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2-03-30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白晓丹;樊国栋;李甜甜
    . 2012, 43(06): 681-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乳酸(D, L-LA)和 L-酪氨酸(Tyr)为原料[n(D, L-LA)/n(Tyr)=95/5],采用梯度升温法,通过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聚(乳酸-酪氨酸)共聚物(PLA-co-Tyr)。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0.095 MPa,催化剂Sn(cl)2用量为0.4 %(质量分数),,聚合温度170 ℃,反应10 h。用特性粘度、FT-IR、1H-NMR、GPC、DSC、TG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系列共聚物中的重均相对分子量(Mw)最大可达2900,与PLA相比具有较小的Tg,分解温度在200℃左右,具有良好热稳定性。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合成的聚(乳酸-酪氨酸)能够满足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应用。
  • 李辉;李昱琢;李志平;李亚男;彭夕阳
    . 2012, 43(06): 684-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盐酸黄连素(berberine-Cl)为模板分子,硅胶为牺牲载体,甲基丙烯酸(MAA)或4-乙烯基吡啶(4-VP)、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及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别为功能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制备了黄连素印迹聚合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形貌,红外光谱(IR)研究了印迹聚合物(Mip)对模板分子的再结合性能。静态吸附法及Scatchard分析研究了模板在聚合物上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黄连素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高的再结合能力,其选择亲和特性来源于聚合物基体中大量在大小、形状及功能基诸方面与模板相匹配的键合位点。由Scatchard图得到了聚合物中两类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和最大吸附量(qmax)。
  • 陈文刚;葛世荣
    . 2012, 43(06): 68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温条件下在单晶硅表面沉积DLC膜和Si-DLC膜层,采用UMT-2微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两种膜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借助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立体三维形貌仪分析了两种膜层的表面形貌和组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两种膜层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 两种膜层表面都非常平滑,属于纳米硬膜,两种膜层都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其中DLC膜层的减磨性能好于Si-DLC膜,而Si-DLC膜的抗磨性能优于DLC膜。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具有Si过渡层的DLC膜与硅基体的结合更为牢固造成的,但其同时促使DLC膜的减摩性能降低。
  • 邱坤;王新永;庞思勤
    . 2012, 43(06): 692-6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使用YW1刀具切削K24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但是,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温度的增加量是下降的。这是因为在切削过程中,速度的增加使得副后刀面磨损加剧,切削深度减小,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也随着相对降低。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其次是进给量,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通过试验所得的切削用量与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将这三个公式合并可得到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总的经验公式。
  • 孟翠翠;赵晓鹏;陈姗
    . 2012, 43(06): 696-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利用细乳液法制备包含炭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和分散剂[四氯乙烯(TEC)和SPAN-80的混合液]的双相核材料的电子墨水纳米胶囊。以苯乙烯(S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反应单体,十六烷(HD)为疏水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 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溶剂。把分别包含TiO2有机胶体、炭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聚合物纳胶囊以及什么都不包含的纯聚合物纳米胶囊进行了对照。讨论了PVA含量对纳米胶囊粒径的影响,乙醇对纳米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表面修饰物对包含碳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纳囊的影响。
  • 万贺利;徐宝强;杨斌;戴永年;刘大春
    . 2012, 43(06): 70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颜料级二氧化钛、分析纯无水氯化钙和金属钙为原料,探索一种真空钙热还原制备金属钛粉的新方法,并借助XRD,SEM/EDS等设备对产物成分和钛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的氯化钙可有效的减弱烧结影响并增大了气固反应界面有助于还原反应。当氯化钙与二氧化钛比例为1:4时,片状原料在1000℃下和钙蒸气充分反应6h,还原产物酸洗干燥后制备出低杂质含量的钛粉。粒度分布在10μm至20μm之间,粉末颗粒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均匀且无大块团聚现象。
  • 廉超;黄英;高峰;刘平;张玉刚
    . 2012, 43(06): 704-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和硅橡胶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和湿敏特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经过化学修饰和未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形成的导电网络结构;分析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研究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感湿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11%-98%范围,经过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03469/%RH,而且该复合材料具有响应时间短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新型湿度敏感材料,可以在多种湿度环境的检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 曾广胜;林瑞珍;孟聪
    . 2012, 43(06): 708-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偶氮二甲酰胺(AC)/氧化锌(ZnO)作为发泡剂系制备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复合发泡材料并讨论其含量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TGA曲线确定偶氮二甲酰胺(AC)/氧化锌(ZnO)的最佳比例为2:1;在温度为25℃,RH=50%的环境下保持7天,通过力学性能检测,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38MPa、91.3%;通过回弹率和孔隙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AC/ZnO发泡剂系对复合发泡材料发泡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当AC/ ZnO发泡剂系含量为总质量的1.5%时,复合发泡材料具有最佳回弹性和最高孔隙率,分别为87.6%、91.6%。
  • 孙宇峰;刘少波;李会华;王萍孟凡利;陈翌庆
    . 2012, 43(06): 712-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独特的原子结构赋予其电学、热学、力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不仅具有石墨烯结构特点,而且具有大量地含氧官能团,增强了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更适合应用于气敏传感器。本文通过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片状多层氧化石墨烯,并对不同浓度的NH3进行敏感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NH3具有良好的响应,在150-350pp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 谢龙;邵自强
    . 2012, 43(06): 715-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环境友好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醋酸丁酸酯(CMCAB)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仿生粗糙疏水表面,成功制备了CMCAB超疏水纤维材料(接触角155度)。采用SEM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下纤维的直径和表面形貌,质量比为8:2的二氯甲烷和乙醇混合溶剂制备的纤维表面粗糙。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材料表面凹凸起伏,具有类似荷叶的微结构。测定材料的接触角,发现纤维的直径和粗糙度是影响疏水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材料的疏水性,研究了溶液浓度和电压对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制备CMCAB超疏水材料的纺丝工艺。
  • 李晋锋;刘瑞强;李强
    . 2012, 43(06): 718-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J-Quenching技术在低冷速(低于1000 K/s)下制备出块体尺寸达2mm的Fe80P13C7非晶态合金。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对样品在1mol/L的HCl溶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的观察,对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非晶薄带以及晶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块体非晶的腐蚀性能优于非晶薄带和晶态合金。这可能是由于块体非晶态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冷速较低,原子发生结构弛豫的时间更长,结合能增大,使得合金中原子与溶液中离子的反应速率减慢,从而提高了块体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
  • 尹镭;朱正吼;郑海娟;徐雪娇;刘吉磊
    . 2012, 43(06): 722-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磁芯进行环氧封装及封装后对非晶合金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磁芯进行环氧封装,有效改善磁芯的机械强度同时,能改善带材表面的平整度,在带材表面形成一层绝缘层,显著降低了非晶合金磁芯高频下的损耗值,封装后的非晶合金磁芯在Bm=1T,f=1kHz下,损耗值比封装前下降了14%。综合考虑机械强度大小、磁化难易、损耗高低等因素,封装胶浓度为2%时封装效果最佳。
  • 高俊宁;袁妍妍;何亦辉;于晖;仝俊利;王涛介万奇
    . 2012, 43(06): 725-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生长结束后的降温过程对以近空间升华法生长的CdZnTe薄膜形貌与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快速(炉冷,400℃以上-8℃/min)和慢速(-2℃/min)两种降温速率下获得的CdZnTe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并考察了降温中是否阻断生长源向膜的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薄膜均为闪锌矿结构,降温时薄膜的持续生长将抑制晶粒在平面内铺展而使其棱角钝化的趋势,以较慢的速率降温和降温时阻断传质均有利于提高薄膜的致密度,降低粗糙度及薄膜的织构强度。
  • 徐林林;周雅伟;高琳锋;罗春荣;赵晓鹏
    . 2012, 43(06): 729-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分步法制备了聚苯乙烯/银(PS/Ag)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球。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并利用丙烯酸(AA)的羧基对制备的PS球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带负电荷;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改性PS球的表面沉积[Ag(NH3)2]+,水浴(80℃)环境中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还原剂将PS球表面的[Ag(NH3)2]+还原,制备出PS/Ag核壳结构复合球。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S/Ag核壳纳米球的粒度分布、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A的用量对复合球粒径及包覆的Ag壳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A用量的增大,所包覆的银层更加致密,厚度增大,当AA用量为15%时可得到Ag完全包覆的PS/Ag复合纳米球
  • 赵志明;马二云;张晓静
    . 2012, 43(06): 732-7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室温下,分别利用常规磁控溅射和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交替沉积Si薄膜和Si1-xNx薄膜在单晶硅基体上制备了Si/Si1-xNx纳米多层膜。接下来,在高温下对Si/Si1-xNx多层膜进行退火诱发各层中形成硅纳米晶。实验研究了Si1-xNx层厚度和N2流量沉积对Si/Si1-xNx多层膜中硅量子点形成的影响。TEM检测结果表明,氮气流量为2.5sccm时沉积的多层膜退火后形成了尺寸为20~30nm的等轴Si3N4纳米晶;氮气流量为5.0sccm时沉积的多层膜退火后在Si层和Si1-xNx多层中均形成了硅纳米晶,而在7.5sccm氮气流量下沉积的Si/Si1-xNx多层膜退火后仅在Si层中形成了硅纳米晶。
  • 闫绍腾;白宁;刁静人
    . 2012, 43(06): 736-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Dy1-xSrxFeO3(x=0,0.1,0.2,0.3,0.4)粉体,研究了其微波电磁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结构和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粉体颗粒微观形貌。利用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其2-18GHz的电磁参数,并通过软件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模拟,利用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其在930nm-1250nm波长区间的反射率。结果表明:粉体为钙钛矿结构;当x=0.3,涂层厚度d=2.8mm时,在11GHz处吸收出现峰值,约为﹣20dB,2-18GHz范围内吸收大于﹣10dB的频宽约为2.9GHz;当x=0.3时,粉末压片在950-1200nm波长区间的红外吸收性能最好,其反射率约为0.05%。
  • 王力;刘聪;庄春艳;孟德芹;方杰
    . 2012, 43(06): 740-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纳米硫酸钙(CaSO4)颗粒的关键在于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配制反相微乳液,使CaSO4晶体在理想的环境中生长。采用AOT、OP-10复合表面活性剂/环己烷/正戊醇/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反应体系,在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水表比)ω=20,反应物浓度[Ca2+]=[SO42-]=0.125 mol/L,陈化时间T=10min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形貌均一,平均粒径为70nm的球形CaSO4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实验分析了水表比ω、反应物浓度、[Ca2+]/[SO42-]值、陈化时间T等因素对纳米CaSO4颗粒粒径的影响。
  • 马春燕;罗传旭;李立华
    . 2012, 43(06): 74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羟基磷灰石(HA)在含碳基体上电化学沉积,本文采用了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片这一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导电材料作为阴极材料,探索了电沉积时间、溶液pH值及溶液浓度对沉积层成分和形貌的影响,利用TEM、SEM、AFM、EDS及XRD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羟基磷灰石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电解液初始pH值为5和钙离子浓度低于0.007mol/L时有利于促进HA的生长,并且可以形成单层片状结构,得到比较规整完善的多孔状单层HA涂层。而延长电沉积和陈化时间则有助于缺钙型HA垂直于基地表面生长,并促进钙磷比增加,形成缺钙性HA。本文的研究将为为电沉积羟基磷灰石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支持。
  • 张志刚;洪丽珍;范俊刚
    . 2012, 43(06): 748-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吸附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汽油深度脱硫分离技术。本文采用硝酸氧化、焙烧、负载金属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硝酸氧化可以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的量,提高脱硫性能;N2气氛下焙烧后吸附剂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未处理活性炭;活性炭表面负载Fe、Zn、Cu、Ni金属离子改性中,Fe离子改性活性炭脱硫效果最好。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活性炭复合改性实验,得出68%硝酸氧化后再进行Fe离子负载,吸附剂脱硫率最高,噻吩的脱硫率可达到85%。
  • 田莹莹;刘恩辉;沈海杰;向晓霞;吴玉虎;谢慧;谭芳
    . 2012, 43(06): 752-7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茶籽壳为原料,以K2CO3作为活化剂,制备了新型活性炭。用氮气吸脱附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活性炭为电极材料,6 mol L-1 KOH 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利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活化后的茶籽壳炭,其比表面积高达1272 m2 g-1,比电容高达150 F g-1,研究表明茶籽壳活性炭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活性材料。
  • 魏莎莎;谈国强;任惠君
    . 2012, 43(06): 756-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在200℃不同前驱液碱浓度下制备了BiVO4粉体。利用XRD、FE-SEM、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前驱液碱浓度对BiVO4晶型、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对不同前驱液碱浓度下合成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溶于纯水获得的粉体是单斜相和四方相1-3μm八面体结构的BiVO4混晶。溶于HNO3和NaOH溶液时制得粉体为纯单斜相3μm大小球状BiVO4,NaOH增加到4mol/L时为2μm大小鱼排骨状BiVO4的混晶。光催化结果表明:紫外光下光催化活性顺序为:BiVO4(纯水)> BiVO4(4mol/L NaOH)>BiVO4(2mol/L NaOH),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顺序为:BiVO4(4mol/L NaOH)> BiVO4(纯水)>BiVO4(2mol/L NaOH)。
  • 沈 强;柳金华;邱凤仙
    . 2012, 43(06): 760-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S(-)-α-甲基苄胺等为原料,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该材料进行了吸收谱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同时测定材料的熔点,其值为165℃,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膜材料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硬度等),采用衰减全反射法(ATR)测得不同温度、不同波长及不同模式(TE,TM)下的折射率和不同模式下的热光系数,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折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相对于一般无机材料具有较大的热光系数;同时该材料具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由Sellmeyer方程得到了该材料的Sellmeyer系数及色散曲线。这对进一步研究新型数字热光和全光开关等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 邓联文;黄生祥;刘鑫
    . 2012, 43(06): 764-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铁氧体和铁合金纳米晶材料组成的磁性吸收剂对回收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进行复合电磁改性处理,得到聚苯乙烯-磁性吸收剂复合材料;使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测量复合材料试样的复磁导率、复介电常数频谱特性及材料标样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随磁性吸收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磁性和介电性增强,当磁性吸收剂质量含量达15 wt%时,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吸波材料特性,在2~18 GHz频段呈现多个共振型电磁能吸收峰,2GHz附近的损耗吸收峰值达-12dB;电磁改性的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在原有的隔热、隔音特性基础上可兼具吸波性能,成为一种颇具应用价值的多功能材料。
  • 董学伟;黎向锋
    . 2012, 43(06): 767-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所建立的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热输入模型和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带圆孔铝合金板的搅拌摩擦焊接顺序进行了有限元研究,并得到了焊接过程中不同焊接方案下的温度、瞬态应力变化曲线以及焊后残余变形。通过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从两边向中间焊的方案二优于从中间向两边焊的方案一和从左向右的顺序焊接的方案三。此外,有限元模型求解结果和实验测量数据具有相当好的吻合。
  • 徐刘君;柳清菊;燕宁宁;朱忠其
    . 2012, 43(06): 771-7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Yb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Yb-TiO2),采用XRD、UV-Vis、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热处理温度以及Yb掺杂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b掺杂样品均为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混晶相,Yb的掺入拓展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在本实验范围内,当pH=2.5、Yb﹕Ti=0.005(摩尔比)、热处理温度为650℃时制备的样品其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Degussa P25。
  • 朱雯;黄芳婷;董观秀
    . 2012, 43(06): 775-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 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 李明愉;刘雄;吕军军;曾庆轩;冯长根
    . 2012, 43(06): 779-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丙烯接枝苯乙烯纤维为原料,采用乙酰化及胺基化两步法反应,制备了多胺基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及乙酰氯的用量对乙酰化反应条件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了胺酰摩尔比、胺醛摩尔比、胺酸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胺化反应的影响。所制备的胺基离子交换纤维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2.00 mmol?g-1
  • 麦伟忠;屠美;孔杰;赵剑豪
    . 2012, 43(06): 783-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辐照辅助技术在聚氨酯膜的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并与传统加热反应接枝聚乙二醇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反应能明显加快聚氨酯表面接枝PEG的速度,其接枝效果受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以及投料比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微波功率为100W,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时间为10分钟时,微波辅助表面接枝反应效果以及效益最好。SEM和AFM表面分析表明,与传统加热反应方法相比,微波辅助反应对膜表面的破坏程度更小,膜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水接触角的结果也表明,微波辅助反应接枝PEG所得膜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
  • 隋鑫;林健;陶桥
    . 2012, 43(06): 788-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片式浓差型氧传感器存在陶瓷成型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铈锆固溶体储氧材料的储氧特性,将其作为固体氧参比材料代替空气参比,研制铈锆固溶体参比氧传感器,探讨不同化学组成和厚度的CeO2-ZrO2固溶体对传感器氧敏信号的影响。并通过增加泵氧单元以抑制氧敏信号衰减,解决了实际使用中因铈锆固溶体中氧消耗而导致的氧传感器输出信号衰减问题,可满足车用氧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需要。
  • 富笑男;李坤
    . 2012, 43(06): 791-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具有准周期结构的硅纳米孔柱阵列(Silicon nanoprous pillar array, Si-NPA)为衬底使用浸渍法制备优化Au/Si-NPA活性基底。并利用最优化制备的Au/Si-NPA活性基底对罗丹明6G(Rhodamine 6G,R6G)进行探测,研究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光谱并对其增强原理进行解释。
  • 白静娜;冯霞;陈莉
    . 2012, 43(06): 794-7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由基共聚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接枝到了碱处理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上,合成接枝共聚物PVDF-g-PNIPAAm。以此为原材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温敏抗污染分离膜。通过调控反应时间,达到不同的PNIPAAm接枝率,研究了不同接枝率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NIPAAm的接枝率逐渐增加。成膜过程中发挥致孔作用明显致使膜表面的微孔数目逐渐增加。此外,PNIPAAm的接枝率越高膜的亲水性越强,且温敏性能提高。由于室温下PNIPAAm的亲水性,膜表面易形成水化层,从而提高改性膜的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 尤福;李吉东;左奕;李玉宝
    . 2012, 43(06): 798-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浆料粘度是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支架材料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不同粘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浆料制备了相应的n-HA/PA66多孔支架,并对不同粘度浆料制备支架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浆料粘度对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的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开孔率、力学强度等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浆料粘度的增大,制备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开孔率逐渐减小,而力学强度却逐渐增大。当浆料粘度为330Pa?s时,制备出的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综合性能最好,其孔径主要分布在200-500μm,平均孔径(324±67.1)μm,孔隙率为(75±1.6)%,开孔率为(59±2.5)%,抗压强度为(2.12±0.90)MPa,能够较好地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 陈丹;徐晓玲;段惺;范希梅;周祚万
    . 2012, 43(06): 803-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氯化铜为铜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稳定剂、氨水为络合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合成了纳米铜粉。通过改变还原剂浓度制备了四组不同粒径纳米铜粉末,FESEM等表征发现,随着水合肼浓度的降低,纳米铜粉粒径增加。通过肉汤稀释振荡培养法测试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铜粒径的增加,抗菌性能降低,所合成纳米铜的最小抑菌浓度在750-3000 mg/L;初步分析认为铜纳米粒子主要是通过水解或电离出铜离子而发挥抗菌作用。
  • 张建云;韩建平;张学辉
    . 2012, 43(06): 806-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无压熔渗法制备Si/Al复合材料,研究了熔渗温度对所制备Si/Al复合材料Si相形貌的影响,对Si相间基体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了Si/Al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及抗弯强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熔渗时间下,随着熔渗温度升高,所制备Si/Al复合材料中Si相从颗粒状到形成网络状。Si相间的Al-Si基体合金中不再是典型的初生相和共晶组织,而是出现了类似离异共晶的结晶现象,即初晶Si和共晶Si是在原存的Si相上结晶长大。XRD分析显示在所制备复合材料中只有Si相和Al相。随着熔渗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热导率以及抗弯强度均出现下降。
  • 王金香;彭小波;夏长荣
    . 2012, 43(06): 809-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不同P/Sn物质的量比的SnP2O7,并研究了该电解质在120~260℃范围内的导电性能。XRD分析表明SnP2O7为立方结构。热重分析了电解质在中温范围内的稳定性。用交流阻抗谱测量了电解质电导率,电导率随着HPO3在电解质中的残余量的提高而提高。测试结果表明电解质中起导电作用的主要是HPO3,而SnP2O7主要起支撑作用。最大电导率是在200℃,P/Sn物质的量比为3.0时,干空气条件下为5.1×10-2Scm-1,湿空气条件下为6.6×10-2Scm-1。
  • 朱俊廷;古公兵;周祚万
    . 2012, 43(06): 813-8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压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系列多界面结构的氧化锌,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波损耗特性做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氧化锌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发现改变锌盐种类和氢氧化钠浓度能够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多界面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锌盐制备氧化锌的成核速率几乎相等,晶体生长阶段的速率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提出基于极性晶面阴离子吸附的纳米氧化锌低维结构生长机理。电磁波损耗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界面结构的形貌对其电磁波损耗性能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