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4-12-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尹应梅;张肖宁
    . 2014, 45(23):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沥青混合料应变在一定温度和外荷载作用下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反映了路面荷载和变形的响应关系,常用于分析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了真实模拟路面的力学状况和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性能,对四种沥青和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蠕变试验;研究发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呈非线性,同时采用经典Burgers模型与由Maxwell体和分数阶Kevin体串联组合的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对沥青混合料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并对比分析其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分数阶模型参数a代表了材料的记忆特性,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可定量的描述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性能的非线性,能更好的分析其高温性能。
  • 李小燕
    . 2014, 45(23):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其表面进行氨基硅烷化改性,形成Fe3O4@SiO2-NH2纳米粒子。以其作为磁性核,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罗丹明6G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在Fe3O4@SiO2-NH2表面形成罗丹明6G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制备了核-壳型罗丹明6G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IPs),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采用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振动样品磁强分析(VSM)和热重分析(TGA)等仪器分析手段,对Fe3O4@MIPs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壳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容量及显著选择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MIPs可快速与样品基质分离,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Fe3O4@MIPs作为一种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可以从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和富集违规添加的罗丹明6G,可应用于食品的安全检测中
  • 李从虎;刘文涛;田振华;段炼;李国英
    . 2014, 45(23):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考察了一种未变性胶原生物表面活性剂(CB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性质。结果表明,CB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CBS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最终趋于平缓,达到55.92 mN/m。在等电点附近,CBS表面静电荷降低,使其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低温下,CBS溶液的表面活性较好,当温度继续升高(> 35 ℃),由于变性作用,CBS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增大。CBS水溶液的吸附属于Langmiur型吸附,根据γ-lgC、Γ-C以及C/Γ-C拟合曲线计算得到饱和吸附量相似,分别为1.86×10^-10、1.97×10^-10和2.03×10^-10 mol/cm^2。吸附自由能为-3.53 kJ/mol,表明其在标准状态下可以自发进行。
  • 鲁敏;吕璇;徐小惠;高婷婷
    . 2014, 45(23):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分别以烯丙基胺和丙烯酸为单体,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制备新型、高效的两性吸附材料——烯丙基胺-丙烯酸-细菌纤维素(al-AA-BC)。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对持久性污染物Cu2+、Pb2+、Cd2+和Cr(VI)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并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al-AA-BC对Cu2+、Pb2+、Cd2+和Cr(VI)吸附更好地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说明BC经接枝共聚改性后表面具有一定的多相性,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Cd2+>Cr(Ⅵ)>Pb2+>Cu2+。粒子内扩散拟合曲线均不经过原点,证明粒子内扩散并不是唯一速率控制步骤。
  • 宫铭;郭培培;代威;常永帅;汪晓芹;褚佳;宫永宽
    . 2014, 45(23):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饥饿法聚合合成了三种不同配比的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甲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poly(MPC-co-MA), PMA),并将其静电吸附在壳聚糖表面(CS-PMA)。通过动态接触角(DCA)对影响静电吸附改性的盐及聚合物组成因素进行研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壳聚糖膜的表面元素组成、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血小板黏附实验对其抗凝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种利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将磷酰胆碱聚合物吸附在壳聚糖表面,可获得具有仿细胞外层膜结构的涂层表面。与壳聚糖相比,改性后壳聚糖可以显著降低对血小板的黏附,抗凝血性能显著提高。该研究为构建仿细胞外层膜结构改善材料血液相容性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 曹亚超;李明伟;潘翠连;程旻;宋洁
    . 2014, 45(23):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硫脲硫酸锌(ZTS)(100)面的生长过程进行实时观测研究,发现晶体表面凹陷及杂质对台阶推移的阻碍作用均有可能导致凹坑的出现;大台阶对凹坑和杂质的覆盖是包裹体产生的重要原因。首次观察到杂质分界点现象,不可移动杂质的存在不会终止台阶的推移。
  • 刘平平;詹倩;赵明忠;万发荣;大貫惣明
    . 2014, 45(23):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材料问题是可控核聚变能否实现商业应用从而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瓶颈”之一。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聚变反应堆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在聚变堆环境下,材料不仅会受到高能中子辐照而且氘氚也可能进入材料中。为了研究氘离子以及辐照对低活化钢的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CLAM钢(一种RAFM钢)和FeCr模型合金,在500℃下进行58KeV氘离子辐照,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比分析辐照前后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辐照及氘离子对低活化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氘离子辐照不仅在材料中产生大量的缺陷和缺陷集团,同时还可能产生辐照诱导析出。而CLAM钢中原有的析出物经高温离子辐照后并没有发生非晶化,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 刘柯妍;丁长坤;郭成越;肖长发;程博闻
    . 2014, 45(23):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微型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碳纳米管(CNT)复合材料。采用表面电阻仪、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COOH)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NT含量大于1 wt. %时,CNT在PET中形成三维导电网络,复合材料具有抗静电和导电功能,MWNT-COOH分散性好,与PET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和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优于PET/MWNT。复合材料的结晶放热峰温度大幅提高,比PET高40多度,0.1 wt. %含量的CNT就有非常明显的异相成核与诱导结晶作用。同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熔点略微升高。
  • 张臻;龙春光;郭芳宇;粟洋;尹妍;曹太山
    . 2014, 45(23):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孔隙率不同的泡沫铝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后,通过注塑成型法制备了聚甲醛/泡沫铝合金互穿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研究了改性后的泡沫铝合金的表面的红外结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问题以及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成功接枝到了泡沫铝合金的表面;泡沫铝合金与聚甲醛两相界面结合良好;泡沫铝合金的充填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当泡沫铝合金孔隙率为60.48%~75.41%时,聚甲醛/泡沫铝合金互穿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孔隙率(λ)的增大而降低,其导热系数在10.2945~17.6471W/(m·K)之间。
  • 马峰;傅珍
    . 2014, 45(23):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理解天然沥青改性沥青分子量分布特征与沥青宏观技术性能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凝胶色谱方法分析不同掺量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峰值分子量和分散系数等分子量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等试验评价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沥青的掺入使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在较小分子量M<1000范围内减小;在中等分子量范围内(1000-6000)增加明显。重均分子量与M<4000的小分子量组分含量与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天然沥青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宏观上体现为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改善。
  • 陈欢;陈晶妮;仇鹏翔;江芳
    . 2014, 45(23):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载钴介孔石墨相氮化碳(Co3O4/mpg-C3N4)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生电流的表征。结果显示,Co3O4的引入提高了mpg-C3N4的光吸收性能,利于其表面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将制得的Co3O4/mpg-C3N4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的亚甲基蓝(MB),其催化效率远高于mpg-C3N4,且最佳的钴负载量为3%。
  • 张鹏宇
    . 2014, 45(23):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粒径的白炭黑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白炭黑/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白炭黑(15nm、30nm、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 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白炭黑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变大,应力软化效应增大。粒径越大,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和损耗因子越低,其动态压缩温升越低。Payne 效应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还表明,采用不同粒径白炭黑填充天然胶,大粒径的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易于分散均匀,粒子之间的聚集程度更小,而小粒径白炭黑表现出较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
  • 综述 进展
  • 庄媛;于飞;马杰;陈君红
    . 2014, 45(23):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金属及抗生素污染具有相对稳定、难降解、毒性强、有积累效应等特点,两者协同污染的机率不断提高,并趋势成为全球问题。石墨烯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特性,作为一种优异的吸附材料在污染治理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石墨烯的氧化物的氧化石墨烯具有丰富含氧基团、良好的化学可修饰性、比石墨烯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也广泛用于吸附中。为解决纳米粉体易团聚和难粉体的问题,三维宏观石墨烯气凝胶应运而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构建了石墨烯从微观到宏观发展的桥梁。本文针对近年来石墨烯、GO、三维石墨烯气凝胶在水中去除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工艺 技术
  • 王芳芳;廖昌荣;周治江;樊玉勤;唐锐;张登友
    . 2014, 45(23):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要成分为高粘度线性聚硅氧烷的弹性胶泥为基体,制备了羰基铁粉质量分数为20%、40%和60%的磁流变胶泥。对磁流变胶泥的流变学特性和动态力学特性进行测试,描述了磁流变胶泥的本构关系并识别其参数,分析了磁场、铁粉含量、剪切应变以及剪切频率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流变胶泥的本构关系能用Herschel-Bulkley模型进行描述;剪切应力、刚度的磁场可控范围宽(铁粉质量分数为60%的磁流变胶泥剪切应力调节范围16 kPa~128 kPa,储能模量可调范围0.52 MPa~3.28 MPa);随铁粉含量和磁场的增加,剪切应力增大、弹性增加而粘性减小;不同磁场下磁流变胶泥从线性粘弹性区向非线性粘弹性区转变的临界应变值不同,且磁场增大可拓宽线性粘弹性区的范围;在线性粘弹性区磁流变胶泥对0~80 Hz频率无依赖性。
  • 何梅;王德苗
    . 2014, 45(23):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实现了PZT压电蜂鸣片的金属化,分别研究了Cr/Cu/Ag、Ti/Cu/Ag、Cu/Ag三种复合膜系电极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差异,并与“丝网印刷银浆再高温烧结”(简称“丝印烧结”)金属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溅射金属化工艺制备的压电蜂鸣片,其电极膜层致密、均匀,一致性好,电学性能普遍优于丝印烧结工艺,其中又以Ti/Cu/Ag膜系为最佳,最大抗拉强度达到13.5MPa、平均谐振电阻小于25Ω、机电耦合系数大于0.7,而金属化膜厚仅为丝印烧结工艺的1/4,另外电容量和谐振频率等指标均符合蜂鸣器的标准,各项性能全面优于丝印烧结金属化工艺,具有全过程无污染、生产成本低、可控性强,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等优点,可以取代丝印烧结工艺。
  • 景悦林
    . 2014, 45(23):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电子束曝光技术以及反应离子刻蚀技术,提出一种简单可控、低成本制备有序排布的一维和二维光子晶体阵列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控制刻蚀工艺参数,实现对光子晶体在尺寸、周期和表面结构等进行精确控制目的。此外,以一维光子晶体为衬底,利用甩膜方法成功地制得分布反馈式高分子有机激光器。光泵结果表明,该激光染料的放大自发辐射的阈值为260 kW/cm2、半波宽为0.22 nm。
  • 冯雪丽;刘向春;周凯旋;杨洋;左琛光
    . 2014, 45(23):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ZnO-TiO2-SnO2陶瓷基础上,掺杂MgO得到(1-x)ZnO-xMgO-0.88TiO2-0.12SnO2系新型介电陶瓷。对其相转变、微观组织结构和高频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加入任何烧结助剂情况下,试样可于1080℃达到烧结,其相对密度为94.4%;当x=0.05时,陶瓷为纯相尖晶石结构(Zn0.5,Mg0.5)2(Ti0.88,Sn0.12)O4,其介电性能优良:1MHz时ε=18.88,tanδ=5×10-4,τ?=2.89ppm/℃,可用作低温烧结高频电容器材料的优秀候选材料。
  • 姚荣迁;符长平;张帅丰;毛宇;冯祖德
    . 2014, 45(23):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先驱体熔融纺膜法,经熔融纺膜、氧化交联及900~1200℃不同裂解温度制得系列自支撑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氧化交联后及高温裂解薄膜的结构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与扫描电镜(SEM)对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电阻测试仪和激光热导仪对其进行电阻率与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氧碳纳米镶嵌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与热传导能力,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薄膜电阻率减小,热导率大幅度增大。1200℃制备的样品具有合适电阻率和最佳热导率(46.8W/m?K),薄膜以非晶态相SiOxCy和游离碳为基体,细小等轴β-SiC晶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其表面平整度高通过丝网印刷可获得两条平行的均匀致密高温银浆电路层,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大功率LED封装散热基板。
  • 汪振双
    . 2014, 45(23):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工业水玻璃为硅源,以工业石蜡为相变芯材,在硅烷偶联剂参与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方差扫描量热法等测试技术对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最后利用瞬态热线法对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的相变芯材石蜡在吸热熔化后不会渗漏;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中石蜡的含量约为39%时,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39.15℃和59.33J/g;石蜡/SiO2储能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845W?m-1?K-1,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保温隔热建筑材料。
  • 研究 开发
  • 冯军
    . 2014, 45(23):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万能试验机分别得到了钙塑瓦楞纸板、蜂窝纸板和复合结构的静态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能量吸收—最大应力曲线,并对其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不同的静态压缩速度v范围1mm/min~120mm/min对复合结构进行静态压缩实验,得到了复合结构在不同静态压缩速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最大应力—静态压缩速度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识别模型中的参数。通过计算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缓冲包装设计。
  • 综述 进展
  • 宋剑;王松;廖振华;刘宇宏;刘伟强
    . 2014, 45(23):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为研发新一代高寿命人工关节提供了新希望。本文分别综述了采用常规摩擦学方法对纯PEEK、碳纤维增强PEEK、颗粒填充PEEK、等离子改性PEEK等作为人工关节材料,和采用模拟试验机方法对PEEK在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和人工椎间盘等假体关节面发挥耐磨性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PEEK及其改性材料人工关节假体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 研究 开发
  • 罗锐;程晓农;李冬升;郑琦
    . 2014, 45(23):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利用“不锈钢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 、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分别对未敏化和经敏化处理 (650 ℃×100 h)的800H和新型Cr18Ni30Mo2Al3Nb合金焊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00H和Cr18Ni30Mo2Al3Nb接头焊缝组织均为单一的奥氏体基体,800H合金中TiN缺陷处易引起点蚀,而Cr18Ni30Mo2Al3Nb无明显点蚀现象;对比腐蚀失重、腐蚀深度等试验结果,未敏化和敏化态Cr18Ni30Mo2Al3Nb焊接接头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明显优于相同状态的800H。
  • 康鲁浩;王成国;井敏;赵红鲲
    . 2014, 45(23):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干喷湿纺纺丝工艺制得聚丙烯腈(PAN)初生纤维,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获得PAN初生纤维干燥样品,考察对比自然晾干、鼓风干燥和冷冻干燥三种方法分别对样品物理特征、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的影响。三种干燥方法均会使初生纤维样品发生收缩,样品截面积和长度均减小,但是变化程度不同。并且三种干燥方法对PAN初生纤维表面形貌、结晶特征、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以及孔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对PAN初生纤维的影响最小,可以有效的保留PAN初生纤维的原始结构,可用于制备聚丙烯腈初生纤维干燥样品。
  • 工艺 技术
  • 刘立柱;李园园;翁凌
    . 2014, 45(23):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调整KH550的含量对Al2O3粉体表面进行改性,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改性后的粉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KH550成功的键合到Al2O3粉体表面。然后分别使用Al2O3以及改性Al2O3制备了一系列无机粉体含量为16wt%的PI复合薄膜,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薄膜的断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击穿场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KH550的含量对无机粉体分散情况有较大影响。当KH550含量为2wt%时,PI/KH550-Al2O3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优,分别为:130.25MPa、11.79%。与PI/Al2O3薄膜相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2.8%、44.49%,击穿场强与其相近。
  • 张飞龙
    . 2014, 45(23):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柠檬酸钠为分散剂,KBH4为还原剂,CuS04?5H20为氧化剂,采用一步法直接合成了Cu-水导热纳米流体。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CuS04?5H20):n(KBH4)=2.5:1,柠檬酸钠的用量为0.07mol/L,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00min。TEM表征表明该导热纳米流体中Cu纳米粒子分散较均匀;经激光光散射仪粒度分析得其分散粒子平均尺寸为1.1nm;在25℃时测得该导热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为0.7812W/m.K,比纯水的导热系数提高30%。
  • 陈恒;陈绍云;赵文平;张永春
    . 2014, 45(23):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晶种导向法、静态水热晶化法和动态水热晶化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MIL-101,通过XRD、SEM、N2物理吸附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晶种和晶化模式对MIL-101产物收率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 MIL-101原粉作为晶种在合成过程中可溶解成(或解离成)适当的结构单元作为晶体生长核心,缩短晶化诱导期,提高产物收率。晶化模式影响MIL-101产物的收率和晶粒尺寸。动态晶化合成的MIL-101产物收率较静态晶化产物收率高,搅拌速率小于200 r/min时收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加。动态晶化合成的MIL-101产物晶粒尺寸较静态晶化产物晶粒尺寸小,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减小。
  • 宋贵宏
    . 2014, 45(23):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多靶磁控溅射设备交替沉积Cr,Ti层和Si层,并通过随后的真空退火处理,制备了掺杂Ti的CrSi2薄膜。交替沉积薄膜500℃退火2h,薄膜中除含有(Cr,Ti)Si2相外,还有部分沉积Si和少量生成CrSi相;退火时间增加,沉积Si相和CrSi相减少而(Cr,Ti)Si2相增多;500℃退火6h及以上时间,薄膜中仅有(Cr,Ti)Si2相。薄膜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估算平均晶粒尺寸表明,退火时间从2h增加到8h,薄膜中(Cr,Ti)Si2相晶粒尺寸由68 nm近似线性增加到81 nm。退火获得的(Cr,Ti)Si2薄膜具有纳米结构和具有(111)面单一取向。随着掺杂Ti摩尔分数的增加,薄膜X射线衍射谱中(Cr,Ti)Si2(111)晶面衍射角逐渐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这反映(Cr,Ti)Si2相的晶格常数a和c逐渐增大。晶格常数的变化与掺杂Ti的摩尔分数近似呈线性关系,这是结构中原子半径较大的Ti原子替换原子半径较小Cr所造成的。计算分析显示,单晶Si(100)上(Cr,Ti)Si2(111)晶面外延生长是它们的界面晶格畸变能较低的结果;Ti摩尔分数增加,(Cr,Ti)Si2薄膜的(111)晶面择优取向程度下降。
  • 侯晴;范润华;张子栋;燕克兰;程传兵;陈敏;孙凯;解培涛
    . 2014, 45(23):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树脂为基体,制备了非晶Fe-Si-B质量分数为20%-80%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分析,利用阻抗分析仪对其电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导电相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电导率均增加,且电导率和频率之间呈较好的指数关系。电抗在整个测试频段内均为负值,且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为电容性。
  • 张欣向;林丽晓;苗霞;叶龙强;江波;
    . 2014, 45(23):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膜层设计软件(TFCalcTM)设计了在400-11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高透过率的单层增透膜。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共混前驱体、盐酸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得甲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结合溶剂挥发自组装技术成功制备了所设计的多功能单层增透膜。结果表明:(1)增透膜在650 nm的最大透过率可达到99.9%,在400-11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伏透过率(TPV)高达98.7%,与软件设计结果一致;(2)TEOS与MTES共聚后,显著提高增透膜的疏水性,其对水的接触角从24°提高至85°;(3)单层二氧化硅增透膜具有较好的耐磨擦性。这种兼具高透过率、耐磨擦性和一定疏水性的多功能增透膜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 殷海荣;赵高扬;乔荫颇;李思媛;高赛
    . 2014, 45(23):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Eu3+掺杂的羟基磷灰石材料(HAP:xEu),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其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制备得到的掺杂羟基磷灰石具有晶态结构,其红外谱中出现隶属于OH-、PO43-的特征振动峰。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394 nm波长激发下,掺杂Eu的羟基磷灰石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呈现随掺杂浓度的增加相反的变化趋势:发光强度增加6倍同时其荧光寿命却下降了约30%。此外,样品中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之比(IR/IO)随Eu3+掺杂浓度增加表明Eu占据羟基磷灰石晶格中的Ca II不对称位点的比例大于占据Ca I对称位点的比例,并可受到掺杂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