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17-稀土期 刊出日期:2014-09-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贺建超;万发荣
    . 2014, 45(17-稀土):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主要通过联合透射电镜和层析原子探针(APT)分析ODS钢中纳米氧化物颗粒成分和结构。研究发现,氧化物颗粒成分与其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可将其归纳为3类;(a)氧化物<5nm ,Y:Ti<1,可能是非整比化合物;(b)5-10nm<氧化物<40nm, 140nm,为TiO2。Cr在氧化物周围偏析形成壳状结构。
  • 袁强;甄强;李榕;谭威;王太和
    . 2014, 45(17-稀土):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氧化铈(YDC)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本文通过水溶液体系中沉淀反应平衡的计算,研究了Y3+、Ce3+在水溶液体系中共沉淀的pH条件,并制备了Ce1-xYxO2-δ(x=0%,15%,25%)纳米粉体,平均晶粒尺寸在12nm左右。通过O2-TPD研究了Ce1-xYxO2-δ纳米粉体在室温-1000℃的氧气的脱附行为,发现随着Y2O3掺杂量增加,氧脱附峰面积增大,但脱附氧的起始温度提高,说明Y2O3的掺杂使样品中的氧空位增加,增加了氧的脱附量。通过H2-TPR研究了Ce1-xYxO2-δ纳米粉体在200-1000℃条件下的氢气还原能力,发现随着Y2O3掺杂量增加,在450-650℃,Ce1-xYxO2-δ纳米粉体消耗H2峰强度逐渐增大,说明Ce1-xYxO2-δ的抗还原性能提高;在750-950℃,CeO2纳米粉体的消耗H2峰强度逐渐减小,说明CeO2抗还原的能力逐渐降低。通过O-1s和Ce 3dXPS能谱分析结果可知,随着Y2O3掺杂量增加,Ce1-xYxO2-δ纳米粉体的晶格氧峰和吸附氧峰的强度降低,证明了在加热过程中,Ce1-xYxO2-δ的氧气脱附量逐渐增大;相对在空气条件下加热处理的样品,在10%H2/Ar混合气体条件下加热处理后,Ce1-xYxO2-δ纳米粉体中有部分的Ce4+被还原为Ce3+。
  • 吴锦绣;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王觅堂
    . 2014, 45(17-稀土):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三维荧光法研究了三千分子量的壳聚糖(C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CS对BSA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增强作用,而对荧光光谱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峰位明显蓝移8-10nm。用 Stern-Volmer 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CS对 BSA 的荧光猝灭作用是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与其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并求得相互作用过程的结合常数KA(Kb)和热力学参数(ΔG、ΔH, ΔS),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作用力,但疏水作用也不可忽略。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表明了CS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和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 李骏驰;丁莹
    . 2014, 45(17-稀土):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001)LaAlO3上沉积CaBaCo2O5+δ多晶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基体和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探讨了薄膜的生长机制以及改善薄膜质量的可能工艺。结果表明:(1)LaAlO3基体中存在位错、孪晶等缺陷,且孪晶类型以(100)楔形孪晶为主;(2)CaBaCo2O5+δ薄膜为多晶薄膜,薄膜底部保留了薄膜生长过程中的初始晶粒结构,晶粒大小约5~8nm,厚度约为5~7nm。薄膜顶层的晶粒较大,约为11~16nm。
  • 沈勇军
    . 2014, 45(17-稀土):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La1-xSrxMnO3(x = 0~0.4)热控陶瓷,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和Sr掺杂量对其物相组成、致密度、微观结构、导电性能和辐射特性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La1-xSrxMnO3陶瓷的密度和致密度逐渐增大,在1100?C时其相对密度>97%且物相单一。适量Sr掺杂对La1-xSrxMnO3陶瓷的物相无明显影响,而且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Mn4+浓度逐渐增大,由此促进了Mn3+-O2--Mn4+双交换作用,导致其导电性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La1-xSrxMnO3陶瓷发生从金属态向绝缘态的相转变,由此导致其红外辐射率逐渐增大,Sr掺杂量x = 0.1时辐射率变化幅度达0.33,表现出明显的可变辐射率特征和良好的辐射特性。
  • 姜滔
    . 2014, 45(17-稀土):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和高温固相烧结方法制备了1%TiO2掺杂的17Ni/(10NiO-NiFe2O4)金属陶瓷材料,用X衍射仪分析了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观组织,主要研究了TiO2对材料致密度和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的TiO2加入到材料后,未改变材料的本身的结构,反而有利于降低材料内部颗粒的扩散激活能,使得扩散增快,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降低气孔率,使晶粒间的结合更紧密;此外,1%的TiO2还能提高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氧化增重量在未掺杂材料的基础上降低了37.5%,约为15mg/cm2;材料经960℃氧化12h后,氧化表面平整,氧化物颗粒结合紧密,且颗粒尺寸大小均一。
  • 李超;刘卫强;岳明;张东涛;张久兴
    . 2014, 45(17-稀土):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dH纳米掺杂的方法对废旧烧结钕铁硼磁体进行了回收制备。研究了不同NdH纳米粉掺杂量对再制造烧结钕铁硼磁性能的影响。随着NdH纳米粉末掺杂量的增多,烧结磁体矫顽力从11.64kOe增加到16.33kOe;剩磁首先相对稳定在12.96kGs,在掺杂量大于2.0 wt.%后,剩磁逐渐下降。与原始磁体相比,2.0 wt.% NdH纳米粉掺杂磁体性能最佳,矫顽力回复97.5%,剩磁回复95.9%,磁能积回复89.7%。通过计算,掺杂3.0 wt.% NdH纳米粉后,再制造烧结磁体中富钕相体积分数从3.03vol.%增加到5.70vol.%,然而其晶粒尺寸从8.18μm增长至11.68μm。结合微观分析与磁性能,2.0 wt.% NdH纳米粉掺杂磁体性能最好。
  • 仲麒
    . 2014, 45(17-稀土):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0.9Ho0.1Fe1-xMnxO3(x=0.05、0.10、0.15)陶瓷体系。XRD结果表明: Bi0.9Ho0.1Fe1-xMnxO3陶瓷存在杂相Bi2Fe4O9,随着Mn4+的掺入量的增加,(104)和(110)峰逐渐合并,(006)峰逐渐消失,证明其结构由菱方钙钛矿结构向四方结构发生转变;SEM分析可知,Bi0.9Ho0.1Fe1-xMnxO3陶瓷体系的晶粒随着Mn4+掺入量的增加逐渐变大;铁电性能测试表明,Bi0.9Ho0.1Fe1-xMnxO3(x=0.05、0.10、0.15)陶瓷在室温下具有铁电性,但电滞回线不饱和,说明其存在漏导;剩余极化值随着Mn4+掺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急剧减小;磁性测试表明Bi0.9Ho0.1Fe1-xMnxO3(x=0.05、0.10、0.15)陶瓷表现出了铁磁性,其磁性随着Mn4+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强。除此之外, Bi0.9Ho0.1Fe1-xMnxO3(x=0.05、0.10、0.15)陶瓷具有一种特殊的磁滞回线,表明其随着磁场的增大发生了磁诱导相变。
  • 刘运
    . 2014, 45(17-稀土):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水热法通过控制Eu3+的掺杂浓度合成了YPO4和YPO4?0.8H2O两种结构的晶体粉末。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仪(PL)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YPO4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当掺杂量达到13%时,晶相由四方相YPO4变为六方相YPO4?0.8H2O,形貌从不规则的片状变为细棒状。六方相的YPO4?0.8H2O:Eu3+发光性能弱于四方相YPO4:Eu3+,但通过后期200℃煅烧处理,失去了结构水的YPO4?0.8H2O的发光强度较直接制备无结构水的YPO4有了大幅度提高。
  • 曾春梅
    . 2014, 45(17-稀土):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Nd2O3,Y2O3,NH4Al(SO4)2 ?12H2O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顺序、反序和并流三种不同共沉淀加料方式,在高滴加速率条件下制取了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粉体,比较工艺操作,表征其相组成、显微形貌、粒度分布和烧结后陶瓷的透过率。结果表明:并流共沉淀工艺无需调节pH值,工艺操作最简单;经1100 ℃煅烧,反序、并流法制备的粉体均为纯相YAG,顺序制备的粉体含有杂相,其中并流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类球形,粉体活性高。采用真空烧结技术于1715 ℃下烧结制备了Nd:YAG陶瓷,顺序、反序和并流样品在1064 nm处透过率分别为68%、70%和75%。
  • 仇珊珊;张金苏;程丽红;李香萍;孙佳石;仲华;陈宝玖
    . 2014, 45(17-稀土):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熔融淬火法制备了Er3+掺杂碲酸盐玻璃。测量了不同Er3+浓度掺杂的碲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的J-O参数Ωλ (λ=2, 4, 6),讨论了Er3+离子浓度对碲酸盐玻璃性质的影响。在980 nm激发下, 测量了样品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在室温下观察到绿光(525 nm) 和红光(655 nm) 发射,其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I15/2和4F9/2→4I15/2跃迁到Er3+/Yb3+,通过分析变激光功率激发下上转换发光光谱强度的变化,得到绿光和红光发射都是双光子过程。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样品的浓度猝灭机制,给出了交叉弛豫的路径。
  • 宋琼
    . 2014, 45(17-稀土):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高温熔融退火法制备出Na2O-Nb2O5-SiO2为基质的掺铕铌酸盐玻璃, 并通过两步热处理制备出含有NaNbO3纳米晶相的透明玻璃陶瓷。采用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铕掺杂铌酸盐基质玻璃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其成核温度为715 ℃,成核时间为2h,析晶温度为950℃,析晶时间为2h;经SEM 分析,粒子直径为40~50 nm。该玻璃陶瓷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可达80%。荧光光谱显示,Eu3+:Na2O-Nb2O5-SiO2玻璃陶瓷在393 nm 激发下于614nm 处存在较强发射峰,较基质玻璃有了极大的提高。
  • 薛寒松;李迪;顾铭
    . 2014, 45(17-稀土):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Mg-6Zn-0.5Y合金熔体进行功率分别为0,300,600,900W连续超声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超声处理功率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0W超声处理的Mg-6Zn-0.5Y合金组织细化效果最好,初生α-Mg相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细小的球状等轴晶,准晶I相由粗大的半连续网状分布变成断续的细线状分布。此外,力学性能分析显示,当超声处理功率为600W时,Mg-6Zn-0.5Y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比未处理时分别提高了67%,56%。
  • 吴诗捷
    . 2014, 45(17-稀土):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通过改变气氛氧压、衬底温度等工艺参数,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Hf0.2Zr0.8O2(H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并采用Radiant RT66A进行铁电性能参数的测量,以此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HZO铁电极化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HfO2-ZrO2(111)正交相和ZrO2(002)四方相的影响。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得到,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Hf0.2Zr0.8O2薄膜的优化条件为氧分压18Pa、衬底温度500℃。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Hf0.2Zr0.8O2薄膜,剩余极化(2Pr)达到4μC/cm2。
  • 王凡非
    . 2014, 45(17-稀土):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铈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冰醋酸为抑制剂,浓硝酸为催化剂制得稳定的Ce3+掺杂二氧化钛溶胶,其凝胶经不同温度煅烧3h后制得Ce3+掺杂量不同的TiO2粉体。用XRD对TiO2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以紫外光为光源,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有机染料废水,研究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强磁性的纳米Fe3O4水基磁流体,再与Ce3+掺杂TiO2进行复合,制备了Fe3O4负载量不同的磁性Ce3+掺杂TiO2,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磁分离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凝胶热处理温度、Ce3+掺量、TiO2晶型及Fe3O4负载量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活性均有影响。掺Ce3+量1%,热处理温度650℃的Ce3+掺杂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最高。Fe3O4负载量为10%的Fe3O4/Ce3+-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8h时达到90.3%,磁分离回收率达96.8%。
  • 刘旺东;李文斌;谭丛兵;刘云新
    . 2014, 45(17-稀土):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直径约为3nm 的NaYF4:Yb,Er超细纳米晶。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其发射波长位于660nm的单带红光,其杂质光的含量低于1/98.6。机理研究表明超细纳米晶的尺寸效应产生的表面高能量振动声子和激发光子的高表面散射率导致4F7/2能级上的电子通过消耗基质声子能量而向下弛豫到4S3/2和2H11/2的概率大大降低, 而主要通过4F7/2+4I11/2—2*2F9/2跃迁过程布居4F9/2能级,从而实现强红光发射。
  • 李建忠;黎向锋;左敦稳;王宏宇;江世好;陈竹
    . 2014, 45(17-稀土):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NiCoCrAlY熔覆涂层,考察纳米稀土La2O3含量对熔覆涂层质量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显微硬度计对添加稀土La2O3含量分别0%、1%、2%和3%的涂层的微观形貌、组织及硬度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稀土La2O3含量的增加,熔覆层的稀释率逐渐降低,抑制了熔覆层中柱状晶的生长,加速了枝状晶的形成,且枝状晶的分支加剧,二次枝状晶的间距减小,使熔覆层的晶粒得到细化,并且出现花朵状。添加纳米稀土La2O3的熔覆层硬度相对未添加的都较高,但随着其含量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 邹雪;赵全亮;李志永;李进
    . 2014, 45(17-稀土):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了溶胶-凝胶(Sol-Gel)法分别在LaNiO3/Si和Pt/Ti/SiO2/Si基底上制备Pb(Zr0.52Ti0.48)O3 (PZT)薄膜。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PZT/LaNiO3薄膜表现出高度的(100)取向,而PZT/Pt薄膜则呈现(100)和(111)多晶混合取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PZT/LaNiO3薄膜表面晶粒尺寸更加均匀。经过铁电和介电性能测试,PZT/LaNiO3和PZT/P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24.4 ?C?cm-2和15.3 ?C?cm-2,矫顽场分别为130.90 kV?cm-1和243.23 kV?cm-1,介电常数分别为1125和453。电场强度大于100 kV?cm-1时,漏电流分别为10-5和10-2数量级,同时铁电疲劳性能也明显改善。这些结果表明PZT/LaNiO3比PZT/Pt薄膜具有更好的电学性能,在铁电和介电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工艺 技术
  • 翟永清;李瑞方;胡志春;马健;郑强
    . 2014, 45(17-稀土):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Dy3+掺杂SrMoO4黄色荧光粉。运用X射线衍射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该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钼酸盐,空间群为I41/a。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位于200~340nm的一个宽带和340~500nm的一系列尖峰构成。宽带吸收与Mo—O及Dy—O的电荷转移过程有关,最强峰位于284nm左右。340nm以后的吸收峰是由于Dy3+离子的f-f跃迁引起的。发射光谱由两个窄带组成:主峰位于576nm处的窄带属于Dy3+离子的4F9/2→6H13/2电偶极跃迁发射;另一个窄带位于480nm左右,属于Dy3+离子的4F9/2→6H15/2跃迁发射,前者的强度远大于后者,因而,样品发黄光。同时,考察了Dy3+浓度、反应时间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 司朝润;张贤杰;唐兴龄;王俊彪
    . 2014, 45(17-稀土):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Terfenol-D中磁致伸缩应变与磁场强度关系的非线性,影响了磁致伸缩控制元件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拟采用轴向开槽的方式降低Terfenol-D棒由于涡流损耗产生的热致变形。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Terfenol-D棒体加工难度很大。为对Terfenol-D材料的加工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选用了线切割和精密磨削两种方式对Terfenol-D棒进行槽处理,结果表明线切割后加工表面虽然有一定的剥落凹坑产生,但对棒体的磁致伸缩特性影响较小。Terfenol-D棒开槽前后伸缩量测试结果表明在棒体表面开4轴向槽可以降低材料的涡流损耗,提高输出位移-磁场强度关系的线性度。
  • 王星;王玉璋;翁一武
    . 2014, 45(17-稀土):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热障涂层制备工艺不同,微结构不同,本文基于四参数随机生长方法,构造了各向同性热障涂层微结构,各向异性的层状和柱状热障涂层的微结构。利用热阻网络法开发了多孔涂层材料导热计算程序,针对上述三种不同微结构YSZ热障涂层的有效导热系数进行二维数值计算。通过与理论求解的串并联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涂层的孔隙率是增强涂层隔热性能的有效途径;孔隙率一定时,孔隙直径对涂层导热系数无显著影响;层状结构隔热能力显著强于柱状结构。
  • 沈意斌;汤玉斐;李大玉;徐雷;赵康
    . 2014, 45(17-稀土):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流延法和辊压成型技术制备梯度变化为10vol.%和20vol.%的管状ZrO2/SUS316L梯度材料,优化了管状梯度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有限元模拟其应力分布,并结合压缩和循环热震实验对管状梯度材料的径向力学性能和热冲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管状ZrO2/SUS316L梯度材料成分梯度过渡良好;径向压缩时最大拉应力产生于外壁不锈钢层,20vol.%管状梯度材料的抗压缩变形的能力较高,但是断裂功较低,而10vol.%管状梯度材料接近于塑性断裂方式;随着梯度变化降低,管状梯度材料的热冲击性能提高,梯度变化10vol.%时500~25℃最大循环热震次数为78。
  • 龚伟
    . 2014, 45(17-稀土):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钢基体微晶玻璃涂层的韧性,设计了Y-TZP/LZAS微晶玻璃功能梯度涂层。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梯度层数目、梯度层厚度和层间3Y-TZP体积组分差等参数对涂层/基体界面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表层主要分布为径向压应力;在涂层/基体界面的边缘区域应力集中较为严重;涂层/基体界面处的径向应力、轴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和梯度层数目、梯度层厚度和3Y-TZP体积组分差均有密切关系。最后通过涂搪法制备了梯度涂层测试了涂层表面残余应力,并与有限元结果对比,以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 方义权;赵学洋;胡旭波;向军涛;陈红兵;苏良碧;徐军
    . 2014, 45(17-稀土):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氟化物激光晶体Yb3+: LiYF4的单晶生长与光谱性能。按照LiF: YF3: YbF3 = 51.5: 47.5: 1.0摩尔比制备配合料,经干燥HF气氛下的固相烧结合成制备出无水Yb3+:LiYF4多晶料;采用非真空密闭条件下的坩埚下降法成功生长出系列?12 mm尺寸的透明完整Yb3+:LiYF4单晶。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测量表征了所生长单晶的掺杂浓度和光谱性能,结果表明,Yb3+离子已成功掺杂进入基质晶体,其有效分凝系数估算为0.455;此单晶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具有良好光学透过性,在896 nm波长激发光作用下,该单晶具有930-1030 nm波长范围的荧光发射,其荧光衰减寿命为1888 μs。
  • 陈志彦
    . 2014, 45(17-稀土):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了提高3D-Cf/SiC复合材料耐高温氧化性能,采用CVD和粉末烧结技术相结合依次在其表面制成CVD-SiC粘接层?自愈合功能层?CVD-SiC耐冲蚀层等抗高温氧化涂层。运用TG、SEM和TEM等手段研究了自愈合机理。结果表明,抗高温氧化涂层自愈合机理主要是B4C和MoSi2等氧化增重形成在高温下可流动的玻璃相,玻璃相充填材料裂纹和空隙有效地阻碍氧气渗透。因而3D-Cf/Si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 综述 进展
  • 柳清菊
    . 2014, 45(17-稀土):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制造成本低、信号测量手段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测方面极具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新型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改性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工艺 技术
  • 樊金波;陈云贵;唐永柏
    . 2014, 45(17-稀土):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置换镀镍的方法,在磁制冷材料Gd的表面沉积一层薄膜, 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对镀层的形貌,结构、厚度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镀层组织为单一的Ni薄膜,厚度大约为15 μm。另外,通过测量动电位极化曲线和失重试验对比研究镀镍前后材料在去离子水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腐蚀电位从-0.9247 V提高至-0.7784 V,腐蚀电流密度从0.0019 mA?cm-2略微减小到0.00057 mA?cm-2,镀镍后的材料相比纯Gd的平均腐蚀速率降低了约3.5倍。
  • 综述 进展
  • 王小涛;胡亚薇;刘最芳
    . 2014, 45(17-稀土):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本文对现阶段倍受关注的光响应性高分子微纳米粒子在控制释放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具有光响应性的微球、多孔材料以及基于光响应性的多重响应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光响应性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沈骏
    . 2014, 45(17-稀土):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镁的化学性质非常地活泼,电负性很强,标准电位为-2.37V,因此镁合金在常温下就很容易自发地发生腐蚀,由此可见镁合金的防腐问题已经成为它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近几年来,人们对镁合金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镁合金防腐的新见解、新思路和新工艺。本文从物理防腐和化学防腐两个角度,着重对镁合金主要的防腐方法、相应机理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以期能够推动镁合金的开发及应用。
  • 研究 开发
  • 刘晓妮
    . 2014, 45(17-稀土):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负载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氯甲基壳聚糖树脂(Merrifield chitosan resin-supported cyclen,MCRC)为载体, Ce(Ⅲ)为配体,得到以Ce(Ⅲ)为催化中心的改性氯甲基壳聚糖Ce(Ⅲ)树脂(MCRC-Ce(Ⅲ))。通过茚三酮比色法、SDS-PAGE电泳法、HPLC法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技术,检测MCRC-Ce(Ⅲ)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水解能力。结果表明,MCRC-Ce(Ⅲ)在生理pH,60℃条件下,可将BSA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24h后水解率可达88%,水解速率表观常数Kobs为7.05×10-2 M*h-1,重复使用6次后,仍能保持80%以上的水解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