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转化膜分三层结构:1、蜂窝状结晶层,主要含有Mg、Al、Ce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2、封孔致密层,主要含有大颗粒状Mg、Ce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3、类凝胶层,主要含有类凝胶状Mg、Ce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 刘毅;魏世丞
    . 2011, 42(S2):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Zn-Al涂层在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中的腐蚀行为,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了相关电化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了涂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组成,阐释了电化学参数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盐雾试验过程中,Zn-Al涂层的腐蚀由电化学反应控制逐渐转变为扩散控制,最后进入基体腐蚀阶段。
  • 缪宏;左敦稳
    . 2011, 42(S2):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10Ni3MnCuAl钢磨削、电火花加工表面完整性进行了研究,测量出表面析出硬化层的显微硬度、三维形貌及表面粗糙度,并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别测试了10Ni3MnCuAl钢析出硬化层的残余应力,得到磨削、电火花加工试样不同深度处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电火花加工相比,使用磨削方式加工10Ni3MnCuAl钢可以得到较好的表面完整性,应力集中敏感性较低,而对复杂形状的零件进行加工时,电火花加工有磨削加工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提高10Ni3MnCuAl钢加工表面完整性提供了依据。
  • 王元;蒋书文;陈湘亮
    . 2011, 42(S2):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Al2O3陶瓷基片上溅射生长Ba0.7Sr0.3TiO3 (BST) 薄膜,使用光刻工艺制作平板结构的BST薄膜可变电容。研究了溅射条件对BST薄膜可调介电性能和介电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溅射气压为 4 Pa、O2:Ar比为30:70、基片温度800 ℃下制备的BST薄膜具有较高的介电调谐率(~52%)和较低的损耗(~0.8%),BST薄膜可变电容的品质因素随频率升高而降低,在1~100 MHz频率范围内品质因素从125下降为42。
  • 张海宇;王省哲
    . 2011, 42(S2):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磁流变弹性体内铁磁颗粒尺寸大小存在随机分布的现象,本文对磁流变弹性体的偶极子进行了修正,分析了不同尺寸铁磁颗粒混合的磁流变弹性体磁致剪切模量。该考虑铁磁颗粒尺寸大小随机分布的修正模型不仅能够在单一粒径时退化为传统的偶极子模型,还可以对用不同尺寸的铁磁颗粒混合制备的磁流变弹性体磁致剪切模量的不均性予以预测,并对磁致剪切模量随夹杂铁磁颗粒的体积分数呈非线性变化予以了预测,相关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 哈斯花
    . 2011, 42(S2):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电场及隧穿效应的影响,基于常微分数值计算方法,并利用量子阱系统边界条件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获得电子本征态。以典型的GaN/AlxGa1-xN量子阱为例,计算了势阱中电子的本征能级和带内跃迁能。结果表明,电子在量子阱中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内建电场促使能级间距增大;调节阱宽及组分可以获得不同能级并改变跃迁能。
  • 刘学武
    . 2011, 42(S2):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二氧化钛(TiO2)微粒以其特殊的性能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超临界水解制备金属氧化物微粒过程是一种崭新的微粒制备技术,用此方法成功制备的TiO2微粒,其粒径分布范围是32nm-274nm。将制备的微粒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是纯度很高的锐钛型微粒,微粒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集中。实验还考察了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系统总流量和支路流量比等过程参数对微粒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微粒粒径明显增大;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微粒粒径明显增大;随着系统总流量的增大,微粒粒径减小;随着支路流量比的增加,微粒粒径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 关键词:TiO2微粒,超临界水解,过程参数,微粒粒径
  • 张淑会;康志强;吕庆;薛向欣;陈红建
    . 2011, 42(S2):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经碳热还原氮化制成的Si3N4粉和高钛渣作为原料,常压烧结制备了TiN/Si3N4复相导电陶瓷。利用XRD对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初始原料中TiO2加入量对材料致密度、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产物主要由Si3N4和TiN组成, 随初始原料中TiO2加入量的增加,烧结产物中TiN相含量增加;初始原料中TiO2加入量为25%(质量分数)时烧结试样的体积密度为3.32 g?cm-3,硬度为8.97 GPa,抗弯强度为79 Mpa。最少需加入20%左右的TiO2,材料中的TiN才能形成导电网络,此时材料的电阻率为4.25×10-2Ω?cm。
  • 周仕勇
    . 2011, 42(S2):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纳米颗粒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从而获得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本文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纳米TiO2在镀液中的分散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备纳米TiO2-Ni基复合镀层,并运用SEM、EDS和XRD研究了纳米TiO2-Ni基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特点。结果表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B)对纳米TiO2颗粒的分散效果最好,沉降时间超过40min;CTAB分散的纳米TiO2-Ni基镀层显微硬度比不加表面活性剂的提高50﹪左右,镀层结合性较好,孔隙率显著降低;CTAB分散的纳米TiO2-Ni基镀层均匀细致、晶粒细小,纳米TiO2被生长着的镍晶粒夹持嵌埋,分布于镍基间隙中,镀层由纳米TiO2颗粒和镍基组成。纳米粉末与镍共沉积符合迁移、吸附、嵌埋的过程。
  • 关苏军;刘恒山;汪丽娜;徐英莲;陈锦祥
    . 2011, 42(S2):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探讨了用3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BF)增强木塑(WPC)复合材料(BF-WPC)时,BF的含量与BF-WPC拉伸性能及熔体流动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控制BF含量,可有效改善BF-WPC的相关性能:与WPC相比,1)BF的含量为12%的样号,BF-WPC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提高了72%和33%;2)熔体流动性能随着BF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BF的含量达到12%之前下降较快,之后变化缓慢。
  • 张文杰
    . 2011, 42(S2):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PEG1000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等对TiO2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TiO2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2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O2薄膜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 Ti以Ti4+形式存在。随着PEG1000添加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变得粗糙,孔数量先增加而后下降;多孔TiO2薄膜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边沿向短波方向移动,薄膜透射率也发生波动,但薄膜的厚度基本不变。当PEG1000添加量为2.0 g时,薄膜中存在大量的介孔,薄膜的比表面积最大,光催化性能最佳。
  • 魏秀珍;杨佳;张国亮
    . 2011, 42(S2):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高度支化的三维结构和大量末端官能团,而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纳米金属粒子制备,涂料、共混改性、药物缓释、聚电解质、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其中,超支化聚合物在分离膜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超支化聚合物在超滤膜改性,纳滤膜制备,以及气体分离膜和离子交换膜等分离膜制备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峥;陈世亮;王松梅;刘洁;王国瑞;
    . 2011, 42(S2):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三种自制油溶性吡啶甲酰腙席夫碱在铜表面制备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研究了该膜在3.5%NaCl中对铜的缓蚀作用。通过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的研究,发现在3.5%NaCl溶液中,三种吡啶甲酰腙席夫碱对铜均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其中L2B的缓蚀效果最好,L4B次之,后为L3B,常温下,缓蚀率分别为91.75%,90.68%和88.27%。同时缓蚀效果受温度影响不大。交流阻抗法测试结果表明,三种酰腙化合物在自组装膜和缓蚀过程中未发生分解,同时分析表明它们都是以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刘不厌
    . 2011, 42(S2):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锰酸钾和醋酸锰为原料,在室温下固相反应经过热处理和酸处理制备纳米α- MnO2,采用X衍射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分析了二氧化锰的结晶结构及表面形态,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行为。合成的α- MnO2在1.0mol/LNa2SO4 电解液中,-0.1~0.8V(vs.SCE)范围内,电流密度为300mA/g,3mV/s的扫描速度下的比电容可达222.7F/g,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85%以上,有着较好的循环性能和电容稳定性。α-MnO2是较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李建三;曾德长;
    . 2011, 42(S2):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掺杂稀土Dy对锶铁氧体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取向磁场对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随着取向磁场强度的增加,锶铁氧体晶粒发生的晶面择优取向度也增大,剩磁Br、最大磁能积(BH)max和矫顽力Hc均有上升趋势。烧结温度的影响则较复杂: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均有上升趋势,而矫顽力Hc则呈下降之势。本文通过在Y30牌号SrFe12O19预烧料基础上掺杂0.2%Dy2O3,经700 kA?m-1磁场、450 kgf?cm-2压力湿法成型的样品在1230 ℃温度下烧结1 h后的磁性能达到了Br=398 mT、Hcj=254 kA?m-1和(BH)max=29.1 kJ?m-3,它与不掺杂Dy2O3的样品相比分别提高了12 mT、31 kA?m-1和0.7 kJ?m-3。
  • 叶志国;刘华英;周贤良;华小珍;彭新元
    . 2011, 42(S2):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分解法制备Ti/IrO2+MnO2阳极,研究水冷、空冷、氮气保护随炉冷(氮冷)及炉冷四种冷却方式对Ti/IrO2+MnO2阳极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冷得到的Ti/IrO2+MnO2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电荷q*可到达140 mC·cm-2左右,但该阳极的稳定性最差;炉冷电极及氮冷电极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均较差;空冷阳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电荷q*可到达118 mC·cm-2,且稳定性是四种电极中最高的。综合分析,空冷是比较合理的冷却方式,它能确保Ti/IrO2+MnO2阳极在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的同时又拥有最高的稳定性。
  • 陈言坤
    . 2011, 42(S2): 3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AZ91D镁合金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结合点蚀试验和转化液滴定分析试验,研究了H2O2在铈盐转化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对铈转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复杂还原剂、氧化剂、晶型增长抑制剂。Ce:H2O2的摩尔比为1:3时,可使形成的无定形Ce(O2)(OH)2中包含数量较多但尺寸较小的纳米级CeO2晶体颗粒,赋予转化膜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 刁显珍
    . 2011, 42(S2):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Ti(OC4O9)]4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制备了二氧化钛薄膜,同时以硝酸镧和硝酸镍为掺杂物制备了单掺、共掺的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其可见光吸收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表明:掺杂后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仍有明显吸收,掺镧的二氧化钛薄膜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较好,光催化降解率达到76.54%。
  • 郭兴林;郭秋楠;张昭良
    . 2011, 42(S2):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可以在体内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领域,它们的制备及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多孔微球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桑元华;刘宏;秦海明;王继扬;
    . 2011, 42(S2):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激光技术的进展,对激光介质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尺寸、高激活离子掺杂度的透明陶瓷材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发展历史、粉体的制备、成型以及烧结等方面对Nd:YAG透明激光陶瓷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了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基础问题。
  • 张春晓
    . 2011, 42(S2): 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AA-AM-MA)三元共聚高分子吸湿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等聚合条件对P(AA-AM-MA)吸湿性能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和配方,P(AA-AM-MA)的最高吸湿率可达到0.95g/g。应用SigmaStat3.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与吸湿率的数学关联式,并通过吸湿量直观分析表得出六因素影响吸湿性的主次顺序是:尿素含量>中和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
  • 刘小文
    . 2011, 42(S2): 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熔融法制备了含成核剂TMC-328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的聚乳酸(PLA)/ TMC-328共混物,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LA共混物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内部形貌。结果表明,TMC-328对PLA结晶性能的影响体现在PLA的冷结晶过程上,并且最佳添加量为0.1%,相对应的冷结晶温度(Tcc)从126.14℃降到111.40℃,冷结晶焓(ΔHcc)从11.34J/g增加到23.49J/g,在100℃下完全结晶的时间为22min左右,SEM照片显示TMC-328的团聚现象随着含量的增加变的很明显。
  • 吴文华;童国秀;华桥;袁进好;秦明月;官建国;
    . 2011, 42(S2):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钢渣、木炭为原料,采用高性能球磨工艺得到具有磁-电阻复合损耗的钢渣/木炭片状纳微复合物。并用EDS、XRD、SEM、网络矢量分析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钢渣/木炭复合物的组成、物相、形貌以及电磁特性。结果表明:钢渣/木炭复合物的电磁特性对木炭的含量呈现强烈的依赖性。随木炭含量的增大,钢渣/木炭复合物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显著提高。当木炭含量为50 %时,钢渣/木炭复合物因其高的介电损耗和优良的匹配特性而显示最佳的吸波性能,此时最大反射率值为-33.4 dB,小于-10 dB和-20 dB的有效带宽分别为15.2 GHz和8.6 GHz。
  • 赵海涛;马瑞廷;于洪浩;李喜坤
    . 2011, 42(S2):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压法制备了羰基铁/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 (SEM)和HP8510 网络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羰基铁粉含量的增加,羰基铁/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的实部ε′和虚部ε"、复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羰基铁粉含量为75 wt%的羰基铁/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其最小反射率在14 GHz为-15 dB,-10 dB带宽达4.1 GHz。
  • 臧国忠
    . 2011, 42(S2): 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了CuO掺杂的无铅压电陶瓷(Na0.66K0.34)NbO3,研究了CuO掺杂对其压电、介电、铁电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uO掺杂促进了晶粒生长,降低了样品的烧结温度,适量掺杂能够显著提高陶瓷样品的密度。当掺杂量为0.5mol%时,样品的密度为4.26g/cm3,品质因子Qm提高到400,介电损耗tan?降低至0.8%。实验结果还显示,CuO掺杂使得陶瓷变“硬”,起到硬性添加剂的作用。随着CuO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居里点(TC)、正交-四方相变温度(TT-O)、压电常数d33以及机电耦合系数kp均明显降低,而矫顽场显著增加。对于不掺杂的(Na0.66K0.34)NbO3陶瓷,其d33高达107pC/N,该陶瓷优异的压电性能表明,除了具有准同型相界结构的(Na0.5K0.5)NbO3外,(Na0.66K0.34)NbO3也是一种具有研究潜力的无铅压电陶瓷组分。
  • 林江;张溪文;韩高荣
    . 2011, 42(S2): 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枪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薄膜沉积方法,由于其相较于传统的气相镀膜方法,具有常压,低温,沉积速率快,设备简单等优点,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即是利用这种类型沉积设备,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先驱体,研究常压下沉积得二氧化硅薄膜的性质和规律。实验中,以氮气和少量氧气的组成的混合气体作为等离子体的发生气体,以氮气作为单体的载气,并调节载气流量在60sccm~160sccm之间调。通过光学椭偏仪、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镜(SEM) 对所沉积的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硅衬底表面沉积得的薄膜为的包含OH基团的二氧化硅薄膜,且在薄膜的表面嵌有球状颗粒。随着TEOS流量的增加,薄膜中OH基团含量、表面颗粒含量和尺寸都显著增长。分析认为,TEOS流量增加引起的薄膜组分和表面形貌的变化,是由沉积速率变大引起的。
  • 董科研;周明
    . 2011, 42(S2): 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普通玻璃基体上了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ITO薄膜。靶材为ITO陶瓷靶,其中In2O3与SnO2质量比为9:1。运用UV-2550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透光率,采用SZT-2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样品表面的电阻率,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溅射压强,溅射功率等参数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ITO薄膜的电阻率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溅射功率为110W时ITO薄膜的透光率有相对好的数值。溅射压强为1.0pa的时候既能保持ITO薄膜低的电阻率又能保证高的透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