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马杰;马杰
    . 2012, 43(17):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SiO2、Fe2O3、Cr2O3、MnO2为原料按比例混合,经固相高温烧结制备成基体粉料,再与粘结剂混合球磨制备出高温红外辐射节能涂料。通过XRD、半球点测试仪、红外辐射测量仪、纳米粒度测试仪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震法对涂层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粒径的减小,合成的SiO2-Fe2O3-Cr2O3-MnO2体系全波段红外辐射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当平均粒径达到2微米左右时,涂料全波段红外辐射率最高达到高达0.93。涂料的最高使用温度达1400℃以上,涂层的抗热震性能良好。此外,在燃气梭式干燥窑上使用该高温红外辐射节能涂料后,降低能耗15%左右,抗老化性能优良,使用一年后辐射率仍在0.90以上。
  • 刘蒙恩;盛光敏
    . 2012, 43(17):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瞬间液相过冷连接方法对AZ31镁合金/锌中间层/5083铝合金进行连接,利用SEM、XRD、拉伸试验机和微观硬度计对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锌做中间层,采用瞬间液相过冷连接可以实现AZ31镁合金与5083铝合金的有效连接,接头的最高抗拉强度可以达到38.5MPa,随着低温扩散保温时间的延长,扩散层厚度随之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也随之升高;接头的拉伸断口属于脆性断裂,结合界面形成了MgZn2和少量的Mg17Al12金属间化合物;结合界面的微观硬度最高达170.
  • 曲宝龙;李旭东;李俊琛
    . 2012, 43(17):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复合材料宏细观尺度之间电磁响应的关联性,将分层多尺度计算方法应用于纤维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效能计算。为准确描述复合材料宏细观之间的联系,以电磁屏蔽效能为衡量标准,确定了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的代表性体单元(RVE)。根据电磁场媒质本构方程计算了RVE的等效电磁参数。采用分层多尺度方法计算复合材料宏观构件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工作频率越高则复合材料的RVE越小;所设计的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在工作频率2~18GHz范围内具有38dB以上的电磁屏蔽效能,且电磁屏蔽效能随工作频率增加而下降。研究方法适用于求解细观结构相分散均匀或分布有规律的任意形状复合材料宏观构件电磁屏蔽效能。
  • 王泽甲;王泽甲
    . 2012, 43(17):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锯末、中药渣作为吸油材料,重点研究了吸附材料粒径、吸附时间以及不同油品对这4种天然生物质材料的吸油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对比了这4种材料的吸水性能和保油能力。在对原油进行吸附试验时,发现锯末和小麦秸秆在0.25~0.83 mm粒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吸油量分别为5.79 g/g和6.02 g/g,其次为玉米秸秆,0.15~0.18 mm之间的材料吸油量最大能达到5.02 g/g,而中药渣在0.18~0.20 mm之间的吸油量仅为2.37 g/g。比较4种材料对有机物甲苯及植物油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原油的吸附效果优于植物油和甲苯。材料均有一定的保油能力,而锯末的保油能力最高,其油水比大于1 。由于天然生物质材料属固体废物,其吸油后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因此在含油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 唐艳军
    . 2012, 43(17):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双胍盐酸盐为抗菌剂,加以胶黏剂羧基丁苯胶乳、分散剂六偏磷酸钠、消泡剂叔丁醇,制备了二氧化钛/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利用SEM、FT-IR对涂料的微观形貌和基本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表面涂布方式将二氧化钛/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施涂于纸张表面,制得涂布抗菌纸,对涂布抗菌纸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二氧化钛/壳聚糖纳米复合涂料涂布后,纸张具备较强的抗菌性能;而且,实验发现,随着涂料体系中壳聚糖组分的不断增加,涂布纸的抗菌性能逐渐提高。当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的加入比例为1:1时,双层涂布后的纸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86.55%和92.19%。
  • 王基伟;张宝砚
    . 2012, 43(17):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合成了两种胆甾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1和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丁氧羰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2。将两种单体按一定比例与含氢聚硅氧烷(PMHS)共聚得到了一系列侧链液晶聚合物P1-P6。采用红外光谱( FT- IR) 、核磁共振( 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液晶性能和相行为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表明单体M1、M2和聚合物为热致胆甾型液晶,聚合物在常温具有选择性反射现象,在升温-降温-再升温的过程中反射波长随温度升高发生蓝移,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逆变色性。
  • 苏鹤祥;张德闯;袁栋
    . 2012, 43(17):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和显微组织的MgxNi(x=1 、1.5、2,at.%)合金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Mg/Ni比对机械球磨过程中Mg-Ni合金粉末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在不同的电位扫描速度,对具有不同Mg/Ni比和显微组织结构的Mg-Ni合金电极循环伏安曲线进行了测量,并由此计算出了氢在这些电极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合金成分和显微组织对Mg-Ni合金电极中氢扩散能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降低Mg/Ni比,能提高Mg-Ni合金在球磨过程中非晶相的形成能力,MgNi和Mg1.5Ni合金获得完全非晶相的球磨时间分别是120h和160h。在由细小、分散并且完全非晶态的MgNi合金颗粒制备的电极中,氢表现出较强的扩散能力,其扩散系数为1.98 10-8 cm2 / s。
  • 卢建军;李慧敏;刘妙青
    . 2012, 43(17):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与线性低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了接枝单体。以接枝单体、3,5-二氨基苯甲酸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在非水乳液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经过两步亚胺化及热处理得到了多孔聚酰亚胺微球。通过实验确定了接枝单体的最优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携水剂的用量与醇的质量比分别为4%、130%,反应时间为6 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在聚酰亚胺中浓度从20%~40%,粒径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9.5~15.7 μm;而玻璃化温度从210℃降至178℃;同时在接枝单体浓度为40%的时候得到了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8cm3/g;通过控制热处理时气体的压力可以控制孔结构大小。
  • 吴建华;张海龙;张洋;李建伟;王西涛
    . 2012, 43(17):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盐浴镀方法实现金刚石表面镀Ti,并采用模压铸造方法制备镀Ti金刚石/Al复合材料。研究镀层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Ti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降低界面热阻,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包括降低热膨胀系数,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采用850℃盐浴镀Ti,镀覆时间180分钟得到的镀Ti金刚石/Al复合材料热导率高达488W/m/K,在温度范围50℃-300℃之间,其平均热膨胀系数为9×10-6/K。
  • 李东辉;孙凤贤;夏新林
    . 2012, 43(17):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隔热材料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纳米隔热材料固体构架导热系数的尺寸效应,基于声子辐射传输方程建立了声子导热的二维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坐标法进行数值计算,以SiO2二维纳米链为例,对其横向及纵向导热系数尺寸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SiO2纳米隔热材料的二维纳米链导热具有明显尺寸效应,导热系数主要受纳米链直径影响,对直径2nm~4nm的纳米链,其导热系数比块材的导热系数小15%以上,本文研究结果对认识纳米隔热材料内固体构架热量传递机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 赖伟东;李新政;李晓苇;安文
    . 2012, 43(17):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信息记录材料光显影微胶囊,首次利用光产酸扩散法实现了光信息记录与再现的同步完成。利用显影密度变化研究了光显影微胶囊的信息记录与再现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光显影微胶囊具有高效的显影特性,随曝光时间延长样品的显影密度迅速达到最大值,最大显色密度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和染料前体的浓度有关;阳离子光显影微胶囊中存在比较明显的显色反应逆过程(褪色反应),阳离子光引发剂浓度高时褪色效应比较明显,并且发现温度对褪色过程影响比较明显。
  • 杜军;盘艳红
    . 2012, 43(17):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硼酸钠为添加剂,Ce(NO3)3-KMnO4为主要成膜剂,室温下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Ce-Mn转化膜。基于优化的成膜剂浓度比,主要研究了成膜时间对膜层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膜层主要由O、Mg、Al、Mn、Ce等元素组成,随成膜时间延长,膜层不断增厚,且产生裂纹甚至膜层剥落。Ce(NO3)3/KMnO4浓度比较低时成膜速率较慢,膜层中Ce/Mn原子较小,但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较优。开路电位随成膜时间延长呈现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加并在2分钟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室温下处理2分钟即可获得组织致密且耐腐蚀性能较好的转化膜,与基体相比,经配方A和B成膜后的试样,其自腐蚀电流密度由34.099μA/cm2分别下降到0.822μA/cm2和1.367μA/cm2,电阻由0.64KΩ?cm2分别增大到32.01KΩ?cm2和20.96 KΩ?cm2。
  • 陈霖;赵玉涛;贾志宏;陈登斌
    . 2012, 43(17):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质量分数为1%,3%和5%的Zr对Al-20Si铝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质量分数的增加,初生硅颗粒尺寸逐渐变大。加入Zr后,反应生成了AlSi4Zr5,毒化了形核核心, 使晶粒长大;同时Zr使初生硅周围分枝状的α-Al “晕圈”形成充分,减小了对初生硅生长的抑制。
  • 王艳
    . 2012, 43(17):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Ti6Al4V合金基表面制备了N+注入与氮化层、TiN膜及DLC膜,进行小载荷反复冲击,分析不同冲击周次下磨痕形貌及磨坑深度,比较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疲劳磨损是反复冲击条件下试验试样的共同失效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剥落。改性后试样的抗冲击磨损能力较基体材料均有提高,其中N+注入与氮化的 “长程强化效应”使试样在较高冲击周次保持良好的抗磨性能;晶态结构TiN膜层由于较高的表层硬度,提高了试样的耐磨性,尤其是较低的冲击周次下; DLC膜的特殊非晶态结构,使其在整个冲击过程中具有小的磨损深度,高的失效周次。
  • 苏东坡;唐元洪;林良武
    . 2012, 43(17):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田口玄一实验设计方法设计并优化了氨基酸辅助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工艺参数。分析了正硅酸乙酯、水、L-赖氨酸的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是影响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优化的实验条件,采用氨基酸辅助法成功制备出了平均粒径约为8.75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 卢江雷
    . 2012, 43(17):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微小型器件电源体积大、重量重、集成难等问题,利用碳纳米管薄膜材料的热电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薄膜式热电发电机,可将热气流直接转化为电能。建立了薄膜热电发电机物理模型,研究热电发电理论和控制方程,对碳纳米管薄膜热电发电单元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了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减小内阻的方法,为改进碳纳米管薄膜热电发电实验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导电性较好的透明碳纳米管薄膜,其热电特性与仿真结果一致。碳纳米管薄膜柔韧性较好,将多个发电单元串联连接,构建圆柱体、截顶圆锥体等多种薄膜式热电发电机结构,易与微光机电系统集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 晏义伍;晏义伍;赵金华
    . 2012, 43(17):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压法制备Kevlar/Surlyn复合材料,通过研究模压温度、压力、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模压温度170℃,模压压力3MPa,模压时间30min。研究了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urlyn树脂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影响显著。树脂含量为47wt.%时,复合材料防刺效果最优。
  • 彭绍琴;王添辉;李越湘
    . 2012, 43(17):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Ru/TiO2和Ru/TiO2/SiO2可见光活性光催化剂。通过TEM、XPS、XRD、UV-Vis漫反射和电化学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Ru和Si的存在可以抑制TiO2的相转变和晶粒生长;Ru掺杂使TiO2和TiO2/S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也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因而,提高了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活性。当Ru在TiO2 和TiO2/SiO2中的掺杂量分别为0.014wt%和0.021wt%时,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最高,且Ru/TiO2/SiO2 活性为Ru/TiO2的5倍。
  • 李冬娜
    . 2012, 43(17):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棉纤维素为原料,以NMMO(N-甲基吗啉-N-氧化物)为溶剂,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取天然纯纤维素包装膜,研究了不同甘油含量对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纤维素膜的断裂伸长率随之增加,拉伸强度随之降低,二者变化幅度都很大;当甘油含量从2%增加到5%,纤维素膜的透油系数增加了13.4%、氧气透过率增加了3.0%、透湿系数增加了16.7%、透光率增加了22.4%、横向热收缩率增加了58.8%、纵向热收缩率增加了54.7%。可见,甘油含量对膜的透氧性影响较为微弱,但对力学性能、透油性、透湿性、透明度、热收缩率影响均为显著。
  • 艾凡荣;张如华;马葵祥
    . 2012, 43(17):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锂钙硼玻璃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原位转化反应制备表面多孔且具有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以溶菌酶为蛋白的药物模型,研究了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及缓释特性,结果显示,中空微球对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具有不同的吸附机理,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低于0.8mg/mL时,溶菌酶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球的外表面,符合Langumiar模型,释放速率较快,48h内基本释放完全;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高于0.8mg/mL时,溶菌酶扩散进入微球内部及球壁的微孔中,使得吸附量显著增加,满足Henry吸附模型,溶菌酶的释放周期明显增加,可持续释放800h,微球对蛋白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 李明春;周盛全;辛梅华;宋宇宁;王朝
    . 2012, 43(17):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用甲醛-甲酸法(Eschweiler-Clarke反应)合成N,N-二甲基壳聚糖(DMC),再与溴代烷进行Hoffman烷基化反应制备了N-十二烷基-N,N-二甲基壳聚糖季铵盐(DODMC)和N-十六烷基-N,N-二甲基壳聚糖季铵盐(HDMC),用 FTIR、1H NMR、EA、TG 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S. aureus的抗菌活性优于革兰氏阴性菌E. coil,抗菌活性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强;产物在pH 5.5比在pH 7.2条件下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在碱性及中性条件下,HDMC的抗菌活性随着季铵化度的提高而提高,而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则随着季铵化度提高而降低。
  • 胡锋
    . 2012, 43(17):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球磨工艺制备CeMg12+100%Ni电极合金。球磨时间的不同直接影响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文章主要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不同球磨时间下制备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变化及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可以增强球磨CeMg12+100%Ni储氢合金的玻璃化形成能力,改善合金的电化学放电性能。另外,非晶纳米晶相在吸氢后形成的氢化物相拥有纳米晶以及非晶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电化学释氢反应。
  • 张小龙;王传方;杨学良;杨仁波;韩立仁;刘佳;杨学良;王依山;邵健;李德军
    . 2012, 43(17):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Ba0.97Ca0.03)(Ti0.82Zr0.18)O3无铅压电陶瓷。在电场1 kV/cm-8 kV/cm下,频率为0.01 Hz-10 Hz范围内,对其电滞回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a0.97Ca0.03)(Ti0.82Zr0.18)O3陶瓷的电滞回线随电场值和频率的变化明显,在低电场下,随着频率的增加矫顽场(Ec)单调减小,在低频下剩余极化(Pr)增加;而在高电场下,随着频率的增加Ec单调增大,电滞回线达到饱和时,电滞回线随不同测试频率无明显变化。
  • 景永强;何峻;张羊换;徐津;赵栋梁
    . 2012, 43(17):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钴基(Co58Fe5Ni10Si11B16)非晶薄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做热磁处理之后,由于薄带内有少量磁性较硬结晶相析出,其磁矩对非晶软磁基体的钉扎作用使样品出现交换偏置行为。在研究过程中采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样品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利用冲击检流测量法测试其磁滞回线,通过扫描探针显微镜观测薄带表面磁畴,由此深入分析内在磁矩配置情况。结果表明,在利用横向冲击场调控钴基薄带交换偏置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临界场。当横向冲击场低于临界场时,结晶相磁矩几乎不受其影响,交换偏置行为呈稳定状态;而大于临界场时,结晶相磁矩在其冲击作用下按自由能最小原则重新配置,交换偏置行为可通过调节横向冲击场的大小有效调控。
  • 贾兴文;张亚杰;钱觉时;汪宏涛
    . 2012, 43(17):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功能化和低成本有利于建筑吸波材料的应用。在频率8~18GHz范围内,采用弓形反射法测试了掺加石墨的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吸波性能,研究了石墨掺量、发泡剂用量和试件厚度对石墨泡沫混凝土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石墨后,泡沫混凝土吸波性能逐渐增强,石墨泡沫混凝土吸波材料中石墨的逾渗阈值为水泥质量的15%;随着发泡剂用量增加,石墨泡沫混凝土反射率逐渐降低。厚度为30mm时,泡沫混凝土吸波性能最佳,当石墨掺量和发泡剂用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15%和2.5%时,反射率降低至–15.64dB,小于–10.0dB的带宽可达3.0GHz,导热系数低至0.083 W(m-1?K-1)。石墨泡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波性能,可以浇注施工建筑物的屋面和墙体,从而同时实现建筑电磁辐射防护和建筑节能的目标。
  • 高学平;朱波
    . 2012, 43(17):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流态化预氧化技术对PAN基纤维进行预氧化实验,并对不同工艺方案下制得的预氧丝进行了氧含量、体密度、XRD、红外光谱等测试与分析。纤维经45分钟流态化预氧化后氧含量达到10.1%,体密度达到1.38 g/cm3,XRD、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纤维发生了环化、脱氢的化学反应和组织结构变化,最终转变为耐热的梯形结构。试验结果说明: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流态化预氧化技术可以在保证预氧化质量的同时,大幅缩短预氧化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 费贵强;陈宗明;沈一丁;王海花;王春雁
    . 2012, 43(17):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固含量约为40%的轻度交联苯丙胶乳纸张涂布剂。考察了不同单体用量对乳胶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MMA) = 11.5%,w(AA) = 6.9%,w(HEA)= 11.5%,m(St) / m(BA) = 1:2时,乳胶膜呈现良好的机械性能,乳液粒子尺寸较小且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28.9nm;且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 谢奔
    . 2012, 43(17):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具有良好可牵伸性能的PAN初生纤维,利用XRD、纤维强伸度仪、SEM等手段,分析了纺丝液温度、凝固浴温度和喷丝速度对初生纤维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纺丝液温度和凝固浴温度减弱了PAN初生纤维的结晶能力,其中凝固浴温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晶度的下降有利于提高初生纤维的断裂伸长率,而不会造成断裂强度的降低。加快喷丝速度能促进PAN初生纤维成形过程中的拉伸变形,有效降低了初生纤维的纤度并提高了其可牵伸性能。
  • 秦贵平;李元元;陈连芳;郝永波;蒋小燕;唐倩;龚成斌
    . 2012, 43(17):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酰胺类的水溶胶是目前材料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酰胺类十字交联剂是影响聚酰胺水溶胶主要性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不同链长的二胺与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双取代的甲基丙烯酰胺;用核磁,气质联谱,元素分析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对合成反应的探索得到了其较优化的反应条件。
  • 郝秀利
    . 2012, 43(17):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DTA作为络合剂,在pH值为5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YF4:Yb3+,Ho3+微米棱柱上转换材料,研究了掺杂浓度和晶粒尺寸对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材料发光主要以绿光为主,最佳的Yb3+、Ho3+掺杂浓度分别为25%和1%,高于此值均会出现浓度猝灭效应。通过改变溶液中NaF/NH4HF2摩尔比来调控晶粒的尺寸,发现随着晶体颗粒尺寸的增大,材料中Yb3+浓度增加,从而使上转换发光增强。
  • 汤明;丁马太;陈立富
    . 2012, 43(17):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聚碳硅烷(PCS)原丝在不同氧化交联温度区间生成的逸出产物进行红外、核磁和GC-MAS分析,并结合交联丝的红外分析,推测氧化交联的机理。结果表明,PCS的氧化交联主要是其Si-H氧化生成Si-OH,后者进而彼此缩合生成Si-O-Si交联结构;氧化交联温度高于150℃时,其部分Si-CH3也开始氧化生成Si-OH并进而交联;同时,在氧化交联过程还发生PCS侧链的热裂解,所形成小分子也通过Si-OH彼此结合,形成较大分子,且其分子量随交联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要及时排除氧化交联过程废气,以免逸出产物黏附在纤维表面而导致粘结。
  • 邢宇;徐蓓;刘振新;李超;张爱勤;张林森;王立臻;方少明
    . 2012, 43(17):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固相反应法的固有缺陷使其磷酸铁锂产物难以规模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包括沉淀法和水热法在内的液相合成途径正在该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纳米磷酸铁锂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充放电测试等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沉淀方法进行了优选并解释了所制材料性能差别的机理。详细研究了煅烧温度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晶粒形貌等方面的影响。
  • 朱新锋
    . 2012, 43(17):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废铅膏为原料,采用脱硫、浸出、碳化的湿法工艺制备了超细碳酸铅。碳酸铅为斜方晶体,粒径在0.5-5 μm。采用TG-DSC,XRD、SEM对碳酸铅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铅的失重与理论计算的相符,整个热处理过程分四个阶段,产物分别是PbCO3?2PbO, α-PbO, Pb3O4,和β-PbO。产物氧化铅为均匀的球形,粒径小于0.5μm。
  • 朱运锋;叶金文;朱运锋;俞海军
    . 2012, 43(17): 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体系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的方法制备出了(Ti,W,Mo,V)CN固溶体粉末。结合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该过程中的物相以及显微形貌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i,W,Mo,V)CN合成过程中物相演变遵循一下顺序:TiO2 (anatase) →TiO2 (rutile) →Ti4O7 →Ti3O5 →Ti(N,O) →(Ti,Mo…)N →(Ti,W,Mo,V)CN ,1700℃可合成相组成单一、游离碳和氧分别为0.11%,0.28%的(Ti,W,Mo,V)CN固溶体粉。
  • 唐祁峰;高家诚
    . 2012, 43(17): 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往煅烧白云石中添加适量的Al2O3和SiO2,使其在1500~1600℃之间形成熔融炉渣,并在真空下采用硅铁还原液态渣中的MgO。研究了造渣剂对MgO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够获得熔融炉渣的情况下,增大Al2O3/SiO2比能够极大的提高渣中MgO的还原率,理想的炉渣成分为32.0%CaO-23.0%MgO-35.0%Al2O3-10%SiO2。同时,对该炉渣进行了正交实验,通过分析得出影响MgO还原率因素的顺序依次是:反应温度、还原剂硅铁添加量、反应时间、催化剂CaF2添加量。在熔融还原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600℃,还原剂硅铁添加量n(Si)/n(2MgO)=1.2,反应时2h,催化剂CaF2添加量3%条件下,渣中的MgO还原率高达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