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12-10-15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李彬
    . 2012, 43(19):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UMT-2多功能摩擦实验机,研究了温度对Al2O3/ZrB2/ZrO2复合刀具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别使用白光干涉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试验后磨痕的轮廓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常温摩擦时,随着ZrB2/ZrO2含量的增加,AZ系列自润滑陶瓷材料与硬质合金对摩时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高温摩擦时,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表面摩擦温度不断上升,生成的润滑膜有助于使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下降。
  • 樊文浩;陈少平;焦媛媛;陈瑞雪;孟庆森
    . 2012, 43(19):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热压、低电场强度和高电场强度三种工艺烧结制备Bi1.2Sb4.8Te9热电材料,测试、对比分析三组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热电传输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电场加热方式烧结可有效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且在大电场强度工艺下晶粒择优取向。电场可使材料内缺陷减少,载流子浓度下降,同时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使材料综合电性能提高,晶粒择优取向有助于降低材料热导率,这些都有助于热电材料ZT值的提高。
  • 侯清玉
    . 2012, 43(19):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采用第一性原理对不同浓度Sm掺杂锐钛矿相TiO2超胞的结构优化、形成能、能带结构、态密度、差分电荷分布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m掺杂后锐钛矿相TiO2超胞的电子结构变化很大。在本文限定的浓度范围内,掺杂浓度越小,形成能越小,掺杂越容易,电子寿命越长,带隙宽度越窄,吸收光谱红移越显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 王银柱;熊国宣
    . 2012, 43(19):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一种联噻唑聚合物SPD及其Cu2+配合物。探索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SPD产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能谱仪对它们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显示,在100℃温度下反应6h,产率达最大,为79.5%。热重分析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常温下测定SPD和SPD-Cu2+的电导率和磁滞回线,测试结果表明:SPD配位Cu2+后的电导率下降。SPD是一种反铁磁体;SPD-Cu2+是一种软铁磁体,矫顽力为66Oe,剩余磁场强度为0.00105emu/g,饱和磁化强度为0.029emu/g。
  • 罗昔贤
    . 2012, 43(19):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S2硫化法制备γ-La2S3时,通过掺入铕离子,使γ-La2S3的生成温度降低500℃以上,在700℃就能得到稳定的γ-La2S3。掺入的Eu离子,充当γ-La2S3成核的晶种,从而降低γ-La2S3的生成温度。一部分Eu2+通过不等价取代La3+,同时在晶格中形成S空位以保持电中性,另一部分Eu2+则填入γ-La2S3的S4四面体空洞,从而稳定了γ-La2S3的晶体结构,使其能够在1100°C下仍能保持稳定。在硫化反应过程中,Eu的掺杂使相变过程发生变化,La2S3不再经过β→γ相变,而直接由介稳相LaS2转变为γ-La2S3。光谱分析表明,在244nm紫外光激发下,掺Eu的γ-La2S3在280nm,390nm,以及570nm处有3个发射带,且390nm发射峰非常强,可能源于缺陷发光,而Eu2+的发光很弱或不发光。
  • 姚子君;阮政
    . 2012, 43(19):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两种新型蒽醌单体:1,4-二(辛氧基)蒽-9,10-二酮和1,4-二(丁氧基)蒽-9,10-二酮。通过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单体的结构。DSC、TG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单体的5%质量损失温度最高可达266.4℃。将新型蒽醌单体与均苯四甲酸酐在硝基苯中预聚,再将预聚产物在NaCl/AlCl3熔盐中继续反应得到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表征改性聚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合物仍有较好的热稳定性,5%质量损失温度大于387℃;20Hz下改性聚合物的最大介电常数值为100,比改性前低。同时合成了乙醇可溶的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20Hz下最大介电常数为19997。
  • 李瑞林;周国庆
    . 2012, 43(19):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岩土工程磁力模型利用电磁力场来模拟重力场进行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模型中模型尺寸缩小n倍,重力加速度增加n倍,材料的容重、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参数均可采用原型参数。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可用于磁力模型的磁敏性土体相似材料,材料选用石英砂为骨料,膨润土和双飞粉为胶结料,铁氧体为掺料。试验表明,新材料的容重为19~25KN/m2;粘聚力为0~54KPa,内摩擦角7~31°,可在地质力学与岩土工程磁力模型试验中模拟范围较广的土体材料。对相似材料进行力学试验,研究了磁粉含量与材料力学指标的变化关系。
  • 刘蒙恩;盛光敏
    . 2012, 43(19):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能喷丸对AZ31镁合金棒材端面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失重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喷丸试样和未喷丸试样在中性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谱仪(EDS)对塑性变形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利用微观硬度计测试了由喷丸表面到基体的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喷完后AZ31镁合金试样的腐蚀速率明显大于未喷丸的试样,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喷丸试样的腐蚀率急剧减小,然后缓慢降低,在喷丸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150μm的塑性变形区,在喷丸表面有裂纹存在。晶粒细化显著提高了母材表面的微观硬度,喷丸表面的微观硬度最高达到135,是母材的2倍多。
  • 何秀丽
    . 2012, 43(19):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晶相的聚偏氟乙烯(PVDF)由于具有强压电和热释电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能量收集、红外探测等领域。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DF纤维,通过SEM以及XRD表征,研究了溶剂组成、溶液浓度和纺丝液供给速度等纺丝参数对PVDF纤维膜形貌和β晶相含量的影响,制备出连续、均匀、直径约600 nm的PVDF纤维。另外,测试了PVDF纤维膜对不同调制频率的3.4 μm波长红外光的热释电响应特性。
  • 黄本生;江仲英;刘阁
    . 2012, 43(19):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正交表设计试验,利用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并辅以失重法,研究温度、Cl-浓度、S2-浓度和HCO3-浓度对G105钻杆材料多元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腐蚀形态和产物膜形貌,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进行产物膜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范围内,NaHCO3浓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温度和Na2S浓度,NaCl浓度的影响最小;腐蚀环境严重影响腐蚀速率;在60℃,NaCl浓度为5g?L-1,Na2S浓度为7g?L-1以及NaHCO3浓度为1g?L-1环境下,G105钻杆材料的腐蚀以NaHCO3引起的腐蚀为主;在60℃,NaCl浓度为50g?L-1,Na2S浓度为30 g?L-1以及NaHCO3浓度为30g?L-1环境下,G105钻杆材料的腐蚀以Na2S引起的腐蚀为主。
  • 马碧荣;刘富;薛立新
    . 2012, 43(19):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溶液相转化法,在铸膜液中加入分子筛NaA和PEG来协同提高聚砜超滤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研究了分子筛的含量对聚砜超滤膜的形貌结构,表面粗糙度,水通量,蛋白质截留率和亲水性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扫描探针原子力显微镜、膜评价仪和接触角仪分别对该膜的形貌、水通量、蛋白质截留率和亲水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子筛含量从0g增加到3.0g,聚砜超滤膜的水通量从140 L/(m2?h)提高到500 L/(m2?h),对胃蛋白酶的截留率从78.8%提高到92.7%,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从97.6%增加到99.0%以上。分子筛NaA可以协同提高聚砜超滤膜的水通量和蛋白质截留率。
  • 陶志阔
    . 2012, 43(19):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c轴取向的GaN上生长出Fe颗粒薄膜以及Fe3N薄膜。应用XRD、AFM、XPS以及SQUID等技术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磁学性能等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方结构的GaN上生长的Fe为立方结构,且以Fe(110)// GaN(0002)晶面以及Fe[001]//GaN[11-20]轴的方式存在,而生长的Fe3N为六方结构,且以Fe3N(0002)//GaN(0002)晶面以及Fe3N[11-20]//GaN[1-100]轴的方式存在。同时,磁学分析表明,平行于薄膜方向为易磁化方向,垂直于薄膜方向为难磁化方向。
  • 张磊;姜训勇
    . 2012, 43(19):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i具有高的储锂容量,但是其循环性能很差。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纯Si进行处理。同时以石墨、炭黑对纯Si进行掺杂以改善硅的循环特性。对于纯Si,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材料的非晶化程度增加;经过球磨后材料的平均粒径由原来的29μm变成0.2μm;由大的块状变为小的圆形颗粒。充放电结果表明未经球磨处理的纯Si的首次放电比容较高,但放电比容量损失较大,循环性能差,而经过球磨的纯Si能增加首次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变化不大;对纯Si采用石墨、炭黑掺杂后材料的首次比容量下降,循环性能有所提高;球磨和掺杂没有改变Si储锂的电位。经过阻抗分析发现,球磨后纯Si材料中Li的扩散系数增大。
  • 王妍瑛;张利;饶含兵
    . 2012, 43(19):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构建了PNIPAAm-g-EVA/明胶支架复合人工皮肤样品,并初步考察了该人工皮肤的细胞相容性。由于明胶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主要选择成纤维细胞为实验细胞,PNIPAAm-g-EVA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含有胶原酶的消化液消化组织块,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足够数量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与PNIPAAm-g-EVA膜共培养结果表明,成纤维细胞在膜表面黏附力强,生长、增殖情况良好。说明与PNIPAAm-g-EVA膜共培养并未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PNIPAAm-g-EV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杨颖
    . 2012, 43(19):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室温下对NOx吸附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纳米粒子自组装方法制备了纳米多级结构扁圆型多孔α-Fe2O3。分别采用XRD、FT-IR、TG-DSC、SEM、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形貌与结构。研究表明:每一个扁圆型的Fe2O3是由8-10 nm左右的Fe2O3纳米颗粒聚集而成,属赤铁矿型的α-Fe2O3,晶型较好。在室温下对材料进行NOX的吸附脱附实验,研究发现:该材料的选择性吸附NOx能力和吸附量较市售的α-Fe2O3明显提高。原因在于,空气中的氧气吸附于多孔α-Fe2O3材料表面,形成的氧负离子,与NOx形成化学吸附,有助于提高NOx的吸附性能。初步探讨NOx的吸附机理,为半导体氧化物在室温下NOx检测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
  • 胡纯
    . 2012, 43(19):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硬脂酸和铝酸酯两种改性剂对超细透辉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和活化指数评价表面改性效果,同时利用熔融共混塑化成型法制备透辉石/聚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透辉石可以通过共混均匀分散在聚乙烯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 许孝芳;高永锋;周明;任乃飞
    . 2012, 43(19):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法分别用硅材料和玻璃作衬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金属银薄膜,然后利用飞秒激光瞬态热反射技术(Femtosecond Transient Thermoreflectance简称FTTR)研究了金属薄膜内部电子非平衡弛豫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基材,相同厚度的金属薄膜内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是相同的。相同泵浦光功率时,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与膜厚成反比。另外金属薄膜的衬底材料不同,对电子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飞秒激光;瞬态热反射;银薄膜;非平衡弛豫持续时间
  • 王振;蔡振兵;沈明学;彭金方;李彦军;朱旻昊
    . 2012, 43(19):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轨道用扣件弹条钢(60Si2Cr)上注入不同浓度的氮离子,用电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Cr过渡层,并在其上制备了CrSiN/Cr复合涂层。在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机上对复合层进行了法向载荷为20N的摩擦磨损实验,探讨了经不同氮离子注入浓度后Cr/CrSiN复合涂层摩擦磨损行为和损伤机理,研究发现:经氮离子注入后,复合涂层表面硬度明显的增加,随着离子注入浓度的升高涂层的耐磨性逐渐提高,其磨损机制主要为剥落和磨粒磨损。
  • 张亚;杨兵初;周聪华;王丽丽;童思超
    . 2012, 43(19):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葡萄糖为原料水热合成碳球作为模板剂,将其与TiO2纳米晶共混制备纳米多孔TiO2光阳极。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对TiO2薄膜的表面形貌、厚度和散射能力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碳球含量的增加,光阳极单位体积内的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薄膜对光的散射能力也呈现同样趋势。采用所制备的光阳极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碳球含量的增加,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碳球加入量为TiO2纳米晶质量的3%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佳为5.15%。
  • 吴蒙华;刘娜娜;李智
    . 2012, 43(19):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声—脉冲电沉积法制备了Ni-TiN-CeO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镀层中CeO2及TiN粒子复合量的影响,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脉冲电沉积Ni-TiN-CeO2纳米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4A/dm2,TiN粒子添加量15g/l,CeO2粒子添加量40g/l,正向脉冲占空比20%,超声波功率180W。在该工艺条件下,可获得CeO2质量分数为3.3%、TiN质量分数为4.4%的Ni-TiN-CeO2二元纳米复合镀层。同时,TiN与CeO2二元纳米粒子的加入,充分发挥了两种纳米粒子复合的协同效应,优化了粒子与基质金属的共沉积方式,大大改善了镀层质量。
  • 刘捷;吕晓龙;武春瑞;王建明;高启君;贾悦;王暄;陈华艳;张庆磊
    . 2012, 43(19):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溶液相转移法,通过特殊结构的纺丝喷头,制备了品字形PVDF中空纤维膜,讨论了PVDF固含量和芯液组成对品字形膜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VDF固含量的增大,品字形膜支撑层空穴变小,膜丝外形融合程度减小,海绵体结构更致密,超滤水通量、透气系数和膜蒸馏通量相应减小,膜丝断裂强力增大;随芯液中溶剂DMAc含量的增加,品字形膜支撑层空穴变小,融合部分海绵体变致密,超滤水通量、透气系数减小,膜蒸馏通量略微提高,膜丝断裂强力增大;优化后的品字形膜的水通量较单芯膜有所降低,但断裂强力显著提高,接近单芯膜的三倍。
  • 张凡;赵东林;张磊;马晓娜
    . 2012, 43(19):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水性乳液为基体,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为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添加可膨胀石墨(EG)和绢云母制备了水性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研究了基体拼合、膨胀阻燃体系配比、EG与绢云母配比对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偏乳液与纯丙AC261P乳液质量比为22:3,APP/MEL/PER的质量比为4:3:3,可膨胀石墨和绢云母的质量比为5:3时,制备的防火涂料受热后形成的炭质层与钢板粘附性好、强度高,膨胀倍率大,持续耐火性能最好,受热4500秒后钢板背面温度维持在223℃。
  • 田恒;王继辉;冀运东;胡海晓;张红元;徐喆
    . 2012, 43(19):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会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和安全。本文首先在研究和测试了布拉格光栅温度和应力灵敏度的基础上,将三根光栅分别以平行于碳纤维的方向置入预浸料的上、中、下三个位置,以此获得复合材料不同厚度位置的残余应力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上、下层光栅监测到的预浸料固化过程几乎完全一致,而在降温时下层的布拉格光栅残余应力则比上层的要大得多,中间层布拉格光栅在固化过程中测得的残余应力最小,但在降温过程中的热残余应力不易释放而导致最后的残余应力也较大。
  • 傅小奇;王双;赵谦;傅小奇
    . 2012, 43(19):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表面包覆一层吡啶分子的量子点和化学还原性石墨烯通过?-?堆积的方式,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PbSe、ZnSe、CdSe)复合物。包覆在量子点外层的吡啶分子芳香环结构起到桥梁的作用,将石墨烯和量子点?-?堆积起来,同时延伸了石墨烯的共轭结构。通过XRD、UV-vis 、TEM、Raman等表征手段,考察了相应复合物的结构、形成机理与性质。所制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能稳定分散于水或极性溶液中,使得此类石墨烯复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循环伏安法对制备的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复合物CCG-ZnSe的电容较单纯的CCG、ZnSe有大幅提高。
  • 王莉莉
    . 2012, 43(19):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微通道反应与共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实验考查了溶液浓度,pH值,Nd掺杂等因素对合成纯相YAG纳米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沉淀剂浓度不利于纯相YAG粉体的制备,当沉淀剂浓度为0.4mol/L,Al离子浓度范围为0.1~0.4mol/L的条件下均得到纯相YAG纳米粉体;采用优化的实验条件,体系pH值维持在8左右,以2at%的Nd取代YAG中的Y,900℃保温4h得到纯相Nd:YAG粉体,粉体平均粒径在30nm左右,分布均匀,呈近球形。
  • 陈成;张国玲;于化顺;张琳;闵光辉
    . 2012, 43(19):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对SiC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向Al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Si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Al-10Si-50wt%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组织致密;SiC-Al界面清晰,平直,无过渡层和其它附加物,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并确定了SiC与Al之间的位向关系为[11-2]Al//[0001]SiC, (2-20)Al//(11-20)SiC ;复合材料导热性能优异,其热导率可达189W.m-1.K-1,能够满足电子封装材料的日常使用要求。
  • 董颖博;王泽甲
    . 2012, 43(19):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然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改造方法对其进行改造,研究发现LaCl3化学改造2h,500℃高温下焙烧1h后所得沸石基复合环境材料去除污水中磷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SEM和EDS测试材料的结果表明,天然沸石改造后其表面形貌发生了改变,孔结构得到了扩展,改造前后材料主要成分均为Si、Al、O,但改造后材料中La离子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结构测试分析发现,改造后复合材料孔道得到拓宽,孔径分布更为均匀,孔容积、比表面积、孔径数量和孔隙率与沸石原材料相比均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沸石基复合环境材料用量、处理时间及废水pH值对材料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在用量1.2 g?L-1、处理时间3h、pH值3~7的条件下,对废水中磷去除率可达98.46%。
  • 党明岩
    . 2012, 43(19):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活性炭和壳聚糖为复配原料合成复配壳聚糖树脂,对树脂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和红外表征,并研究了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复配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交联反应发生在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上;复配壳聚糖树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容易进行。
  • 王素军;罗彦凤;张寅星;张茂兰;王远亮
    . 2012, 43(19):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叶酸受体在实体瘤组织细胞表面的过度表达使得叶酸介导的靶向释药系统成为治疗癌症的研究热点;纳米粒子能够逃避网状巨噬细胞(RES)的捕获并加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是其应用于药物控释系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聚乳酸,氨基封端的聚乙二醇和叶酸为原料,采用活性酯的方法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偶合物,并以此为载体,采用溶液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具有主动靶向性的纳米微粒。采用1H NMR ,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微粒的稳定性进行检测;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成纤维细胞(CCL-110)对微粒的细胞靶向选择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成功合成材料的基础上,本研究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细胞选择性,和同类材料相比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有望成为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控释系统的载体材料。
  • 胡珂;刘涛;刘诗卉;陈俊英;黄楠
    . 2012, 43(19):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将多聚赖氨酸(PLL)-肝素纳米颗粒固定在多巴胺涂覆的钛表面,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利用zeta电位仪及甲苯胺蓝法检测纳米颗粒的粒径及成分,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水接触角等对颗粒固定前后表面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肝素释放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对改性样品的血液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LL-肝素纳米颗粒成功固定在多巴胺沉积的钛表面,纳米颗粒的固定有效降低钛材料表面血小板的粘附行为,大大提高了血液相容性。
  • 综述
  • 高家诚;胡德
    . 2012, 43(19):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镁合金具有比高分子更高的强度、比陶瓷材料更好的韧性,与人体自然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也更为接近。更重要的是,其植入人体后将会逐步腐蚀降解,既无毒副作用也无需二次手术,是一种极具潜质的新型可降解生物金属材料。但镁在人体生理环境中腐蚀速度太快,可能导致镁离子、氢气、局部pH值和腐蚀沉淀物在体内发生堆积,同时镁合金的机械完整性和力学性能也会因此丧失,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本文从镁在人体的腐蚀机理和降解产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分析了镁合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 王晓岗;张星;李原芃;郝志显;樊雅娟;
    . 2012, 43(19):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的腐蚀是一普遍现象,开发新的防腐技术来减缓 、抑止腐蚀具有重要意义。“自愈合”防腐涂膜是一种智能型涂膜,它在表面破损、腐蚀发生时,在不借助外部条件下具有自行修复表面抑止腐蚀的功能,是目前功能性防腐涂膜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自愈合功能性防腐涂膜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 研究与开发
  • 刘彩文;刘向东
    . 2012, 43(19):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含Na2SiO38g/L、NaOH2g/L 、Na2WO42g/L、Na2EDTA2g/L的电解液和正/负向电压取480/130V的条件下,通过改变C3H8O3的含量,对ZAlSi12Cu2Mg1进行微弧氧化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添加C3H8O3 可明显地细化电解液中的胶粒,改善微弧氧化膜的致密性和平整性,增加膜层厚度,提高膜层硬度。当C3H8O3的含量由0ml/L增加到10ml/L时,胶粒的平均粒径从10530.6nm几乎线性减小到2615.8nm,膜层氧化物颗粒尺寸变小,致密层所占比例增加,膜层厚度从63μm增加到156μm,膜层硬度提高到HV894。而含量超过10ml/L时,临界起弧正向电压升高至408 V。电解液中加入C3H8O3,膜层中除了莫来石相,还出现了α-Al2O3、γ-Al2O3、WO3 和SiO2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