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14-11-15
  

  • 全选
    |
    工艺 技术
  • 缪宏;奚小波;张瑞宏;张剑峰;左敦稳
    . 2014, 45(2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真空平板玻璃封接温度较低和玻璃与封接焊料要具有相匹配热膨胀系数的特点,实验选定PbO-TiO2-SiO2-RxOy系封接焊料,采用真空熔接法侧边封接真空平板玻璃,利用EBSD、EDS、XRD方法分析了真空平板玻璃封接层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物相组成,研究了封接层与玻璃界面处结合性与稳定性,并对真空平板玻璃封边进行了剪切强度与气密性试验,测定了真空平板玻璃封边处的剪切性能与气密性能,探讨了真空平板玻璃的封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封接层与玻璃之间的界面清晰,结合紧密,封接效果良好,封接层分为厚度在7~9 μm的界面反应润湿层与厚度在180~190 μm的熔融层两个部分,界面处出现了元素迁移,并在界面反应润湿层生成了少量的PbTiO3。封接层无明显裂纹,存在少量不连通的气孔,但不影响其气密性能,封边气密性达到1.0×10-9 Pa?m3/s。
  • 研究 开发
  • 王莉
    . 2014, 45(21):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Fe52Co34Zr7B6Cu1非晶合金薄带。利用中频脉冲磁场对淬态非晶合金进行磁脉冲处理,并利用自制的磁致伸缩系数测量系统和穆斯堡尔谱对脉冲磁场处理前后的非晶样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处理后的样品发生了纳米晶化现象,晶化相主要为?-FeCo。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大,磁致伸缩系数出现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说明处理后的双相合金的磁学性能对于脉冲磁场的处理具有选择性。穆斯堡尔测试表明:试样经过脉冲磁场处理后整体上仍表现出明显的非晶态特征,随着脉冲磁场的增强,晶化量的百分比分别为9.9%,17.2%和28.3%。
  • 更藏多杰
    . 2014, 45(21):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Zn1-xFexO(x=1.0%,3.0%,5.0%)薄膜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及价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1-xFexO(x=1.0%, 3.0%, 5.0%)薄膜晶体结构为c轴择优生长的六角纤锌矿结构,Fe在晶体中以2+价和3+价两种价态存在。利用振动样品强磁计(VSM)对样品的铁磁性进行测试,薄膜样品在室温下具有明显的铁磁性,并经分析认为铁磁性来源可能于磁性离子与空位缺陷诱发束缚磁极子的结果。
  • 工艺 技术
  • 徐斌
    . 2014, 45(21):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酸铜-辛胺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热分解法单步制备了纳米铜及纳米铜/石蜡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DSC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相变温度和潜热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对铜粒形貌、尺寸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热敏性、热膨胀性和热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蜡包覆在铜粒表面,能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性,铜粒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纯石蜡相比,纳米铜/石蜡复合材料的热敏性明显提高,但其相变温度、潜热和体膨胀率则略有下降。
  • 方瑞萍;唐辉;苏秋宁;陈瑞瑞;李斌
    . 2014, 45(21):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丙烯无纺布为基材,表面紫外光诱导接枝丙烯酸,又依次通过酰胺化、酰肼化、叠氮化,以及紫外光辐照偶联明胶,得到吸附单宁性能较好的改性材料。通过质量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及扫描电镜等对基材、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进行了官能团测定、结构表征和吸水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各步反应均按预期引入了目标官能团,所制备的改性材料对单宁的最大吸附量为84.30mg/g。
  • 郑希;张文清
    . 2014, 45(21):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甲壳素(CT)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基质,与硅胶、无机盐氯化锂复合制备调湿材料,考察了基质配比、硅胶用量对调湿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复合调湿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配比CT: CMC: LiCl: 硅胶为2: 2: 2: 1(w/w)所制得的调湿材料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80%、60%和40%时,最大吸湿量可达到134%、70%和45%,添加硅胶的甲壳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基质复合调湿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放湿性能。
  • 柳金龙;沙玉辉
    . 2014, 45(21):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轧复合+冷轧减薄+退火”方法成功制备了0.20mm厚的硅浓度梯度高硅钢薄带,并采用SEM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制备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热轧复合板微观组织呈明显层状分布,复合界面为紧密冶金结合且经过83%的大冷轧变形未开裂。热轧和冷轧复合板带中均形成强α和γ织构,再结晶退火后形成强γ织构。冷轧和退火织构沿板厚呈显著的梯度分布特征,其主要来自于复合界面两侧硅浓度和初始热轧织构的差异性以及冷变形的不均匀性。
  • 王承
    . 2014, 45(21):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题以鄂州市含铬渣泥作为主要原料、宜昌页岩为校正原料制备防辐射集料,系统研究原材料的组成、预热制度、温升速率、煅烧制度对防辐射集料性能、矿物组成的影响,成功制备出表观密度高于2.30g/cm3,抗压强度高于5MPa,1h吸水率低于8%,对0.662MeV的γ射线线性衰减系数达0.172cm-1的防辐射集料。
  • 李俊
    . 2014, 45(21):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乙烯醇纤维(PVA)纤维作为增强材料,选定不同的粉煤灰掺量、石英砂级配、纤维掺量和养护工艺配制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研究上述因素对SHC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配制工艺流程可以保证纤维的均匀分散。随着龄期增加,SHCC极限拉伸应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拉伸强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大。自然养护有利于维持SHCC的高极限拉伸应变;蒸汽养护能提高SHCC早期的极限拉伸强度,但蒸汽养护使SHCC的极限拉伸应变随着龄期增加而明显降低。当FA/C=1.6、2.0、2.4,Vf=2.0%时,采用较细的石英砂和自然养护,28d龄期的SHCC极限拉伸强度4MPa以上,极限拉伸应变在3%以上。
  • 倪新亮;金凡亚;但敏;沈丽如;段旭如
    . 2014, 45(21):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浸润性,采用霍尔离子源等离子体放电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接触角测量、金相微观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法,分别探究不同参数(气压、电流、时间)对等离子体活化CFRP浸润性的影响,同时考察活化后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中浸润性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参数下活化所得基体表面的浸润性都显著提高;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C―C数量减少,C―O数量增加,酯基数量减少,酮基、羧基和醇羟基数量相应增加,基体表面极性增强,浸润性显著提高。基体表面活化后存在“老化”现象,常温水中保存可以延缓这种现象
  • 孙金菊;高建民
    . 2014, 45(21):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生物质材料制备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对于缓解资源紧缺、拓展活性炭在气相吸附和双电层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汉麻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影响;采用场电镜、孔径分析仪对样品的微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最显著因素分别为碱炭比和活化温度,在碱炭比4∶1、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为0.5h的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72%、碘吸附值为2047mg/g,比表面积为1924.08m2/g,总孔容为1.01cm3/g,平均孔径为2.1nm;该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发达(微孔率:81.19%),孔径分布较窄,同时存在超微孔和极微孔,且极微孔含量很高。
  • 王刚
    . 2014, 45(21):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涂层,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Fe基合金粉末以及获得的Fe基涂层的形貌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喷涂工艺可以获得非晶态的Fe基合金涂层。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耐腐蚀性实验表明,获得的非晶合金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
  • 林新华;李杰
    . 2014, 45(21):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Co0.942Fe0.058)71-xSi6.4B22.6Mox(x=0~5)非晶微带。合金微带的玻璃转化温度(Tg)随着Mo含量的增加由805K单调升高至832K;Mo含量为x=5时,过冷液相区?Tx达最大值,表明添加Mo提高了该体系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饱和磁化强度(Ms)随M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在Mo元素含量x=2时,矫顽力(Hc)值最小,有效磁导率(μe)最大。磁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磁场热处理对微带软磁性能改善更加明显。经过纵向磁场热处理,(Co0.942Fe0.058)69Si6.4B22.6Mo2非晶微带饱和磁化强度和有效磁导率分别达到80.99 emu/g和12510,与制备态相比,分别增加40.15%和65.52%;而矫顽力为0.64 A/m,减小48.39%。在驱动频率为43kHz时,以(Co0.942Fe0.058)69Si6.4B22.6Mo2为磁芯的MI磁敏感元件,对磁场灵敏度最大为136%/(A?m-1 ),对弱磁场响应灵敏。
  • 研究 开发
  • 邵长景;常永勤
    . 2014, 45(21):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了P掺杂ZnO纳米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纳米梳状产物均匀分布在Si衬底上。P掺杂ZnO纳米梳为高度结晶的六方纤锌矿结构,ZnO中P的掺杂含量约为2 at.%。室温光致发光(PL)光谱表明P掺杂ZnO纳米梳在样品不同区域的发光性能略有不同,但是均出现三个发光峰:紫外、绿光和近红外发光峰。同时PL结果也表明样品的整体结晶质量比较好。
  • 刘健梅
    . 2014, 45(21):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葡萄糖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TiO2光催化剂粉体。利用XRD、XPS、Raman、PL、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碳掺入到TiO2晶格中,使其平均粒径尺寸减小,促进了样品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拓展了TiO2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范围,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当C∶Ti的摩尔比为0.30,400℃条件下焙烧4h制备的样品催化性能最好,在普通日光灯下3h内对MB的降解率达90.17%,显著高于同等实验条件下的Degussa P25(49.71%)。
  • 翟倩倩;严岑琪;赵士贵;周传健;周凯运
    . 2014, 45(21):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钛酸四正丁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乙酰丙酮(Acac)为螯合剂、盐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利用溶胶-凝胶法、控制n(Ti): n(Si)=0.1~0.5,50 ℃水解温度下制备了含钛硅树脂,钛的引入使得杂化硅树脂在不使用催化剂和室温固化剂的情况下,140 ℃ 3 d实现固化。通过涂层外观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变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含Si-O-Ti共价键的杂化硅树脂;当n(Acac)/n(Ti)=0.3时,含钛硅树脂预聚物的储存稳定性较好;R/(Si+Ti)≥1.36时,能制备表面光滑的硅树脂;含钛杂化硅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且其热性能随钛含量的增大而提高。
  • 于丕风
    . 2014, 45(21):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采用传统氧化物工艺制备了NiO-CoO掺杂的MnZn的软磁铁氧体材料。研究了NiO,CoO复合掺杂对高Bs低损耗的MnZn铁氧体微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0.1wt% CoO和1.28wt% NiO的MnZn铁氧体晶粒生长均匀,具有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最低损耗点位于100℃。随着NiO掺杂量的增加,最低损耗点向高温方向移动。CoO 掺杂导致密度增大,功耗降低。在钟罩炉中按特定烧结曲线烧结MnZn铁氧体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μi=2198 , Pcv=319 kw/m3 , Bs=540mT (T=25℃) Bs=451mT (T=100℃)
  • 张琼;张盛明;卢晶;方桂珍
    . 2014, 45(21):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扩大碱木质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其对阳离子染料的应用范围,研究了以二甲基烯丙基木质素季铵盐(DL)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制备二甲基烯丙基木质素季铵盐-海藻酸钠两性聚电解质(DL-SA)。采用FI-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其两性聚合物的特点——等电点,结果表明:DL和SA接枝成功,其等电点为4.42, 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征。以对酸性黑ATT和亚甲基蓝为模拟染料,研究了DL-SA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染料絮凝影响因素(投加量、pH和温度),确定了对两种染料的最佳絮凝条件以及最佳脱色率为酸性黑ATT86.24%,亚甲基蓝99.15%,并初步探讨了其絮凝机理。
  • 朱耀东;贺国文;李衡峰;陈俊
    . 2014, 45(21):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两种含悬挂链的二元醇扩链剂(受阻酚二醇(TMP-derived diol)和2,2-2,2-二羟甲基丙酸卞基酯(BHP))和选用的单甘酯(GMS)分别与4,4-二苯醚二胺(ODA)以不同摩尔比混合扩链合成新型聚氨酯弹性体。用红外(FT-IR),热分析(DSC),动态力学性能(DMA)来表征二醇扩链剂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分离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悬挂链中基团的体积越大,阻碍作用越强;受阻酚二醇的引入使聚氨酯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升高,两相相容性增加,而GMS,BHP扩链反而使聚氨酯体系玻璃化温度降低,相分离增加;悬挂的多碳支链及受阻酚基团有利于抬升在高于玻璃化温度一定区域的阻尼值。
  • 潘勃;李晓云;丘泰
    . 2014, 45(21):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质量分数30%Al2O3-70%SiC为基,外加2~10%CaO-TiO2复合烧结助剂,制备了一系列SiC基复相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烧成温度和CaO-TiO2含量对该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400-1500 ℃,随着烧结温度增加,烧结致密性明显提高,当烧结温度1450℃,试样基本致密,当烧结助剂达到10 wt%时,显气孔率降至0.15%,陶瓷烧结致密。烧结助剂CaO-TiO2,α-Al2O3和方石英反应,在1200℃已经生成CaAl2Si2O8,在1300℃以后才开始生成CaTiSiO5,促进6H-SiC进一步氧化。烧结过程中,CaAl2Si2O8转化为玻璃相,在促进莫来石生成的同时也使试样致密。在1500℃,复合材料的主晶相是6H-SiC和莫来石。
  • 李生飞;倪玉山
    . 2014, 45(21):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压头晶体各向异性对纳米压痕变形机理的影响,本文用多尺度准连续介质(QC)法模拟了不同晶向的Ni压头与Ag薄膜的纳米压痕过程,对比不同晶向的压头在薄膜的弹-塑性转变点和最大载荷时薄膜中的原子滑移带,发现压头的晶向是决定薄膜开启原子滑移系的难易的关键因素。研究了压头在不同晶向下纳米压痕过程中Ag薄膜的变形机理,发现薄膜中原子滑移大都由压头拐角处触发。用Rice-Thomson位错模型计算得到压头表面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图,借助应力分布图讨论了薄膜原子滑移的开启机理。
  • 胡天航;郭凯;郭建伟;解孝林
    . 2014, 45(21):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两步法进行纳米铂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原位担载。首先利用柠檬酸(CA)对苯胺(ANI)自组装作用,制备PANI/CNT复合载体;进而比较了柠檬酸络合及未络合氯铂酸前驱体两种方式,通过原位还原铂,制备纳米铂-聚苯胺-碳纳米管(Pt-PANI/CN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A在初期利于PANI完整包覆CNT,且CA络合氯铂酸方式在后期利于纳米铂均匀可控担载,从而所得Pt-PANI/CNT材料表现出高电化学活性面积、甲醇的稳定电催化活性。本文对拓展复合纳米结构及性能提出了可行路线,利于未来探索。
  • 王艳丽;谭德新;于峰;吴小乐;邢宏龙
    . 2014, 45(21):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TG-DTG技术研究了聚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PPTPES)在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行为,利用模型拟合法和非模型拟合法求出了聚苯基三苯乙炔基硅烷树脂热分解反应动力学三因子及分解机理函数。计算结果表明:7种分析方法得到的PPTPES的平均热分解活化能为E=252.76kJ/mol,指前因子lgA=13.93,反应级数n=3,机理函数微分式为:f(α)=1/3(1-a)[-ln(1-a)]-2,积分式为:g(α)=[-ln(1-α)]3,反应遵循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 陈玉洁;宋林郁;张禄冲;陈中强;吴唯
    . 2014, 45(21):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合成了带有2-脲-4[1H]-嘧啶酮(UPy)基团的单体SCMHBMA和带有烷基侧链的烯类单体A6ACA,两种单体聚合最终得到分子链间通过四重氢键联接的新型网状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质谱表征了单体及最终产物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对合成产物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表明产物熔点低,热稳定性略低;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拉伸测试表明产物呈现良好的柔韧性,力学性能良好的弹性体性质。
  • 陈鹭义;梁业如;林志勇;康信仁;李争晖;符若文;吴丁财
    . 2014, 45(21):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具有微孔壳层的新型单分散中空炭纳米球作为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中空炭纳米球在K2SO4、Li2SO4和Na2SO4等水系中性电解液中的超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具有独特的微孔壳-球状中空腔纳米结构,该中空炭纳米球电极材料在这三种中性电解液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高效的电化学活性表面,是一种有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用炭电极材料。
  • 吴双迟
    . 2014, 45(21):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力生长因子(MGF,mechano-growth factor)是由Yang等发现并命名,是细胞对力刺激响应的产物,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利用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及相分离法制备了基于聚已内酯(PCL,polycaprolactone)的含MGF的葡聚糖纳米微球的纤维支架,间接性的保护了MGF活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微球和纤维支架进行了基础表征。同时,进一步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酶标仪分别考察了纳米微球中释放出来的MGF对细胞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含MGF的纳米微球支架能够显著促进hMSC增殖和迁移。此静电纺丝纤维支架能够较好的保护MGF的活性,有望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 李俊
    . 2014, 45(21):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运用“两步法”制备水基二氧化钛悬浮液,通过同时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两种分散剂来提高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在两种分散剂质量比不同的情况下,测量了SDS与PVP混合后溶液表面张力的变化情况;测量了水基二氧化钛悬浮液的吸光度,表面Zeta电位,并采用静置沉淀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比的混合分散剂对二氧化钛稳定性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VP与SDS的质量比不同会影响混合分散剂的稳定效果,在PVP和SDS质量比为1:2的时候,混合分散剂对TiO2悬浮液稳定性的提升最为明显。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PVP与SDS之间由于协同作用形成的静电和空间位阻的双重作用可能是提高TiO2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 尧华;孙小英;杭建忠;金鹿江;孙东博;施利毅
    . 2014, 45(21):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3种不同结构的聚醚胺(Jeffamine D230,D400,T403)分别固化环氧有机硅杂化树脂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涂层,并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固化的杂化涂层在机械性能、附着力和防腐蚀性能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APTES相比,聚醚胺可以提高杂化涂层的耐冲击高度1倍以上;聚醚胺D230和T403没有降低杂化涂层的硬度,而D400降低了杂化涂层的硬度;聚醚胺可以明显提高杂化涂层的初始附着力,同时大幅改善了涂层在老化过程中的“湿附着力”。采用盐雾实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杂化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聚醚胺固化剂明显改善了APTES固化杂化涂层的易开裂性,并提高了杂化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 胡志德;晏华;王雪梅;杨健健;郭骏骏
    . 2014, 45(21):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皂化反应和成纤过程是制备磁流变脂的关键环节,实验室分别在皂化时、稀释时、高温炼制时、冷却时加入羰基铁粉制备了4种不同工艺条件的磁流变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综合热分析仪(DSC-TG)等表征了其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了羰基铁粉对磁流变脂皂化和成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羰基铁粉不同加入方式对磁流变脂的微观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皂化前加入羰基铁粉会影响皂化反应的进行,相应磁流变脂的理化性能和离心沉降稳定性较差,但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磁性能。皂化反应结束后加入羰基铁粉,加入时机距皂纤维形成的时间越短,羰基铁粉在磁流变脂皂纤维结构中的分散越好,对应的长期沉降稳定性越好,但比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皂纤维形成后加入羰基铁粉形成的磁流变脂热稳定性差于皂纤维形成前加入羰基铁粉制备的磁流变脂。
  • 沈凡;赵明宇;卢吉;谯理格;丁庆军
    . 2014, 45(21):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拟扩散试验,对比了三种不同组成的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规律,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不同扩散位置的沥青微观结构及分子量分布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种类再生剂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扩散深度的增加,再生剂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老化沥青中相互吸附的沥青质团阻碍大分子量的改性组分在沥青中扩散,通过对沥青质分散可使改性再生剂与低粘度再生的扩散水平接近,研究成果对再生路面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 工艺 技术
  • 邓凌峰;余开明;严忠;夏燎源
    . 2014, 45(21):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溶胶凝胶烧结法制备了LiFePO4/graphene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循环伏安(CV)以及各种电化学检测技术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LiFePO4/graphene复合材料的表面上和其中的LiFePO4微小颗粒之间都有石墨烯,说明石墨烯与LiFePO4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立体导电网络,大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能及减少了电荷转移电阻,从而充分发挥了活性材料的全部潜力。电化学测量表明LiFePO4/graphene的电化学性能比LiFePO4/C更好。LiFePO4/graphene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良的大倍率性能,在0.1C和5C电流充放时,LiFePO4/graphene的比容量分别为163.81 mAh?g-1和101.57mAh?g-1,而LiFePO4/C仅为146.05 mAh?g-1和54.67 mAh?g-1。LiFePO4/graphene也具有优良循环性能,0.5C循环100次,容量保持率为98.48%。
  • 杨仁党;程峥;陈国伟;杨飞
    . 2014, 45(21):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调控粉末涂料的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利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了P(MMA-E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高岭土粉末涂料。实验研究了丙烯酸乙酯单体浓度等过程因素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并利用GPC、FT-IR、TG、DTG、DSC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粉末涂料的性能。实验表明,随着丙烯酸乙酯(EA)单体浓度的增加,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降低而其分子量分布变宽;当反应温度为75℃、时间为10h、单体MMA/EA比值在0.6/0.4与0.7/0.3之间时,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为(4.87-5.07)×104,且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随着丙烯酸乙酯含量的增加,MMA/EA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不断降低,且适宜于纸张表面干法涂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66℃之间。 随着高岭土添加量的增加,粉末涂料最大热降解温度逐渐提高,使粉末涂料既具备了良好的成膜性能,又具备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 综述 进展
  • 李兰;程博闻;康为民;闫静
    . 2014, 45(21):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较理想的基质材料,但也存在结晶度高、亲液性差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采用γ-射线、电子束、紫外等辐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溶液接枝聚合等方法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丙烯乙二醇醚醋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乙二醇等对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进展。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聚合物电解质对电解液的亲和性、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