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李金龙;徐建华
    . 2014, 45(07):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水性溶液为电解液,在石墨烯表面用恒电位法依次制备二氧化锰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层,得到石墨烯/二氧化锰/聚3,4-乙烯二氧噻吩三相复合电极。扫描电镜表征三相复合电极的形貌特征及复合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三相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呈现独有的褶皱状结构,二氧化锰由不规则的纳米片交织而成,聚3,4-乙烯二氧噻吩由纳米范围粒子聚合而成,三相电极呈现层状复合结构;在1.0A/g的充放电电流下得到的比容值为165F/g,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该三相复合电极还表现出很好的充放电可逆性和阻抗性能。
  • 杨世洲;李宁
    . 2014, 45(07):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Fe13Mn6Si13Cr4Ni0.1C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了不同预变形量对1073K时效合金的组织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形状回复率在时效300min时达到(86.1±1.0)%,比固溶态32%提高了169%;5%预变形后再时效的合金,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82.9±1.0)%,比固溶态提高了159%,随后形状回复率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直接时效合金(无预变形量),在180min时达到最大值(46.3±1.0) %,比固溶态提高了44.7%,随后形状回复率也随时效时间延长略有下降。经SEM和XRD分析,10%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所析出的定向Cr23C6颗粒最多,也最细小,这是此合金比5%预变形后再时效合金以及直接时效合金形状回复率提高幅度更大的原因。
  • 徐惠;张俊龙;陈泳;陆海林;庄君霞
    . 2014, 45(07):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和Mn2+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0.5mol/L H2SO4 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CP)、交流阻抗谱法(EIS)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以5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时,Mn2+化学掺杂聚苯胺的电极比电容达403F/g,远高于单纯的聚苯胺,是一种具有优良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 袁强;甄强;李榕;谭威
    . 2014, 45(07):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BaCo0.7Fe0.2Nb0.1O3-δ (BCFN)离子-电子混合导体的总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阻塞电极法测量了BaCo0.7Fe0.2Nb0.1O3-δ氧离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得到了电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550℃以下时,电子电导起了决定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总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表现为P型半导体的特征;当温度在550-650℃时,由于晶格氧的脱附,消耗了自由电子,导致电子电导率略有下降,使得总电导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得到在550℃以下BCFN混合导体的电子电导的表观活化能为0.30eV;当温度高于650℃以上时,由于氧空位增加导致氧离子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使得总电导率又呈现增加的趋势,计算得到氧离子迁移活化能为1.18eV; O2-TPD研究结果证明了在550-650℃时存在明显的晶格氧的脱附峰,晶格氧的脱附显著影响了BCFN混合导体电子电导率和总电导率。当温度低于650℃以下时,电子的迁移数接近100%,当温度高于650℃以上时,氧离子的迁移数迅速增大,900℃氧离子迁移数可达到8.97%。
  • 同艳维;高家诚;邓刚;张雪峰
    . 2014, 45(07):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有较高电化学放电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V基固溶体贮氢电极合金,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Al和Fe的V基贮氢电极合金V1.95Ti0.5Cr0.5NiO0.05AlxFey (x, y =0~0.05),通过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Al和Fe对合金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BCC结构的V基固溶体主相和TiNi基第二相组成。电化学测试表明,增加Al含量后,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由345.2 mAh/g (x=0)增加到430.7 mAh/g (x=0.05),同时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改善。而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最大放电容量有所降低。
  • 张恋;李忠水;黄小妹;叶灵婷;林深
    . 2014, 45(07):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选用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石墨烯(GN),增强石墨烯的水溶性和分散性;利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PEI-GN/PW12}n复合膜,并以此为基底膜,用循环伏安法原位电沉积制备 Pt 纳米簇负载的复合膜催化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表征复合膜催化剂组成、形貌和结构。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It)、CO溶出伏安法及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膜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及抗 CO 毒化能力。
  • 付真;王晓清;汪杰;程博闻
    . 2014, 45(07):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LiAc?2H2O、Mn(Ac)2?4H2O、Ni(Ac)2?4H2O 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 .5Mn0. 5O2 和Li1 .2Ni0. 3Mn0. 5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了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LiNi0. 5Mn0. 5O2首次放电比容量能达到125. 6mAh/g,经过30周循环以后,放电比容量为111. 2mAh/g,容量保持率为96. 2%;而富锂样品Li1. 2Ni0. 3Mn0. 5O2首次放电比容量能达到187. 2mAh/g,经过30周循环以后放电比容量为184. 5mAh/g,容量保持率为98. 6%,远高于富锂前样品。另外,富锂后的样品Li1. 2Ni0. 3Mn0. 5O2优于富锂前。
  • 冯海全;陈彦龙;何平基;韩青松;王志国
    . 2014, 45(07):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柔顺性是冠脉支架很重要的一个力学性能,它决定了支架的输送性及血管内支架的适应性。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对6种不同结构的镁合金冠状动脉支架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其不同连接体结构对支架柔顺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压握状态下,不同连接体结构对支架柔顺性能影响较大,其中S型支架柔顺性较好,直杆L型支架柔顺性较差;在扩张状态下,连接体和支撑体个数相同时主要取决于连接体的结构;无论是在压握状态还是扩张状态下,有圆弧形的连接体的支架柔顺性要优于直杆形连接体的支架。关于支架柔顺性能的模拟结果,为今后镁合金冠脉支架的结构优化设计和临床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 周宇通;李言祥;袁文文
    . 2014, 45(07):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A356铝合金为原料,通过熔体发泡法与吹气法分别制备了泡沫铝。其中,吹气法工艺分别采用Al2O3及SiC颗粒制备了样品。随后,对两种方法制备的泡沫铝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方法制备的泡沫铝在物相组成,各相面积分数,平均尺寸,初生铝相晶粒大小,共晶硅相变质等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两者在使用性能也有不小的区别,因此实际应用时应根据需求合理选择泡沫铝的制备方法。
  • 季鹏飞;陈刚
    . 2014, 45(07):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SiO2/Al-10Si反应体系,通过半固态机械搅拌法及高能超声处理组合工艺,成功制备出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O2粉体预处理及铝熔体Mg元素活化有效改善了两者间的润湿性,在转速700r/min、搅拌10min的条件下,可获得SiO2颗粒均匀分布的微观组织;升温后,经过高能超声进一步熔体处理,不仅促进了SiO2/Al的原位置换反应,而且空化消除了残余气体。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的分析检测表明,原位生成的Al2O3颗粒均匀分布于高硅铝合金基体中。
  • 杨强军;阚前华;康国政
    . 2014, 45(07):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20℃~120 ℃的温度区间内进行了应变控制下的循环加/卸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80℃时,相变应力和耗散能均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残余应变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加,它们均在一定的循环周次后均趋于稳定值;一旦温度超过80℃,逆相变开始应力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反而增加,向前相变开始应力和逆相变结束应力与温度的线性关系不再保持。温度低于奥氏体完成温度之前,初始为马氏体相或马氏体-奥氏体混合相,残余应变随温度增加而减小,耗散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于奥氏体完成温度时,初始为奥氏体相,残余应变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耗散能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分别在40℃和20℃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
  • 苏娟华;韩亚玮
    . 2014, 45(07):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工业纯钛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利用gleebe试验机对工业纯钛在变形温度为700℃、800℃、900℃、950℃及应变速率为0.01 S-1、0.1 S-1、1 S-1、5 S-1的条件下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应用加工硬化率对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变形后材料微观组织的分析,求得工业纯钛的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工业纯钛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回复与再结晶;发生动态再结晶时,再结晶临界应变随温度的升高及变形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将lnθ-ε曲线的拐点处对应的应变作为材料的再结晶临界应变是合理的,工业纯钛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与峰值应变εp之间满足:εc=0.485εp。
  • 周亚鹏;周峰子;臧国忠;王银强;董元浩;李立本
    . 2014, 45(07):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合成了Zn2SnO4、BaTiO3粉体,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了Zn2SnO4掺杂的BaTiO3陶瓷(ZS-BT) ,研究了掺杂量变化对BaTiO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适量的Zn2SnO4掺杂可促进BaTiO3陶瓷的烧结,降低BaTiO3陶瓷的介电损耗;随着掺杂量的增加,BaTiO3陶瓷的介电居里峰逐渐降低弥散,并向低温方向移动;在测量频率范围内(102~109 Hz),Zn2SnO4掺杂使得介温曲线在40~125 ℃温度区间内变得平坦,当Zn2SnO4的掺杂比例为2%时,介电常数变化率低于8%。这些结果表明,ZS-BT陶瓷对研究温度稳定性良好的陶瓷电容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 陈洪亮;王树林;包保山
    . 2014, 45(07):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温下,利用超声活化法将机械研磨13h的Zn粉在水:环己烷=19:1的分散体系中合成ZnO纳米颗粒悬浮液,然后通过光还原AgNO3制备出ZnO/Ag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nO/Ag复合颗粒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探针台I-V测试仪对ZnO/Ag复合薄膜表征和电学性能测试,通过XRD和TEM可知:超声合成的ZnO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长约20nm的短棒状;经光还原沉积在其表面的纳米Ag呈现面心立方结构,直径约为5nm。通过SEM和I-V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干燥温度对复合结构有较大影响,60℃干燥的复合薄膜比较致密均匀,导通电压大约2V左右,在100℃时开始转变为有氧化锌附着的枝状银网状复合物,导通电压在0.02V左右,通过控制干燥温度可改变复合薄膜中ZnO和Ag的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电学性能。
  • 李娟;刘政鹏;罗翀;孟志国;熊绍珍
    . 2014, 45(07):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氢等离子体钝化多晶硅(poly-Si)薄膜中缺陷态的详细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多晶硅中不同的缺陷态需要不同的氢等离子体基团予以钝化。Hα具有较低的能量,主要钝化悬挂键类缺陷态;H*具有较高的能量,对钝化晶界附近与镍杂质相关的缺陷态更有效;Hβ和Hγ具有的能量最高,可以用来钝化晶粒内部的缺陷态。这些分析和结果有利于优化H等离子体钝化多晶硅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多晶硅性能。
  • 高溥
    . 2014, 45(07):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固相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Cu1.1Mn1.9O4粉末。Cu1.1Mn1.9O4材料750℃的电导率为30s/cm,室温至800℃加热和冷却有少量第二相溶入和析出,与SOFC阴极材料La0.8Sr0.2MnO3(LSM)在750℃/500h共烧时表现出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通过固相和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Cu1.1Mn1.9O4粉末。Cu1.1Mn1.9O4材料750℃的电导率为30s/cm,室温至800℃加热和冷却有少量第二相溶入和析出,与SOFC阴极材料La0.8Sr0.2MnO3(LSM)在750℃/500h共烧时表现出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 工艺 技术
  • 周岩;介万奇
    . 2014, 45(07):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红外透过成像研究了Cd/Zn气氛退火过程中Cd0.9Zn0.1Te:In晶体内Te夹杂的密度及尺寸分布的演变。结果发现,Cd/Zn气氛退火前,晶体中的Te夹杂密度分布比较均匀;退火后,晶体高温端近表面区域的Te夹杂密度较退火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而晶体内部的Te夹杂密度则较退火前降低了1个数量级,且其密度沿温度梯度方向逐渐增加。退火前,晶体表面和内部的Te夹杂的直径主要分布在1μm~25μm;退火后,在晶体表面,直径<45μm的Te夹杂密度显著增大;而在晶体内部,直径<5μm和>25μm的Te夹杂密度显著增大。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退火过程中,Te夹杂沿着温度梯度方向不断向晶体表面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尺寸相近的Te夹杂通过合并长大,尺寸相差较大的Te夹杂则以Ostwald熟化方式长大,并使小尺寸的Te夹杂更小。但由于熟化不充分,在Ostwald熟化长大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尺寸小于5μm的Te夹杂颗粒。
  • 路阳;马郡珠;杨效田;肖荣振
    . 2014, 45(07):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60/高铝青铜梯度涂层,并进行高频感应重熔处理。通过SEM、XRD等手段分析了感应重熔前后涂层的组织结构特征、相结构变化以及界面元素扩散情况。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在基体/Ni60结合面处以机械咬合为主,在Ni60/高铝青铜涂层界面处有轻微熔结特性,形成了机械结合和轻微冶金结合混合的结合方式。感应重熔后,Ni60中间层分别与基体、高铝青铜涂层进行充分的双向扩散熔合。在Ni60和基体间形成结构致密、无孔隙的冶金扩散带,元素扩散迁移后不同元素呈现梯度或均匀分布形式。在Ni60和高铝青铜涂层之间分层界面基本消失,形成了完全的一体化涂层,涂层中元素扩散呈现梯度形式。
  • 常龙飞;陈花玲;朱子才;李博;王延杰
    . 2014, 45(07):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钯电极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Pd-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 简称:Pd-IPMC)的制备工艺。文章以增加Pd-IPMC的电致动位移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优化方法,针对浸泡还原镀和化学镀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参数优化,探索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材料电致位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给出了工艺参数的优化值,以及这些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水平和效应曲线。由优化后工艺参数制备的Pd-IPMC性能较优化前有显著提高,且优于ERI公司商业化的IPMC。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Pd作为IPMC电极的可行性,解决了现有Pd-IPMC材料致动性能不理想的难题,对于制备低成本、大变形的IPMC材料,并促进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崔云先;郭立明
    . 2014, 45(07):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绝缘性能良好的Al2O3薄膜是研制薄膜热电偶瞬态温度传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制备的Al2O3绝缘薄膜总是存在针孔等缺陷,提出了利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加射频偏压技术成功制备了薄膜热电偶瞬态温度测试传感器的Al2O3绝缘薄膜。通过台阶仪、高阻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划痕试验仪对Al2O3绝缘膜的成膜厚度、绝缘性、表面形貌及膜基结合力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制备的Al2O3绝缘膜厚度可达2.4 μm;其绝缘性可达2.6×109Ω;薄膜表面光滑,成膜均匀;Al:O原子比近似为2:3;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可达12 N。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高致密、高绝缘性能Al2O3薄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制备瞬态温度传感器提供了技术保障。
  • 李海斌;崔振铎;李朝阳;朱胜利;杨贤金
    . 2014, 45(07):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渗氮、渗碳和碳氮共渗三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三种不同成分的硬质表面层。利用SEM、XRD和Vickers显微硬度仪分别对三种表面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化学组成、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磁致伸缩振动空蚀设备研究了表面层的耐空蚀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种化学热处理均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硬质陶瓷层。该硬质陶瓷层在空蚀过程中可以抑制裂纹在表面过早的形成和向基体扩展,从而延长了空蚀的孕育期和显著的改善了钛合金的耐空蚀性能。
  • 陆雪川;陈立富;李思维;唐学原;李华展;丁马太
    . 2014, 45(07):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氧化交联技术制备了含铁量分别为0、1wt%、2wt%的三种碳化硅纤维,并将其置于氩气环境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研究了Fe掺杂及热处理对于SiC纤维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Fe掺杂和热处理的协同作用下,该碳化硅纤维电阻率可由13847ohm.cm连续降低至6ohm.cm。利用统计理论“相关分析”算法研究纤维微观结构与电阻率关系的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β-SiC的晶粒尺寸对纤维电阻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该含铁SiC纤维微结构演化的模型。
  • 罗雅;雷玉成;龚晨诚;肖波
    . 2014, 45(07):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MGH956合金TIG原位合金化焊接后焊缝中合金元素易烧损,强化颗粒易聚集,本文研究了一种热处理方法对焊缝的组织的影响。焊接填充材料的?V=2.0%,热处理条件为700℃保温2h后空冷。焊缝热处理后,晶界上的偏聚明显减少,在晶粒内部生成更多的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EDS分析主要为YAlO3、TiC和TiN颗粒生成外还有(Ti, V)C复合颗粒,由于VC比TiC与铁基的润湿角更小,复合颗粒与焊缝基体结合更好。通过原子探针分析,热处理后,焊缝中Y元素的偏聚减少,进而减少焊缝的气孔量,最终提高焊缝的性能。
  • 赵腾腾
    . 2014, 45(07):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采用原位合成和化学共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Cr/Cu复合粉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碳纳米管的制备。利用XRD,SEM,TEM手段分别对其晶相,微观结构形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Cr含量对最终产物CNTs的结构有明显影响,10wt.%Cr复合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催化剂存在差异,其中700℃煅烧条件下可制备出结晶良好的Cr/Cu纳米复合催化剂。不同生长温度下所得复合粉体催化合成的碳纳米管品质形貌不一,其中800℃条件下可得到纯度高,表面光滑的碳纳米管。
  • 研究 开发
  • 冯中学
    . 2014, 45(07):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OM和SEM等手段对Sr、Ca复合添加后的AZ31镁合金的固溶态组织进行了观察,发现Sr、Ca元素的添加都有细化晶粒的作用。随着Ca含量的增加,AZ31镁合金在固溶处理过程中晶界的笔直化程度降低。说明基体中生成的Mg2Ca等高温稳定相阻碍了晶界的扩散移动。文中还对添加不同Sr、Ca含量的AZ31进行了挤压,观察发现随着Ca含量的增加,挤压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少,但仍存在一定量的母晶。但是当Ca含量增加至0.9wt.%时,再结晶尺寸降低的效果削弱。Ca含量的增加提升了AZ31镁合金的延伸性能,当Ca含量增加至0.6wt.%时,镁合金的延伸率高达29%,但是当Ca含量为0.9wt.%时,其延伸率与Ca含量为0.6 wt.%的AZ31镁合金有所降低。
  • 工艺 技术
  • 刘锋
    . 2014, 45(07):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与时效相结合的不同加工工艺对Cu-0.8Cr-0.15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ECAP挤压8道次后形成了均匀的等轴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200nm,时效使得合金组织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室温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合金具有很强的时效强化效应,时效前的冷变形能显著提升合金的性能,合金经ECAP工艺8道次挤压后420℃时效3h,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了249.15HV,623.1MPa和12.3%,合金的导电率达到了85.34%IACS。ECAP过程中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是细晶强化,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为合金性能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 李春林;李宁;颜家振
    . 2014, 45(07):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Fe-16Cr-2.5Mo合金在1100℃真空保温1h后分别炉冷,空冷和油冷,研究了热处理冷却方式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所得合金的微观结构、内应力与阻尼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减小,对数衰减率峰值增大,峰值所对应的应变振幅减小。合金阻尼性能随冷却方式的变化可用SB内应力分布理论解释,保温后炉冷时,冷却速度较慢,晶粒较大,C原子和部分置换原子容易沿晶界析出,且合金的空位浓度降低,致使内应力小于空冷和油冷,这是保温后炉冷阻尼性能最高的本质原因。
  • 研究 开发
  • 许天才
    . 2014, 45(07):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Li元素对Mg-xLi-3Al合金组织的影响,并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合金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Li含量的变化可以明显改变合金的相组成。当Li<5.7wt.%时合金由单一α-Mg相组成;Li在5.7-10.3wt.%之间时,合金为α-Mg+β-Li双相;Li>10.3wt.%时合金为单一β-Li相。合金的塑性随Li含量的升高而增加,铸态LA113合金的延伸率高达37.36%,但挤压态下合金强度随Li含量升高而降低,挤压态LA53合金具有最佳抗拉强度,达到263.28MPa。当Li含量升高,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会出现Al12Mg17转变为LiMgA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