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44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3-04-15
  

  • 全选
    |
    综述·进展
  • 李方旭;刘超;肖定全
    . 2013, 44(07): 913-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简写为BNT)基无铅压电陶瓷是目前研究最多且极具应用前景的钙钛矿(ABO3)型无铅压电材料之一。有关该领域2006年以前国际上的研究状况,本课题组已经在本刊作过分析介绍。最近几年,BNT基无铅压电陶瓷仍然是国际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BNT基无铅压电陶瓷A位和/或B位取代、多组元复合、掺杂离子改性、以及制备技术改进等多方面,综合介绍自2006年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准同型相界的构建以及组分设计与性能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研究·开发
  • 刘花蓉;张冯章;邬小凤;李湘奇;周祚万;范希梅
    . 2013, 44(07): 918-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纳米ZnO种子的表面沉积金属Cu纳米合成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对复合颗粒的成分、结构以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并且对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纳米颗粒成功负载于ZnO纳米粒子表面。当铜源加入量为23.9wt%,38.6wt%,55.6wt%时,Cu/ZnO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性能优于纯ZnO纳米颗粒。并且以铜源加入量为38.6wt%所得复合颗粒的光催化性能最优,甲基橙溶液在40min的降解率已达到96%。
  • 梁玮;李镇江;张林
    . 2013, 44(07): 922-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活性稀释剂的环氧基团与纳米SiO2反应,以达到对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防止团聚等目的;以环氧树脂(E44)和缩水甘油(Glycidyl)同时对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封端,与TDE-85环氧树脂共混,组成纳米SiO2/聚氨酯/环氧树脂的复合体系。采用FT-IR、DMA、SEM和万能试验机对体系的相关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纯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复合体系相比,纳米SiO2/聚氨酯/环氧树脂的复合体系的相关性能更加优异;加入纳米SiO2的Tg最高为78℃;断面形貌显示体系相容性好且纳米SiO2没有发生团聚;加入纳米3%的SiO2后,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达到最高,室温下分别为78.23MPa和50.85KJ/m2,液氮下(-196℃)分别为93.09MPa和62.56 KJ/m2。
  • 何静;林志君;张力;丁马太;陈立富
    . 2013, 44(07): 926-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尿素催化硅酸乙酯水解制得二氧化硅溶胶。29Si NMR、27Al NMR、FTIR、TEM、DTA、XRD和SEM等对二氧化硅溶胶、氧化铝凝胶纤维化学结构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二氧化硅溶胶稳定性好,含有大量的单硅酸Si(OH)4,能和氧化铝表面的Al-OH反应生成Al-O-Si键而有效地将其包裹,从而阻止了过渡态氧化铝微晶的相互接触,抑制了α-Al2O3的成核和生长。
  • 研究 开发
  • 施美圆;赵高凌;董伟霞;韩高荣
    . 2013, 44(07): 932-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酸化条件对V2O5粉末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HNO3和H2C2O4酸化NH4VO3溶液,经水热和后续热处理制备了V2O5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V2O5粉体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粉体为纯V2O5相,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酸化所用酸的酸根阴离子影响了最终粉体的晶体发育和微观结构。其中,利用HNO3酸化NH4VO3溶液至pH=3制得的粉体为直径约100nm的纳米棒,在0.5C和1C的放电速率下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mAh/g左右,且大电流放电性能更好。
  • 研究·开发
  • 肖慧明;谢文虎;陈钢进
    . 2013, 44(07): 936-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定了熔喷聚丙烯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对离子型(KCl)、极性非离子型(DEHS)两种不同试验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性能,研究了粒子的粒径、荷电特性及流动速率对过滤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惯性效应、扩散效应和静电效应对粒子捕获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熔喷聚丙烯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对不同气溶胶粒子的捕获能力差别较大,对KCl气溶胶的捕获能力要优于DEHS气溶胶,其原因与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的静电效应有关。KCl用作试验气溶胶时,不出现MPPS(最易透过粒径)现象,过滤机理以静电效应为主;DEHS用作试验气溶胶时,MPPS值在0.08μm附近,小于经典单纤维过滤值0.3μm,过滤机理以惯性效应、扩散效应为主,以静电效应为辅。
  • 李强;穆柏春;于景媛;孙旭东
    . 2013, 44(07): 940-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成莫来石保护层和对氨基苯甲酸表面处理来改性碳纤维,将改性碳纤维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制备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HA复合材料。研究改性前后的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先提高后下降,碳纤维含量为3vol%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碳纤维、表面处理碳纤维、表面复合处理碳纤维增强HA材料的抗弯强度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且整体提高幅度依次增大,当烧结温度达1150℃时,3种材料的抗强度达最大值,分别为55.13MPa、100.95MPa、112.17MP。表面复合处理碳纤维增强HA材料的抗弯强度比基体提高最多为3.5倍。这主要归因于碳纤维表面通过原位反应形成莫来石3Al2O3?2SiO2保护层,同时经对氨基苯甲酸处理后碳纤维对HA有更好的亲和性和吸附性。
  • 焦创;成岳;胡良峰;潘顺龙
    . 2013, 44(07): 944-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MCM-22分子筛为载体,利用浸渍、超声分散和液相还原等方法将纳米铁离子均匀的负载到其表面,制备出负载型Fe0/MCM-2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Fe0/MCM-22去除水体中Pb(Ⅱ)的影响。 结果表明,Fe0/MCM-22保持了MCM-22分子筛的薄片状结构,这些薄片有规则的聚集在一起,而且紧凑有序。另外,纳米铁颗粒均匀的分散负载在薄片上,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约为50-80nm,其团聚明显减少。在常温下,初始Pb(Ⅱ)的浓度140mg/L,pH为5,Fe0/MCM-22的投加量为0.5g/L,反应时间为120min时,Pb(Ⅱ)的去除率可达92.52%。对其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 王广建;张健康;杨志坚;刘英环
    . 2013, 44(07): 949-9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浓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为载体负载金属银制备了Ag/AC吸附剂,并进行了模型柴油中苯并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研究。采用N2吸附、SEM、FTIR及XRD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改性增加了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有利于脱除弱碱性的苯并噻吩。以硝酸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为载体负载AgCl所制备的吸附剂具有最高脱硫率达91.8%。最后探讨了AgNO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及金属银对苯并噻吩的吸附脱除机理。
  • 曹新鑫;罗四海;何小芳;戴亚辉
    . 2013, 44(07): 954-9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煤粉与PVC塑料混炼制得煤粉/PVC复合材料,研究了煤粉含量和分布状态对PV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平均粒径34.5μm)能够均匀地分布于PVC塑料中;当煤粉含量达到7%时,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中拉伸强度为66MPa,弯曲强度为68MPa,断裂伸长率为84%,冲击强度可达16.46kJ/m2,邵氏硬度为87.16。煤粉之所以能够增强PVC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由于均匀分布的煤粉承担了应力在复合材料中的传递。
  • 高家诚;谢奉妤;张婷;张敏
    . 2013, 44(07): 958-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氯化钛为前躯体,去离子水为溶剂,ZnCl2为掺杂剂,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得TiO2溶胶,采用旋涂法在纯镁基体上制得Zn-TiO2薄膜。采用XRD、DSC/TG、SEM,表征不同实验条件下试样的组成和结构,发现Zn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晶粒的长大和晶型转变;以电化学阻抗值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涂层次数、Zn2+掺杂浓度对试样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掺杂浓度为0.5%,涂层次数为3,热处理温度为300℃下得到的TiO2薄膜具有最好的耐蚀性。
  • 靳利娥;王晓娟;武爱莲;李海霞
    . 2013, 44(07): 962-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辣椒为原料提取辣椒过氧化物酶(chill-peroxidase ,CH-POD);以Pt片为基体,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为电子载体,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分散剂,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作为载体包埋辣椒过氧化物酶制备成CH-POD-MC/ CNTs/Pt电极。显微镜观察电极的形貌,循环伏安法考察响应苯酚的最适条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CH-POD-MC/ CNTs/Pt具有传递电子的能力,在最适条件下对苯酚具有很强的响应性。其响应最佳条件为:12mL反应溶液中酶用量为100μL、反应液pH为7.0。响应电流和苯酚浓度在扫描速度为50mV/s时二者的线性方程为:I( mA) = 0.101369+ 0.01505C,线性响应范围为2~20m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 985,检出限为0.55mmol/L。制备的电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将制备的电极在4℃冰箱中放置7d,放置期间间歇性使用,其响应信号变化量没有超过初始信号的5%,并利用所制电极和分光光度法对4个工厂排放废水中苯酚浓度进行了平行测定,两种方法的相对偏差在-7.22%~9.0%。
  • 杨玉山;董发勤;郑 凯
    . 2013, 44(07): 966-9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膨胀石墨(EG)和金属网(MN)作为电磁屏蔽基元材料与ABS树脂采用共混、挤出、热压等成型工艺制备了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的含量、处理方式、复合材料的厚度和金属网的目数对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膨胀石墨/ABS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其电磁屏蔽效能随着膨胀石墨含量增加及复合材料厚度增加而增大,膨胀石墨经超声处理后,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在两种单层金属网/ABS电磁屏蔽夹层复合材料中,屏蔽效能并不随着金属网目数增加而增大。在30MHz~1.8GHz频率范围内,200目不锈钢网/ABS复合材料和100目铜网/ABS复合材料的屏蔽性能最好,最大屏蔽效能分别为76.1dB和70dB。在多相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中,膨胀石墨/不锈钢网/ABS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比不锈钢网/ABS复合材料高约5 dB。
  • 邓富泉;马建中;薛朝华;段洲洋
    . 2013, 44(07): 970-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对海泡石(SEP)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改性海泡石(OSEP)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复合发泡材料。采用XRD考察DDAC对OSEP的改性效果,通过SEM对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研究了复合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SEP经过有机化改性后层间距显著增加,OSEP能够起到异相成核作用,可以改善EVA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物理性能。
  • 梁英华;崔文权;刘利;齐跃丽
    . 2013, 44(07): 974-9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硬脂酸法合成银掺杂的K2La2Ti3-xAgxO10复合催化剂,并通过微波辅助法进行酸交换、胺柱撑、离子交换以及硫化等步骤制备了CdS插层的K2La2Ti3-xAgxO10。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活性。结果表明,Ag离子掺杂和CdS插层的协同作用拓展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催化剂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3 h后的产氢量分别为 226.30 mmol/(g cat)和3.27 mmol/(g cat),并对光催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 田帅;霍冀川;雷永林;陈宁
    . 2013, 44(07): 979-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磷酸铬铝(ACP)为基体,高硅氧纤维布为增强材料,Cr2O3和Al2O3为填料,通过热压成型制得磷酸铬铝基复合材料。采用TG-DSC和XRD等探讨了磷酸铬铝基体的固化特性和耐热性能,并研究了复合填料、纳米填料及热压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可以降低磷酸铬铝的固化温度并促进其晶型转变;复合填料Cr2O3和Al2O3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当Cr2O3和Al2O3之比为7∶3且纳米Cr2O3加入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95.2MPa,弯曲强度为190.02MPa。
  • 宋颖;马晓燕;唐林;管兴华
    . 2013, 44(07): 983-9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合成三种嵌段比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PMMA-b-PS),研究其嵌段比例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三种嵌段共聚物为基体的GPE导电性均优于纯PMMA基GPE,这可能是因为刚性链段的存在改变了凝胶体系的自由体积;当聚合物含量为40wt%时,PMMA-b-1PS基GPE的电导率最高。选择电性能较优的PMMA-b-1PS为基体,研究有机累托石(OREC)对该凝胶电解质(NGPE)性能的影响。在保持凝胶体系固含量为40wt%,OREC添加量为聚合物的3wt%时,室温下NGPE的电导率达到了3.11×10-4 S/cm,约为PMMA基GPE的18倍;热失重分析表明,重量损失5%时,PMMA-b-1PS基GPE热分解温度比PMMA基GPE热分解温度高66.1℃,NGPE的热分解温度相比PMMA基GPE提高了78.0℃。
  • 焦雷;赵玉涛;王天平
    . 2013, 44(07): 98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场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组织性能有很显著的改善作用,本文在超声场下,以Al-Zr-B为反应体系,采用DMR熔体直接反应法,原位制备二元颗粒ZrB2+Al3Zr增强2124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在超声场下二元增强颗粒ZrB2+Al3Zr的形貌、分布及尺寸情况。实验表明:采用DMR法成功制备二元颗粒增强2124铝基复合材料,增强颗粒分为ZrB2和Al3Zr,伴随着超声场的引入,颗粒呈现逐渐弥散并细化,尤其在1.8kW超声场下,增强颗粒形貌由原来的长条状、团聚态转变为弥散粒状。此外还研究其磨损性能变化规律。
  • 宋顺远;李宁;滕劲;颜家振
    . 2013, 44(07): 993-9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真空感应电炉熔炼Fe-Mn合金、运用葛氏倒扭摆测量阻尼性能,结合SEM和TEM照片研究了Mn含量对Fe-Mn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Mn含量的增加,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在Mn含量16.5%时取得峰值。原因在于,当Mn含量小于16.5%时,随着Mn含量增加,合金中扩展位错数量增加,同时α′马氏体数量减少直至消失,扩展位错的移动性能增加,合金的阻尼性能增加;当Mn含量大于16.5%以后,合金中的扩展位错数量减少,合金的阻尼性能降低。
  • 郑必举;胡文
    . 2013, 44(07): 996-10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首次制备了ZnO/CdO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和电阻率测量分析了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能。光致发光谱表明所有ZnO/CdO复合薄膜都具有相同的PL发光峰,保持了未掺杂ZnO的发光特性。同时,复合薄膜的电阻率大大的下降了几个数量级,接近了纯CdO薄膜的电阻率。这可以用Matthiessen公式来解释。与传统掺杂方法相比,本实验制备的ZnO/CdO复合薄膜可同时具有ZnO的发光特性和CdO的电学特性,从而获得单一TCO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 工艺 ·技术
  • 张钰;张瑞丰
    . 2013, 44(07): 100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单的一步溶液浸渍法在大孔SiO2材料上负载四羧基酞菁铁(Fe(Ш)-taPc),制备出有较高催化活性并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大孔仿生光催化剂Fe(Ш)-taPc/SiO2,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循环使用性。实验证明Fe(Ш)-taPc分子与SiO2载体存在较为匹配的相互作用,因而负载后其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可见光照射下该催化剂能快速催化降解罗丹明B,反应60min后的降解率最高达97.4%,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 阳元江;谢强;张青;刘剑林;李胜;杨邦朝
    . 2013, 44(07): 1006-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太赫兹波在由单缺陷、双缺陷及三缺陷形成不同结构谐振腔的光子晶体上下载滤波器中的电磁场分布及幅频特性,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未报道过的新现象:L形谐振腔结构可以同时上下载三个频率,从而使单缺陷、双缺陷及L形三缺陷分别满足单、双和三频点上下载滤波的要求,理论计算和分析为太赫兹功能器件的研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周爱萍;刘汉法;臧永丽
    . 2013, 44(07): 1012-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铌掺杂氧化锌(NZO)透明导电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光谱等测试研究了溅射功率对薄膜结构、形貌以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ZO薄膜是多晶膜,具有ZnO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最佳取向为(002)方向。溅射功率从40W增加到80W时,薄膜的电阻率迅速下降。功率超过80W时,电阻率趋于平稳。在溅射功率为100W时,电阻率具有最小值5.89×10-4Ω?cm,光学带隙具有最大值3.395eV。实验制备的NZO薄膜附着性能良好,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86.6%。
  • 李光大;冯书营;赵三团;梁高峰;麻开旺;董看看;邢亚东
    . 2013, 44(07): 1015-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氧化物煅烧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前躯体,并将其与生物玻璃陶瓷复合,制备磁性玻璃陶瓷。研究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铁氧体对材料磁性、生物活性和细胞亲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磁至7.96×105A?m-1,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在7.49-6.46 A?m2?Kg-1之间,矫顽力在9.95×103-1.60×104 A?m-1之间。其中使用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前驱体使复合材料磁滞回线包围面积最大,预期有最好的生热能力。而各铁氧体的掺入均导致材料生物活性下降,但在浸泡入模拟体液21天后,各材料表面均能生成类磷灰石层。将ROS17/2.8细胞与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的复合材料共同培养7天,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细胞亲和性。
  • 牛小丫;许晓静;盛新兰;张体峰;刘敏;朱利华
    . 2013, 44(07): 102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TA4纯钛材电化学抛光表面和阳极氧化表面的形貌、抗腐蚀性能、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与阳极氧化表面相比,电化学抛光表面具有较多纳米尺度孔穴(孔穴总数较低),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低约一个数量级),较低的抗腐蚀性能(后者的腐蚀速率比前者的稍大),较低的摩擦系数(0.134 vs. 0.286),较差的耐磨性能,以及较高的生物活性(模拟体液中Ca-P层的生长速率)。
  • 夏光华;赵晓东;廖润华
    . 2013, 44(07): 1024-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孔陶粒表面覆盖磁性Fe3O4/活性炭复合涂层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吸附性能,对各种工艺参数例如浸渍比、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磁性粉体添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原料中KOH/葡萄糖浸渍比为4、炭化温度400℃、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1h、磁性粉体添加量为10%为最佳,改性后陶粒的亚甲基蓝吸附去除率(88.1%)是改性前的3.15倍,效果显著。
  • 张峰;李光强;朱诚意
    . 2013, 44(07): 1029-1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无取向电工钢的工业化生产,进行了RH精炼添加稀土合金的实验。结果表明,脱氧、脱硫效果及钢中存留稀土总量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本实验条件下,1.15 wt% Si钢的脱硫反应,主要发生在添加稀土合金之后的前 5min。最佳的稀土合金添加量为 0.6~0.9 kg/t 钢。此时,钢的全氧含量最低,约为 8×10-4 mass%;脱硫效果最佳,可以达到 50%以上。钢液经过稀土处理后,加入的稀土含量越多,稀土氧硫化物夹杂物的尺寸就越大、直径1?m以下的微细夹杂物的数量就越少,但热轧带钢再结晶效果会逐渐变差,纤维组织明显增多;成品带钢晶粒尺寸先是快速长大,而后逐渐减小。最佳的钢中存留稀土含量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应严格控制在 20×10-4 mass%~60×10-4 mass%。在此范围内,钢的铁损先是快速降低,而后缓慢升高,钢的磁感应强度则单调降低。
  • 李少炳;景文斌;徐亮;王丽熙;张琪土
    . 2013, 44(07): 1034-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石蜡,丙烯酸单体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红外隐身用石蜡微胶囊材料。利用XRD,SEM,IR,激光粒度仪等表征了所制备石蜡微胶囊的物相,形貌,化学结构和粒径等。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一定(320 r/min)的情况下,当乳化剂与石蜡质量比为0.05:1,芯壁质量比为1:1时所制备的石蜡微胶囊成囊效果最好,粒径最小,成球状。石蜡和石蜡微胶囊热性能的DSC测试表明,两者的相变温度均在65 ℃左右,相变潜热均在132 J/g左右,说明石蜡微胶囊保留了石蜡的储热性能,达到了红外隐身所要求的较高热焓值。所制备的球状石蜡微胶囊材料为红外隐身涂层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控温填料。
  • 裘浩成;易红玲;冯中军;郑柏存
    . 2013, 44(07): 1039-1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自行设计的模具制样,并进行人造草丝纤维的拔出实验,考察了养护时间,埋长及纤维截面对纤维拔出力以及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与水泥的粘结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第三天以后基本趋向一极值;粘结强度随着埋长的增大略有下降;单片丝与水泥的粘结强度最大,单丝次之,加筋丝最小。本文提出一种溶胀法表面接枝丙烯酸的方法,改善人造草丝纤维与水泥间的粘结性能,并分析比较了化学接枝和物理溶胀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程度。
  • 李静玲;陈文哲;余华梁;吴波;林伟;庄琼阳;张劭锦
    . 2013, 44(07): 1043-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强碱熔融-水热法,制备了Ag修饰复合TiO2纳米管,并就材料的组织与形貌进行了表征。XRD表征显示复合TiO2纳米管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相组成。TiO2纳米管形貌清晰,较均匀整齐,管径约为3~5 nm,有三~五层单壁组成,管壁壁厚约为0.5 nm,其中,TiO2和Ag纳米颗粒清晰地附着在纳米管之间以及最外层纳米管壁上。表面光电压谱(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SPS )和场致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lectric Field-induced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FISPS)光伏响应强度随着外电场的极性和场强大小的改变作不对称变化,出现束缚激子亚带隙跃迁的特征。在350 nm波长以内,均出现带-带跃迁。Ag修饰对TiO2纳米管光伏响应和纳米管表面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作用影响很大。
  • 任丽敏;王逢瑚;张利
    . 2013, 44(07): 1048-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乳白胶制备了刨切薄竹贴面稻草板,并分析了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饰面板材具有优异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表面胶合强度,能够耐温水浸渍,但不能够耐热水浸渍;使用电镜观察了饰面板材的微观形貌,并对饰面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饰面板材的性能,微观裂缝及亲水性基团的存在使得饰面板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更易被水作用而失去胶合性能。薄竹饰面薄型稻草板,具备了薄竹优美的颜色与花纹,同时也具备了稻草刨花板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能够作为室内装饰材料及非承重包装材料而得到广泛使用。
  • 马进成;张早校;王玉琪;杨福胜;吴震;姚瑞;曹建党
    . 2013, 44(07): 1053-18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不同的准等温和变化的压力条件下,对LaNi4.7Al0.3贮氢合金的氢化/脱氢动力学进行了PCT模型的模拟研究.一个理想的合金氢化/脱氢反应动力学方程是设计反应过程单元的重要工具。本文根据多项式PCT方程与形核成长模型得到适合于LaNi4.7Al0.3贮氢合金氢化/脱氢动力学的模型方程.该合金PCT平台区斜率较大,将平台区按氢化/脱氢量划分为三个区域,利用Vant’Hoff方程计算出各区域反应焓变和熵变。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程中活化能Ea=32kJ/mol, Avrami指数n的取值范围为1.1-1.33时,计算曲线与实验结果能较好的吻合,氢化/脱氢过程由反应初期的一维形核长大控制向后期的低维扩散控制转变.
  • 冯拉俊;王官充;闫爱军
    . 2013, 44(07): 1059-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有的火焰喷涂一维稳定流动学研究的成果,提出棒材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非晶涂层的雾化机理并计算了棒材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非晶时雾化粒子的中值粒径。同时改变棒材等离子喷涂中主气压力和辅气压力两个主要参数,优化了铁系非晶涂层制备工艺。结果表明,φ3mmFe80P13C7及Fe72Cr8P13C7的晶体棒材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在喷涂电压55V,喷涂电流600A,棒材与喷嘴的距离4mm,送棒速率50mm/min,喷涂距离100mm,喷涂角度≈90°,主气压力0.95MPa,辅气压力0.35MPa喷涂可制备非晶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