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被收录情况
获奖情况
大事记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书
出版伦理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4-01-30
全选
|
综述 进展
Select
两性离子在高分子膜改性及提高膜抗污染性中的研究进展
魏秀珍
. 2014, 45(02):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两性离子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污染材料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两性离子聚合物是指在分子链中同时包含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的高分子,由于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强的水合能力与抑制蛋白质吸附性,两性离子高分子膜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高分子膜改性及提高膜抗污染性的两性离子,总结了两性离子改性高分子膜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Select
新型碳纳米纸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甫;程博闻;康卫民;李磊
. 2014, 45(02):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纳米纸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应用前景广阔的碳基功能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碳纳米纸的研究背景和定义,对碳纳米纸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了不同纳米碳材料制备碳纳米纸的优缺点,并对碳纳米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新型碳纳米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Select
导电聚苯胺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卢艳;宋英;孙秋;王福平
. 2014, 45(02):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电聚苯胺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由于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高、热导率低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聚苯胺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引入无机纳米相(如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合金等)的本征性质、加入量、分散状态等因素对苯胺的结晶度、有序链结构及其热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热电性能的改性机理,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工艺 技术
Select
Ti-Mo吸气材料注射成形脱脂工艺的研究
李洋
. 2014, 45(02):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Ti-Mo合金吸气材料。研究了脱脂工艺对坯体质量、微观结构及其元件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化学脱脂过程涉及的溶剂、温度、时间对坯体脱脂率的影响;通过DTA/TG曲线对热脱脂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注射成形脱脂工艺参数,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Mo吸气剂元件。
研究 开发
Select
炭黑/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导电特性
廖波;王英杰
. 2014, 45(02):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炭黑/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导电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液体硅橡胶为绝缘基体、纳米导电炭黑颗粒为填充材料制作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特性,通过试验测试获得了不同炭黑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当炭黑质量分数大于4%时,可获得较好的导电性。利用电子扫描系统对炭黑颗粒在硅橡胶基体中的微观结构分布进行了观察,观察发现纳米炭黑颗粒主要以“团聚体”及与之相连的“链条”结构两种形式存在,并不是均匀规则的。将“团聚体”与“链条”结构简化为可变形的“大颗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导电模型。
Select
光照条件下亚甲基蓝改性的MWCNTs负载纳米Au对甲醇的电催化
徐明丽;杨国涛;杨喜昆;崔小英;闵春刚
. 2014, 45(02):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紫外光照射条件下亚甲基蓝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f1-MWCNTs)作为Au纳米粒子的载体,Au纳米粒子通过光化学还原法制备获得后,负载于f1-MWCNTs表面。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表明,f1-MWCNTs表面存在C-N基团和N-H基团,为Au纳米粒子的负载提供了活性位点。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谱(XRD)表明,Au纳米粒子粒径约4.5 nm左右,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Au纳米粒子在f1-MWCNTs表面分散性良好。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改性碳纳米管所制备的催化剂(Au/f1-MWCNTs)对甲醇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其质量电流密度是未经光照改性的碳纳米管负载金纳米粒子催化剂(Au/f0-MWCNTs)的1.56倍。
Select
聚丙烯酰胺改性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吸附Cu2+研究
王彩;侯朝霞;王美涵;王浩;王少洪;夏建国;关玉峒
. 2014, 45(02):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用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粉体进行有机改性制备。通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粉体的化学组分、粒度大小、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AM使 HA晶体发生相转变,有CaHPO4的生成。PAM改性后HA杆状颗粒由80nm变为120nm。在1635.6cm-1特征峰表明PAM与HA中的Ca2+发生络合,使PAM接枝在HA表面。另外,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AM-HA改性粉体水中分散性及吸附重金属离子(Cu2+)性能研究。
Select
二氧化硅-多臂星型超支化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周志平;夏丽
. 2014, 45(02):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铁盐催化电子转移生存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法,以及FeCl3·6H2O为催化剂,三苯基膦(PPh3) 为配体,抗坏血素(VC)为还原剂,DMF为溶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为单体,制备了一种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多臂星型超支化嵌段共聚物的新颖复合材料。用红外(FT-IR)、热重(TGA)、透射(TEM)、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这种改性了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同时融合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各自优点,扩大了在催化、吸附、分离和生物分子等领域的应用。使用生物毒性更小的铁盐代替铜盐催化使得产物可直接应用于生命体,表面超支化聚合物大量丰富的功能团,为进一步的端基改性提供了基础。
Select
35CrMoA微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研究
杨洋;何国球
. 2014, 45(02):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平面对平面的接触方式,研究35CrMoA微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并分析了微动疲劳过程中不同接触应力及不同循环周次时接触区位错的组态。结果表明: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大,其寿命不断降低,但在不同接触应力区间内,疲劳寿命降低的趋势不同;随着微动疲劳周次增加,其位错密度逐渐增大并互缠结在一起,进一步演化为位错胞;在不同接触应力下,微动疲劳后期都形成了位错胞结构;微动疲劳表层发现有层错亚结构,并且微动接触区的表层容易形成驻留滑移带。
工艺 技术
Select
6101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对电阻率的影响
张新明;刘振兴;唐建国
. 2014, 45(02):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硬度测试、原位电阻测试及TEM等手段,研究了6101铝合金在175 ℃-195 ℃下时效析出相对相对电阻率( )的影响,利用修正的麦蒂森法则计算了175 ℃时不同时效时间析出相对相对电阻率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温度时间判断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效初期团簇形成的时间越短,相对电阻率越低,硬度峰值也越低;175 ℃时效后期,析出相的密度增加,相间距减小,析出相对相对电阻率的影响基本稳定,电导率基本稳定。借助研究结果,确定了以力学性能优先和电导率优先的时效制度175 ℃/680 min和195 ℃/220 min,性能测试显示选取依据合理。
Select
真空热压烧结制备10vol%TiC/Cu-Al2O3复合材料及热变形行为研究
杨志强;刘勇;田保红;张毅
. 2014, 45(02):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VDBF-250真空热压烧结炉中,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10vol%TiC/Cu-Al2O3复合材料。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450?850℃、应变速率为0.001?1s-1、真应变量0.7的条件下,对10vol%TiC/Cu-Al2O3复合材料高温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其热加工图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烧结态致密度为98.53%,显微硬度为158HV,导电率为48.7%IACS;材料的高温流变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属于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材料;同时,利用10vol%TiC/Cu-Al2O3复合材料DMM加工图分析了其变形机制和失稳机制,并最终确定了热加工工艺参数选取范围:变形温度750?850℃、应变速率0.01?0.1s-1。
Select
BLAMA复合吸附树脂制备与吸附性能
谢建军
. 2014, 45(02):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丙烯酰胺(AM)、马来酸酐(MAH)为原料,膨润土(Bentonite)为无机添加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膨润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复合吸附树脂(BLAMA)。以二元Pb2+/Cu2+溶液中对Pb2+的吸附量及其吸附选择性为参考指标,得到实验范围内的较优配方为m(LS-Na) : m(Mtotal)=1:7,m(AM) : m(MAH)=1:1,m(KPS)= 0.7﹪,m(NMBA)= 0.3﹪(KPS和NMBA的质量均相对于单体总质量Mtotal),pH=4。此时所得树脂吸附性能较好,在二元Pb2+/Cu2+溶液中Pb2+最大吸附量为0.471mmol/g,Pb2+对Cu2+的吸附选择性摩尔比为3.6:1。
Select
烧结工艺对泡沫玻璃孔结构的影响
朱绍峰
. 2014, 45(02):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碱玻璃粉为主要原料,SiC为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保温泡沫玻璃。采用XRD、S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泡沫玻璃气泡结构、表观密度、气孔率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泡沫玻璃的表观密度呈下降趋势,平均孔径会逐渐增大,以致产生连通孔现象。当烧结温度为940℃,保温时间为30min时制得的泡沫玻璃表观密度为0.46g/cm3,抗压强度达3.81MPa,吸水率为0.41%,孔径为1~3mm的气泡占80%以上。
Select
变温下SO42-对水泥硬化浆体中Al3+配位分布的影响
胡晨光;丁庆军;胡曙光;封孝信
. 2014, 45(02):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利用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27Al MAS NMR)结合去卷积技术,研究变温下硫酸根离子对水泥硬化浆体中Al3+配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的高温阶段促进AFt、TAH(Third Aluminum Hydrate)和掺杂在C-S-H结构中(C-S-A-H)的四配位铝(Al[4])向AFm转化;降温阶段促进TAH生成,利于AFm和C-S-A-H中Al[4]向AFt转化;而变温后20℃常温不仅利于AFt向AFm转化,TAH向Al[4]转变,而且利于Al[4]进入高钙硅比(Ca/Si)C-S-H结构。在5% Na2SO4溶液中,SO42-在侵蚀3d时首先对AFm侵蚀,对TAH和C-S-A-H中Al[4]侵蚀作用较小;变温过程的高温加快SO42-对AFm和TAH的侵蚀,并且对C-S-A-H凝胶有脱铝作用;变温后20℃常温有利于C-S-H凝胶与硫酸根竞争Al[4],低Ca/Si的C-S-A-H凝胶具有较强的抗SO42-脱铝能力。
研究 开发
Select
表面形貌对润湿性及抗附着性能的影响
连峰
. 2014, 45(02):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表面形貌对表面润湿性和抗附着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刻蚀技术制备不同间距的点阵和仿生贝壳表面的网格微结构,将SiO2纳米粒子涂覆在微结构上制备微纳结构。结果显示,Ti6Al4V合金表面经激光刻蚀后由亲水变为超亲水状态。经低表面能修饰后,点阵微结构表面符合Wenzel模式的疏水状态,而网格微结构表面符合Wenzel模式的超疏水状态。在点阵和网格微结构上涂覆SiO2形成微纳结构表面均符合Cassie模式的超疏水状态,且网格结构表面的接触角更大,滚动角更小。浅海挂板实验显示微生物粘膜附着量由多至少的顺序为:超亲水状态的点阵微结构表面〉亲水的抛光表面〉超亲水状态的仿生网格微结构表面〉符合Cassie模式的超疏水表面。
Select
A位LiCe复合取代改性对Na0.5Bi2.5Nb2O9陶瓷性能的影响
冯元元;盖志刚;赵明磊
. 2014, 45(02):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NaBi)1-x(LiCe)x]0.5Bi2Nb2O9(x=0.00, 0.04, 0.06, 0.08)高温铋层压电陶瓷材料,分析了LiCe对Na0.5Bi2.5Nb2O9压电陶瓷的影响。LiCe掺杂促进了样品晶粒生长,引起样品晶格畸变,这极大地提高了该系列陶瓷样品的压电活性。LiCe掺杂还提高了掺杂样品压电、介电性能的温度稳定性。当x=0.06时,该系列陶瓷的压电常数 提高到24pC/N, 是纯Na0.5Bi2.5Nb2O9 的两倍多,平面机电耦合系数 为12%,厚度机电耦合系数 为25%,加上高的居里温度,低的介电损耗 (1KHz只有0.26%)和稳定的压电特性,表明LiCe改性使Na0.5Bi2.5Nb2O9高温铋层压电陶瓷具有很好的高温应用前景。
Select
表面改性对可膨胀石墨填充PP/TPU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晓浪;徐阳;陈漫;秦军;于杰
. 2014, 45(02):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对可膨胀石墨(EG)填充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对PP/PUT/EG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G是一种有效的阻燃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未改性的EG对PP/TPU基体有促进成核结晶作用;而偶联剂的添加削弱EG粒子对基体的这种作用。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改善PP/PUT/E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加入20 phr的E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由改性前的5.3 MPa和17.6 %提高到经改性后的5.6 MPa和18.3 %。
Select
Cu/Ti-HMS分子筛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
王广建;刘英环;张健康;杨志坚
. 2014, 45(02):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二胺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室温下合成了六方介孔硅(HMS)以及一系列不同n(Si)/n(Ti)的介孔分子筛Ti-HMS。并分别以HMS和Ti-HMS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合成了Cu-HMS和Cu/Ti-HMS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了硅钛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O2/S的摩尔比对Cu/Ti-HMS脱除模型油中噻吩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HMS与Ti-HMS均有明显的六方介孔特征,引入Cu后六方介孔结构仍保持完好。Cu/Ti-HMS能有效的催化氧化脱除噻吩。在常压70 oC时,当催化剂用量为0.1 g/10mL模油,n(H2O2)/n(S)为6,乙腈为萃取剂时,脱硫率达93.54%。
Select
多孔结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罗磊;乔辉;崔静;魏取福
. 2014, 45(02):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钛酸四正丁酯(TNBT)和溶剂丙酮为主要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VP/钛酸四正丁酯复合纳米纤维,经过煅烧最终得到多孔结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然后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比表面积(BET)测试手段对该材料进行形貌、结构等表征。最后,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在模拟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研究其光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经700℃煅烧后得到的TiO2纳米纤维光催化活性最好,3h后降解效率达到95.2%。
Select
Mg-9Al-1Zn-(0-0.6)Sr镁合金铸态组织及晶粒细化研究
吴璐;潘复生;杨明波;程仁菊;汤爱涛
. 2014, 45(02):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含Sr(0.05-0.6%)AZ91铸态镁合金组织进行了观察,并且采用“边-边匹配”模型研究了其细化机制。结果表明,微量Sr对AZ91铸态组织有明显的晶粒细化效果,Sr含量为0.05%时细化效果最为显著。通过“边-边匹配”模型计算,得到[0 2 1]Al4Sr∥[1 -1 0]Mg17Al12,(2 0 0)Al4Sr∥(3 3 2)Mg17Al12,表明微量Sr对AZ91镁合金铸态晶粒细化主要是Al4Sr相为Mg17Al12相的形成提供有效地异质形核核心,从而加速Mg17Al12相对α-Mg枝晶长大的阻碍作用。
Select
Mn2+掺杂水溶性ZnS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
颜爱国;薛继武;冯起芹;石亮;王建龙
. 2014, 45(02):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在3-巯基丙酸(MPA)为表面修饰剂下,成功制备出Mn2+掺杂水溶性ZnS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方法研究了Mn2+掺杂剂及掺杂量对ZnS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ZnS立方型闪锌矿结构,样品呈不规则球形,粒径主要集中在9.7nm左右;在320nm激发下,Mn2+掺杂ZnS量子点出现两个发射波峰,分别位于587nm和637nm处,其中587nm处的发射波峰为ZnS表面态缺陷发光,而637nm处的发射波峰则属于Mn2+: 4T1-6A1能级特征发光。同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Mn2+掺杂水溶性ZnS量子点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Select
环氧树脂改性无溶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复合乳液及其性能研究
费贵强;朱科;王海花;陈宗明;李菁熠
. 2014, 45(02):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系列环氧树脂(E-44)改性的无溶剂阴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 (TGA), 耐介质性及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E-44用量对WPUA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FT-IR表明:E-44中的-OH和环氧基都参与了反应。 TGA表明:E-44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涂膜的热稳定性。另外当W(E-44)=7.6%时,涂膜吸水率为6.13%, 吸乙醇率为49.78%,呈现良好耐介质性;且涂膜硬度可达2H,附着力达到0级,耐冲击性合格。
Select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GaN纳米线及其形貌结构和生长机理研究
万想;孟宪权;刘义鹤
. 2014, 45(02):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分别以Ni、Au为催化剂,氨化金属镓制备出GaN纳米线.运用SEM,EDX,T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GaN纳米线的形貌与结构。通过改变氨化温度、生长时间、催化剂、衬底以及Ga源和衬底间的距离等生长条件,研究了其对GaN纳米线形貌和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探讨纳米线的生长过程与机制,得到了生长GaN纳米线的最佳工艺。
Select
漆酶催化麻织物固定化溶菌酶及其抗菌性能
董爱学;王强;范雪荣;王平;崔莉;袁久刚;章金芳
. 2014, 45(02):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漆酶对木质素的催化作用将溶菌酶接枝到富含木质素的麻织物上,赋予其抗菌性。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证明了溶菌酶的接枝,对两种不同木质素含量的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黄麻织物)的接枝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应用扫描电镜(SEM)考察了接枝后麻纤维表面形态,研究了溶菌酶固定化后麻织物的抗菌性能和耐洗稳定性。结果表明:麻织物经漆酶催化可实现溶菌酶的固定化,麻纤维木质素含量越高,溶菌酶接枝越多,整理后棉/亚麻织物和黄麻织物抑菌率分别达到60.38%和72.87%,且通过接枝法固定溶菌酶的麻织物较吸附固定法具有更好的耐水洗稳定性和抗菌效果。
Select
基于PAPI-PDLLA仿生骨组织工程材料理化性能的研究
彭坤
. 2014, 45(02):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是评价其能否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材料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综合评价PAPI-PDLLA的表面亲/疏水性,从材料降解过程中失重率测定、分子量测定、pH值变化和表面形貌观察综合评价PAPI-PDLLA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亲水嵌段PAPI在材料中占的比重,可以调节材料的亲/疏水性能,并且还可缓解PDLLA降解过程中出现的酸性积累问题。因而,PAPI-PDLLA已具备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
Select
Fe3O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对Cd2+的吸附性能
王艳
. 2014, 45(02):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CMC)组装到Fe3O4上得到Fe3O4-羧甲基纤维素(Fe3O4-CMC),再用戊二醛将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到Fe3O4-CMC上,制备出Fe3O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Fe3O4-CMC-PEI)微球。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CMC-PEI微球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Fe3O4-CMC-PEI微球对Cd2+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MC组装到Fe3O4表面,Fe3O4-CMC和PEI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得到Fe3O4-CMC-PEI微球。Fe3O4-CMC-PEI微球的粒径为10-30nm,饱和磁化强度为55.20emu/g。Fe3O4在微球中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仍为纯单一相的反尖晶石型结构。Fe3O4-CMC-PEI微球对Cd2+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容量为69.44mg/g,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Select
不锈钢冠脉支架耦合扩张变形生物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
冯海全;陈彦龙;李治国;胡志勇;王志国
. 2014, 45(02):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不锈钢(SUS-316L)3种不同结构冠脉支架动静态耦合扩张过程和生物力学性能。研究支架在压握收缩、自由扩张、卸载过程以及脉流循环变应力持续作用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材料本构模型建立、边界条件、载荷定义和接触处理等关键技术。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得到了3种支架在耦合扩张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为807.9 MPa,最大塑性应变为0.208;3种支架的轴向缩短率、径向反弹率、扩张不均匀性都在13%以内,静态安全系数大于1.3,动态安全系数大于1.1;并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理论分析与体外扩张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7%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的模拟方法为冠脉支架的优化设计、新产品开发以及临床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Select
NBT-KBT-LBT系无铅陶瓷的弛豫相变与介电性能研究
王瑾;杜慧玲;史翔;杜娴;赵岑;
. 2014, 45(02):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采用传统电子陶瓷制备工艺获得无铅压电陶瓷(1-x)(0.8Na0.5Bi0.5TiO3-0.2K0.5Bi0.5TiO3)-xLi0.5Bi0.5TiO3 (NBT-KBT-xLBT),研究了该材料的相结构、介电、铁电及压电性能,结果表明: NBT-KBT中引入LBT形成了单相钙钛矿固溶体,LBT的引入量为0.08≤x≤0.10 时,该体系处于准同型相界处;随着LBT的引入量增加,陶瓷的烧结温度显著降低,介电温度异常峰对应的退极化温度Tf 向高温方向移动,而铁电-顺电相变峰Tm 则向低温方向移动,弛豫铁电相变特征也表现的更为明显,对弛豫相变与A位离子的局域分布不均匀及其在原子尺度上的有序无序排布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初步探讨;在NBT-KBT体系中引入LBT有助于改善其铁电性能,提高压电活性,矫顽场Ec从14.5kV/cm(x=0.06)降低至12.3kV/cm (x=0.12),在准同型相界处(x=0.10),压电常数d33 达到了145 pC/N。LBT组分引入到NBT-KBT体系中可获得高压电常数及低矫顽场的无铅压电材料。
工艺 技术
Select
纳米TiO2/玻璃纤维复合增强体的制备及表征
闫军
. 2014, 45(02):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植酸对短玻璃纤维粉进行预处理,然后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介质中通过胶溶-水解法在玻璃纤维表面制备了纳米TiO2。SEM观察表明直接在玻璃纤维表面进行制备难以形成有效包覆,而植酸处理有利于TiO2均匀包覆,纤维表面TiO2颗粒尺寸约50nm,呈多孔结构。XPS结果显示纳米TiO2/玻璃纤维复合粉体表面Ti元素处于TiO2中Ti4+结合态,同时存在Ti–O–Si键。分析粉体的XRD结果认为纳米TiO2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热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在受热过程中失重约6.3%,相应DTA曲线中未出现明显吸热峰。对比了原始玻璃纤维粉和纳米TiO2/玻璃纤维复合粉体在环氧树脂中分散状态,SEM观察表明未处理玻璃纤维难以与树脂形成有效的界面粘结,而经过改性后,复合颗粒与基体结合紧密,表面纳米TiO2参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显著改善了两相之间的界面作用。
Select
试样盒厚度和超声振动对共晶生长的影响
段萌萌
. 2014, 45(02):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时观测装置和定向凝固系统研究了SCN-Cam(Succinonitrile-wt%Camphor, wt%为质量分数)模拟合金的共晶生长过程。实验结果表明,SCN-23.6%Cam共晶模拟合金所形成的棒状共晶的相间距 随着界面推移速度 的增大而减小,与J-H模型吻合的较好;随着试样盒厚度的增加,SCN-23.6%Cam模拟合金的棒状共晶相间距增大;施加超声振动时,SCN-Cam模拟合金相图的共晶成分点向SCN方向移动, 单相区和( )两相区减小,共晶线温度升高。
Select
热压烧结AlN(Y2O3)陶瓷热导率的温度关系
袁文杰;李晓云;丘泰;陆万泽
. 2014, 45(02):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热压烧结技术,以Y2O3为烧结助剂制备AlN陶瓷。闪光法测试AlN陶瓷在室温到200℃的温度关系。结果表明:AlN陶瓷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孔对AlN陶瓷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速率有抑制作用,气孔率越小(致密度越高),热导率对温度变化越敏感;AlN陶瓷钇铝酸盐晶界相含量对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速率有促进作用,钇铝酸盐含量越高,热导率对温度变化越敏感。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书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