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S3期 刊出日期:2010-12-25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万里鹰
    . 2010, 41(S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通过原位复合技术把甲壳型液晶高分子PBPCS分散到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中制备PBPCS与IPN聚丙烯酸酯三元共混阻尼材料。由IR光谱、透射电镜初步认为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被包裹在IPN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中,但PBPCS的加入会影响到核壳粒子结构的正常形态。加入PBPCS的三元共混物在高温区的最大耗散因子提高到0.9以上,表明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IPN聚丙烯酸酯的阻尼能力。
  • 兰玉岐
    . 2010, 41(S3):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echini法制备La掺杂的Fe-Co-Mn-Ni系尖晶石型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NTC)热敏陶瓷,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陶瓷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测量了其电电学性能和老化。结果表明:制备的NTC热敏陶瓷20 K时电阻值在90~120 kΩ之间;在20~45 K温度范围内电阻灵敏度在0.5~45 kΩ/K之间,测试电流在2~15 μA内变化时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1 K,热敏电阻常数B20 K/40 K值在180~210 K之间,制备的NTC热敏电阻性能稳定。
  • 张正富;马全宝;陈庆华
    . 2010, 41(S3):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钙钛矿型La1-xCaxCoO3成分,研究了不同量Ca2+置换La3+后,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其自身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axCoO3粉体,通过XRD检测发现当Ca2+置换量较大时,会析出Ca2Co2O5。在6M的KOH溶液中,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技术测定了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通过Tafel技术测定了其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采用粉末压片和直流电路测定了催化剂的表观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Ca2+置换量增加,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先增高、然后又降低,在x=0.5~0.6,交换电流密度达到最大,约为0.1382A/m2;表观电导率也是先增大、后又减小,同样在x=0.5~0.6,表观电导率达到最大,约为0.2930Ω-1m-1。交换电流密度和表观电导率随Ca2+置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卫云鸽;曹全喜;雷梦碧
    . 2010, 41(S3):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探讨了制备全固体Ag/AgCl 电极所用的AgCl前驱粉体的工艺技术,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物相分析,并对工艺改进后制备电极的短期稳定性、电化学噪声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AgNO3和NaCl为原料,利用乙醇作为助磨剂,球磨8h后,利用冷冻干燥法所制备的AgCl 粉体分散性极好,大小均匀,在490℃下烧结后所获得的Ag/AgCl电极一致性好,同种电极之间的极差电位约为0.006 mV。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短期稳定性能,电极电位波动量不超过0.080mV/24h,电极电压噪声密度在1Hz处可降低至8.34nV/Hz1/2。
  • 高虹;蒋国瑜;张东;孙丽娜;万智来
    . 2010, 41(S3):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一种热致变色玻璃材料及其实用性能。测试了材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厚度下的透过率变化情况,选定了最佳的材料配比,确定了材料在玻璃中的最佳填充厚度为5mm。将该配方材料填充于夹层厚度为5mm的玻璃中,制成热致变色玻璃考察其透光遮光性能。结果表明:该热致变色玻璃材料在23℃时开始变色,在29℃时完全遮光,且过程可逆。通过模拟装置发现该热致变色玻璃材料能使得箱内外温差最高达到14.2℃,同时该热致变色玻璃材料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及耐循环使用性能表明了该材料的可应用性,为研发新型的节能玻璃材料提供了可能。
  • 胡琛;杨刚;陈文彬
    . 2010, 41(S3):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真空蒸发系统下的有机薄膜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在该系统模型中,Ns个点蒸发源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基板相对蒸发源所在平面距离为d。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膜厚分布以及点蒸发源个数Ns、蒸发源与基板的相对位置R和d对薄膜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增加蒸发源个数、增大相对基板位置均可以有效提高薄膜的均匀性,测试发现薄膜样品的精度Max-Min均保持在5%左右。
  • 张华;仲丛欣;廖明义
    . 2010, 41(S3):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Sonogashira偶合反应合成了三种含pentiptycene基团、侧链分别含对称烷氧基取代、含非对称烷氧基取代和含烷基取代的的聚对苯撑乙炔衍生物PPE-A、B和C。采用1H-NMR,FT-IR,UV-Vis和PL等仪器对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侧链取代基类型对PPE溶解性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间二硝基苯(m-DNB)和对硝基甲苯(p-NT)两种硝基化合物对PPE-A和B溶液的荧光淬灭影响,结果表明,PPE-A和B具有很高的荧光强度,对m-DNB和p-NT显示出良好的荧光响应。
  • 朱志国;刘培培;王开仕;王锐
    . 2010, 41(S3):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氧化、酰氯化以及酯化反应,本研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用于阻燃聚酯合成的磷系阻燃剂进行了接枝反应。对得到的接枝改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浓硫酸/浓硝酸可以使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定数量的羧基,并且羧基的数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进一步的酯化反应,可以将磷系阻燃剂化学接枝于碳纳米管上,接枝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提高,但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 胡文军
    . 2010, 41(S3):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电弧熔炼V-5Cr-5Ti合金在应变率为3.3×10-5/s~1.2×102/s范围内的拉伸性能,获得了应变率敏感系数。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低应变率下V-5Cr-5Ti合金的屈服应力和极限抗拉强度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延脆转变应变率大约101/s~102/s之间,从准静态到动态应变率范围应变率敏感系数较大;经光学显微镜、 TEM、XRD和EDS分析表明,电弧熔炼V-5Cr-5Ti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为200μm左右的等轴晶,且晶粒大小不均匀,应变率对晶粒尺寸没有明显影响;低应变率时,断裂表面为微孔洞聚集和穿晶断裂的混合模式,高应变率时为脆性断裂;V-5Cr-5Ti合金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在晶界处有第二相析出物Ti(O、C、N)存在。
  • 张秀丽;贾成厂;贾贤;孟令强
    . 2010, 41(S3):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了开发多孔铝制备新工艺与提高性能,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了形状较复杂的多孔铝。探讨了固相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多孔铝的密度、孔隙率、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相含量的增加,烧结体密度随之增大,抗压缩性能提高;在不添加烧结助剂的条件下,680℃为最佳烧结温度。制得的多孔铝为开孔结构,孔隙率在34%-53%间可调,平均孔径3.82μm,抗压强度76.8MP,比表面积大于0.12m2/g。
  • 刘楠
    . 2010, 41(S3):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模板,在溶液中进行纳米金的生长,制备得到一维TMV-纳米金复合材料。将TMV-纳米金复合材料以其悬浮液的形式加入肯塔基参比卷烟的滤嘴中,以吸烟机对其进行CO释放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TMV-纳米金复合材料添加量很低的情况下(~0.25 mg/支),即可降低20.40%的卷烟CO释放量,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V模板可对纳米金进行有效的粒径控制和高效负载,这也是TMV-纳米金复合材料在添加量很低的情况下即可有效降低卷烟CO释放量的原因所在。
  • 左明明;熊小敏;曾 能;李宗葆;杨第伦
    . 2010, 41(S3):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采用气泡液膜法制备以Fe(OH)3、Ni(OH)2、Zn(OH)2为组成的Ni0.3Zn0.7Fe2O4纳米前驱体,然后在高压水热条件下进行水热处理,制备出Ni0.3Zn0.7Fe2O4纳米粉体。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Ni0.3Zn0.7Fe2O4纳米粉体不含有杂相,晶粒度约为16nm。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其磁滞回线,结果表明Ni0.3Zn0.7Fe2O4纳米粉体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87.56emu/g),较小剩磁(14.35emu/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杨小莉;刘孝波;张建东
    . 2010, 41(S3):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芳香二元胺2,6-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腈(BDB)为固化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预聚程度的含联苯醚腈链段的双邻苯二甲腈(2PEN-BPh)聚合物,并研究了预聚程度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DSC和流变研究了2PEN-BPh聚合物在交联剂作用下的固化反应行为,使用TGA跟踪了聚合物不同反应阶段的热性能。结果表明,2PEN-BPh具有可交联反应活性,其交联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固化交联剂BDB的含量来控制;当交联剂含量为3wt%时, 2PEN-BPh的最佳预聚时间为2h。TGA结果显示2PEN-BPh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热氧稳定性,完全固化的2PEN-BPh在氮气和空气中的起始分温度均在515℃以上,分解5%的温度超过556℃, 800℃时的残炭率在氮气中达78%以上而在空气中也仍有44%以上。
  • 王芳;李彦妮;曹卓;王亚斌
    . 2010, 41(S3):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介绍了均三嗪二硫醇类分子的结构和特性;综述了均三嗪二硫醇类化合物纳米薄膜和聚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对该类化合物在不同金属表面的吸附和聚合机理进行归纳并讨论分析;展望了该类化合物聚合纳米膜的新的应用前景。
  • 余灯广;杨健茂
    . 2010, 41(S3):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75(v/v)%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阿魏酸(FA)按重量比30:1:10 w/v% 配成共溶纺丝液,采用电纺工艺制备出多组分复合纳米纤维。场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纤维膜具有立体三维连续网状结构,纤维结构均一、表面光滑,96%纤维直径在140~280 nm之间。X-射线晶体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FA和SDS能以分子状态高度复合分散于PVP纤维基材中,衰减全反射红外扫描结果表明SDS、FA、PVP之间能够通过氢键、静电吸引、疏水性能发生相互作用而复合。体外溶出与透膜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改善药物溶出特征、促进药物透膜吸收的功能。
  • 陈丹;许晓静
    . 2010, 41(S3):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钛合金(Ti6Al4V)表面制备SiC/TiB2-TiN双层薄膜,SiC为中间层,研究了TiB2-TiN复合薄膜的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TiB2-TiN复合薄膜具有纳米尺度颗粒(畴)的微结构特征,SiC薄膜与基材和TiB2-TiN复合薄膜间都具有明显且呈梯度的元素扩散;在载荷200 g、室温Kokubo人体模拟体液条件下,与氮化硅(Si3N4)球(直径4 mm)对摩,其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22,磨损速率在10-6 mm3/(m·N)级;并且TiB2-TiN复合薄膜对Kokubo人体模拟体液中的Ca、P元素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 刘先桥;孙建春
    . 2010, 41(S3):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温磁测系统对航空航天及通信用永磁材料在28℃~160℃高温范围进行了高温Q点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8℃~16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铝镍钴永磁合金的磁能积、剩磁和矫顽力都有所下降的同时,LNGT32剩磁损失(а= hT/℃)大于LNGT64的剩磁损失(а= hT/℃),而LNGT32高温Q点(tgθ=Bd/Hd)的稳定性小于LNGT64永磁材料的高温Q点(tgθ=Bd/Hd)的稳定性。
  • 李春红;孙建春
    . 2010, 41(S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因数三水平正交试验模拟了AlNiCo永磁合金在航空航天振动环境,并结合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振动后材料未发生明显缺陷,磁性能仍在要求的范围内;各参数对磁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时间、频率、加速度对矫顽力都有一定影响,影响大小顺序为时间、加速度、频率,对其它磁性能影响很小。
  • 耿桂宏;罗绍华
    . 2010, 41(S3):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应烧结制备Si3N4结合SiC复合材料。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原料中Si、添加剂Al2O3、Y2O3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烧结后试样生成了颗粒状的α-Si3N4、针状或棒状的β- Si3N4和少量的Sialon,其中针状或棒状的β- Si3N4和SiC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化实验得到的试样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中维氏硬度2205MPa、抗弯强度410MPa、断裂韧性为8MPa?m1/2。
  • 陈勇;贺华
    . 2010, 41(S3):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多层片式PTCR用Ni内电极制作过程中Ni内电极易被氧化及电极与陶瓷之间易发生分层的问题,本文采用Ni电极浆料中加入添加量为10 wt%的BaTiO3粉、15 wt%的Cr粉且有机溶剂选用松油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机粘合剂选用松香,用此Ni电极作为多层片式PTCR的内电极能很好解决分层现象,同时Ni内电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达到制备性能良好的Ni内电极的目的。
  • 段惺;徐晓玲;黄承;易志刚;朱文君;王立;周祚万;范希梅
    . 2010, 41(S3):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检测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纳米氧化锌和普通工业级氧化锌的抗菌性能,比较了形貌和光照条件对ZnO抗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ZnO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性能差异。结果表明:ZnO形貌对其抗菌性能有较大影响,有光条件下ZnO抗菌性能大于无光条件下,三种ZnO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均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好。
  • 张静;李广芬
    . 2010, 41(S3):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LiNO3,Co(NO3)2和PAA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备LiCoO2薄膜过程中不同实验条件对晶体形成过程及形貌的影响。 经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 原子力显微镜对所形成的薄膜表面进行分析发现聚丙烯酸的含量、Li+离子和Co2+离子的总浓度和配比、烧焙温度及升温速度等均会对薄膜中的成分、纳米化的晶体的形成及表面形貌有着较大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烧结温度在600℃左右时有利于LiCoO2晶体的形成。
  • 李华东;朱锡;张颖军;梅志远
    . 2010, 41(S3):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静水压力对粘弹性功能梯度材料与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粘弹性材料Boltzmanna积分型本构关系式,推导了静水压力作用下粘弹性功能梯度材料的本构关系,并假设其蠕变模量在结构厚度方向上连续变化,组分材料的体积分数呈幂律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静水压力引起的粘弹性功能梯度结构横截面材料属性分布、厚度、刚度及功能梯度结构弯曲、屈曲和振动特性的变化,给出了恒定静水压力作用下,不同体积分数指数的粘弹性功能梯度结构厚度与刚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粘弹性功能梯度结构的厚度和刚度都发生了变化,并最终导致其弯曲、屈曲和振动性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汪振中;刘兴钊;褚夫同
    . 2010, 41(S3):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中频磁控反应溅射,在Si(100)衬底上沉积AlN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Raman光谱表征AlN薄膜的微观特征。实验中,研究了氮分压、靶基距、溅射功率对AlN薄膜质量的影响,并优化参数制备高质量的C轴取向的AlN薄膜。结果表明:提高溅射功率、降低靶基距以及降低氮分压,有利于C轴择优取向AlN的生长。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AlN薄膜具有高度C轴取向,(002)摇摆曲线的半高宽为5.7°,Raman光谱E2(high)声子峰的FWHM为13.8cm-1。
  • 王大刚
    . 2010, 41(S3):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Ho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在TeO2-ZnO-La2O3玻璃组分的基础上,引入声子能量较低的PbO,研究了PbO对基质样品拉曼光谱以及Tm3+/Ho3+/Yb3+共掺样品上转换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O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最大声子能量下降比较明显,同时样品的声子态密度也有减小趋势;在975nm波长激光二极管(LD)激励下,随着PbO含量的增加,Tm3+/Ho3+/Yb3+共掺样品上转换蓝光(480nm) 、绿光(546nm)和红光(662nm)的发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且PbO的引入对上转换蓝光发光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其对绿光和红光的影响。
  • 李友芬;刘莉莉;杨建龙
    . 2010, 41(S3):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激活的掺杂锶的莫来石发光材料。通过XRD分析合成后样品的组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分析发光机理。结果表明:纯莫来石的激发光谱为位于300nm的单峰,对应Eu3+的7F0-5H3跃迁,而掺杂锶后所得激发光谱主峰分别位于260和328nm,为典型的宽波段双峰结构,分别来自于Eu2+的4f7(8S)→4f65d1(t2g)和4f7(8S)→4f65d1(eg)跃迁。机理分析表明:掺杂Sr形成的SrAl2Si2O8中,Sr2+占据Al3+位置后导致出现负电空位,经基质作用传递给Eu3+,使Eu3+还原为Eu2+,使体系出现Eu2+的特征发光。
  • 李秋影
    . 2010, 41(S3):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聚磷酸铵(APP)对回收PET(r-PET)合金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阻燃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24份APP可使合金阻燃等级达到V-0级,受热分解速率降低,残炭量增加且生成的炭层高温热稳定性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PP含量增加,r-PET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逐渐增加,但韧性降低。
  • 于春杭
    . 2010, 41(S3):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纳米晶体钛表面沉积掺钽TiO2薄膜,研究了不同掺Ta量对纳米钛表面TiO2薄膜形貌、结构和血液相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钛具有强烈的诱导金红石相形核效应,室温下可以获得超过90%含量的金红石型TiO2;Ta的掺入具有细化薄膜晶粒并抑制金红石相形成的作用;掺入少量Ta的TiO2薄膜具有较优的血液相容性;掺入过量Ta的TiO2为无定形结构,因抑制金红石相形成反而恶化TiO2的血液相容性。
  • 董琰峰
    . 2010, 41(S3):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V2O5为原料,采用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出V2O5粉体,在H2气氛下热处理得到了VO2(B)粉体,再在Ar气氛下热处理VO2(B)粉体,制备出了VO2(M)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差热分析(DT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成分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500℃、H2浓度50%时,得到VO2(B)粉体,呈板片层状结构;然后Ar气氛下分别经过550℃、600℃、650℃、700℃处理1h后,VO2由B型向M型转变,700℃处理成功制备出了VO2(M)粉体。
  • 王建永
    . 2010, 41(S3):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烧结蒙乃尔合金多孔材料是重要的金属过滤材料之一,凭借其优良的耐高温抗腐蚀及良好的抗冲击、可焊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 化工、核工业、石化等诸多领域。随着蒙乃尔过滤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及使用环境越来越苛刻,其力学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φ20×25 mm柱状压缩试件,利用MTS810对这些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采用准静态单一轴向的加载方式对试样进行压缩性能的测试,并详细分析了相同孔隙度下粒度对镍合金多孔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合金多孔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有塑性材料的特征;对于同一孔隙度的试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都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当粒度小于75μm时,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得很快。
  • 刘海彦
    . 2010, 41(S3):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前驱物(草酸钴粉末、氧化钴粉末)颗粒形貌对钨钴合金粉形貌的影响。采用粉末共还原的方法制备钨钴合金粉末,通过SEM观察制备前后各种粉末形貌,讨论了钨钴合金粉形貌与不同前驱物(草酸钴粉末、氧化钴粉末)颗粒形貌之间的关系。
  • 谈萍
    . 2010, 41(S3):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微流量控制器在霍尔电推进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微小流量的精确控制是霍尔电推进系统协调工作的基础。根据内部节流元件的不同,目前国际上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的微流量控制器主要有金属毛细管式、金属多孔材料式和节流孔板式等几种形式。俄罗斯研制的微流量控制器多为金属毛细管式和节流孔板式;美国和欧洲电推进系统上使用的较多的是金属多孔材料式微流量控制器。此外,近年来国外新发展了一种磁致伸缩材料的流量比例控制阀,也可用于电推进系统的微流量控制。国内研制的整体式结构金属多孔材料微流量控制芯体,可以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普通过滤多孔材料,使其无论是性能、寿命,还是可靠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 赵飞;万涛
    . 2010, 41(S3):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浇铸/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可组装于神经导管内的组织工程海藻酸钙多孔支架。通过IR、SEM、不同浓度交联剂对凝胶化过程的平衡溶胀比、抗压强度以及多孔支架在SBF液中的含水率和体积膨胀度的分析对海藻酸钙多孔支架的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多孔支架在氯化钙溶液浸渍中能快速反应生成海藻酸钙,并在凝胶化反应过程中可保持原有呈一定方向排列、孔隙连通和层状的多孔结构;多孔支架随交联剂中Ca2+浓度的增加,形成的海藻酸钙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提高,使支架的稳定性增加;海藻酸钙多孔支架在SBF中的含水率大于90%,体积的膨胀度与交联剂中Ca2+浓度成反比。
  • 王建永
    . 2010, 41(S3):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丝径为100μm的不锈钢纤维松装于烧舟中,经1150℃/2h真空烧结和后续加工制备了具有孔隙度范围在70%~95%之间的金属纤维多孔板材。在MTS858材料试验机上检测了多孔板材的准静态剪切性能,重点研究了孔隙度对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内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应变很低情况下的线性弹性阶段、塑性变形区和应力破坏阶段;随着孔隙度的增加,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的剪切模量、屈服强度减小。
  • 李根柱
    . 2010, 41(S3):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选取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化学纤维分别与环境友好性高分子复合成膜进行包装水渗水试验,初步选取了植物纤维作为蓄水渗膜导水纤维材料。为了提高植物纤维的导水性能,制膜前对其进行预处理,在常温、50℃、100℃温度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自制预处理剂浸泡处理后,观察纤维的微观形貌和测量纤维的拉伸性能,发现在常温下预处理剂的浓度为14%时纤维的亲水性及拉伸性提高,微观形貌好,常温下使用14%的预处理剂浸渍30min后制备的纤维可作为蓄水渗膜的导水纤维。
  • 林玉满
    . 2010, 41(S3):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nZVI)和茶叶渣负载纳米铁(TS60-nZVI), 研究其对酸性金黄G(MYG)染料的脱色。结果表明TS60-nZVI对MYG脱色比nZVI更好,脱色率达92.55%。SEM显示纳米铁经茶叶渣负载后提高了分散性,减少团聚;XRD表明TS60-nZVI与MYG反应后,其纳米Fe0的衍射峰消失,出现了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衍射峰,说明反应过程纳米Fe0被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TS60-nZVI对水溶液中的MYG还原遵循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Kobs为6.0×10-3 min-1,半衰期为115.52 min。
  • 嵇天浩;周吉;孙家跃
    . 2010, 41(S3):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立方相ZnSe负载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带复合材料。在140℃下反应6小时制得的产物是六方相ZnO负载的TiO2纳米带,但此样品再在160℃下反应6小时,则获得的产物是ZnSe负载的TiO2纳米带;若在140℃下将反应时间延长至24小时,只有少量ZnO转变为ZnSe。紫外-可见吸收测试结果表明,负载的ZnSe对TiO2起到了可见光光敏化作用;可见光催化测试结果表明,ZnSe在TiO2纳米带的负载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起到一定程度的增强作用,但随着ZnSe负载量的增大,光催化降解活性显著降低。
  • 凌明花;张辉
    . 2010, 41(S3):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镀技术,实现了涤纶织物纳米Fe3O4颗粒化学复合镀铜,借助SEM、EDX、XRD和TG对镀层表面形貌、成份、结构以及织物热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化学镀铜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导电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镀铜织物相比,纳米Fe3O4复合镀铜织物的热起始分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随着纳米Fe3O4添加量的增加,镀速先下降后上升,纳米Fe3O4复合镀铜织物的耐磨性能先增强后稍有所减弱;使用三聚磷酸钠作为分散剂时,镀层表面晶孢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当增重率接近时,纳米Fe3O4复合镀铜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性能较普通镀铜织物为好。
  • 胡静;肖作兵;王明熙;李臻;耿永琪
    . 2010, 41(S3): 3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以聚丙烯酸叔丁酯为壁材制备兔耳草醛纳米胶囊。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芯壁比和十六烷用量对兔耳草醛纳米胶囊粒径、粒径分布、载香量和包埋率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气相色谱对兔耳草醛胶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兔耳草醛已被引入聚丙烯酸叔丁酯中;兔耳草醛纳米胶囊呈圆球型,胶囊内部浅色部分为兔耳草醛,外部为聚丙烯酸叔丁酯,粒径分布较均匀约100nm;普通加香棉织物经10次洗涤后其香气强度较未洗涤棉织物降低了30.17%。兔耳草醛纳米胶囊加香后棉织物经10次洗涤后其香气强度较未洗涤棉织物下降了8.39%。兔耳草醛纳米胶囊加香棉织物的香气缓释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兔耳草醛加香棉织物。
  • 梁艳
    . 2010, 41(S3):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软体动物贝壳作为最简单的生物矿化材料利用坚硬的外壳保护了柔弱的软体组织。本文以腹足纲香螺为对象,研究其内层交错纹状的结构及有机蛋白质对纳米压痕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前后贝壳的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加热后各项力学性能随之降低。加热前后贝壳交错纹状结构中有机蛋白质分子和文石晶体界面处模型的变化,表明力学性能不仅仅与贝壳独特的微观结构相关,同时也与其中的有机质以及有机质和无机相之间的健合等因素有关。
  • 韩朋德
    . 2010, 41(S3):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SmBO3颗粒度对粉体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的影响。激光防护功能填料对激光的散射作用主要考虑米氏散射;在激光防护功能填料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粒径越小,粒子数就越多,粒子对光的吸收截面越大,吸收系数也就越大。对于SmBO3激光防护功能填料,折射率n=1.95时,激光波长为1.06μm,散射面积比Q(λ)随粒径参数χ的函数变化关系图可以得到当χ=1.771时,SmBO3的散射面积比最大,此时2πr/λ=1.771,即r≈298nm。所以当颗粒尺寸大约在600nm左右时SmBO3微粒的散射消光作用最强。在1.05~1.15μm波长范围内,随着SmBO3颗粒的长大,粉体对1.06μm波长处的光的反射率有所降低,并在颗粒大小为587nm左右时达到最低值,约为0.5%。而当颗粒尺寸进一步长大时,SmBO3粉体对1.06μm波长处的光的反射率值又有所提高。当颗粒大小达到1μm左右时,SmBO3粉体对1.06μm波长处的光的反射率约0.6%。这与理论计算得出的具有最佳散射消光的SmBO3粉末的颗粒尺寸为600nm左右相一致,符合理论计算结果。激光测试也显示600nm左右的SmBO3颗粒对1.06μm激光的反射率最低,符合理论计算结果。
  • 王辉
    . 2010, 41(S3):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原位合成法在棉织物的表面生成CeO2纳米粒子,并且采用SEM、XRD等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 UV-Vis测试发现,这些CeO2纳米粒子对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原位合成方法使得CeO2纳米粒子与棉织物的表面具有很强的化学键连接,因此,这种具有强抗紫外线功能的棉织物在水洗多次后仍然具有非常优异的抗紫外功能。本方法为纳米功能织物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 李文甫
    . 2010, 41(S3): 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PS胶体晶体为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填充率的二氧化钛反蛋白石结构的光子晶体薄膜。通过SEM,XRD,光纤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组成,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该薄膜的光子晶体结构和优良的光学性能。
  • 甄建伟
    . 2010, 41(S3): 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非晶态合金已在金属应用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对非晶态合金镀层屏蔽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典型非晶态合金镀层屏蔽效能进行实验测量和优化分析,确定了影响镀层屏蔽效能的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了满足要求的最佳施镀工艺,为非晶态合金在电磁屏蔽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非晶态合金镀层更好地应用于其它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通用性优化方法。
  • 彭桦
    . 2010, 41(S3):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正硅酸乙酯为无机前躯体,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用浸渍法提拉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透明多孔薄膜。详细研究了催化剂的含量对溶胶及膜层性能的影响。利用Netzsch热分析仪研究了干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薄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及用分光光度计考察了薄膜的增透性能。结果表明氨用量的增加对溶胶黏度的影响不大,但缩短了溶胶达到最佳涂膜效果的陈化时间;随着氨水加入量的增加,SiO2颗粒的粒径增大;掺入有机添加剂N,N-二甲基甲酰胺可以提高薄膜的性能,有效抑制颗粒生长;氨水催化制备的薄膜透过率相对较高,膜层峰值在640-690nm范围内透射率达99%以上。
  • 肖旋;刘阳
    . 2010, 41(S3):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合金Co-Cr-Ni-W在900和1000℃的抗氧化性能。发现该合金在900℃氧化100h之前样品增重较好地符合直线规律,这时保护性氧化膜Cr2O3还未开始形成,增重来源于表面CoO氧化膜。100h之后,连续致密的氧化膜Cr2O3已经形成,氧气较难进入基体内与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增重速率明显减缓,符合抛物线规律。1000℃的氧化情况比900℃时严重,在初始直线阶段1000℃时的斜率比900℃时的陡峭,且当氧化至50h时直线规律就已经结束,合金较早地进入抛物线阶段。实验合金氧化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氧化激活能为234467。
  • 张诺;付德刚
    . 2010, 41(S3): 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Eu2O3试剂为荧光前驱体,与钛酸正丁酯在酸–水溶液中发生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一种可作为荧光标记分子的Eu3+/TiO2荧光性纳米微粒,并对样品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5 nm。用 468 nm 激发光源激发样品,荧光强度随着Eu3+的掺杂含量0%,0.5%,1%,2%,3%,4%先升高后降低,掺杂含量为2%时荧光强度最强。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了Eu3+/TiO2纳米荧光探针在洋葱表皮细胞膜上聚集受激发射荧光行为。
  • 彭红涛
    . 2010, 41(S3): 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一种生化酶类土壤固化剂派酶,按适当比例掺入壤黏土,测得其各龄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均比未掺的有所提高。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固化派酶土体显微结构形貌与其强度的关系,对7d、14龄期的掺与未派酶固化土体试样的进行SEM电镜扫描。早期固化掺与未派酶土体中的7d SEM照片(40?m)很难直接观察定性分析,进而采用分形理论,计算出早期固化龄期(7d、14d)未掺派酶试件显微结构形貌的盒维数均比掺派酶的大,龄期相同时盒维数大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低。龄期从7d增至14d,掺与未掺派酶试件显微结构形貌的盒维数变小而无侧限抗压强度却有所提高。
  • 王英芹
    . 2010, 41(S3): 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选用等原子比Ni-Ti合金板作为源极,利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Ni-Ti共渗层。主要研究了温度、工作气压、源极电压、工件电压对渗层显微组织、成分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分析了渗层成分分布、组织形貌、相结构、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00℃、工作气压为35Pa时进行共渗,渗层组织均匀,白亮层厚度约18μm,成分基本成梯度分布。Ni-Ti合金层耐磨性与基材相比显著提高。
  • 李俊英
    . 2010, 41(S3): 5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含有环氧基团的有机硅季铵盐二乙基-2,3-环氧丙基-[3-(甲基二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DEEPSAC),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表面性能及抗菌性能,表面张力的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表面活性,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6mmol/L;平板计数实验表明DEEPSAC浓度为0.10%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100%。动力学研究表明DEEPSAC的合成反应并不符合通常季铵化反应的二级反应规律,反应级数和速率受温度及体系极性的影响,温度较低时呈现阶段反应的特点。
  • 马燕
    . 2010, 41(S3):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研制出一种配方简单、性能良好的壳聚糖基伤口敷料,以壳聚糖为主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壳聚糖基多孔膜。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不同配方和工艺条件下的成膜性、pH、吸水性和透气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实验得到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3%的壳聚糖31.5 mL,甘油3.5 mL,羧甲基纤维素钠0.40 g,碳酸氢钠0.1 g,剧烈搅拌混匀,预冷冻7h后冷冻干燥。抑菌实验和降解实验表明:该多孔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降解性能良好,是一种理想的伤口敷料。
  • 陈巧平;肖艳春;高峰;谢鸿芳;陈震
    . 2010, 41(S3): 5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稳定剂,在高温固相合成的Sr2CeO4中掺杂稀土元素Nd, Pr , Eu制备了Sr2CeO4/Re(Re=Nd,Pr,Eu)萤光材料。以SEM、XRD、萤光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Sr2CeO4/Re具有宽带的吸收和发射荧光光谱。紫外光能有效地激发其纳米荧光粉体,粒径大约分布在1~2μm 之间,分散性较好,且具有从紫外到蓝绿光波段能量的吸收范围。激发光谱为300-480nm。该材料的发光强度大,发射主峰位于475 nm。
  • 郗斐;赵大传
    . 2010, 41(S3): 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煤灰和粘土为原料制备轻质/超轻粉煤灰陶粒;从原料化学成分的角度推理膨胀过程并推导出可以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的成分比例。首先对两种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EDX)和热分析(DSC/TGA);之后对原料进行配比烧制试验,得到不同原料和配比所生产粉煤灰陶粒的物理性质;最后对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SEM)和矿物组成分析(XRD)。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中含有的成气成分和粘土中含有的助熔成分是引起粉煤灰陶粒的高温膨胀的主要原因。产生膨胀现象的骨架成分:成气成分:助熔成分≈78.5:4.0:16.5。
  • 刘宁华;李文芳;杜军
    . 2010, 41(S3): 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6063铝合金表面形成了着色钛锆转化膜。用SEM/EDX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点滴实验研究了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并对着色钛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及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锰盐和有机酸,可生成蜂窝状的着色转化膜,膜层更致密;转化膜的腐蚀电位更低,且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说明钛锆钝化液中添加锰盐和有机酸,可以更好的抑制铝合金的阴极反应,从而更有效的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能。
  • 刘立慧;高斐;郝培风;刘晓静;张君善
    . 2010, 41(S3): 5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一层200nm厚的非晶硅(a-Si)薄膜,并用真空热蒸发在其上沉积两个横向接触的厚度不同(分别为50nm和100nm)的Al膜。将已沉积好的薄膜在N2气氛中600oC下退火45min,得到两个横向接触的具有不同晶化程度的纳米晶硅(nc-Si)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结构特性。由较厚Al膜诱导的nc-Si薄膜的Si晶粒平均尺寸为25nm,晶化率为56%;由较薄Al膜诱导的nc-Si薄膜的Si晶粒平均尺寸为15nm,晶化率为23%。实验发现在没有温度梯度的情况下,这两个不同晶化程度的nc-Si薄膜之间具有横向热伏效应。温度为273K时,其开路电压为1.2mV,短路电流为40nA;当温度达到373K时,其开路电压达到25mV,短路电流达到1.171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