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14-08-15
  

  • 全选
    |
    工艺 技术
  • 谈娟娟;杨凯;胡良全
    . 2014, 45(15):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分析和流变分析技术,系统的分析了耐烧蚀混合树脂体系-聚硅氮烷与烯丙基酚醛(PSN/AP)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与化学流变特性。DSC分析表明该树脂体系的两组分间存在固化反应的同步性,表现为单一固化放热峰,外推起始和终止反应温度分别为168℃、338℃。该混合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特性无法用单一模型来描述,分析表明当温度低于和高于起始反应温度时,可分别采用工程模型方程和阿累尼乌斯关系方程拟合。模型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针对VARTM成型技术,最适宜的注射温度在125℃左右。
  • 研究 开发
  • 李兆
    . 2014, 45(15):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Y(MoO4)2:RE3+(RE=Eu, Sm, Pr)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该系列荧光粉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荧光粉的晶相,三种稀土离子的加入使得LiY(MoO4)2粉体形成片层状结构。利用PL(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并进行浓度猝灭机理分析,结果表明:Eu3+,Sm3+,Pr3+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7%、4%和1.5%。 LiY(MoO4)2:Eu3+荧光粉能够很好地被395nm的紫外光和465nm的蓝光有效激发而发射红光,而Sm3+和Pr3+掺杂的LiY(MoO4)2分别在406nm和453nm激发下,发射出650nm和657nm的红光,LiY(MoO4)2:RE3+(RE=Eu, Sm, Pr)系列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 宗奕珊
    . 2014, 45(15):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以此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酯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了以蓖麻油基聚氨酯(CPU)为壳、聚丙烯酸酯为核的无皂核壳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CPUA)复合乳液。研究了蓖麻油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确认了复合乳液的结构,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热失重(TGA)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能。结果表明,当C.O与PCDL中-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乳液性能稳定,胶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及力学性能。IR、XRD及TEM表明CPUA间存在一定的交联,促进了硬段、软段间的相容性。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相比,合成的CPUA热稳定性得以提高,胶膜拉伸强度高达111MPa。
  • 赵立臣;崔春翔;刘双进;戚玉敏;
    . 2014, 45(15):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镁在腐蚀环境中的耐蚀性,使用微弧氧化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一层保护性的陶瓷层,并在硅酸钠水溶液中对陶瓷层进行封孔。极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陶瓷层经封孔后在模拟体液(SBF)中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但SBF浸泡实验揭示在浸泡初期,陶瓷层并不能有效保护基体镁,直至因镁腐蚀而产生的沉积物对陶瓷层中存在的孔洞进行二次封孔后,基体镁的腐蚀才被显著延缓。另外,SBF浸泡实验也表明覆盖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样品能有效诱导Ca-P沉积。
  • 工艺 技术
  • 李海斌;崔振铎;李朝阳;朱胜利;杨贤金
    . 2014, 45(15):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碳氮共渗处理方法对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了硬质涂层。利用SEM、EDS、XRD和Vickers显微硬度仪分别对涂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结构、化学组成、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空蚀设备研究了涂层的空蚀行为。结果表明通过碳氮共渗处理在Ti-6Al-4V合金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无裂纹的Ti(C, N)涂层。该涂层具有的细晶结构,在空蚀过程中增加了裂纹萌生难度和扩展路径,减小了裂纹尖端应力和裂纹扩展速率,使其能够吸收、耗散更多的空蚀破坏能量,从而显著地改善了Ti-6Al-4V合金的耐空蚀性能。
  • 研究 开发
  • 杨小兰
    . 2014, 45(15):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第一性原理系统计算了Sr2Fe1-xCrxMoO6 体系中不同Cr含量(x = 0, 1/3, 0.5和1)所对应Sr2Fe1-xCrxMoO6 晶胞结构的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体系的晶格常数、总磁矩及Fe离子磁矩由于Cr掺杂而降低, 晶格发生畸变,并发现当Cr掺杂含量增加至0.5时自旋向上费米面附近态密度明显增加,超胞呈金属性, 但Sr2Fe1-xCrxMoO6(x = 0, 1/3, 0.5和1)仍保持半金属性。得出的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和理论值吻合较好,该结果为其材料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飞;马晓波
    . 2014, 45(15):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非傅里叶导热定律,采用镜像法和波函数展开法,研究了半无限功能梯度材料亚表面圆柱缺陷的热波散射问题。根据热波模型,分析了几何结构参数和物理参数对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温度波由超短激光脉冲在非透明功能梯度材料表面激发,圆柱缺陷表面的边界条件为绝热。本文计算结果可望在功能梯度材料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中得到应用和为导热反问题提供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 葛顺鑫;李方义;贾秀杰;郭琦
    . 2014, 45(15):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元硝酸盐是非常重要的传热介质,通过熔融法制备混合盐试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蓝宝石法分别研究测定了KNO3-NaNO2混合盐的热物性以及比热值。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硝酸盐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宜的工作温度在200~430℃之间。熔盐的比热值随成分不同有所变化,但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变化很小。本文为熔盐的使用工艺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
  • 袁野;何至青;严莉;熊传溪;董丽杰
    . 2014, 45(15):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1,12-二胺十二烷(DADA)与多层核壳CdSe/CdS/ZnS量子点通过相转移与配体交换技术制备出水溶、荧光性能稳定的QDs/DADA。将其溶解在pH值不同的水溶液中,通过测试发现QDs/DADA水溶液对pH具有光响应性,其荧光性能随着pH值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 尹学彬;丁文斌;申向;颜范勇;陈莉
    . 2014, 45(15):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酯化反应转化率,并减少传统催化剂对环境污染,本文采用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水凝胶代替传统浓硫酸及酸性催化剂催化酯化反应。通过考察凝胶的溶胀性能,探讨了凝胶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PAMPS凝胶对水分子的束缚作用,PAMPS凝胶能有效去除酯化反应中的副产物(水).凝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率达到89%,接近浓硫酸,而远比氨基磺酸高。经重复使用5次后,PAMPS凝胶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 程仁飞;徐志军;初瑞清;郝继功;杜鹃;姬万斌;李国荣
    . 2014, 45(15):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出了Bi1/2Na1/2Ti1-x(Mo1/2Sr1/2)xO3(简称BNT-MS-100x)系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Mo1/2Sr1/2)4+掺杂量对BNT基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o1/2Sr1/2)4+掺杂并未影响BNT陶瓷的晶体结构,仍为纯钙钛矿型结构,而且致密性良好。随着(Mo1/2Sr1/2)4+掺杂量增加,居里温度升高,剩余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0.004时,BNT-MS-100x陶瓷的压电系数最大,d33=104pC/N,介电损耗最小,tanδ=4.11%。
  • 李超群;李新海;王志兴;郭华军
    . 2014, 45(15):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在柠檬酸钠溶液中镍沉积的电化学行为。通过解析电化学阻抗谱,推导出镍沉积的阴极反应历程:镍沉积过程分两步得到两个电子,其中第一个得电子转移步骤是速率控制步骤,反应中生成了吸附态的电活性中间产物 ,而且以电感的形式影响电极反应的阻抗。从理论上推导了电极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动力学参数为:阴极过程Tafel斜率为0.142V,表观传递系数α=0.46,交换电流密度是7.56?10-6A/cm2,反应级数为 =1,在pH=2~5的缓冲溶液中,OH-浓度对电极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覆盖率θ不能忽略,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50.3kJ/mol。实验结果验证了电极反应机理的正确性。
  • 周卫兵;蔡凡凡;朱教群;程晓敏;原郭丰
    . 2014, 45(15):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己二酸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相,采用机械混合与熔融吸附的方法,制备出己二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FT-IR、DSC、热常数分析仪、TG、FE-SEM及热循环实验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能够有效吸附己二酸,两者之间化学相容性良好;随着膨胀石墨的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有减少趋势,导热系数则相应提高;当膨胀石墨的掺量为8wt.%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熔化、凝固相变潜热分别为237.66J/g、220.49J/g,导热系数为2.99W/(m·K),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江延;张力;何静;蔡武集;陈立富
    . 2014, 45(15):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正硅酸乙酯(TEO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致密的SiOC纤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VTMS中加入不同比例的TEOS或者PTMS可以把SiOC陶瓷纤维的碳含量在21.8%~30.1%之间调节。纤维中碳的含量和结构对其抗氧化性有显著影响。抗氧化性随着碳含量和碳畴尺寸的增加而下降,以75%VTMS-25%TEOS为原料制备的SiOC陶瓷纤维在空气中氧化时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降低氧扩散速度,使该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 代广珍
    . 2014, 45(15):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HfO2中间隙氧缺陷的特性。对HfO2中不同位置的间隙氧缺陷的形成能进行了计算,找出了最稳定的间隙氧缺陷位置,并对该位置缺陷计算了缺陷能级、态密度(DOS)和电荷俘获能。另外,还计算了间隙氧缺陷之间的距离对HfO2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间隙氧缺陷能够同时俘获电子和空穴,具有两性特征;俘获的电荷主要聚集在间隙氧和最近邻氧原子附近;间隙氧之间距离增大会使得缺陷之间由吸引变为排斥,排斥力随距离继续增大而减小,并且缺陷引入的受主能级量子态数显著增加,这有利于空穴隧穿电流增大,可以用来实现存储层电荷的快速擦除。
  • 唐孝芬;孟洁云;张兴祥;石海峰;李伟
    . 2014, 45(15):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合物相变材料是一类新型清洁、储能材料。本文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等研究了重复单元数(n)为2、10和20的聚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C16En)的结晶结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重复单元数n的变化对C16En的性能有重要影响。C16En在0 ℃下可形成完整的结晶结构,在n≥10时,C16En的结晶结构与聚乙二醇相似。C16E10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为33.7 ℃和15.0 ℃,热焓达到148 J/g,5%失重温度296 ℃,热稳定性优于正十六烷和1-十六醇,是一种有前途的聚合物相变材料。
  • 李宏林;杨桂生;吴玉程
    . 2014, 45(15):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4-甲苯异氰酸酯(TDI)和微晶纤维素(MCC)表面羟基等活性点发生化学反应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改性,将改性前后的纤维素(MCC和TMCC)分散到己内酰胺(CL)中并利用CL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得到MCC/PA6和TMCC/PA6复合材料,研究TDI对MCC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 Spectrometer)结果表明TDI和MCC表面发生了接枝反应。比较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发现MCC/PA6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随MCC含量增加而下降,TMCC/PA6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随TMCC含量增加变化不大,且TMCC/PA6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比MCC/PA6复合材料中CL的转化率;测试复合材料中PA6和纯PA6的分子量,结果表明MCC/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分子量随MCC含量增加明显降低,TMCC/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分子量随TMCC含量增加变化不大,TMCC/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分子量明显高于MCC/PA6复合材料中PA6的分子量,且与纯PA6的分子量几乎相同;测试MCC、TMCC含量为1 wt.%的复合材料与纯PA6在250 ℃的剪切黏度,发现复合材料250 ℃的剪切黏度在低频下均比PA6高,且前者最高,高频时两者趋向一致。
  • 工艺 技术
  • 赵建华
    . 2014, 45(15):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将机械振动应用于A356合金浇注过程中,测量不同振动频率下合金的充型长度,通过多项式回归,建立充型长度与振动频率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来探索机械振动对合金充型能力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A356铝合金充型过程中进行机械振动,使流动阻力减小,晶粒细化,改善金属液充型能力,而使界面换热系数增加,阻碍了充性,因此振动频率对充型能力的影响不是单调的,振动f在20Hz~50Hz之间存在一个频率,使A356铝合金的充型能力达到极大值,本文中此频率为35Hz,经过回归分析得出极大值点为f=39.05Hz,LMax=823.89mm。
  • 研究 开发
  • 王军涛;王文磊;来梦泽;曾德文
    . 2014, 45(15):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对称的Kohler模型对LiNO3-NaNO3-KNO3三元体系的相图进行预测,得到三元共晶点为395.50 K,摩尔分数组成为:XLiNO3=0.388, XNaNO3=0.102, XKNO3=0.510。对该共晶点组成材料进行DSC实验测定,其熔点为397.32 K,而热重TG测试表明热稳定温度为868.62 K,表明该材料有可能作为高温蓄热传热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热电厂及核能发电厂,工作温度范围为397.32-868.62 K。
  • 王海花;兰静
    . 2014, 45(15):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分析了软硬单体比例对WPUA乳液粒径、粘度,对胶膜的凝胶率、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WPUA乳液对纸张的增强作用。研究表明:随着w(MMA)增大,胶粒粒径增大,乳液粘度下降,胶膜凝胶率上升,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且当w(MMA)为14.37 %时,胶膜力学性能最佳。以质量分数为1 %的WPUA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施胶度达37.47s,湿强度达31.61 %。当w(MMA)为8.64 %时,耐折度达56 次。
  • 姜民政;张玉娥
    . 2014, 45(15):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抽油泵柱塞表面制备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的功能镀层,可有效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采用化学复合沉积方法,在20Cr抽油泵柱塞表面制备Ni-P-SiC镀层,并对其进行微观形貌、成分、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P-SiC镀层表面存在Ni和SiC两相。当SiC添加量为8g/L时,Ni-P-SiC镀层表面光滑、致密,晶粒粒径较小,其显微硬度高达897.2Hv。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该镀层样品磨痕较光滑,耐磨性更好。
  • 毛扬帆;辛梅华;李明春;邢宇
    . 2014, 45(15):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聚己内酯改性O-磺化壳聚糖(HSCS-g-PCL),用FTIR、EA 和1H NMR 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与胆固醇的混合单分子膜性质。结果表明,单组份HSCS-g-PCL单分子膜π-A曲线为膨胀型,而混合单分子膜则转变为凝聚型并均具有明显LE-LC相转变;随着胆固醇含量的增加,混合单分子膜的崩溃压和极限分子面积降低,最大压缩模量增大;胆固醇摩尔分数为0.6时两组分分子间作用力从相互排斥转为相互吸引,为0.8时,体系超额自由能ΔGexc最小,两组分间相容性最好,体系最稳定。
  • 陈雷明
    . 2014, 45(15):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铜基底上成功制备出大面积多层石墨烯薄膜, 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这些薄膜具有多层石墨烯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摩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其微观摩擦性能与石墨烯层数密切相关。
  • 李海鹏;周文静;韩冰
    . 2014, 45(15):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开展功能材料梯度折射率分布反投影滤波重建效果及其最小折射率分辨率的模拟分析。为提高折射率重建分辨率,论文选取适用于多投影方向的滤波反投影算法,分别分析了轴向梯度变化及径向梯度变化的两类功能材料梯度折射率重建效果,相同模拟条件下,重建误差均约为1%;同时也模拟分析了上述两类梯度折射率的最小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当投影量保持为90不变的情况下,径向梯度变化折射率较轴向梯度变化折射率重建准确度高,且相邻梯度间隔大于0.003时,重建得到的两种梯度变化趋势的梯度折射率分布仍然能较好的分辨出其梯度间隔。
  • 综述 进展
  • 罗贤;郭鹏飞;杨延清;金娜;刘帅
    . 2014, 45(15):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iC纳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比表面积、高强度以及高的热稳定性和热导率。静电纺丝法制备SiC纳米纤维被认为是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之一,并成功应用到了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多个领域。本文对静电纺丝原理和装置,静电纺丝法SiC纤维的制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和归纳,并对纤维的二级结构做了简短的介绍,最后对SiC纤维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提出了个人观点。
  • 工艺 技术
  • 陈卫民
    . 2014, 45(15):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接触角/界面张力测定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炭化、微波处理后竹束的物理化学性能,利用经过不同预处理的竹束制备了竹木重组材,研究了预处理对竹木重组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处理后竹束表面接触角变大,微波处理后竹束表面接触角变小;炭化处理后竹束表面的自由基浓度降低,微波处理后的竹束表面自由基浓度增大;炭化、微波处理均能使竹束表面纤维素结晶度增大,但炭化处理结晶度增幅较大;炭化处理后竹束表面亲水性羟基减少,而微波处理后竹束亲水性羟基增加;预处理竹木重组材的MOR值较未处理竹木重组材降低,MOE值变化幅度很小,炭化处理竹木重组材IB和TS值较未处理竹木重组材下降,而微波处理竹木重组材IB和TS值上升.
  • 姚武;夏强
    . 2014, 45(15):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掺和涂层两种方式制备碲化铋(Bi2Te3)-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研究了Bi2Te3掺量和掺加方式对水泥基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涂层掺加方式下水泥基材料的热电模型。结果表明,混掺Bi2Te3的碳纤维水泥基材料表现出极化效应,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极化效应减弱;掺加Bi2Te3可以显著改善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热电性能,以Bi2Te3作为涂层的水泥基材料比混掺具有更好的热电性能;热电模型分别计算Bi2Te3涂层和碳纤维水泥薄片的Seebeck系数,表明Bi2Te3涂层具有较高的Seebeck系数,从而提高整体水泥基材料的热电性能。
  • 何和智
    . 2014, 45(15):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剑麻纤维与炭黑一起蒸汽爆破,之后再与基体复合能够提高复合材料屏蔽效能。研究表明蒸汽爆破技术能有效地解决碳系粒子团聚的难题,改善碳系粒子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效果,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根据剑麻/石墨经过一次爆破,两次爆破和剑麻单独爆破后再与石墨共混三种加工方法制得复合材料并分别测试其屏蔽效能,得出剑麻/石墨经一次蒸汽爆破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最好。
  • 盛光敏;吕煜坤;黄振华
    . 2014, 45(15):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在地震交变载荷下的失效模型,本文采用恒应变控制方式,室温下对细晶化和余热处理两种生产工艺得到的400MPa级抗震钢筋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 疲劳寿命数据用双参数威布尔统计方程处理后采用Coffin-Manson和Hollomon公式拟合。为了计算地震载荷下钢筋的能量吸收率,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并命名为循环韧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余热处理钢筋,细晶钢筋具有更高的循环韧度,低周疲劳寿命,以及疲劳过渡寿命。余热处理钢筋在±1%应变幅以上加速循环软化,这是由于其表层回火马氏体中二次裂纹在循环载荷下萌生并快速扩展造成的。细晶钢筋循环塑性应变均匀,裂纹开裂几率小,具有较好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
  • 周曦;杨宇
    . 2014, 45(15):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利用离子束溅射制备双层Ge/Si量子点,通过变化Si隔离层厚度和Ge沉积量研究了埋层应变场对量子点生长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到隔离层厚度较薄时,双层结构中第二层量子点形成的临界厚度减小,生长过程提前;此外,随着Ge沉积量的增加,第二层量子点密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分布被调制的同时岛均匀长大呈现单模分布。增大隔离层厚度,埋层岛的生长模式在第二层岛生长时得到复制。本文通过隔离层传递的不均匀应变场解释了量子点生长模式的变化。
  • 魏香奕;石碧
    . 2014, 45(15):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I型胶原分子为原料,采用盐析-丙酮脱水-戊二醛交联的反应路线制备了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并采用SEM、FT-IR、DSC及比表面 孔隙分析仪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外观为浅黄色蓬松纤维形态,微观尺度上由直径在30~150nm 之间的纳米纤维交织而成;材料比表面积为26 m2/g,远大于天然胶原纤维及其改性产物的比表面积;材料中胶原分子的三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材料的热变性温度达到85℃。胶原重聚集纤维材料的制备思路,有望为胶原资源在吸附材料、催化剂载体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 梁桂强
    . 2014, 45(15):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直流电镀、脉冲电镀和超声波辅助脉冲电镀方法,在20钢表面制备Ni-SiC镀层。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制备方法对Ni-SiC镀层显微组织、成分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Ni-SiC镀层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超声波辅助脉冲电镀镀层Ni晶粒和SiC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94.5和46.8nm,其最大显微硬度为924.3Hv。直流电镀、脉冲电镀和超声波辅助脉冲电镀Ni-SiC镀层的摩擦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6、0.54和0.35,超声波辅助脉冲电镀镀层耐磨性能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