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S5期 刊出日期:2011-10-26
  

  • 全选
    |
    综述
  • 刘丽;周杰;高停
    . 2011, 42(S5): 781-7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砜酰胺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香族聚酰胺类有机耐高温材料。聚砜酰胺纤维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耐250℃等级合成纤维的空白。聚砜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包括国防军工、现代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聚砜酰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详细介绍了聚砜酰胺纤维的发展历程;聚砜酰胺纺丝溶液的均相缩聚技术;聚砜酰胺的改性,包括化学结构共聚改性和纳米复合;聚砜酰胺纤维的成型方法;文章结尾指出了当前聚砜酰胺研究存在的薄弱点,并预测了其研究趋势。
  • 谢生;冯志红;刘波
    . 2011, 42(S5): 784-7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GaN基材料的高温性能好,AlInN/GaN异质界面具有更高的二维电子气密度,因而AlIn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具有更高的工作频率和饱和漏电流,以及更强的抗辐射能力,近年来成为微波功率器件和放大电路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总结了AlInN材料的基本性质,分析了AlInN/GaN HEMT的材料生长和器件结构设计,最后总结了其在高频、大功率方面的最新进展。
  • 王宏;张十庆;邹兴政
    . 2011, 42(S5): 788-7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传统的镁及镁合金存在着表面耐蚀性能差冷加工性能不理想等缺点。采用包覆轧制的方法制备包铝镁板Al/Mg/A1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散退火处理,可有效地改善镁合金的室温塑性低、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且显著地提高了镁合金产品的应用与发展,扩大了镁合金的开发应用领域及应用前景等。
  • 研究与开发
  • 孙乃坤;高印博;杨健
    . 2011, 42(S5): 791-7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首先熔炼Sb0.95Bi0.05固溶体,然后再把该固溶体跟Mn一起熔炼的多步骤熔炼法,成功的制备了Mn2Sb0.95Bi0.05化合物。样品的热磁曲线测量表明在亚铁磁的Mn2Sb基体中通过Bi对Sb的替代可以在90 K附近诱发亚铁磁到反铁磁转变。与这个一级变磁转变相对应,随着温度的降低,该化合物的电阻曲线在90 K附近呈现异常的向上跳跃。电阻异常变化的机理可以被归结为反铁磁态下的超级布里渊区带隙的形成。
  • 梁建;董海亮;赵君芙
    . 2011, 42(S5): 794-7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乙酸铜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球形直径约为2~3微米和八面体粒径大小约为4微米的氧化亚铜颗粒。通过选用不同的还原剂如三乙醇胺和乙二醇,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中如反应温度、溶剂、原料配比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微米结构氧化亚铜晶型与形貌的影响,选出制备氧化亚铜八面体和球形的最佳条件,并初步探讨了氧化亚铜微米颗粒的生长机理。
  • 王书晗;李丘林;刘伟
    . 2011, 42(S5): 799-8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稀土Y和复合稀土La、Y对AgCuNi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晶粒尺寸减小,并由树枝晶逐渐转变为胞晶;稀土元素以化合物(AgCu)5RE形式偏聚在晶界上,当La、Y复合添加时,稀土元素呈共生态在晶界析出;随着RE含量的增加,AgCuNiRE合金显微硬度增加,当RE含量由0.6%增加到2.2%时,合金硬度值比AgCuNi合金增加了0.26-1.28倍。
  • 张雪龄;朱维耀;蔡强
    . 2011, 42(S5): 803-8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在中性醇-水体系中,采用月桂胺(DDA)为导向剂,通过调整反应物组分的剂量比,研究了具有蠕虫状介孔的单分散氧化硅微球粒径可调控行为。实验表明:当月桂胺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为0.4,正硅酸乙酯的浓度范围0.138-0.248mol/L之间,改变水醇比例,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50nm-1um之间的调控。该方法简单易行,制备得到的微球尺寸均匀,单分散性好,BJH孔径在1.4nm左右。粒径可控的单分散介孔氧化硅微球,通过表面有机化修饰,可以成为改变流体流变行为的优秀添加介质。
  • 龚志伟;杜成斌;于国军
    . 2011, 42(S5): 809-8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用球磨机球磨出不同粒径的羰基铁粉,制得单一粒径磁流变液8组和两种粒径磁流变液6组。采用旋转流变仪对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剪切应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磁场强度下,两种粒径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比单一粒径磁流变液的有明显提升,提升效果与颗粒的成份密切相关,且其零场粘度和沉降稳定性与单一粒径的差别很小。
  • 杨利;王士卫;梁其照
    . 2011, 42(S5): 813-8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rO2-SiO2复合物,通过电参数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了加入ZrO2-SiO2复合物后的电工级MgO粉的电学参数和泄漏电流,分析了ZrO2-SiO2复合物用量、ZrO2和SiO2质量配比以及退火工艺对其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将ZrO2和SiO2质量配比为4:6,用量为2%的ZrO2-SiO2复合物,装入电热管中,经退火工艺处理后管子的泄漏电流最小,较适合作为电工级MgO粉的高温添加剂。
  • 王慧;蒋冬梅;黄小林
    . 2011, 42(S5): 817-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建立了一种基于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大肠杆菌浓度的方法及系统。基于此,制备了能够产生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双层膜传感芯片,并在实验上将长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传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CSPR)两种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SPR生物传感器共振曲线的平均半高宽比CSPR传感器共振曲线的平均半高宽窄1.79倍,且其灵敏度是CSPR的2倍。由此,证实了基于LSPR的生物传感器对大肠杆菌浓度的改变更加敏感。此外,该方法分辨率高,试剂用量少,有效克服分界面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够对大肠杆菌进行实时检测。
  • 郭晨洁;张昌松;王珍
    . 2011, 42(S5): 821-8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了(Na0.84K0.16)0.5Bi0.5TiO3压电陶瓷,研究掺杂离子Sb3+对(Na0.84K0.16)0.5Bi0.5TiO3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160°C时,样品密度达到最大值5.85g/cm3;X射线衍射(XRD)分析所有陶瓷样品均为钙钛矿相,Sb2O3的掺杂只改变晶胞体积或产生铋离子空位或钠离子空位,不形成异相;掺杂量在0.4%-0.6%时介电常数先增加后减小,介电损耗呈现增大趋势;掺杂0.5%的Sb2O3时,d33最大为142pC/N。
  • 王英龙;翟小林;丁学成
    . 2011, 42(S5): 825-8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脉冲激光烧蚀(PLA)技术, 在半圆环衬底上制备了含有纳米晶粒的硅(Si)晶薄膜。分析了纳米Si晶粒尺寸和阻尼系数随角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 纳米Si晶粒的尺寸和阻尼系数均相对于轴向呈对称分布, 并随着偏离轴向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随着压强增大, 晶粒尺寸和阻尼系数在各个角度处的值均增大.
  • 甘国强;李萍;薛克敏
    . 2011, 42(S5): 828-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单道次热压缩变形实验和元胞自动机方法观察模拟了TA15在变形温度为750℃~1100℃、应变速率为0.01s-1~1s-1范围内微观组织变化,研究了不同变形参数对等温热压缩过程中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根据元胞自动机模拟结果,计算其相变动力学。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属于温度敏感型和应变速率敏感型合金,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β相含量增加 ;元胞自动机模拟结果表明,相变动力学Avrami指数n在2.0~3.0之间。
  • 曾宗强;余和平;刘宏超
    . 2011, 42(S5): 83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稀土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改性稻壳灰(RHA)填充天然胶乳(NRL)制备稻壳灰/天然橡胶胶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DTG)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研究了稻壳灰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构、形态分布和热氧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偶联剂对RHA进行改性处理,能显著改善RHA在橡胶相的分散程度,增强RHA粒子与橡胶基体之间作用力,从而提高RHA/NR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老化性能,并且稀土偶联剂RHA/N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老化性能的改进更加明显。
  • 李娜;曹宝成;王育华
    . 2011, 42(S5): 835-8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氮掺杂TiO2-xNx薄膜托槽,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托槽表面薄膜的结构、形貌,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多功能材料表面试验仪等研究了TiO2-xNx薄膜与基底托槽的附着力、TiO2-xNx薄膜托槽的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制备的托槽表面为均一的锐钛矿相结构TiO2-xNx薄膜,晶粒粒径为30nm,纳米TiO2-xNx薄膜托槽表面致密、平整, 薄膜与托槽衬底结合紧密、附着性好,托槽表面粗糙度降低,摩擦系数变小,改善了托槽表面性能,为抗菌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河东;王江涛
    . 2011, 42(S5): 839-8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壳聚糖(CTS)经氨基保护合成席夫碱,再与由对氨基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制备的对氨基苯甲酰氯反应,产物在一定pH下氨基去保护得到了对氨基苯甲酸壳聚糖酯(ABCTSE)。产物经FT-IR、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证实为目标产物;由元素分析得到所制得壳聚糖酯的酯化度为16.8%、40.4%;室温下,壳聚糖衍生物在蒸馏水及有机试剂中的溶解性比壳聚糖更好;产物的TG和DTG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壳聚糖酯的稳定性稍低于壳聚糖。另外,由于分子结构中两个氨基的存在,其溶于弱酸性溶液后随着形成-NH3+的增多,使其在抑菌方面有更大优势。
  • 王海珍;康雪雅;韩英
    . 2011, 42(S5): 845-8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XRD、SEM和电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Mn1.05-xCo0.92Ni0.03PbxO4系列NTC热敏陶瓷的烧结特性和电性能参数与Pb掺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掺Pb可以降低Mn-Co-Ni-O系NTC热敏电阻的烧结温度和室温电阻率。当Pb掺杂量x=0.12时样品的收缩率最大,样品的老化稳定性最好,该陶瓷样品的最佳烧结温度降至900~950℃之间,烧结温度为950℃时样品的ρ25和B值分别为490Ω?cm和3969K,具有较低的ρ25和较高的B值。
  • 张文杰;李汝愿;杨波
    . 2011, 42(S5): 848-8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异丙醇铝为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光催化剂,考察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N2吸附-脱附等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Al2O3复合光催化剂由TiO2和Al2O3组成,其中TiO2为单一的锐钛矿晶相,Al2O3为非晶态,Al2O3的存在可抑制TiO2晶粒的生长。在n(Ti)/n(Al)=12,500 ℃煅烧3 h制得的TiO2-Al2O3复合光催化剂比表面积达99.21 m2/g、平均孔径为22.39 nm、累计孔容积为0.4493 cm3/g。在500 ℃煅烧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与纯TiO2相比,相同条件下TiO2-Al2O3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 胡轶;刘玉岭;刘效岩
    . 2011, 42(S5): 852-8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3英寸的P型<111>硅片为衬底,经过旋涂固化制备低介电常数(低K)材料聚酰亚胺。对聚酰亚胺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考察实验前后,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对低K材料的结构和介电常数。实验中应用了两种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一种是传统的铜抛光液,另一种为新型的阻挡层抛光液。通过扫描电镜(SEM)和介电常数测试的结果显示,两种抛光液对低K材料,不论是在结构和电特性方面的影响都不大。经铜抛光液抛光后,K值从最初的3.0变到3.08;经阻挡层抛光液抛光后,K值从最初的3.0变到3.28.实践证明,这两种纳米二氧化硅抛光液可以应用于集成电路。
  • 吕禹;贾秀杰;李方义
    . 2011, 42(S5): 855-8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采用植物纤维(稻草纤维)、淀粉为主料,通过发泡成型工艺制成的生物质全降解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气泡孔的生长机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微区化学分析技术对4 种植物纤维、淀粉、发泡剂不同含量的生物质全降解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全降解材料中的植物纤维的连接形式是相互交叉的立体网状结构;发泡剂含量为1.0%时,生物质全降解材料形成的气泡孔为封闭结构且分布比较均匀,这种均匀的结构保证了材料良好的抗冲击性、反弹性和隔热保温性。
  • 孙肖芬;郑建邦;廖威
    . 2011, 42(S5): 859-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多次超声离心分散法将单壁碳纳米管(SWNTs)溶入聚(3-辛基)噻吩(P3OTH)溶液中制得P3OTH/SWNTs复合液(溶剂为四氢呋喃)。研究了该复合液在不同功率及调制频率控制光(532nm)作用下的全光开关特性。实验发现:在7mw、258Hz的控制光调制下,该复合液较P3OTH单体溶液的全光开关调制深度提高了2倍;控制光功率为7mw时,复合液样品在25Hz的控制频率下调制深度可达84%。在此基础上增加控制频率到432.5Hz,该样品的开关响应时间达到1ms,并且可维持40%以上的调制深度;在140Hz时,将控制光功率降低,该复合液样品的调制深度增大,当控制光功率降低到3.6mw时,达到最大值62%。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全光开关特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 梁钟媛;崔学民;贺艳
    . 2011, 42(S5): 863-8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Bi-B-Si易熔玻璃的基础上,利用易熔玻璃+陶瓷方式经直接煅烧制备烧结温度低于700oC的超低烧结温度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粉体;通过控制玻璃相与陶瓷相比例,制备了介电常数9.0左右、低介电损耗为0.003左右(@500MHz)、可630oC烧结的LTCC材料。
  • 石凯;王日初;彭超群
    . 2011, 42(S5): 866-8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炼铸造法制备AP65合金阳极材料,采用恒电流扫描法、动电位极化扫描法和浸泡法研究Mn含量对其在3.5%NaCl中的电化学性能和自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显微组织和腐蚀形貌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Mn元素的加入,能粗化AP65阳极的铸态组织;使AP65阳极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使AP65阳极平均电极电位负移,当Mn含量为0.3%时,AP65阳极平均电极电位最负,达到―1.528VSCE。
  • 朱立业;陈立功;王明齐
    . 2011, 42(S5): 871-8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两步法合成了系列含酯基官能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了该合成方法的可靠性;对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基本物化性质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并选择了含有相同烷基的未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进行对比,发现酯基官能团的引入,使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展现出不同的物化特性。本文所合成的含酯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为进一步开展离子液体的各方面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并打下了一定基础。
  • 袁毅;黄朗;徐少虎
    . 2011, 42(S5): 875-8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挤管装置生产出了短玻璃纤维/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SGF/HDPE/ PP)双向增强管材。采用大角X射线衍射法(WAX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分析了SGF/HDPE/PP双向增强管材内的玻璃纤维和聚合物分子的取向分布。结果表明:在剪切拉伸双向复合应力场的诱导下,SGF/HDPE/PP双向增强管材内的玻璃纤维已形成了同时沿管材的轴向和周向的双向取向分布;增强管材内部的聚合物分子已被明显地拉长变形,并在沿135°角的方向上获得了较好的取向分布,因而可同时改善管材的轴周向性能。
  • 汪冬;肖新颜
    . 2011, 42(S5): 878-8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NaOH和NH3?H2O为共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前驱体Ni1/3Co1/3Mn1/3(OH)2,将前驱体与LiOH?H2O混合球磨,经过高温处理(先在500℃下预烧4 h,然后在900 ℃下焙烧12 h)得到锂离子电池(LIB)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前驱体合成过程中还原剂水合肼对前驱体组成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测前驱体的形貌,XRD分析正极材料粉末的层状结构并计算其晶胞参数,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L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水合肼浓度为0.48 mol/L时,所得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6 V电压范围内及0.1 C和1 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2 mA?h/g和174.8 mA?h/g;1 C倍率下经30次循环后其容量为164.6 mA?h/g,容量保持率为94.16 %。
  • 慕利娟;魏斌;朴云龙
    . 2011, 42(S5): 881-8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制了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性能高温超导滤波器。设计了一个由12节H形谐振器组成的超导滤波器,采用LaAlO3基片,厚度为0.518mm,介电常数为23.75,尺寸为38.6mm×25.8mm。滤波器制备采用了光刻技术和氩离子束刻蚀工艺,经封装检测后得到了优异的微波性能,其中心频率是830.5MHz,带宽11MHz,插入损耗小于0.2dB,反射损耗大于15.6dB,带外抑制大于75dB,与设计结果符合的很好,优于实际应用的要求。
  • 朱光真;邓先伦;刘晓敏
    . 2011, 42(S5): 884-8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已报道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研究中,其制备周期比较长。本文在传统的磷酸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塑化阶段加入浓硫酸来促进杉木屑组织中生物高聚物的酸催化解聚并低分子化。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添加量为6%时,GAC的BWC由未添加浓硫酸时的11.9g/100ml增加到14.4g/100ml,提高了近21%;中孔孔容由0.508 cm3/g增加到0.939 cm3/g,提高了85%;BET比表面积由1902 m2/g增加到2325 m2/g,提高了22%;总孔容由1.029 cm3/g增加到1.685 cm3/g,提高了近64%;微孔容积由0.521 cm3/g增加到0.746 cm3/g,提高了43%。而且,其制备周期也从先前的20-70h缩短至5h以内。
  • 崔萍;贾志杰;李兰英
    . 2011, 42(S5): 888-8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电化学循环性能,以乙酸锂、乙酸锰和乙酸锌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Mn2-xZnxO4 (x=0.02, 0.04, 0.06),并与未掺杂的LiMn2O4进行性能比较。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LiMn2-xZnxO4具有与LiMn2O4同样的尖晶石结构,锌的掺入细化了尖晶石颗粒,增强了Li+在固相中的扩散能力。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锌掺杂能抑制LiMn2O4的电化学容量衰减现象,使其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其中LiMn1.96Zn0.04O4表现出最佳的循环性能,循环20次后放电容量可保持在106.6 mAh/g。
  • 吴旻;屈波;刘虹
    . 2011, 42(S5): 892-8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金相检验和硬度测定等方法,对断裂的合金渗碳钢机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心部与渗层交界处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导致裂纹源的产生,因此心部组织中的带状铁素体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原因,属于疲劳断裂。
  • 申雄刚;肇研;朱蕾
    . 2011, 42(S5): 894-8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得的镀Co空心玻璃微球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其在不同温度热处理下的表面形貌、晶型、电磁参数与吸波性能以及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镀层先后出现微区熔融直至较严重的熔融和镀层剥落现象;镀层Co发生由HCP到FCC的晶型转变且转变程度提高。热处理温度对镀Co微球介电常数影响比较显著,对磁导率影响则比较小;在2-18GHz频段,经过800℃和1000℃热处理的镀Co空心玻璃微球介电常数大幅提高,而磁导率变化不大,电磁波反射率显著降低。镀钴空心玻璃微球矫顽力随热处理温度上升而下降,热处理后镀Co微球磁滞损耗略有下降。可以预测经过800℃和1000℃热处理的镀钴微球吸波性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 刘世凯;杨海滨
    . 2011, 42(S5): 899-9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H3PO4/NH4F水溶液为电解液,在20V下阳极氧化钛片1h制得TiO2纳米管阵列,其管径约为100nm, 管长约800nm。经不同温度煅烧后,利用FESEM、XRD和光电化学分析测试系统分别对纳米管阵列的形貌结构、晶相组成以及光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光电化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00℃热处理后性能最佳。当前体系中所制备的薄膜结构上高度有序,光电化学性质优良,作为光电极材料在太阳能光电转换、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纪美茹;傅小奇;丁海辉
    . 2011, 42(S5): 901-9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Co-MCM-41做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催化热解无水乙醇制备纳米碳管(CNTs),然后将纳米碳管在120℃下用浓硝酸回流,进行纯化及表面酸氧化改性处理。通过XRD、FT-IR、TEM、N2吸附-脱附和Raman光谱等分析手段对酸处理前后的纳米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品质较好、管径均匀、管壁较厚、顶端开口的多壁纳米碳管。浓硝酸氧化处理后在纳米碳管的表面存在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
  • 张树玲;孙剑飞;邢大伟
    . 2011, 42(S5): 905-9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频率下非晶丝长度对巨磁阻抗(GMI)的影响规律和机制。低频下(<1MHz),由于边界效应对有效磁场的影响使得GMI效应随非晶丝长度减小而逐渐减小,1MHz时,随样品长度由20mm减小到4mm,其最大阻抗变化率ΔZ/Z由8.07%减小到1.03%;频率升高,由于趋肤效应和磁化机制的改变,而电阻随长度减小而减小利于获得大的环向磁导率,边界效应和电阻降低的共同影响下,存在一个最佳长度时,环向磁导率变化剧烈,GMI效应最强,结果表明直径34μm的熔体抽拉Co基非晶丝长度为7mm左右时,GMI效应最敏感,8MHz时最大ΔZ/Z达到86.1%。这一结果将为不同频率下MI传感器制备时样品长度选择提供参考。
  • 叶林森;鲜晓斌;迟永刚
    . 2011, 42(S5): 908-9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等静压技术(HIP)制备纯钒,利用动态拉伸,扫描电镜(SEM)、金相(OM)及TGA测试分析了材料的动态损伤行为、焊接性能及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动态拉伸应变率在100s????-1~1200 s????-1范围内,极限拉伸强度σb在400MPa ~700MPa且随应变率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焊后漏率约为1×10-9Pa?m3/s,晶粒没有明显长大,焊池越深气孔明显减小;高温氧化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激活能118KJ/mol,高温环境下易形成粉状腐蚀.
  • 王静云;李瑞法;包永明
    . 2011, 42(S5): 912-9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颗粒,经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表面双键功能化,与季铵盐化(苄基溴化或溴己烷化)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单体自由基共聚,获得可循环利用的聚阳离子接枝的磁性抗菌微球(pQAC-Fe3O4)。颗粒形貌及表面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DL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等表征。测试pQAC-Fe3O4微球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具有外磁场响应性的pQAC-Fe3O4颗粒均具有高效广谱杀菌性,且经磁分离回收循环利用10次后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仍可达95%以上。颗粒杀菌效果不仅与接枝季铵盐基团的多少有关还与季铵盐取代基团有关。
  • 刘雪华;李春艳;刁飞玉
    . 2011, 42(S5): 916-9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出金(Au)纳米颗粒,并通过调控其浓度,采用热氧化的方法制备出了氧化亚铜(Cu2O)纳米立方体及金/氧化亚铜(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电子衍射以及高角环形暗场像技术对Au纳米颗粒、Cu2O纳米立方体及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的结构及物相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各自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Cu2O纳米立方体主要有正方体和截角正八面体两种几何形状。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有两种形成机制: 一种是一边带有Au纳米颗粒的椭圆形Cu2O粒子生长成完整的Au/Cu2O核壳异质结纳米立方体;另一种是两个或者多个椭圆形的Au/Cu2O核壳异质结粒子融合而形成较大的纳米立方体。Au纳米颗粒和正四辛基溴化铵的浓度对于两种纳米立方体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 吴周新;牛成;王桂振
    . 2011, 42(S5): 920-9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南特有的椰子水为原料,通过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通过膜分离将大分子凝胶和菌种以及破碎细胞除去,采用等电点法和Sevage法除蛋白、乙醚除脂肪、离子交换树脂除盐、DEAE-32柱进行柱层析得到中性纳米细菌纤维素,经过Sephadex-G100柱层析精制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9598,分子量分布指数约为1.1的纳米细菌纤维素。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其形貌,证明其颗粒近似球形,直径约20纳米。
  • 黄真浩;胡书春;仇迎
    . 2011, 42(S5): 922-9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FeCl3为氧化剂,SDBS为掺杂剂,乙腈和水为混合溶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导电聚吡咯。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SDBS掺杂到了吡咯环上,所合成的PPY产物为非晶态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腈水比对PPY产物的微观形貌、产量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Y产物的微观形貌直接受腈水比的影响,可通过调控腈水比来调控PPY产物的微观形貌为絮状、颗粒状、片状等形态。在0:10到6:4的范围内,随着腈水比的增大,PPY的产量逐渐降低;在0:10到2:8的腈水比范围内,PPY的电导率随腈水比的增大而增大,在2:8到6:4的腈水比范围内,PPY的电导率随腈水比的增大而减小。
  • 王志;王旭;于春宏
    . 2011, 42(S5): 927-9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温煤沥青和碳纳米管为原料进行热缩聚反应,制备出含有碳纳米管的中间相炭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添加碳纳米管对中间相炭微球形貌、粒径、产率、微晶结构及热缩聚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碳纳米管能够促进小球成核,阻止小球的融并长大,使炭微球的粒径减小,分布均匀,但过多的碳纳米管会导致球形度变差及中间相沥青产率的降低;碳纳米管的存在使石墨片层尺寸减小,石墨化程度降低;碳纳米管经过酸煮处理后,可以获得球形度更好、含有更大比例碳纳米管的中间相炭微球。
  • 李海涛;张波萍;文九巴
    . 2011, 42(S5): 931-9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Li0.06(Na0.5K0.5)0.94NbO3+0.8mol%CuO (LNKN-Cu0.8) 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LNKN-Cu0.8无铅压电陶瓷致密度、相结构、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致密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在1020 oC烧结时达到最大值95%。在所研究的烧结温度范围内,陶瓷都生成了单一钙钛矿结构。虽然没有发现正交和四方两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但由于致密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在1020 oC烧结时,陶瓷的压电性能达到最优值:d33=196 pC/N。
  • 唐光明;罗维凡;洛文波
    . 2011, 42(S5): 935-9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线式温度敏感元件,该元件具有电阻和电容两个温度特性参数,具有监测空间范围大、可靠性高、二次仪表系统简明等特点和优点。
  • 赵兵建;王岭;何承
    . 2011, 42(S5): 938-9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在Ce0.9Gd0.1O1.95(CGO)固体电解质骨架中制备敏感材料SnO2,并组装成氢气传感器。利用XRD、SEM对氢气传感器的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IM6e型电化学工作站对传感器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敏感材料SnO2颗粒细小,约为400nm左右;在400℃~550℃时,传感器阻抗值随氢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传感器信号与氢气浓度表现出非常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传感器的信号响应速度逐渐增加,在550℃、氢浓度为1000ppm时,其90%的响应时间为170s。
  • 胡剑青;朱海军;涂伟萍
    . 2011, 42(S5): 942-9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通过FTIR、1H-NMR、GPC、DSC、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粒径、比浓粘度、旋转粘度和电导率,对其在水相中的溶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获得了预期的聚氨酯结构嵌段离聚体;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离聚体分子链段是由硬段和软段两相组成的嵌段共聚物;经透射电镜观察,嵌段离聚体在水溶液中呈现出较为规整的球形粒子状态。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粒径都在200 nm左右;PEG-IPDI-DMPA嵌段离聚体是剪切变稀的。
  • 刘文开;林小娉;路学成
    . 2011, 42(S5): 947-9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等离子喷涂制备的MCrAlY(M=Ni,Co)涂层试样在1100℃高温条件下的氧化过程。结果表明:涂层在1100℃条件下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基本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kp = 1. 401 ×10 – 6mg- 2?cm- 4?s – 1;氧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快速氧化阶段,此时形成物主要为θ-Al2O3;随着氧化时间延长,θ-Al2O3不断转变为α-Al2O3,形成连续的α-Al2O3薄膜,氧化反应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贫Al现象出现后,氧化产物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甚至连性质相当稳定的Ni也被氧化生成NiO。
  • 唐瑛材;薛卫东
    . 2011, 42(S5): 950-9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二次掺碳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掺碳对合成LiFePO4/C复合材料的晶型没有影响,但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明显,二次掺碳能有效的提高容量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当蔗糖二次加入量为碳与磷酸铁锂质量比为3 wt%时,样品颗粒细小且均匀,同时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 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19mA?h/g,循环20次后仍保持在153.68 mA?h/g。
  • 朱朝梁;邓小川;夏继平
    . 2011, 42(S5): 953-9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固相两步法制备了两种Li1.4M0.4Ti1.6(PO4)3(M=Al, Cr)系列NASICON功能材料,对不同掺杂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和SEM表征,并分别对其Na+的交换吸附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LiTi2(PO4)3掺入适量的Al3+和Cr3+后未改变其晶体结构,合成的吸附剂粒径分布在5~10 μm;Li1.4M0.4Ti1.6(PO4)3(M=Al, Cr)对Na+有特效吸附作用,当pH=11时,Li1.4Al0.2Cr0.2Ti1.6(PO4)3的饱和交换吸附容量可达69.26 mg/g。
  • 张胜寒;梁可心;檀玉
    . 2011, 42(S5): 957-9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阳极氧化法在有机溶液中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随着氧化时间的不同,TiO2纳米管阵列呈现各异的形貌。通过光电流测试,考察了不同氧化时间和施加不同电压下的Ti/TiO2纳米管阵列光电极的光电化学响应,阳极氧化6h表面规整纳米管阵列光电流响应强烈,施加偏压0.1V光电流响应最强。通过测试Mott-Schottky曲线,计算不同氧化时间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半导体载流子浓度、平带电位、空间电荷层宽度和能带弯曲量等特征参数,理论上提出了TiO2纳米管阵列生长机理:在TiO2生成反应和溶解反应共同作用下形成TiO2纳米管阵列。在光电催化降解无机氨氮的实验中,所得到的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外加偏压0.1V时,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光电催化活性最强,与光电流响应结果相同,同时通过拟合电路分析可知,光电催化降低了电极界面的反应阻抗,加速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在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溶液界面Helmholtz层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整个光电催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 胡志强;刘显卿;黄德锋
    . 2011, 42(S5): 961-9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采用柠檬酸法制备了尖晶石型NiCr2O4纳米晶,然后掺合到P25(degussa TiO2)中,制备成NiCr2O4/TiO2薄膜光阳极,并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NiCr2O4/TiO2形成界面势,NiCr2O4的扩散形成电势分布,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向相反方向迁移。当NiCr2O4含量为1wt%时,与纯TiO2薄膜光阳极相比,光电转化效率(η)提高了30.8%,电池单色光转化率(IPCE)提高了13%(500nm)。
  • 徐良;曲选辉;刘一波
    . 2011, 42(S5): 964-9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金刚石进行两次施镀,首先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金刚石表面镀Cr,然后将镀Cr金刚石放入滚筒内进行铜元素滚镀加厚;镀铜后的金刚石与铜的质量比可达到1:1~1:2,铜镀层的厚度可达3-20微米。将镀铜金刚石直接放入模具中进行放电等离子(SPS)烧结,得到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经测定,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达480W/mK。该工艺能很好的解决金刚石与铜因为比重相差大而混合不均匀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材料的热导率。
  • 郑友进;马红安;贾晓鹏
    . 2011, 42(S5): 967-9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压技术结合热处理成功地获得了β-FeSi2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退火时间等实验参数对Fe-Si合金相变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样品退火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 在850℃的条件下保温保压30min后淬冷,生成以α-FeSi2、ε-FeSi为主的Fe-Si金属间化合物,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β-FeSi2逐渐增多。
  • 罗坤;屠恒勇;符显珠
    . 2011, 42(S5): 970-9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流延法制备钇稳定氧化锆(YSZ)多孔体素坯,在流延素坯上丝网印刷沉积10Sc1CeSZ电解质,经共烧结得到多孔YSZ支撑致密10Sc1CeSZ薄膜电解质的约为5cm×5cm较大面积的双层膜。在电解质薄膜上依次印刷阻挡层Ce0.8Gd0.2O2 ( CGO )和阴极La0.6Sr0.4CoO3 ( LSC )。向多孔YSZ支撑体内浸渍偏钒酸铵、草酸的混合溶液和硝酸铜溶液多次后经低温煅烧后得到V2O5-CuO-YSZ复合阳极。用SEM对双层薄膜结构进行浸渍前后进行显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流延法制备的多孔YSZ孔洞连通,丝网印刷制备的电解质层致密,电解质厚度约为7μm;浸渍后,催化剂均匀的分布在YSZ孔隙间。在800℃,分别以湿H2和含5200ppmv H2S湿合成气(40%H2,60% CO)为燃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开路电压分别为1.07V和1.08V,最大功率密度均为37mW/cm2。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阳极具有抗硫化氢毒化和抗碳沉积的性能。
  • 孟伟巍;闫蓓蕾;孙朝辉
    . 2011, 42(S5): 974-9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NiO和CeO2的混合物经烧结后电解制备CeNi5的试验,来研究CeNi5的反应历程。XRD、SEM的检测结果显示出高价氧化物NiO及CeO2混合片体在高温熔盐中离解出氧离子,形成的低价氧化物CeOCl,该中间产物进一步脱氧直至生成金属单质并合金化。
  • 吴海文;吴朝玲;陈云贵
    . 2011, 42(S5): 977-9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间化合物Mg17Al12具有易粉化、氢化等优势,其氢化产物可作为原料用于水解制氢,1克Mg17Al12氢化物(记为MHA)可以产生1510.8ml的氢气,但纯MHA水解性能较差,需对其进行改性。本文在MHA中添加了LaH3,测试了该复合体系的水解性能,并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复合体系水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水解性能逐渐变差;当MHA与含LaH3的Mg-La氢化物摩尔比为2:1时,球磨时间为0.5h的复合体系水解性能最好,加热到70℃反应1.5h后,产氢量达到了90.9%。, 金属间化合物Mg17Al12具有易粉化、氢化等优势,其氢化产物可作为原料用于水解制氢,1克Mg17Al12氢化物(记为MHA)可以产生1510.8ml的氢气,但纯MHA水解性能较差,需对其进行改性。本文在MHA中添加了LaH3,测试了该复合体系的水解性能,并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复合体系水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水解性能逐渐变差;当MHA与含LaH3的Mg-La氢化物摩尔比为2:1时,球磨时间为0.5h的复合体系水解性能最好,加热到70℃反应1.5h后,产氢量达到了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