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12-07-30
  

  • 全选
    |
    综述
  • 高正源;潘复生
    . 2012, 43(14): 1817-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汽车轻量化的呼声愈来愈高。镁合金作为最有前景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其表面防腐功能涂层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制备镁基表面防腐功能涂层的工艺技术特点,重点讨论了衡量涂层质量的现行标准以及现有的各种测量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特别是界面应变能释放率定量分析的方法,文中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 研究与开发
  • 韩巧荣;江玉亮;王炳祥
    . 2012, 43(14): 1822-1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合成了荧光性能良好的中氮茚化合物5,用IR、1H NMR等手段表征其结构;研究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能显著地猝灭其荧光,而余者则几无影响;其紫外吸收峰值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者存在着化学反应。此化合物有望作为重金属离子Cu2+的荧光探针。
  • 成波;刘勇;刘大博
    . 2012, 43(14): 1825-1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放电等离子SPS烧结工艺制备得到Zn、Pr共掺的In2O3多晶陶瓷材料。通过研究材料的热电传输性能和微观结构,发现共掺工艺对SPS烧结的In2O3陶瓷材料的传输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其结构为多孔结构。低浓度共掺的样品在测试温度范围内能够得到较高的电导率(~100 Sm-1)和热电势(~200 μVK-1)。其中试样In1.92(Pr, Zn)0.08O3的热导率973 K最低为2.5 Wm-1K-1,该样品可获得最高的热电功率因子3.5 × 10-4 Wm-1K-2,对应其热电优值0.10。其性能表明利用放电等离子SPS烧结工艺制备的In2O3基陶瓷作为n型高温热电材料具有很好的潜力。
  • 韩世启;司乃潮;殷恒波
    . 2012, 43(14): 1829-1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以偏钛酸与碳酸钾按原料按摩尔比为1:3.5混合均匀,通过一步烧结法合成六钛酸钾晶须。采用改变不同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为条件,研究了六钛酸钾的生长机理,同时还研究了水浸处理对产物的影响,并利用XRD和SEM对样品的物相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达到600℃时生成K2Ti8O17中间体,随着温度升高八钛酸钾向六钛酸钾及四钛酸钾转化,当温度继续升高四钛酸钾向六钛酸钾发生了转化。
  • 王力;庄春艳;主曦曦
    . 2012, 43(14): 1833-18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LZ复合表面改性剂,旨在抑制硫酸钙晶须的溶解,提高其留着率。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硫酸钙晶须留着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改性条件,使晶须留着率由60.50%提高为93.67%。对改性前后硫酸钙晶须的表面性质进行IR表征及SEM观察,结果表明晶须表面发生了多层包覆与吸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性模型。
  • 王应武;左孝青;陈显宁
    . 2012, 43(14): 1837-1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渗流法制备的宽孔径孔结构、周期孔结构及梯度孔结构三类非常规孔结构Al-Si12泡沫为芯材,制作了Al-Si12泡沫芯消声器,对其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孔径孔结构Al-Si12泡沫芯消声器的吸声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孔结构Al-Si12泡沫芯消声器;梯度孔结构Al-Si12泡沫芯消声器的吸声性能比宽孔径孔结构泡沫铝芯消声器优越;周期孔结构的泡沫铝芯消声器与宽孔径孔结构泡沫铝芯吸声性能相当;Al-Si12泡沫芯消声器的吸声性能与扩张室结构及流阻有关;与传统吸声材料芯消声器相比,宽孔径孔结构的Al-Si12泡沫芯消声器的吸声性能介于离心玻璃棉芯消声器及聚氨酯泡沫芯消声器之间。
  • 许云书;唐建君;苏乾志
    . 2012, 43(14): 1842-1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选定配比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溶液中下均匀共混,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0 MeV电子射线束引发反应,形成酰亚胺和降解性链段的微相分离固态结构体,程序升温至300℃作后续热处理去除辐解产物,获得了具有纳米孔径的微孔化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功能材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引发了BMI前驱体中的C=C双键的开链聚合反应,并有酰亚胺化反应发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所得纳米微孔其分布均匀、孔径在50 nm左右;通过TG/DTA联用技术发现,在300-310 ℃的失重率与MMA初始用量相等,并测得微孔化PBMI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413℃。
  • 徐惠;彭振军;卢玉献
    . 2012, 43(14): 1846-18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水热沉淀法合成CuO掺杂Ni(OH)2前驱体,经300℃煅烧得NiO-CuO复合氧化物。利用FIR,XRD,SEM和恒流充放电分析测试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镍铜比为4:1时,在5mA/cm2的电流密度下所得复合氧化物单电极比电容为822F/g,180次循环后衰减率仅为4.5%,循环可逆性能好。
  • 李婕;孙小英;杭建忠
    . 2012, 43(14): 1849-18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树脂的基础上,研究了纳米TiO2添加量对有机-无机杂化丙烯酸复合涂层机械和耐腐蚀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TiO2添加量为15%时,涂层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其硬度由3H提高至6H,涂层的耐盐雾时间由100h提高到500h,涂层的阻抗值也由104Ω.cm2提高至106Ω.cm2.。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涂层的断面,发现涂层中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并且粘接紧密,形成了较为致密的复合涂层。
  • 张欣;王文涛;张敏
    . 2012, 43(14): 1854-18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在SrTiO3 (STO)单晶基底上制得了一系列高温超导涂层导体BaZrO3 (BZO)缓冲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分子辅助沉积的BZO缓冲层其形貌和织构差异较大。利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辅助制得BZO缓冲层表面更加平整致密,无裂纹存在,并具有优异的双轴织构。通过台阶仪测试该BZO缓冲层的膜厚,结果显示膜厚超过250nm。
  • 安玉良;张辰;袁霞
    . 2012, 43(14): 1858-18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炭纤维网布为基体,通过电镀工艺在炭纤维网布上形成Ni催化剂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原位合成炭纤维网布/螺旋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主要反应因素-温度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生长的影响,并就生长过程进行讨论;并对其制备出的炭纤维网布/螺旋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8.2- 12.4 GHz频段的电磁性能进行分析,考察其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炭纤维网布/螺旋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单一的螺旋纳米碳纤维具有更高电磁损耗角正切,电损耗正切值有0.7提高到3.8,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 唐怀超;刘德宝
    . 2012, 43(14): 1862-18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PLA)复合材料降解后产生的局部酸性环境,提出Mg-HA/PLA复合材料的新体系,采用溶液共混法结合注塑工艺获得Mg-HA/PLA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复合材料的显微相貌及物相组成,电子拉伸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体液浸泡分析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溶液共混结合注塑工艺可以制备该复合材料;HA与Mg在PLA 基体中未出现明显的团聚;HA、Mg与PLA三者保持各自物相;与5wt%HA/PLA复合材料相比,1.5 wt % Mg添加对5wt%HA/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Mg-HA/PLA 复合材料浸泡四周后的pH值为7.41,而HA/PLA 复合材料则为6.95
  • 马文杰;王育人
    . 2012, 43(14): 1866-1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挥发速率下厚度较薄的凹液层胶体悬浮液的干燥花样。Panasonic照相机用于拍摄宏观干燥花样。结果表明,随着挥发速率的减小,马兰哥尼对流强度下降,胶体悬浮液的干燥花样更为平整均匀。在较低的挥发速率下可避免宽环花样形成,制备得到表面平整的薄膜,反射光谱证明其可作为三维光子晶体材料。
  • 李杰;程诚;路焱
    . 2012, 43(14): 1869-18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富硼渣经熔态钠化-热处理析晶-水浸工艺可制得硼砂晶体。硼的浸出率与渣中硼组分析出形态直接相关,若以NaBO2为主晶相析出,硼浸出率高;若以玻璃态存在,硼浸出率低。根据非晶固体形成动力学理论,计算富硼渣钠化过程中NaBO2成核速度(I)和晶体长大速度(IL),获得了NaBO2晶体在熔体中的最佳形成温度。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渣中硼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化渣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与理论计算所得最佳温度一致。
  • 陆晓欣;朱嘉琦;王赛
    . 2012, 43(14): 1872-18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固贴式薄膜体声波谐振器(SMR)的电学和声学品质,实现四面体非晶碳(ta-C)在体声波器件领域的新应用,本文建立了以ta-C为布拉格反射层高声阻抗材料的SMR模型,利用MathCAD仿真研究布拉格层数对该SMR的谐振特性的影响以及ta-C中sp3杂化含量和布拉格层厚度偏差对SMR的品质因子(Q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的增加提高了SMR的品质;ta-C薄膜sp3杂化含量越高,达到饱和Q值所需层数越少,当含量为80%时,至少需要6层(3对)布拉格反射层使SMR达到优异Q值;距离下电极越近的布拉格反射层,其厚度偏差对Q值的影响越大。从而实现了高频率(8GHz)低损耗的SMR的设计。
  • 董磊;于良民;李霞
    . 2012, 43(14): 1876-1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毒或低毒防污剂是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开发的关键。本论文首次以无毒或低毒的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钠等为主要原料,制成了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铜盐(CMC-Cu-B)、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锌盐(CMC-Zn-B)、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铋盐(CMC-Bi-B)三种在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金属盐,并通过红外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室内对新月菱形藻的半数致死浓度、生长抑制曲线及实海挂板试验研究了其防污性能,CMC-Cu-B、CMC-Zn-B、CMC-Bi-B的LC50分别为75.98 mg/L 、28.52 mg/L 、437.85 mg/L;室内及实海挂板试验均表明三种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金属盐均具有相当的防污能力,含有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防污能力好于含同种金属离子的不含苯甲酸的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且防污性能表现为 CMC-Cu-B>CMC-Zn-B>CMC-Bi-B。羧甲基壳聚糖/苯甲酸金属盐的防污机理决定是一类环境友好型防污剂。
  • 宣晓雅;王青;李鑫
    . 2012, 43(14): 1881-18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衣康酸(IA) 、亚甲基双丙基酰胺(BIS)和过硫酸钾(KPS)为原料在室温下制备内盐凝胶。研究了原料配方对凝胶形成的影响、内盐凝胶的吸水动力学及溶胀机制、凝胶的pH敏感性以及对烟酰胺的负载与负载凝胶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并用红外光谱对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表明:n(IA) / n(DMAEMA)大于1后将降低单体的转化率,不利于凝胶的形成;内盐凝胶不具有高吸水性,其吸水溶胀机制符合Fickian扩散;在pH为12的缓冲溶液中溶涨率比在pH为3的缓冲溶液中高;凝胶对烟酰胺的负载率可以超过200%。在25℃下,烟酰胺在pH为3的介质中释放比在的pH为12的介质中快。
  • 刘淑玲;李淑;石强强
    . 2012, 43(14): 1885-1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硫酸镍(NiSO4.7H2O)作为镍源,以乙二醇和水作为混合溶剂,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磷化镍(Ni12P5)微球。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分别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纯的四方相磷化镍(Ni12P5)微球,粒径约为2-5μm;研究了不同实验参数对样品尺寸、形貌及微球形成过程等的影响。最后对磷化镍微球的发光性进行了研究。
  • 鲍腾;彭书传;陈冬
    . 2012, 43(14): 1889-18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物料配比和煅烧工艺对以凹凸棒石粘土、锯末(造孔剂)和水玻璃(粘结剂)为原料,在氮气保护气氛下煅烧制备凹凸棒石基碳复合陶粒性能的影响,利用复合陶粒的抗压强度、显气孔率优化材料配比和煅烧工艺,并通过XRD、SEM表征复合陶粒特性。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锯末、水玻璃的最佳质量配比为68:20:12,在最佳煅烧条件下(700℃),可以制备出满足国家标准的水处理用陶粒,浸泡实验表明凹凸棒石基碳复合陶粒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该材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
  • 夏卫民;张志成;陈源清
    . 2012, 43(14): 1894-18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钛酸锶钡(BaSrTiO3,BST)陶瓷,获得了粒径为50nm左右的高活性的纳米陶瓷粉体,并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后的BST粉末与含氟铁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o-CTFE)) 采用0-3方式进行了复合。然后通过溶液流延法在石英片上制备了P(VDF-co-CTFE)/BaSrTiO3复合材料厚膜,并进行了淬火处理。采用XRD,TEM,TGA和SEM表征了纳米陶瓷和复合材料形貌。结果表明KH550可以有效的作用于高介电常数BST陶瓷颗粒表面。KH550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介电常数(εr>33),更高耐电场强度 (Eb>270MV/m)和较低的损耗。 界面处理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饱和极化强度 (Ps),降低降低剩余极化强度 (Pr),使其储能密度 (Ue) 达6. 8J/cm3。总体结果表明,两相界面改善后的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在高储能密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尹镭;朱正吼;刘吉磊
    . 2012, 43(14): 1899-1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宽度低的国产非晶合金带材制成铁心后沿着带材宽度方向叠加成为高度合适的铁心,并对其进行线切割,研究了铁心切缝处的结构、形貌及切割前后工频下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线切割后切缝处结构由非晶态向晶态发生转变;切割后不改变铁心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但磁化困难、损耗增加,铁心切割后在B=1.3T, ?=50Hz下的励磁容量由切割前0.32 VA/kg增加到7.70 VA/kg,损耗值由0.16 W/kg增加到0.30 W/kg;铁心叠加不影响其磁性能,此法适用于制备非晶合金变压器。
  • 苟小军;高原文
    . 2012, 43(14): 1903-1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两种不同形式(压电-铁磁-压电 铁磁-压电-铁磁)的磁电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场环境下磁电层状复合材料的力、热、电以及磁的多场耦合特征,给出了磁电层状复合结构的位移、应力、电势以及磁势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界面过渡层厚度变化及其不同界面过渡方式对磁电复合材料的位移、应力、电势和磁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对应力特征、电势和磁势的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对磁势的分布特征影响尤为明显, 这些结果可为磁电层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 黄昱;王林山;晁月盛
    . 2012, 43(14): 1909-1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草秸秆经碱煮预处理后,用环氧氯丙烷在120℃下以甲苯为溶剂反应1-8h。醚化程度用增重率(weight percent gain, WPG)表示。考察反应时间对醚化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所制备的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去除,醚化反应后,稻草样品的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略有降低,表面积增大。
  • 郭立童;石瑶;邓长城
    . 2012, 43(14): 1913-1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硼硅酸盐玻璃体系制备低熔钛专用体瓷,研究了体瓷组成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并采用XRD和细胞毒性实验分别研究了钛体瓷的晶相组成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钛体瓷为不含晶体的均质玻璃体,其热膨胀系数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对比两种配方的烧结温度与力学性能,最终确定体瓷配方和烧结工艺:自制钛体瓷的烧结温度为760℃,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为85±4.07 MPa、1.44±0.04 MPa/m1/2和402±21.71 kgf/mm2,硬度稍高于天然牙釉质。XRD结果表明自制钛体瓷为不含晶体的均质玻璃体;细胞毒性为0级,对细胞无抑制作用,可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修复。
  • 马林才;刘大学;孙伟
    . 2012, 43(14): 1916-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机油在预处理后,采用分子蒸馏设备对其进行了蒸馏分离,得到的轻组分再进行加氢精制,生成再生润滑油。元素分析显示精制前后硫含量下降约66.3%。以再生润滑油与68#机械油调和成再生基础油,作为柴油机油的基础油。试验结果表明,再生基础油的抗磨性较好,这与再生基础油中残存的少量抗磨剂有关。再生基础油的抗氧化安定性不佳,是由于精制过程中脱除了油品中的抗氧化成分-含硫多环化合物,可通过添加苯三唑衍生物T551等金属减活型抗氧剂来改善。再生基础油的起泡性较大,需加大抗泡剂用量。研制的CF-4 10W/30柴油机油,其抗磨性、倾点等优于参比油,其他性能相当,完全可以作为商用柴油机油使用。
  • 李春伟;巩春志;吴忠振
    . 2012, 43(14): 1922-1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放电等离子体注入与沉积技术制备了氧化钒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高压幅值对氧化钒薄膜的相结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钒薄膜以VO2(-211)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VO2(111)、VO(220)、VO(222)相。不同高压下氧化钒薄膜表面致密、平整,其表面粗糙度仅为几个纳米,显示出良好的表面质量。氧化钒薄膜表现出典型致密的柱状晶生长形貌,且随着高压增加,氧化钒薄膜膜层厚度有所下降。氧化钒薄膜耐腐蚀性能较纯铝基体有较大提高,腐蚀电位提高0.093V,腐蚀电流下降1~2个数量级;当高压为15kV时,氧化钒薄膜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最低,表现出最佳的耐蚀性能。
  • 林万明;钱玉水;侯利锋
    . 2012, 43(14): 1927-1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和机械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在纯铜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沉积镍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试样的的机械性能采用金相显微硬度测试仪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纯铜表面经机械沉积镍处理后,表面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纳米量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硬度得到了改善。
  • 高南箫;刘加平;冉千平
    . 2012, 43(14): 1931-1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分子聚醚减缩剂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减缩剂,但其减缩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选用两亲性二乙二醇单丁醚作为减缩剂,与其分子结构不同但同为两亲性的二丙二醇作为对比样,探索两亲性低分子聚醚减缩机理。通过收缩性能实验表明,二乙二醇单丁醚减少干燥收缩与自收缩的能力明显优于二丙二醇,掺量为2%时,二乙二醇单丁醚与二丙二醇分别减少干燥收缩44.4%与19.2%,减少自收缩73.1%与23.8%。通过等离子光谱(ICP)、有机碳分析仪(TOC)探索了二丙二醇及二乙二醇单丁醚对水泥浆体孔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缩能力与减缩剂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水泥水化基本完全后,两亲性二丙二醇与二乙二醇单丁醚不同程度地进入到水泥浆体孔溶液中,28d龄期时使孔溶液中K+含量分别降低13.8%和35.4%,Na+含量分别降低15.6%和39.6%,而孔溶液的表面张力也分别降低9.2%与46.2%。由此可见,两亲性减缩剂的减缩能力与其孔溶液中K+、Na+浓度成反比且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孔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减缩能力。
  • 杨忠莲;高宝玉;王燕
    . 2012, 43(14): 1936-1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制备出具有不同聚合氯化铁(PFC)碱化度(B)、不同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EPI-DMA)质量分数(w(E))和粘度(η)的PFC-EPI-DMA复合混凝剂,对比研究了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处理中w(E)、η和B对絮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活性艳红时w(E)值越大,絮体增长速度越快,最终絮体粒度越大,同时絮体差异性增大;处理活性翠兰时,较低投加量下絮体生成速度降低,最终絮体粒度和絮体差异性减小,且较低投加量下,较小的w(E)值有利于絮体快速增长,较高投加量下,较大w(E)值下絮体具有更快的聚集速度、较大的粒径和较小的差异性;η值较高、B值较低时絮凝剂与染料反应时间较短,絮体能以较小的差异更快速的增长。
  • 李斌鹏;王成国;王雯
    . 2012, 43(14): 1941-1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制得聚丙烯腈(PAN)溶液,在此溶液中混入了微米级铁粉后将其压成薄膜,将烘干后的薄膜高温碳化处理制得一种碳基吸波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成分、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2~18GHz频段内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试,并作了微波反射率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碳化温度对材料物相组成和电磁性能的影响以及碳化温度和涂层厚度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此种吸波材料是无定形炭和铁的氧化物、铁的氮化物等磁性物质的复合材料,兼有电损耗和磁损耗,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 王蛟;王怀芳;张传杰
    . 2012, 43(14): 1945-1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乙二胺和NaOH对BC进行活化,以改善BC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其活化工艺,并研究了活化前后BC的红外光谱、结晶结构、结晶度、聚合度和热分解性能,以及在离子液体[BMIM]Cl中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乙二胺活化的最佳工艺为浓度14%,温度60 ℃,时间90 min,氢氧化钠活化的最佳工艺为浓度10%,温度40 ℃,时间480 min。活化后BC分子结构中的氢键作用力减弱,结晶结构发生不完全的转变,结晶度和聚合度下降,热稳定性提高,化学试剂的可及度增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时间显著缩短。
  • 张毅;张菁燕;黄斌
    . 2012, 43(14): 1950-1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状态的变化,其相变传热过程属于具有移动边界的非线性过程,针对相变材料相变传热过程中非线性传热特征,本文以月桂酸-癸酸混合脂肪酸相变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对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相变温度进行了测试,利用DRE-2C导热系数测定仪测试了不同摩尔比例脂肪酸相变材料以及相变材料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的导热系数,通过将无机多孔材料硅藻土和脂肪酸相变材料混合制备了一种无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导热系数和蓄放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脂肪酸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其相变温度呈反比关系, 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越高,其导热系数越低。对于同一相变材料来说,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材料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硅藻土的掺入明显增加了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复合相变材料蓄放热速率加快,改善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性能。
  • 王春齐;江大志;肖加余
    . 2012, 43(14): 1955-19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ZnO和环氧树脂机械搅拌制备ZnO/E-51复合涂料,通过真空袋压、室温固化成型,再通过化学刻蚀与表面修饰,在ZnO/E-51复合涂料上制备出超疏水表面。采用扫描电镜和动/静态接触角分析仪,表征表面的形貌和疏水性,结果表明:化学刻蚀在复合涂料表面构建了具有微-纳米尺度二元粗糙结构;采用1wt%的硬脂酸修饰,可改变复合涂料表面微-纳米尺度二元粗糙结构,影响表面的疏水性能;当修饰时间为30分钟时,其表面与水的平均接触角最高达152.21°。
  • 宝冬梅;刘吉平
    . 2012, 43(14): 1960-1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复式催化剂/缚酸剂体系,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研究了反应溶剂、投料比例、催化剂、反应时间和原料粒径对六氯环三磷腈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和纯化方法,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采用熔点测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目标化合物。产率可稳定在75%-80%之间,产物纯度达到98%。在聚合反应前,需要用重结晶结合升华的方法对六氯环三磷腈单体进行精制,以使聚合反应顺利进行。
  • 王路明
    . 2012, 43(14): 1964-19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磷酸、粉煤灰分别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磷酸、粉煤灰及苯丙乳液对镁氯胶凝材料耐水性进行复合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掺入20%粉煤灰、1%磷酸及5%苯丙乳液,可有效提高5?1?8主晶相在水中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抗水性能;水泥石的软化系数及早期强度均得到显著提高,分别达到0.90和48.6Mpa;浸水28天抗压强度衰减较小,保持64.4 Mpa的高水平。综合改性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