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44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3-12-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钟永;周海宾;任海青
    . 2013, 44(23):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LVL木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温度为20℃~225℃下的静态抗压测试,研究了其抗压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LVL木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均有显著下降。当温度升至225℃时,LVL木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分别为室温20℃的22.3%、22.2%。根据回归分析,提出了LVL木纤维复合材料顺纹抗压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模型,该模型计算的剩余顺纹抗压强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汪向磊;郭全贵;王立勇;魏兴海;刘朗
    . 2013, 44(23):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包覆材料,石蜡作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或鳞片石墨作为导热增强剂,通过熔融共混和热压制备了不同石蜡用量的定形相变储能材料。通过实验分析了所制定形复合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等性能。石蜡经过高密度聚乙烯包覆之后,相变焓值下降30%左右(石蜡含量65wt%)。膨胀石墨和鳞片石墨的加入均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膨胀石墨含量为10wt%时,样品的热导率与无导热增强剂样品相比较提高率为594%,而相同质量分数的鳞片石墨热导率提高率仅为83%。由此可见膨胀石墨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贡献远远大于同等质量分数下鳞片石墨的贡献。
  • 张平;王清清;张金宁;张平;崔静
    . 2013, 44(2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静电纺制备的PAN纳米纤维为原料,经偕胺肟基改性后,制得偕胺肟基螯合纳米纤维(AOPAN),再利用AOPAN纳米纤维上的偕胺肟基与Cu2+、Co2 +形成配位键,将Cu2+、Co2 +固定在AOPAN纳米纤维上,形成金属配合纳米纤维,最后利用金属配合纤维上的Cu2+、Co2 +与漆酶形成配位反应,将漆酶固定化。本文通过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连接的X射线能谱仪(EDAX)对不同处理阶段的PAN纳米纤维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固定化漆酶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存储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配位反应固定的漆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3,存储稳定性比自由态漆酶高出30%-45%,并且表现出具有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
  • 曾红成;罗春荣;陈怀军;丁昌林;翟世龙;赵晓鹏
    . 2013, 44(2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心钢管(hollow steel tube; HST )的“超原子”结构模型,声学透射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声学超材料可以实现负等效质量密度。为了说明空心钢管结构性质,研究了空心钢管微结构几何尺寸(例如空心钢管直径)变化时材料的透射性质,结果表明空心钢管几何尺寸的改变对声学超材料的透射禁带频率有影响。
  • 赵群
    . 2013, 44(23):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荧光探针法、激光光散射法等研究了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BzO-PDMAEMA30-PMMA10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pH、温度响应性。同时使用憎水性药物萘普生和亲水性药物维生素C,制备胶束-药物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查该体系在药物控制释放方面的应用。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药物释放体随pH降低可以加快药物释放,温度升高而致使释放变快。药物释放体系无突释现象,且具有pH、温度响应性。
  • 安百钢;黄芬;李莉香;徐诗飞;耿新
    . 2013, 44(2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化学浸渍还原法,以原始和混酸活化碳纳米管,及聚苯胺改性制备的氮掺杂炭层包覆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上述碳纳米管负载铂催化剂,研究比较它们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以混酸活化碳纳米管为载体一定程度改善了铂粒子在碳管上的沉积形态和分散性,沉积的铂粒子大小约5-8nm,但铂粒子仍存在较明显的团聚现象;而因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外层为均匀氮掺杂炭层,铂粒子能均匀分散沉积于氮掺杂层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 2-4 nm。电化学分析表明,混酸活化和氮掺杂炭层包覆碳纳米管都能够改善负载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尤其氮掺杂炭层包覆碳纳米管负载铂催化剂不仅具有最高氧还原活性,其负载催化剂同时展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陈敏;汤爱涛;刘胜明;赵子鹏;王健;刘传璞
    . 2013, 44(23):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成本低廉的钛铁矿经还原后得到的含铁的碳氮化钛(TiCN)复合粉为增强相原料制备了铁基复合材料。结合金相组织观察、SEM&EDS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粉添加量对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Mo的添加对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粉的添加量为40wt%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复合材料中添加少量的Mo后增强相颗粒的平均尺寸减小,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
  • 王昱征;薛向欣;杨合;栾澈
    . 2013, 44(23):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TiO2进行Ce及Zn单一和共掺杂改性。以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念珠菌为菌种,考察组分对材料的可见光抗菌活性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掺杂改性抗菌剂中适量Ce组分的作用,在于通过抑制抗菌剂的晶粒长大和拓展光响应范围等方面,增进抗菌剂的光催化性能。掺杂抗菌剂中适量Zn组分的作用在于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抗菌性能。锌铈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抗菌效果,协同效应因子(SEF)大于0。
  • 工艺 技术
  • 朱振峰
    . 2013, 44(23):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KCl溶液控制的钛酸丁酯在乙醇中的水解制备了单分散的TiO2微球。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所制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Cl溶液的加入抑制了钛酸丁酯水解过程中的团聚与长大,获得了尺寸分布均匀,单分散性较好的TiO2微球,并且随着反应体系中KCl浓度的增大,微球的尺寸逐渐变小。
  • 郭亚琴;白晨光;吕学伟;王华;邓青宇;马世伟;
    . 2013, 44(23):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在碳热还原制备碳化钛、氮化钛的过程中,温度对碳化钛、氮化钛生成状态的影响。将含钛渣样品置入石墨坩埚,在1300℃-1550℃,常压通氮气,恒温6小时观察碳化钛、氮化钛的生成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氮化钛的生成温度是1350℃,碳化钛的生成温度是1500℃,与FactSage计算基本相符(FactSage计算的氮化钛的生成温度是1322℃,碳化钛的生成温度是1467℃)。通过对熔渣与石墨坩埚纵剖面宏观形貌、矿相、SEM-EDS的分析表明:氮化钛、碳化钛主要生成于熔渣与石墨坩埚交界处,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生成量增多并向熔渣内部扩散。
  • 乔秀清;张玲洁;陈乐生;杨辉;樊先平;申乾宏
    . 2013, 44(2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锡酸钠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具有开口结构的SnO2空心微球。主要考察了尿素浓度和水热时间对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手段对空心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空心微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SnO2空心微球直径约为2μm,球壳由SnO2纳米片或纳米晶粒堆积而成,壁厚约250 nm。尿素不仅有助于纳米粒子自组装成微球,其分解产生的气泡还可以作为软模板形成空心结构;同时因气泡逸出形成的特殊开口结构可以为引入功能性粒子提供快速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刘建亮;罗明标;袁自遵;平爱东;侯艳巧
    . 2013, 44(23):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纳米金红石型TiO2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纳米晶须,用XRD、FTIR、SEM及TEM对钛酸纳米晶须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80℃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出钛酸纳米晶须。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离子强度、Th(IV)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Th(IV)在钛酸纳米晶须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Th(IV)在钛酸纳米晶须上的吸附有显著影响,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相对较弱;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通过热力学数据△Go,△Ho和△So分析发现,Th(IV)在钛酸纳米晶须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且自发的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Th(IV)在钛酸纳米晶须上的吸附。Th(IV)在钛酸纳米晶须上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或表面络合为主。
  • 研究 开发
  • 冯舒航;丁国华;莫少慧;黄小敏;王胜
    . 2013, 44(23):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碘苯胺和4-二乙胺基水杨醛为原料,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固相反应合成了光致变色发光化合物4-二乙胺基水杨醛缩对碘苯胺席夫碱,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测定了它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当用254 nm紫外光和420 nm可见光照射时,该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可逆光致变色性能;在不同极性溶剂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的溶剂变色性能,同时表现出不同波长的荧光发射性能,在吡啶做溶剂条件下表现出较大的stoke位移。另外,该化合物在质子H+和碱OH-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发光开关特性。该多功能席夫碱化合物在信息存储、分子开关和非线性光学材料领域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荣辉
    . 2013, 44(23):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水泥是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而研发的一种新型生物水泥。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分别对微生物水泥基材料的成分、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TEM分析表明:微生物水泥基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与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内部微观结构不同。微生物矿化形成的方解石可以胶结松散颗粒,而化学法形成的方解石与松散颗粒之间存在孔隙,不能胶结松散颗粒;IR分析表明:微生物水泥基材料中的Si-O键和C-O键频率均发生红移,而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中Si-O键和C-O键频率未发生改变,另外,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中Si-O键与单纯石英砂中的Si-O键频率相同。
  • 马亚林;石健;李绪诚;杨利忠;邓朝勇
    . 2013, 44(23):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不同衬底温度下(27℃,150℃,300℃,450℃,750℃)制备Ta2O5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衬底温度450℃时,薄膜开始结晶。低于450℃,薄膜为无定形态,光学透过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可见光区域最大透过率为85%。薄膜结晶生成晶粒,会对通过的光束产生散射,降低透过率,光学性能下降。这些结果说明衬底温度和薄膜材料的结构、结晶转变温度及光学性质密切相关。
  • 高辉;张雄;张永娟
    . 2013, 44(23):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化学外加剂来调节混凝土内部的气孔结构,研究调控组分H对掺有引气剂混凝土气孔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分析方法,研究了化学外加剂对水泥浆体水化产物及水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H掺量为0.2‰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当掺加调控组分混凝土(KH2)总孔隙率与基准混凝土(K)相近时,增加10-200μm范围孔径的孔隙率,减少200-1600μm范围孔径的孔隙率,使平均孔径及气泡间距系数减小,抗压强度提高;化学外加剂掺加到水泥浆体中,并没有新的晶相生成,并且对水泥浆体水化进程没有明显影响。
  • 殷丽华;彭鹏;牟星;程文晓;黄嵩涛;余占海
    . 2013, 44(23):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在不同预冻温度下制备不同质量比例的三维多孔支架,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表面相结构,并测定了其吸水率、孔隙率和热稳定,观察不同质量比例和预冻温度对丝素(Silk Fibroin,SF)/明胶(Gelatin. G)三维多孔支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改变材料的质量比例和预冻温度可以控制支架的孔隙形貌、吸水率和孔隙率,并且将丝素与明胶复合可以使支架的热稳定性提高,同时结构更加稳定。
  • 姜彬慧;丽丽;赵研;方萍;马莉;胡筱敏
    . 2013, 44(23):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天然磁铁矿作为吸附材料,通过静态批式实验考查了pH值对磁铁矿吸附Pb2+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吸附剂对Pb2+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性,同时利用XRF和SEM对吸附前后的磁铁矿进行表征,探讨该吸附剂去除水中Pb2+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初始pH值的增加,磁铁矿对Pb2+的吸附效果不断增加。当pH=6时,其吸附率为97.8%。磁铁矿对水中Pb2+的吸附热力学等温线符合Langmuir 方程。当吸附剂粒径为100-120目、用量20g/L,在温度30℃,pH=5,160r/min振荡30min时其饱和吸附量达16.98mg/g。磁铁矿对Pb2+的吸附作用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Y=0.0986X+0.5435描述,其相关系数R2为0.9923,吸附速率常数K2为0.0179g/mg/min。研究结果还表明,磁铁矿所吸附的铅以氧化态形式(PbO和Pb2O3)存在,磁铁矿对Pb2+的吸附机制包括表面沉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 刘战辉;张李骊;修向前;张荣;谢自力
    . 2013, 44(23):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氢化物气相外延技术在c面蓝宝石上生长得到纤锌矿结构GaN膜。采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对GaN外延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光学性质研究,重点探讨了光致发光谱的温度变化特性。样品(002)面和(102)面摇摆曲线半高宽分别为322和375arcsec,表明生长的GaN膜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高分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测试表明外延膜中存在0.26GPa的面内压应力。变温光致发光谱研究发现GaN外延膜中A自由激子发射峰和施主束缚激子发射峰随温度变化服从能带收缩理论,但由于A自由激子单声子伴峰可能是一种与自由激子动能变化相关的自由激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复合机制,导致其峰位呈现先蓝移后红移变化以及其积分强度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
  • 工艺 技术
  • 李龙芹;王韶音;李青
    . 2013, 44(23):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自修复溶胶-凝胶膜层。利用膜层中添加的水滑石颗粒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实现了自修复功能,并对其修复机理进行设想和论证。长期浸泡测试结果表明膜层中水滑石颗粒的最佳添加量为10 wt. %。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设想:此种膜层的自修复功能是通过膜层中添加的水滑石颗粒的阴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 刘志明
    . 2013, 44(23):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纳米木质素为形貌诱导剂,以硝酸锌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金盏花状的纳米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晶特性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木质素能诱导纳米ZnO在其表面沉积和生长,形成晶粒大小为42.3 nm的金盏花状结构,该金盏花状纳米ZnO室温下2.5 h内对孔雀石绿的紫外光降解效率为91.3%。
  • 任勇
    . 2013, 44(23):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蔓延法制备了Ni-Co-Zr离子共掺BaFe12O19的前驱体,并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样品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VSM和VNA等对样品进行性能表征,发现BaFe10Ni0.5Co0.5Zr1.0O19在1100 ℃保温4个小时,矫顽力Hc仅93.1 Oe, 饱和磁化强度Ms为28.6 emu/g;BaFe10.4Ni0.4Co0.4Zr0.8O19在1100 ℃保温4个小时后,矫顽力Hc为581.4 Oe, 饱和磁化强度Ms却有50.2 emu/g。离子掺杂对M型钡铁氧体的复介电常数有一定影响;随着掺杂增加复磁导率μ′先增加后降低,减小了材料的应用频率范围。同时Ni-Co-Zr离子掺杂使得产物颗粒粉体晶粒细化,活性增加。
  • 王琼
    . 2013, 44(23):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将坡缕石与竹纤维复合,利用浆内添加银型沸石抗菌剂的方法,研制具有耐高温和抗菌性的功能型纸板,此纸可用于高档多功能型壁纸的基纸。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纤维配比、助剂添加量及抗菌剂加入量对纸板性能的影响,并分别测试纸板的白度、耐破度、撕裂度、烧失量、抗菌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当坡缕石与竹纤维配比为85:15,CPAM添加量为2.0%,抗菌剂加入量为20%时所抄抗菌纸板的性能为最佳,其中耐高温抗菌纸板的定量值为154g/m2、厚度为0.32mm、紧度为0.482 g·cm-3、白度为71.35、撕裂度为20 mN、耐破度为109 kPa、烧失量为0.4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6mm和23-24mm。
  • 李蓉;豆建峰;姜潜远;任学宏
    . 2013, 44(23):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环糊精(β-CD)作为淀粉的衍生物,具有天然、无毒、环保、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马来酸酐(MAH)对β-CD进行改性,得到可聚合单体(β-CD-MAH),然后采用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SBS)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单体3-(4′-乙烯基苄基)-5,5-二甲基海因(缩写为VBDMH) 与其接枝聚合,成功制备了β-CD基卤胺化合物抗菌共聚物(缩写为β-CD-MAH-VBDMH),采用固体13C核磁和红外光谱图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将抗菌剂β-CD-MAH-VBDMH和醋酸纤维素(CA)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纤维,采用SEM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静电纺丝的最佳工艺。碘量滴定法滴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纤维的氯含量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 汤玉斐;赵康;袁奎;马楚凡;胡龙
    . 2013, 44(23):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注浆成型技术采用两次烧结法(预烧结-加工-最终烧结)制备3Y-TZP(3mol%Y2O3稳定ZrO2)齿科陶瓷材料,研究了预烧结温度对其收缩率、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和磨损量的影响,结合脆性指数和磨损量对其可加工性进行评价,并表征了最终烧结后3Y-TZP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预烧结温度的提高,3Y-TZP的收缩率、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增加,而单位面积磨损量下降;1250℃预烧结的3Y-TZP脆性指数为244.6,高速涡轮牙钻钻孔后边缘清晰、无崩裂现象;1500℃完全烧结后晶粒尺寸增大,维氏硬度为953±84kgf?mm-2,断裂韧性为3.66±0.41 MPa?m1/2,可以满足齿科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 朱勇军;任力;刘卅;李立风;
    . 2013, 44(23):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氯化锂(LiCl)/ 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溶解体系将细菌纤维素溶解后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RBC)膜,并研究了成膜的细菌纤维素溶液浓度对膜的结晶度、平衡含水率、透光率以及对营养物质(氯化钠、葡糖糖、色氨酸)的透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细菌纤维素膜具有在人工眼科光学材料尤其是角膜板层移植材料领域应用的潜能。
  • 樊立峰
    . 2013, 44(23):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低温法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了中断实验,借助EBSD及TEM技术对高温退火连续升温过程中织构与析出物的演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800℃时ODF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以上;950℃~1000℃时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偏离角3°~6°;高温退火过程析出物主要有球形、规则立方形及不规则多面体形三种形貌,由于渗N的影响,Zener因子先增大再减小,并且析出物在高斯晶界前沿优先粗化。, 对低温法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Hi-B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了中断实验,借助EBSD及TEM技术对高温退火连续升温过程中织构与析出物的演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800℃时ODF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以上;950℃~1000℃时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偏离角3°~6°;高温退火过程析出物主要有球形、规则立方形及不规则多面体形三种形貌,由于渗N的影响,Zener因子先增大再减小,并且析出物在高斯晶界前沿优先粗化。
  • 涂盛辉;梁海营;胡亚平;朱细平;彭海龙;杜军;万金保
    . 2013, 44(23):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石墨烯-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光学特性。以H2PtCl6为前驱体,对复合材料进行Pt负载,C2H5OH/H2O溶液为反应液,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考察其产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负载量为5wt%时催化剂的产氢活性最高,紫外光下和太阳光下反应5 h,产氢量分别达到1069.2988 μmol、3712.789 μmol,远高于同等条件下P25的产氢活性。
  • 蔡莉
    . 2013, 44(23):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硫酸钛为钛源,通过Ti(IV)与胶原纤维发生配位反应,将其负载于胶原纤维上,经过煅烧除去胶原纤维模板而获得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小角XRD衍射、广角XRD衍射、分子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TiO2纤维的表面结构、孔结构和晶体结构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钛与胶原纤维质量比及煅烧温度明显影响TiO2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当硫酸钛与胶原纤维质量比为8:5,煅烧温度为600 ℃,所制备的TiO2纤维能较完整地保留天然胶原纤维的形貌和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4.3 nm。酸性橙Ⅱ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具有介孔结构的TiO2纤维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无介孔结构的Degussa P25。
  • 综述 进展
  • 王青;王亚平
    . 2013, 44(23):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障涂层( TBCs)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抗高温氧化性能,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关键材料。隔热性能是热障涂层研究的关键点,本文从热障涂层的材料、制备工艺、涂层组织结构方面综述了其隔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展望了热障涂层的发展方向。
  • 莫尊理
    . 2013, 44(23):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稀土氧化物具有其独特的光、电等化学性质,在催化、发光、磁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如果将稀土氧化物制备成具有低的维数和高的比表面积的一维纳米管状,有可能增强其各方面的性能,它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迷人。本文将稀土氧化物纳米管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稀土氧化物纳米管在催化、发光和磁性方面应用的进展,最后论述了还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 研究 开发
  • 贺站锋;刘涛;王焕祎;王丹;蒋 毅
    . 2013, 44(23):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o掺杂的Pd/Al-Ti系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Mo添加量对Pd-Mo/Al-Ti整体式催化剂催化燃烧苯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Mo的添加明显提高了Pd/Al-Ti催化剂性能,当Mo添加量为5%时,催化活性最高,在225℃时苯转化率可达90%。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H2 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和氮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的加入增加了Pd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并调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促进了催化剂表面氧浓度的增加,从而提高催化剂性能。研制的0.10%Pd-5%Mo/Al-Ti整体式催化剂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与0.25%Pd/Al-Ti整体式催化剂催化活性相当。
  • 余响林
    . 2013, 44(23):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豆素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荧光淬灭香豆素类衍生物探针,并研究了其识别能力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该探针对Cu2+具有很高选择性、灵敏性,以及较高的荧光淬灭率(达95.2%),并且当Cu2+浓度在3 × 10-6 mol/ L ~ 1.5 × 10-5 mol/ L范围内,该探针的荧光强度和离子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