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5-04-30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刘子海
    . 2015, 46(08):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紧凑拉伸试验方法,测定含钆有机玻璃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并对紧凑拉伸试样的断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拉伸测试技术,分析含钆有机玻璃在拉伸应力下的断裂过程,认为用裂尖银纹-裂纹模型和次级破裂模型分别解释含钆有机玻璃的慢速裂纹扩展和快速裂纹扩展过程是合适的。
  • 杨柳;安静;何峻;袁泽明;赵栋梁
    . 2015, 46(08):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CoFe2O4纳米颗粒,并在氢气气氛下还原获得CoFe2O4@FeCo核壳结构磁性纳米颗粒。用XRD和TEM对所得样品进行结构分析,用SQUID测量样品在300K时的磁滞回线,发现随着壳厚度的增加,核壳结构样品的矫顽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其饱和磁化强度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探究所制备样品的核壳磁性层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还测量了M-T曲线以及T=5K时的零磁场冷却(ZFC)和带磁场冷却(FC)磁滞回线。
  • 鲜晶晶;毋志民;邓军权;杨磊;崔玉亭;胡爱元;赵若禺;王敏娣
    . 2015, 46(08):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面波超软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本征AlN和掺杂体系AlN:Cu,AlN:Mg,AlN:Cu-Mg的超晶胞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能带、态密度、磁矩及光学性质等。结果表明AlN:Cu,AlN:Mg均表现为100%自旋注入,材料均具有半金属性质,其中Cu掺杂体系的半金属性更稳定;AlN:Cu-Mg共掺体系在能隙深处产生杂质带,具有金属性,改善了材料的高阻抗现象。研究发现Cu掺杂体系的磁矩最大,Cu-Mg共掺体系较Mg单掺的净磁矩有所减少。进一步分析光学性质发现杂质离子的引入使得低能区的介电函数和复折射率函数出现明显的峰值,其中共掺体系的峰值最大,明显增强了体系对低频电磁波的吸收。
  • 张秀玲
    . 2015, 46(08):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H2PtCl6?6H2O为Pt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性能可见光Pt/TiO2光催化材料。采用XRD和UV-Vis对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制备TiO2为锐钛矿相结构,Pt的加入未改变TiO2的晶相结构,且未发现Pt的相关衍射峰。UV-Vis测试结果表明:0.6%Pt/TiO2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在可见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对Pt/TiO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随Pt掺杂量增加,亚甲基蓝降解速率常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0.6%Pt/TiO2的光催化效率最高。采用XPS对Pt/TiO2样品产生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 高茜
    . 2015, 46(08):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掺杂ZnO纳米晶体薄膜,通过XRD、TEM 、AFM、UV-VLS和VSM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透光性、禁带宽度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c轴择优生长取向,Cu掺杂没有改变ZnO晶体的纤锌矿结构,即没有检测到任何非晶态产物以及各种第二相的存在,表明Cu2+已经取代Zn2+融入了晶体。但是,Cu的掺杂浓度以及煅烧温度的变化,改善了薄膜的粗糙度、晶粒度、透光率、禁带宽度及室温铁磁性。在所有样品中,掺杂浓度为2%、煅烧温度为500°C的薄膜粗糙度、晶粒度最小而透光性和室温铁磁性最强。样品的能隙则是随着Cu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的提高而变小。
  • 高立华;郑玉婴
    . 2015, 46(08):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以高密度氧化锌铝陶瓷靶为靶材,衬底温度控制在室温,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透明导电ZnO:Al(ZA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谱仪和范德堡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溅射功率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及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溅射功率对薄膜的光透射率影响不大,而对薄膜结晶和电学性能影响较大。XRD表明薄膜为良好的c 轴择优取向;可见光区(400nm-600nm)平均透过率达到85%以上;在120W 下沉积的薄膜电学性能达到了最佳。
  • 李艳娇;席生岐;孙崇锋;刘新宽
    . 2015, 46(08):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氮化铝/乙二醇(AlN/EG)纳米流体,研究了超声分散时间、pH值、分散剂种类及添加量三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分散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利于流体的稳定性,本实验中取30分钟最好;酸溶液的加入使AlN/EG纳米流体稳定性急剧恶化;碱溶液的加入也使AlN/EG纳米流体稳定性恶化,但速度较酸的加入慢。适量分散剂PVP的加入能够改善AlN/EG 纳米流体的稳定性。
  • 徐碇皓;高晓梅;周权;倪礼忠;胡浩
    . 2015, 46(08):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丁基锂,三氯乙烯,苯乙炔和四氯化锆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含锆陶瓷化先驱体(简称PZA)。采用FT-IR和GPC对树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TGA和XRD对聚合物耐热性和陶瓷化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ZA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和陶瓷化转化性能,N2气氛下Td10(质量损失10 %的温度)达600 ℃,1000 ℃下的质量保留率为61.9 %,1450℃下完全热解为ZrC。
  • 祁琰媛;周静;杨雪;陈文;卓蓉晖
    . 2015, 46(08):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热条件下,以双氧水和钼粉制备的过氧钼酸溶胶为钼源,乙醇为还原剂制备得到二氧化钼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反应初期过氧钼酸溶胶首先生成三氧化钼纳米带,随后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纳米带逐渐劈裂成扇形Mo8O23,最后在乙醇的还原下,扇形Mo8O23纳米片进一步劈裂形成结晶良好的二氧化钼纳米棒。
  • 李酽;吕潭;刘敏;刘金城
    . 2015, 46(08):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酒石酸为燃料,硝酸锌为氧化剂,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Pd(0-7at%)掺杂纳米Zn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产物了进行表征,重点讨论了掺杂对氧化锌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30 ℃测试条件下,纯ZnO和7at%Pd掺杂ZnO气敏元件对体积分数为50 ppm的乙醇气体灵敏度分别为21.4和11.2;元件对50 ppm丙酮气体的灵敏度分别为2.0和8.8。Pd掺杂显著提高了元件对乙醇和丙酮气体的选择性。
  • 孙秀娟;程晓农;杨娟;刘芹芹
    . 2015, 46(08):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热膨胀性ZrW2O8粉体,对其前驱体进行热重-差热分析,以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粉体为单一α-ZrW2O8相,具有无规则形状。随着柠檬酸量的增加,颗粒有明显聚集长大的趋势,且形貌向片层状发展。变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所得ZrW2O8粉体具有很好的负热膨胀特性,在室温到500℃时,平均热膨胀系数为-6.14×10-6℃-1。
  • 朱学卫;王日初;王小锋;彭健
    . 2015, 46(08):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喷射沉积技术和热挤压致密化技术制备Al-22Si和Al-27Si(质量分数)两种高硅铝合金,研究两种合金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与铸态合金相比,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高硅铝合金具有晶粒细小、成分均匀的组织特征;在载荷为30、45、60和75N下,Al-22Si合金的磨损以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Al-27Si合金在低载荷下以粘着磨损为主,在高载荷下的磨损行为时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的混合磨损机制。含有较高硅含量的Al-27Si合金具有相对小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着载荷增大,两种合金的磨损量逐渐增大。
  • 华平
    . 2015, 46(08):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甲苯磺酸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一步碳化法制备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以1,4-丁二醇双琥珀酸聚醚(3)正辛基混合双酯磺酸钠制备过程的双酯化反应Ⅱ为探针,考察了m(对甲苯磺酸)/m(葡萄糖)、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对催化活性影响,用TEM、BET、XRD、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对甲苯磺酸)/m(葡糖糖)=1︰2、碳化温度210 oC下碳化8 h,得到的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形成致密的含有多级孔道的聚环碳架结构,磺酸基含量21.21 %。反应酯化率达到95 %以上,并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关键词:葡萄糖;碳基固体酸;催化剂;酯化;表面活性剂
  • 胡飞;赵翀
    . 2015, 46(08):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合金Ti-xNb(x=30~70%)为基底,硝酸为电解液,采用超快阳极氧化制备出了复合纳米多孔氧化膜。通过XRD,SEM和TEM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多孔氧化膜进行表征,发现氧化膜的表面孔径为10~30 nm,膜背面的孔径为20~60 nm,且纳米孔的孔间距随着Nb含量和电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氧化膜的生长速度大于30 um/h。氧化薄膜的形成与硝酸的强氧化性活化了金属表面有关。氧化膜贯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覆盖合金表面的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产生的压应力和极化、浓度及温度梯度所产生的拉应力,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氧化膜的自剥离。
  • 崔锦峰;王心远;郭永亮;郭军红;杨保平;包雪梅
    . 2015, 46(08):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原料合成含磷单体DOPOMA,将其与二元酸,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得到侧链含磷的端羟基饱和聚酯,再将其与TDI反应合成含磷阻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含磷高聚物的结构、热稳定性、成炭能力、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含量的增加,LOI值逐渐增大,分解温度逐渐提高,残炭率逐渐增大。燃烧炭层致密,P元素的引入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 工艺 技术
  • 朱忠仁
    . 2015, 46(08):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Mn1.15Fe0.85P0.55Si0.45化合物,并对其物相结构、显微组织及磁热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六角Mn5.64P3型主相和少量Mn3Fe2Si3杂相;化合物的居里温度为305K,热滞为13.5K;在0~2T外磁场下的最大等温磁熵变为12.2J/(kg·K),远远高于纯Gd。同时为了探索大磁熵变的来源,本文采用Landau相变理论和“普适曲线”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磁相变特性,Arrott曲线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居里温度附近发生了明显的一级相变,而“普适曲线”理论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磁相变介于一级和二级之间。
  • 张南夷;黄鹏;曾庆文;何建明;王锁柱;姜军伟;彭晓东;谢卫东
    . 2015, 46(08):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铝合金板材进行了磷酸阳极化表面处理,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铝合金表面形貌,采用量重法测试了铝合金/环氧树脂动态接触角,研究分析了阳极化电压与时间、浸润速度等对铝合金/环氧树脂动态润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电压保持20V不变,随着氧化时间延长,动态接触角先大幅减小然后缓慢增加;氧化时间保持20min不变,随着氧化电压上升,动态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加;阳极氧化工艺参数20V/30min处理的铝合金板具有最小前进接触角68.63°与后退接触角10.22°,相比未处理铝合金/环氧树脂前进与后退接触角分别减小18.89°、25.1°;增加铝合金浸入树脂的速度,接触角增大。
  • 陶礼耀;周启来;薛丽红;严有为;张文
    . 2015, 46(08):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尿素为燃料,采用微波辅助溶液燃烧技术(MSCS)一步合成出氚增殖材料Li2TiO3陶瓷粉末。记录了前驱体溶液的温度变化,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手段,考察了微波功率对粉末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与传统溶液燃烧合成的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MSCS技术可以避免尿素在沸腾阶段的分解,保证后续燃烧过程的进行,且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Li2TiO3相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当微波功率达到1200W时,产物为单一的Li2TiO3相,晶粒尺寸约为60nm,粒径分布窄。
  • 程江;赵安;孙逸飞;吴景雄;黄子恒;徐守萍
    . 2015, 46(08):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向垂直放有铜片的烧杯中滴加AgNO3溶液,在铜片上制备出水接触角从平整铜表面的90.8°升至151.4°的梯度润湿表面;结合前期以碱辅助氧化法制备亲水区间的梯度润湿表面,实现了在无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构建从超疏水(151.6°)至超亲水(3.7°)的高梯度润湿铜表面。制得的润湿性梯度在近100 ℃的水浴中浸泡10 h,各点的接触角变化最大不超过10°。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表面形貌演变和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在铜表面分别沉积具有相对疏水的银粒子和亲水特性的氢氧化铜粒子,并形成合理的粗糙结构,可使铜片分别达到超疏水和超亲水状态,从而形成高梯度润湿铜表面。由于平整的银表面和氢氧化铜表面的水接触角分别为72.8°和62°,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亲水与疏水的界限在65°可能更加合理。
  • 张晓艺;安振涛;王维
    . 2015, 46(08):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已化学镀铜涤纶织物上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制备出一种镀层致密均匀的柔性金属化屏蔽织物。研究和分析了电流密度、温度和pH值对合金织物方阻值、增重率及屏蔽效能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最佳工艺。通过对比腐蚀前后非晶态Ni-Fe-P合金和非晶态Ni-P合金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电磁屏蔽效能可以得出:在电流密度8.7A/dm2,温度60 ,pH=1.5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非晶态Ni-Fe-P合金织物结晶更加细化、光亮,致密性和均质性都得以明显提高,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且在300kHz-1.5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了69.20dB-80.30dB。
  • 李巧红;张强
    . 2015, 46(08):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4-硝基苯肼、8-羟基喹哪啶等为原料设计合成了8-羟基-2-喹啉甲醛-4-硝基苯腙(1),经元素分析、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二甲亚砜-甲醇(V/V=1/9)混合溶剂中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苯腙1对Li+、K+、Mg2+、Ca2+、Mn2+、Co2+、Ni2+、Zn2+、Cd2+、Hg2+及Cu2+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苯腙1仅对Cu2+和Zn2+有特殊的识别能力,加入Cu2+或Zn2+的苯腙1溶液由黄色分别转变为橙色和红色,其光谱在413nm处的吸收峰强度减小,且分别在485nm和508nm附近产生新的吸收峰。竞争实验表明,苯腙1对Zn2+的检测不受除Cu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影响,而其它阳离子的存在对检测Cu2+无影响。线性拟合结果显示,苯腙1与Cu2+和Zn2+分别形成了1∶1和1∶2的配合物。
  • 冀宣名;向嵩
    . 2015, 46(08):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温度870~1070℃,最大变形量80%的条件下,本文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TA12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绘制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变形参数与组织的关系。同时把应力应变曲线作为计算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功率耗散因子η、失稳判据ξ的底层数据,研究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变形量共同存在对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功率耗散因子η的影响,绘制失稳图对失稳区域进行识别,并将功率耗散图和失稳图叠加构建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较低时,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α相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在变形温度较高时,主要表现为β晶粒粗化;应变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形时间上;较高的η和ξ区域为良好加工区域,较低的η和ξ的失稳变形参数区域为加工避免区域。本批次合金适宜加工参数为温度910~970℃,应变速率0.01~0.3s-1。
  • 唐群涛;沈鸿烈
    . 2015, 46(08):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先制备了表面吸附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金纳米颗粒,然后以金纳米颗粒为籽晶,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和硝酸银分别作为锌源和银源,通过水热反应法制备出了Au@Ag2S@ZnS双壳核壳结构。XRD分析表明样品中含有立方相的Au,单斜相的Ag2S与六方相的ZnS。UV-Vis谱揭示样品的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可以通过改变硝酸银的加入量而控制。SEM和TEM图像显示样品呈球形且壳层由许多小的纳米颗粒聚集而成,ZnS壳层为多晶。由光致发光谱分析得知,随着硝酸银量的增加,主发光峰先是红移,然后峰位不变且强度减弱。这一光致发光现象一方面可能与反应过程中部分银离子掺入ZnS纳米壳层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源于Ag2S中间层厚度的增加导致ZnS与Au的间距增加,从而导致Au对ZnS的等离子增强效果减弱。
  • 郑菲;项俊锋
    . 2015, 46(08):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强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在Mg-3Gd-2Zn-0.5Zr镁合金中添加了1.5%纳米钛,并对制备出的铸态镁合金试样进行了OM、SEM、XRD分析,并分别在0℃、25℃和250℃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金属钛的添加,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使合金在6×10-5、20×10-5、40×10-5应变振幅下的阻尼性能分别提高54%、77%和81%;250℃磨损体积和摩擦因数分别减小68%、11%。借此为高强镁合金的纳米改性研究提供进一步指导与借鉴。
  • 王新月
    . 2015, 46(08):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磁性铁氧化物纳米材料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磁靶向性的纳米材料。其中磁性纳米纤维由于具有独特的形状各向异性和磁晶各向异性, 可以突破各向同性的磁性粉体材料对电磁性能的限制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静电纺丝、水热合成以及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新型Fe2O3中空磁性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 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煅烧产物进行测试表征, 结果表明煅烧产生的磁性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具有新颖的中空结构, 对甲基橙有快速吸附。
  • 陈琼
    . 2015, 46(08):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粉体,利用N2吸附脱附法表征TiO2粉体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孔径分布,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TiO2粉体的物相和晶粒尺寸,研究了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O2粉体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介孔TiO2粉体存在最佳干燥温度;焙烧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均使介孔TiO2粉体的平均孔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孔隙率下降。
  • 任海芳;周艳文;郑欣
    . 2015, 46(08):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在普通玻璃基底上制备CuIn0.7Al0.3Se2(CIAS)薄膜,并对之进行450℃真空硒化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制备的CIAS薄膜具有黄铜矿结构并且以(112)晶面优先生长。真空硒化退火后,薄膜晶体结构更完整、晶粒长大,成分分布均匀、更接近CIAS晶体的化学计量比。薄膜为P型半导体,退火后的薄膜禁带宽度减小至1.38eV,带电粒子数下降至2.41E+17cm-3、带电粒子迁移率增加至5.29cm2/N-s、电阻率升高至4.9ohm-cm。
  • 陈峰;闫志巧;蔡一湘
    . 2015, 46(08):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Cu-0.18wt%Al合金粉末为原料、Cu2O为氧化剂,采用内氧化法制备Al2O3弥散铜合金粉末,采用高速压制(HVC)对粉末进行成形,经氢气中960-1080℃烧结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研究合金粉末的HVC成形效果和烧结温度对合金致密度、硬度、导电率和压缩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VC成形Al2O3弥散铜合金粉能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压坯密度达到8.71g/cm3(98.4%致密度)。与压坯相比,烧结后合金的致密度并无明显变化,但其导电率显著提升,硬度有所降低,压缩强度升高。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导电率有所升高,硬度略有降低,压缩强度基本保持恒定。经1040-1080℃烧结制备合金的导电率、硬度分别达到80%IACS和77HRB以上,压缩强度达到450MPa,能基本满足点焊电极的实际应用需求。
  • 陈帅;李新平
    . 2015, 46(08):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针对纤维素微纤丝(CMF)制备所需要高能耗的问题,本文以漂白麦草纤维为原料,利用SEM、FT-IR、XRD等研究复合纤维素酶预处理对漂白麦草纤维结构的影响;对酶处理后纤维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大,酶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变得疏松多孔,细胞壁表层脱落,直至纤维被切断,纤维素结晶度发生了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周期性变化,纤维素平均聚合度逐渐减小;酶处理后纤维素没有引入新的官能团,纤维仍具有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纤维素基本保持了天然植物纤维素的晶型。
  • 付仲超;李晓东;何娇;朱琦;李继光;孙旭东
    . 2015, 46(08):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分别研究了在O2气氛或H2气氛下煅烧预处理,对Y2O3 粉体性能的影响。用BET、XRD、SEM和TMA对粉体形貌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气氛不仅会影响粉体颗粒尺寸,也同时会影响到粉体的团聚状态;O2煅烧后粉体为纯立方相氧化钇,粉体颗粒近似球形,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好的分散性,等升温速率烧结时具有较低的最大收缩速率温度;氢气气氛下在>1050℃对粉体煅烧,不仅粉体颗粒尺寸显著长大,同时粉体颗粒也会发生严重的团聚。在氧气气氛下1100℃煅烧的粉体颗粒尺寸~80nm,同时团聚系数也最小,更有利于获得易烧结的Y2O3粉体。
  • 综述 进展
  • 王甜;龙思远
    . 2015, 46(08):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Si3N4陶瓷高热导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分析指出:晶间相和晶格氧是影响Si3N4陶瓷热导率的主要因素,减少晶间相数量,优化晶间相分布以及减少晶格氧含量均能提高Si3N4陶瓷热导率,今后的研究趋势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烧结助剂。
  • 刘磊;钱嘉斌;刘德荣;沈彬;吴忠;胡文彬
    . 2015, 46(08):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构化仿生表面作为复合材料领域重要的、前瞻性的课题,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在工业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现代医学领域、军事领域、能源领域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结构化仿生表面在减黏降阻和超疏水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结构化仿生表面的一些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