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12-09-30
  

  • 全选
    |
    综述
  • 李京伟;郭占成
    . 2012, 43(18):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太阳能级硅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熔析结晶法作为一种冶金硅提纯的新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熔析结晶法是利用冶金硅中杂质元素的偏析行为,选择适当的熔析介质,使杂质元素从冶金硅中偏析到熔析介质中,进而获得高纯硅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Al-Si、Sn-Si、Cu-Si、Fe-Si、Ca-Si等熔析体系对冶金硅提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介质体系的优缺点。同时,针对熔析结晶法提纯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 研究与开发
  • 魏炜;李志义;刘凤霞;刘志军;池胜
    . 2012, 43(18):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超临界流体与撞击流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项新的包覆技术-超临界撞击流技术(SFIT)。以石蜡和玻璃微珠分别作为包覆模型材料的壁材和芯材,考察该新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混合器内压力、温度、撞击釜内撞击距离以及膨胀前温度等因素对于微胶囊的表观包覆率和表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器内压力20MPa以上、温度75℃,且撞击距离70mm,膨胀前温度140℃时,得到的微胶囊团聚小、包覆均匀且效果较好。实验采用电子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等检测方法从微胶囊的表观包覆率、粒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等角度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超临界流体与撞击流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微胶囊的包覆且效果良好。
  • 景占鑫;孙晓锋
    . 2012, 43(18):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 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半纤维素接枝共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分别用FT-IR和SEM对水凝胶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水凝胶的pH敏感性以及单体比例、PEG用量、PEG分子量和交联剂对溶胀率的影响; 最后, 以亚甲基蓝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该水凝胶对药物的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PEG为致孔剂, 没有参与聚合反应;该水凝胶具有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pH敏感性, 能够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 张涛
    . 2012, 43(18):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选用壳聚糖与透明质酸复合,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透明质酸水凝胶微球。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微球分散均匀,尺寸在1-2μm范围。微球能够在15分钟内达到溶胀平衡,溶胀率达30倍。体外凝血试验及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防粘连特性,对正常鼻粘膜无严重负面影响,其使用安全性明显优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填塞型鼻用止血材料。
  • 吴华强
    . 2012, 43(18):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模板,三乙二醇(TREG)为溶剂,采用微波多元醇法制备MWCNTs负载组成可控的Ni1-xZnxFe2O4 (x=0.4、0.5、0.6)纳米复合材料Ni1-xZnxFe2O4/MWCNTs。其结构和形貌通过XRD、SEM、TEM和EDX进行表征,用VSM测试样品的磁性,并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镍锌铁氧体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系尖晶石结构的单分散Ni1-xZnxFe2O4磁性纳米粒子均匀负载在碳纳米管表面,平均粒径约为 6 nm;其磁性能与镍锌铁氧体的组成有关,随着Zn含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Ms)先增大后减小,当x=0.5时Ms达到最大值。矫顽力(Hc)都比较小,在室温下表现为超顺磁性。
  • 傅成武;周豪慎;陈明清
    . 2012, 43(18):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稀土金属离子(La3+、Ce3+和Nd3+等)为显色剂,溴甲酚绿为发色剂和配位剂,制备了一系列稀土配合物可逆热变色材料,测试其综合变色性能,讨论了显色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用量对稀土配合物热变色性能的影响。通过IR、UV-Vis和DSC的表征发现,热变色机理可归结为分子间的电子得失,随着温度变化,溴甲酚绿的结构在内酯式和醌式之间转变,颜色随之改变。
  • 范苏娜;范苏娜;邵惠丽
    . 2012, 43(18):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毡,并采用乙醇水溶液对其进行拉伸后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研究了乙醇的体积分数对纤维毡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纤维毡中β-折叠结构的含量增加。纤维毡在体积分数为90 %的乙醇溶液中,先拉伸1.11x,然后浸泡120 min后,其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分别达2.64 MPa和12.1 %。
  • 苏亚东;王向明;王华明;郑伟涛
    . 2012, 43(18):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TiC/α-C:H纳米复合涂层研究了尺寸效应对涂层择优取向的影响。涂层的晶粒尺寸通过改变C含量来调节。发现晶粒尺寸对晶粒的择优取向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晶粒尺寸减小,TiC的择优取向从面心立方(111) 向 (200)转变。这种择优取向的尺寸依赖效应可以用热力学来解释。本文通过计算与尺寸相关的吉布斯自由能解释了尺寸效应与涂层择优取向的关系。
  • 张书华;王锦成
    . 2012, 43(18):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对CaSO4晶须A、B和C 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晶须A 、B 和C 的长径比为5.2、9.1 和3.3,经改性的晶须B 晶体结构规整,缺陷最少。分别制备了以三种晶须为补强材料的 PVC 复合体系,讨论了晶须结构对 CaSO4晶须/ PVC 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绝缘电阻和200℃ 静态热稳定时间的影响。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晶须在复合体系中的分散形态和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长晶须A 和B 对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和热稳定作用好于短晶须C、CaCO3 和气相法白炭黑。经改性的晶须B 与PVC 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结构,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时间达到了23.20Mpa,380.85% 和 95min,可以看出,长径比大,结晶性良好,并经过改性的CaSO4 晶须能明显提高复合体系的综合性能。
  • 周佳;朱正吼
    . 2012, 43(18):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分别以FeCuNbSiB和FeSiB非晶粉为粉体与硅橡胶复合,制成具有压磁效应的复合薄膜。利用4284A阻抗分析仪对两种薄膜的压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非晶FeCuNbSiB粉体/硅橡胶和FeSiB粉体/硅橡胶复合薄膜均具有良好的压磁性能,对于FeCuNbSiB粉体/硅橡胶复合薄膜,在压应力<0.6MPa,频率低于200kHz的条件下,压磁效应敏感;对于FeSiB粉体/硅橡胶复合薄膜在0~1.45MPa内,薄膜的压磁效应变化幅度比较均匀;薄膜中粉体含量越高,复合薄膜的压磁效应越大,当含量为83.3%时,压磁性能最好;相同条件下,以FeCuNbSiB为粉体制成的复合薄膜的压磁性能优于以FeSiB粉体制成的薄膜。
  • 叶君;郭园;熊犍
    . 2012, 43(18):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微波加热的条件下用生物可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原料和Eu3+反应以制备CMC/E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SEM,AFM,荧光光谱对CMC/Eu复合纳米材料进行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质的表征,并探讨了pH对CMC/Eu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纳米CMC/Eu复合材料的荧光强度比其非纳米的提高了2000倍;CMC/Eu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分布在150~500nm范围内,随pH的增大其粒径尺寸减小,分布均匀.在pH=13.4时,CMC/Eu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
  • 许静;傅亚;原金海;刘德蓉;田敉;王月
    . 2012, 43(18):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复合氢氧化物媒介法制备了Ba3V2O8:Eu3+纳米花。利用SEM-EDS、XRD、TEM和XPS对晶体的形貌和尺寸、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是由厚度约20nm纳米片组成的花状Ba3V2O8:Eu3+纳米晶体。荧光光谱测定发现Ba3V2O8:Eu3+晶体在紫外光和蓝光激发下都能产生591nm和612nm两个强发射峰,表明其具有将紫外光和蓝光转换成红光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光转换和光发射领域。本文还深入探讨了Ba3V2O8:Eu3+纳米花的发光机理。
  • 李松波
    . 2012, 43(18):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了CuxCo1-xO-SDC复合阳极材料。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使用SEM、电导率、红外、差热-热重分析仪对CuxCo1-xO-SDC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u基阳极中加入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金属钴,阳极表现了很好的催化活性,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刘亦武;刘跃军;曾义;
    . 2012, 43(18):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级毛细管流变仪,分别测定PBS及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研究了不同挤出温度、不同木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以流变性能测试为参考,改变加工工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并测试其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用量的增加,体系流动性明显下降,可加工的温度范围越来越窄,大致木粉填充量每提高5 %,需要升高5 ℃才能保证粘度变化不大;不同加工工艺对所制备的PBS/杨木粉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综合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木粉含量为30 %、35 %、40 %、45 %、50 %的PBS/杨木粉全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较佳挤出温度分别为120 ℃、125 ℃、125 ℃、130 ℃、135 ℃。
  • 赵海涛;马瑞廷
    . 2012, 43(18):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场下原位聚合法制备了Ba0.6Sr0.4TiO3/PANI复合材料。其结构、形貌和电磁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HB8510网络矢量分析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掺杂后的PANI是部分结晶的。Ba0.6Sr0.4TiO3与PANI分子链之间存在某些相互作用。与聚苯胺相比,在8.2~12 GHz GHz频率范围内Ba0.6Sr0.4TiO3/PANI复合物的ε′值和ε″值均较大。在9.8~12.4GHz的频率范围内,Ba0.6Sr0.4TiO3/PANI复合物的tanδε值大于聚苯胺的tanδε值。Ba0.6Sr0.4TiO3/PANI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大损耗为-14 dB,-10 dB带宽超过了5 GHz。
  • 郭兴波;罗永春
    . 2012, 43(18):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频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稀土系La0.8-xGd0.2MgxNi3.3Co0.3Al0.1 (x = 0-0.4) 储氢合金,将铸态合金放置于真空密闭容器中,在1273 K下对铸态合金退火16小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EPMA)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Mg元素部分替代La元素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组织主要由Pr5Co19型、PuNi3型、Ce2Ni7型和CaCu5型相组成,随着Mg含量的变化,主相Pr5Co19型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当x = 0.15时达到最大值88.23 wt.%。合金的P-C-T吸氢平台随Mg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x = 0.15时合金的吸氢平台压力最低达到0.02 MPa,吸氢量达到1.334 wt.%。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随Mg含量的变化,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当x = 0.15时,合金电极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377.9 mAh/g,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极容量的保持率S100为90.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综合性能。
  • 张璐虹;唐有根;张丽;阎建辉
    . 2012, 43(18):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在水热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溶液pH = 9~10,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总物质浓度为0.1 mol/L的实验条件下,探索Mg/Al的摩尔比对MgAl-LDH吸附甲基橙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材料再生后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g/Al摩尔比为2.5:1时的MgAl-LDH吸附甲基橙性能最优;在最佳吸附条件下,MgAl-LDH对甲基橙吸附量高达83.33 mg/g;并对吸附材料循环利用焙烧温度进行探讨,可再生循环焙烧温度在400 ℃达到最佳,循环使用3次吸附性能保持良好。此外,对Mg/Al–LDH及其各个温度焙烧产物进行TG-DTA和SEM表征,显示其片状构型和对甲基橙进行的离子交换吸附和表面静电吸附作用。
  • 李鹏
    . 2012, 43(18):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溶剂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孔结构中孔炭材料。低温N2吸脱附,SAXS,HRSEM和TEM测试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分别具有柱状结构和墨水瓶状的中孔结构。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对两种结构中孔炭的影响,结果表明柱状结构的中孔炭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 杨力
    . 2012, 43(18):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材料组成成分对细胞生物功能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基于聚己内酯(PCL,polycaprolactone)的不同天然蛋白、多糖(丝素蛋白(SF,silk fibroin)、透明质酸(HA,hyaluronic acid))的混合组分纳米纤维,采用了扫描电镜和接触角对纳米纤维进行基础表征。同时,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纳米纤维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SF组分能增加材料的可纺性,有利于细胞的前期黏附,并能够促进细胞增殖。HA组分可以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增加细胞伪足并促进细胞迁移。重要的是,PCL/SF/HA纳米纤维能同时结合SF和HA的优点,有望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 周旋;刘卫芳;冯超;孔明;程晓杰;陈西广
    . 2012, 43(18):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优化后的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CMs)及其乙酰化微球(ACMs)表面光滑、球形完整、粒径均匀。微球溶胀率实验、体外降解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显示,ACMs多种特性较CM更优。采用ACMs对兔耳栓塞15d后,栓塞部位小动脉萎缩消失,周围组织坏死,部分发生脱落,与坏死组织交界的边缘表皮萎缩增厚。结果表明,ACMs可以作为潜在的动脉栓塞剂。
  • 王宏刚;王宏刚
    . 2012, 43(18):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探讨不同含氮量的无镍不锈钢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及血小板粘附的影响。通过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实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不锈钢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细胞MTT试验和细胞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不锈钢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氮量的无镍不锈钢材料的溶血率都低于国家标准的5%,对血小板黏附的影响不显著;粘附在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刚材料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钛合金材料,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毒性试验表面,不同含氮量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对照组钛合金材料的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 黄雪梅;傅相锴
    . 2012, 43(18):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联苯为原料合成了六种4,4’-联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通过核磁、红外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光谱对其电化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组装了以4,4’-联苯二甲酸酯为电致变色材料的简易EC器件,当施加3.0V 电压时器件显示黄绿色,而施加3.6V电压时显示为洋红色,实现了从无色到三原色的转变。而且,4,4’-联苯二甲酸酯合成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类新型的电致变色材料。
  • 李发长;李一;柳学全;贾成厂;李金普;李楠;霍静
    . 2012, 43(18):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铁粉纯度和粒径对磷化铁粉软磁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粉经磷化后,表面成功包覆了完整均匀的磷酸盐绝缘层。铁粉纯度提高,软磁复合材料磁芯的密度和磁导率增大,同时磁滞损耗降低。铁粉粒度增大,磁芯密度和磁导率增加,中高频率下磁损耗明显增加,且频率越高越明显。
  • 边慧娟;周少雄;梁新杰;李强;韩伟
    . 2012, 43(18):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戊二酸锌为催化剂合成可降解聚碳酸亚丙亚乙酯(PPEC,MW=229.338kDa)并首次将其作为载药涂层材料进行研究。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显示分子链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贡献与原料中两者配比相同,碳酸酯段含量为76.7%。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8℃。拉伸实验得到断裂伸长率为550%。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药物涂层中PPEC和雷帕霉素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球囊扩张实验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药物涂层支架表面完整光滑,没有剥落翘起的现象。药物洗脱支架在模拟体液(PBS,PH=7.4)中药物释放时间超过60天,速率由快变慢。实验表明PPEC作为支架涂层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芦艳
    . 2012, 43(18):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用无机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铝与聚偏氟乙烯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得无机改性有机高分子杂化超滤膜。采用杯式超滤装置考察了无机纳米颗粒的含量对杂化膜水通量的影响;测定了膜的纯水接触角、机械性能、截留效率和膜的孔径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有机膜的微观结构和形态;纳米颗粒加入量为3%,二氧化钛与氧化铝的加入比为1:1时,杂化膜的水通量较有机膜提高了79.5%,但截留率保持不变;杂化膜的机械强度最大增加41.6%;杂化膜的纯水接触角由未改性前的78.68°降至50.54°,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杂化膜的平均孔径增大、孔径分布更加均匀。改性超滤膜不仅保持了PVDF膜优良性能,而且增加了其强度、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
  • 李卓
    . 2012, 43(18):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葡萄糖为表面活性剂,成功地合成了三维花状的Sr2MgSi2O7:Eu2+蓝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对产物的结构无影响,但可改变产物的形貌和提高发光性能。当葡萄糖含量为0.03g/ml时,焙烧后的产物由无规则的块状形貌转变成颗粒形态为花瓣状的特征形貌。所得发光材料在355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获得波长为469nm的明亮蓝光,而且发光强度最高。
  • 张冬桥;段宇;王洪;万兆荣;徐迎宾
    . 2012, 43(18):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球形度良好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MPSQ)、聚乙烯基硅氧烷微球(VPSQ)、聚巯丙基硅氧烷微球(MPPSQ),采用SEM、DLS、FT-IR、XRD、TGA、接触角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聚集态结构、耐热性、疏水性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基团对微球的耐热性与疏水性有重要影响,MPSQ和VPSQ的耐热性优于MPPSQ,疏水性从高到低依次为:MPSQ>VPSQ>MPPSQ。聚硅氧烷微球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单体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硅醇,硅醇开始缩聚形成核,之后通过吸取溶液的硅醇,不断成长,最终形成微球,其中同时存在核生成和核生长,两过程相互竞争,哪个过程占优取决于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温度,使得核生成占优势,最终生成的微球粒径变小,单分散性变差。
  • 吴向尧;张斯淇
    . 2012, 43(18):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一维阶梯型函数光子晶体,分别讨论不同入射角时色散关系和透射率,并与常规光子晶体比较,发现在常规光子晶体中加入缺陷层后,出现明显的缺陷模.而在阶梯型函数光子晶体中加入缺陷层后,缺陷模个数少且强度弱.进一步研究了带缺陷和不带缺陷的阶梯型函数光子晶体的光场分布.发现有缺陷层时,光场强度分布得到增强或者减弱.不同于常规光子晶体中的光强只局域增强。函数光子晶体的这些新的特性对光子晶体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于宽
    . 2012, 43(18):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AM对聚合反应以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M竞聚率高于AN,倾向于均聚反应,会降低PAN的分子量、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少量AM会略微改变分子链中的立构规整度,提高PAN的结晶度,降低晶粒尺寸。
  • 詹世平;黄星;崔丽云;王磊
    . 2012, 43(18):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为了减少化工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人们正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无毒无污染的物质来代替有机溶剂。超临界CO2作为超临界流体的一种,它在环境化学中能出色地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主要介绍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分散聚合体系组成及聚合机理,探讨了聚合体系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低毒的有机硅类稳定剂及非氟硅类稳定剂的研究发展状况。最后对目前稳定剂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并对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傅亚
    . 2012, 43(18):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D,L-乳酸)超细纤维具有孔隙率高、孔径/结构可调、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已成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纺丝溶液浓度、流量、电压、干燥方式等影响聚(D,L-乳酸)纤维支架形貌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纺丝溶液浓度为0.20g/ml,流速为0.8ml/h,电压为12kv,经真空冷冻干燥,可获得分布比较均匀,直径大多为500nm-900nm的聚乳酸纤维。体外细胞形貌观察表明聚(D,L-乳酸)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综述
  • 韩祝平;叶鹏;王新平
    . 2012, 43(18):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LB(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控制膜厚及分子取向,是实现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和开发的重要手段。将具有生物功能蛋白质引入LB膜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仿生膜及生物催化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主要对近几年关于LB膜法固定化蛋白质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了相关的研究应用前景。
  • 石运芹;李梅金
    . 2012, 43(18):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核壳结构的金纳米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由于它既具有磁性纳米粒子的特点又增加了金纳米的表面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两类核壳结构的金包铁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