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05-30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崔朝军
    . 2012, 43(10):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五氧化二钒粉末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十六烷基胺为模板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钒氧纳米管,然后结合阳离子交换技术,用导电聚合物聚吡咯修饰替换钒氧纳米管中的有机模板剂,成功制备了聚吡咯/钒氧纳米管复合材料。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观察和分析了修饰前后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证实聚吡咯不但成功修饰替换了钒氧纳米管中的有机模板剂,而且还很好地保持了纳米管的管状结构。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分别测试了修饰前后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聚合物聚吡咯的修饰替换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结果和20次循环后的表面形貌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聚吡咯具有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柔韧性,不仅提高了复合纳米管材料的电导率,而且还改善了复合纳米管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 李欣;刘海勇;夏启斌;刘治猛;蒋欣;李忠
    . 2012, 43(10):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T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锰铈复合型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氧气的程序升温脱附(O2-TPD)和氢气的程序升温还原(TPR)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比较了催化剂催化氧化(燃烧)甲苯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MnCe(y)Ox/TiO2对甲苯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当Ce/(Mn+Ce)的摩尔比为0.1时,催化剂MnCe(0.1)Ox/TiO2的催化活性最高,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0%时的温度为254℃。掺杂少量的Ce元素到催化剂MnOx/TiO2上,有利于活性组分Mn物种在载体表面上以更小颗粒而且更高的分散度存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李春燕;寇生中;赵燕春;刘广桥;丁雨田
    . 2012, 43(10):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0.55Al0.1Ni0.05Cu0.30)100-xTix(x=0,2,4,6,8)板状哑铃型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试样。用X射线衍射(XRD)、岛津AG-10TA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和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组织结构以及断裂韧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x=0,2,4时,试样为非晶-晶体复合材料,当x=6,8时,试样为晶体材料。表明通过调整Ti的含量可以制备出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当x=0,2,4时,试样的断裂韧性KIC值分别为10.529MPa?m1/2,5.142 MPa?m1/2和3.446 MPa?m1/2。
  • 叶小松
    . 2012, 43(10):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100)衬底上直接外延生长一系列不同压强下的Ge纳米点样品,并利用AFM、Raman和XRF对这些Ge纳米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e薄膜表面粗糙度在某一临界压强下发生突变,高能粒子热化的临界值与这种转变密切相联;分析讨论Ge岛在不同溅射气压下的生长过程,在一定范围随着压强的增大会显示典型生长阶段的特征。
  • 汪洪峰;左敦稳
    . 2012, 43(10):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10mm厚的7022铝合金进行了FSJ连接实验,并利用工具显微镜对连接区横截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进侧的连接区塑化金属在搅拌针表面的挤压作用下瞬时针方向流入空腔,后进侧的连接区塑化金属在搅拌针表面的挤压作用下逆时针方向流入空腔。轴肩摩擦软化的塑化金属在搅拌头高速旋转下,形成涡旋流动并在轴肩下压力作用下流入空腔;随着搅拌针的高速旋转,空腔内的塑化金属向四周挤压,致使母材发生塑性变形,同时将底部部分塑化金属挤压到母材上表面,且在轴肩下压力作用下,挤压到轴肩外围形成“飞边”;由于涡旋流动,致使连接区中间部位的金属层下凹,形成连接区表面中间部位凹陷。造成了连接区“减薄效应”现象发生。“填充式间接挤压-涡旋流动”模型能准确表达连接区金属塑性流动和减薄形成过程。
  • 吴军良;夏启斌;李忠
    . 2012, 43(10):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Ox/γ-Al2O3、FeOx/γ-Al2O3和CuOx/γ-Al2O3催化剂,测定了不同催化剂在低温等离子体场内分解甲苯的活性,用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分解甲苯的活性的顺序是MnOx/γ-Al2O3>FeOx/γ-Al2O3>CuOx/γ-Al2O3。催化剂分解臭氧的实验表明,不同催化活性组分对臭氧的催化分解性能顺序与对甲苯的分解性能顺序是一致的。MnOx/γ-Al2O3催化剂的Mn负载量对其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Mn的含量为1 wt%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其对甲苯催化氧化的转化率可达100%。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当Mn含量为1 wt%时,氧化锰在载体γ-Al2O3上最接近单层分散量,此时活性组分与载体表面的相互结合力最强,在载体上有很好的分散性,从而表现出对甲苯分解的最好性能。
  • 何汉兵
    . 2012, 43(10):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温熔盐电解质78.07% Na3AlF6-9.5%AlF3-5.0%CaF2-7.43%Al2O3中对NiFe2O4-10NiO基陶瓷进行了电解腐蚀性能研究,结果发现烧结后的陶瓷NiFe2O4相中的Fe/Ni比为2.211—2.89,且NiO相的Fe/Ni比为0.136—0.34,而电解腐蚀后NiFe2O4相中的Fe/Ni为2.07—2.335,且NiO相中Fe/Ni为0.120—0.195,说明在电解腐蚀过程中Fe元素发生了优先腐蚀。铁元素在电解过程中发生优先腐蚀的原因可能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 陈晖娟;刘玲蓉;王静洁;张其清
    . 2012, 43(10):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合成了三种模拟胶原三螺旋结构或/和整合素识别位点的胶原模拟多肽(CMP),对其进行体外细胞相容性评价,研究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长、粘附的影响。实验证实,三种CMP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反应;三种包被胶原模拟多肽的基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粘附、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粘附率和细胞附着形态,其中包含三螺旋结构和整合素识别位点的CMP27具有更好的促粘附效果,细胞粘附数量和形态与胶原接近。初步研究结果证实,胶原三螺旋结构与整合素识别位点共同作用促进L929细胞粘附。因此,CMP可以有效促进细胞粘附,有望作为粘附剂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研究可为设计以多肽为基础的生物活性材料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王东;闵嘉华;梁小燕;孙晓翔;刘伟伟;李辉;张继军;王林军
    . 2012, 43(10):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温度梯度溶液生长法(TGSG)在较低生长温度下制备了掺Al和掺In的x=0.2的Cd1-xZnxTe晶体,晶体起始生长温度约为1223K,温度梯度为20-30K/cm,坩埚的下降速度为1mm/h.采用红外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I-V测试分别研究了晶体中的Te夹杂相、红外透过率、Zn组分分布和电阻率.结果显示CdZnTe晶锭初始生长区、稳定生长区的Te夹杂相密度分别为8.3×103/cm-2、9.2×103/cm-2,比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晶体低约1个数量级,红外透过率分别为61%、60%.Al掺杂CdZnTe晶体的电阻率为1.05×106Ωcm,而In掺杂CdZnTe晶体的电阻率为7.85×109Ωcm.晶锭初始生长区和稳定生长区的Zn组分径向分布均匀.
  • 陈小华
    . 2012, 43(10):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比较了四种碳质还原剂对氧化镁的还原能力,得到的还原效果依次为:焦炭>木炭>活性炭>石墨。选取还原最佳的焦炭作为还原剂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焦碳的粒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和碳配比,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添加氟化钙(CaF2)可以加速氧化镁的还原,使之在较低温度下的还原率增加。本试验在1500℃/1h时,添加3%CaF2的氧化镁还原率从67%提高到了99%,而在1400℃/1h时,添加5%CaF2的氧化镁还原率也达91%。
  • 龚关;杨海涛;谢益民;王鹏
    . 2012, 43(10):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研究利用物理检测、SEM、XPS等表征手法探究了打浆前后纤维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物理指标、表面形态以及成键情况,分析了纸浆细纤维化对纤维基聚氨酯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影响。通过对纤维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检测分析可知,当咪唑-TDI-PEG400(简称ITP400)聚氨酯预聚体乳液加入量为10%时, 随着浆料打浆度的提升,复合材料的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耐折度、撕裂指数逐渐升高。当浆料打浆度为55°SR时,复合材料的抗张指数、湿抗张指数、耐折度、撕裂指数分别为空白样品的1.06倍、9.75倍、1.12倍、1.12倍。通过SEM也可以观察到,打浆度越高,纤维间的膜状包裹以及纤维间的桥接也逐渐增加。最后通过XPS表征抄片表面价键结合状态,发现随着打浆度的提升,抄片表面的氨基甲酸酯键含量逐渐提高。在打浆度为75°SR时,氨基甲酸酯的含量为1.63%,为10°SR抄片的6.30倍。
  • 黄海宇;向卫东;张志敏;梁晓娟;董永军;金怀东
    . 2012, 43(10):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白光LED在红光波段发射较弱,导致其显色指数偏低,本文在白光LED用Ce: YAG微晶玻璃中掺入Cr3+离子,来增强红光波段的发射,从而提高显色指数。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光度计、电光源参数测试对样品的晶相、光谱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r3+对Ce: YAG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增红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基质玻璃在1400℃热处理可析出纯的YAG晶相;Ce: YAG和Ce, Cr: YAG微晶玻璃在460nm激发下,在480~650nm产生有效发射,发射光谱中心波长位于530nm;由于Ce3+(2E) - Cr3+(4T)之间的非辐射能量传递,Ce, Cr: YAG微晶玻璃在688nm, 692nm和705nm处有红色发射峰,能有效地提高白光LED的显色性能。
  • 李婧;李婧
    . 2012, 43(10):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别采用碳酸氢铵和尿素为沉淀剂用沉淀法制备了Pr掺杂的YAG纳米粉体。并利用XRD、FTIR、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成分、粒度、形貌等性能分析,讨论了不同沉淀剂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沉淀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的YAG纳米粉体;而尿素沉淀法所制备的粉体需要较高的煅烧温度,粉体粒径大、团聚较为严重。此外,Pr:YAG纳米粉体的荧光强度随粉体粒径的增大而加强。
  • 黄艳芹
    . 2012, 43(10):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铁基底上制备了Zr和Y掺杂的BaCeO3体系涂层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TEM,表征了其晶体结构、表面和断面形貌。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膜层以BaCe0.8Zr0.1Y0.1O3-a相为主;膜层表面SEM表征结果表明,涂层均匀,没有大的裂纹、孔洞等缺陷;膜层与基底断面的TEM表征结果表明,界面处两者匹配较好。分别在干燥和湿润空气条件下测量膜层材料电导率,结果表明,湿润空气中膜层材料电导率较高,且温度越高其电导率越高。这种膜层适合作为避雷线的保护层,并能起到增强避雷线性能的作用。
  • 乔大勇;郑晓沛
    . 2012, 43(10):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能灵敏地测出深亚微米薄膜中的微小残余应力,对现有的圆环临界屈曲结构做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圆环结构测量三种不同厚度的深亚微米尺度薄膜残余应力。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释放过程进行观察并测量其临界腐蚀深度,然后借助ANSYS软件的特征值屈曲法计算出残余应力大小。改进后的测试圆环结构最终成功地测量出三种深亚微米尺度薄膜中10MPa以下的微小残余压应力,而制作在同一薄膜上的微旋转机构因在如此低的应力状态未发生明显的形变而未能实现残余应力的测量。
  • 张严芳;徐刚;魏晓;任召辉;沈鸽;郑伟;韩高荣
    . 2012, 43(10):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酸四正丁酯((C4H9O)4Ti)水解沉淀的钛羟基氧化物和硝酸锶(Sr(NO3)2)为反应原料,以氢氧化钾(KOH)为矿化剂,以乙二醇(HOCH2)2)为溶剂,经200 ℃溶剂热反应得到了由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的SrTiO3片状纳米结构。分别用XRD、SEM、TEM、表征SrTiO3粉体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对比研究了乙二醇溶剂热合成的纳米颗粒自组装SrTiO3片状纳米结构和水热合成的SrTiO3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乙二醇溶剂热合成的SrTiO3自组装片状纳米结构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 夏光华;谢穗
    . 2012, 43(10):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本研究中,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比重与水接近(0.80~1.10g/cm3)且耐磨性好的高活性多孔悬浮陶粒。通过非均相凝聚、涂层法对悬浮陶粒表面进行荷正电改性,并对改性陶粒的吸附性能、铁负载量、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表面形貌、表面电性及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优化的改性条件为:氯化铁浓度为1mol/L,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此条件下的改性陶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6.3%,是未改性陶粒的3-4倍。检测表明:改性陶粒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不均的铁氧层,其主晶相为α-Fe2O3,呈多孔结构。
  • 罗金环;唐建国
    . 2012, 43(10):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苯丙炔酸上的羧基起到终止剂的作用,限制了苯丙炔酸的聚合。加入NaOH将单体转化成钠盐,聚合后用HCl酸化成聚苯丙炔酸。单体由肉桂酸和液溴通过先加成后消去反应制得。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TGA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2212cm-1处C≡C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形成1602cm-1C=C键伸缩振动特征峰,表明了聚合物的合成。荧光光谱显示聚苯丙炔酸在375nm激发波长下发蓝光,于465nm处有特征荧光发射峰,与没有加NaOH聚合的聚合物相比较,紫外吸收波长范围更大,加碱聚合的聚苯丙炔酸分子量能达到10552,TGA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丙炔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 赫丽杰
    . 2012, 43(10):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化合物AgNbO3晶体,对化合物进行粉末X-射线表征。Rietveld精修结果表明化合物AgNbO3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R-3C。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法测定比表面积和对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进行表征。对该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测试,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染料龙胆紫。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性质,在光催化性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吴金丽;张福强
    . 2012, 43(10):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将合成的水性聚氨酯(WPU)与纳米氧化锡锑(ATO)复合,得到了功能性WPU/ATO复合分散体,研究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的交联反应及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FTIR结果确认了KH560硅醇间的缩合反应,以及KH560的环氧基与WPU中羧基之间的酯化反应。缩合和酯化等反应实现了功能性薄膜的后交联,既显著改善了薄膜的附着力、硬度和耐水性,又保障了良好的透过率和隔热效果。当KH560用量为3.0%,ATO用量为7.0%时,薄膜附着力为0级,硬度达2H,吸水率为10.7%,可见光透过率为70.1%,红外屏蔽率达到66.5%,薄膜满足了透明和隔热的双重要求。
  • 刘辉
    . 2012, 43(10):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九水合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在180℃微波水热条件下反应30min,制备了γ-AlOOH片状结构产物。此前驱物经600℃热分解2h,得到γ-Al2O3纳米片。采用SEM、TEM、SAED和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了γ-Al2O3纳米片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水热法可以得到长度约为1?m,厚度为30nm的γ-AlOOH纳米片,该产物经煅烧处理后可以得到微观形貌保持不变的γ-Al2O3纳米片,且片状结构表面存在介孔结构。γ-Al2O3纳米片状结构表现出对废水中刚果红污染物的强吸附性能。
  • 曲宝龙;李旭东;李俊琛
    . 2012, 43(10):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方法不能计算叠层复合材料分层吸收率、分层反射率及多角度反射率的问题,借助可以表征能量流动方向和大小的poynting矢量,按研究项目要求建立了由碳纤维、石墨颗粒、聚苯乙烯树脂组成的叠层复合材料微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程序设计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了电磁场效应的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叠层复合材料在宽频范围内具有稳定的电磁场效应。在工作频率2至18GHz范围内,该结构吸收率高达50%以上,而垂直反射率只有10%左右。斜反射率随反射角度增大而减小。迎波第一层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均大于第二层。数值模拟结果满足研究项目要求。研究方法对任意叠层材料微结构均具有适用性。
  • 傅亚
    . 2012, 43(10):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D,L-乳酸)(PDLLA)侧链上,然后通过引入的活性反应基团马来酸酐与甘油磷脂胆碱反应,实现磷脂胆碱对聚乳酸的整体仿生修饰。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磷脂胆碱修饰聚乳酸进行了表征。生物降解实验表明该功能化聚乳酸具有明显抑制酸致降解作用。 体外细胞形貌观察证实磷脂胆碱修饰的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蛋白吸附和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该改性聚乳酸可望应用作组织工程支架及血液接触类植入体。
  • 张文杰
    . 2012, 43(10):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浓度磷酸改性的HZSM-5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TiO2/HZSM-5光催化剂,通过XRD、SEM、BET、FT-IR和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酸处理没有改变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对分子筛的表面形貌改变不大,负载后的TiO2包覆在分子筛表面。负载前后的TiO2表现为锐钛矿晶型,钛以四价钛的形式存在,氧化物的组成为TiO2。TiO2与HZSM-5没有发生化学键合作用,负载型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活性艳红X-3B的降解率随磷酸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最佳磷酸处理浓度为0.5 mol/L。50%TiO2/0.5HZSM-5较TiO2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照射2小时可使活性艳红X-3B降解93.4%,而染料在TiO2上的降解率只有61.0%。
  • 边慧娟;周少雄
    . 2012, 43(10):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载药涂层的药物释放行为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在聚碳酸酯载药涂层外面再加一层空白聚合物层(即屏蔽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从四方面的体外实验证明屏蔽层(Drug Free Polymer Layer, DFPL)可以防止聚碳酸酯载药涂层药物“暴释”的现象,并且屏蔽层厚度和释放速率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以及不同的药物梯度和不同的屏蔽层材料对药物释放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 张熠;李吉东;左奕;江虹;罗培培;李玉宝
    . 2012, 43(10):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为探索磁性颗粒在治疗因缺乏骨骼应有的应力刺激而导致骨质疏松方面的潜在应用,本研究制备了兼具良好生物活性和超顺磁性的羟基磷灰石(HA)/Fe3O4复合物。以化学沉积法合成的纳米Fe3O4浆料为底物,在Ca, P溶液中通过尿素酶催化水解尿素缓慢升高pH,从而使HA逐渐在Fe3O4上沉积,形成具有一定核壳结构的磁性HA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X)、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磁铁对底物及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纳米Fe3O4浆料为底物,一定浓度含氯化钠的Ca, P溶液(Ca、P原子比为5:3,Ca、Fe原子比为5:3)为媒介,在37℃水浴中,反应48 h,可制得具有较好磁性能的HA复合物,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7.23emu/g,剩磁为0.073emu/g,矫顽力为3.28Oe。
  • 杨杰;王茺;陶东平;杨宇
    . 2012, 43(10):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斜切的单晶Si基底上生长了高密度的小尺寸Ge纳米点,系统研究了斜切基底上的表面台阶对Ge纳米点生长初期表面原子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斜切基片上Ge纳米点随原子沉积量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斜切基片上原子级的表面台阶能有效地抑制吸附原子的表面扩散。因此,有利于Ge纳米点的形核,并抑制纳米点的过度长大,从而获得高密度、小尺寸的Ge纳米点。
  • 徐先锋
    . 2012, 43(10):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电镀Ni颗粒为催化剂,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在单向炭纤维(CF)表面原位生长碳化硅纳米纤维(SiCNF),制备出SiCNF/CF共增强毡体。以此共增强毡体为前躯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后得到密度为1.7g/cm3的SiCNF改性C/C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SiCNF改性可使C/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SiCNF改性处理改变了C/C复合材料中基体炭的结构,使其成为类似粗糙层(RL)或高织构的结构。
  • 综述
  • 张亮
    . 2012, 43(10):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高介电常数(K) 的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兼有钛酸钡陶瓷和聚合物的各自优势,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子材料,因而备受关注。本文综合给出了近五年来高性能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了原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概括介绍了这类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预测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研究与开发
  • 马建中;鲁娟;鲍艳
    . 2012, 43(10):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对乳液所成薄膜力学性能及耐水性的影响,并优化了丙烯酸六氟丁酯的用量。结果表明,薄膜的抗张强度随BA与MMA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耐水性增强,但断裂伸长率降低;薄膜的耐水性随着氟单体用量的增大而增强。SEM–EDS显示含氟组分易向薄膜–空气界面迁移;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加入氟单体后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增大。
  • 田晓飞;严永刚;李鸿;张刚;张其翼;吕国玉
    . 2012, 43(10):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降解的6-氨基己酸(6N)和β-丙氨酸(βA)的二元共聚物(PAA),并研究了该共聚物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是两种单体的聚酰胺共聚物;随β-丙氨酸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熔融温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分解温度呈依次减小的趋势,当共聚物中两种单体摩尔比为1:1时,其为无定形共聚物。共聚物在去离子水中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同单体比例合成的共聚物中,共聚物的降解速率与共聚物的结晶度成反比,当聚合物中两种单体摩尔比为1:1时,聚合物的降解速度最快,两周后几乎完全降解;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液的pH值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环保方面,该材料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马春雨;苗春雨;李树林;王文娟;张庆瑜
    . 2012, 43(10):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HfTa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微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透过谱,计算了薄膜的折射率和禁带宽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Ta掺入量(10%,26%,50% )的增加,HfTaO薄膜的结晶化温度分别为800,900,950℃,Ta掺入量继续增加到72%,经过950℃退火处理的HfTaO薄膜仍然保持非晶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AFM形貌分析显示非晶HfTaO薄膜表面非常平整。在550nm处薄膜折射率n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n的变化区间为1.90~2.15。同时HfTaO薄膜的光学带隙Eg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Eg的变化区间为4.15~5.29eV。
  • 胡力群;沙爱民
    . 2012, 43(10):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水泥、粉煤灰和磨细高炉矿渣作为保水材料灌注于多孔水泥混凝土母体中,形成具有保水降温功能的铺面材料。分别提供了多孔水泥混凝土母体和保水材料的设计方法,并成型试件对保水铺面水泥混凝土材料的强度、降温效果和抗冻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多孔水泥混凝土母体和保水材料均满足施工和功能要求,成型的保水降温功能水泥混凝土试件28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能够达到27.7MPa和38.2MPa;在最高气温为33℃的测试条件下,其表面最高温度比普通水泥混凝土降温7℃左右,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降温效果变差;此外,冻融后保水降温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会下降,但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