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被收录情况
获奖情况
大事记
编委会
本届编委会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书
出版伦理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15-10-15
全选
|
工艺 技术
Select
静电组装法制备介孔二氧化钛
彭少华
. 2015, 46(19):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TiCl4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先通过水解、静电自组装和焙烧得到TiO2/MoO3,再用NaOH溶液溶解得到介孔TiO2。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仪(EDX),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和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ASAP)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合成的介孔二氧化钛BET比表面积为241 m2/g,平均孔直径为3.5nm。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发现介孔TiO2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
Select
AZ31镁合金钕基转化膜工艺与耐蚀性能研究
赵丁藏;张丁非;孙静;余大亮;潘复生
. 2015, 46(19):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AZ31镁合金钕基转化膜的制备工艺,并对膜层形貌,化学组成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优化得到了钕基转化膜的四个工艺条件的最佳水平组合为:Nd(NO3)3 浓度为5 g/L,H2O2 浓度为5ml/L,成膜时间 9 min,成膜温度 40 ℃。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工艺得到的钕基转化膜层均匀且致密,其主要成分是Nd2O3和少量MgO。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析氢实验研究了在3.5%NaCl溶液中钕基转化膜层对AZ31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钕基转化膜可以大大降低AZ31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当Nd(NO3)3浓度为5g/L时,钕基转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耐腐蚀性能最好。
Select
烧结温度对粉末冶金法制备Co-Cr-W合金性能的影响
彭和思
. 2015, 46(19):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粉末冶金法在真空条件下制备Co-Cr-W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90 min保温时间对合金的微观结构、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分析其致密化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250-14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孔隙不断减少并球化,材料的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不断增加,在1450℃密度达到最大值(8.75g/cm3),硬度和抗弯强度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分别为63.1HRC和382MPa。当烧结温度超过1450℃时晶粒粗化,出现过烧现象,材料的性能开始下降。当烧结温度达到1550℃时合金试样发生严重变形。
Select
多波段吸收PC滤光镜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杨凯元;王丽熙;张其土
. 2015, 46(19):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使用染料-高聚物混(dye-polymer)的方法将光吸收染料UV360、VIS532、NIR1064作为功能添加剂分散在聚碳酸酯(PC)中,采用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防紫外、防眩光、防980nm和1064nm激光波长的多波段吸收PC滤光镜片。研究了光吸收染料在聚碳酸酯中的吸收特性,确定了光吸收染料的添加量,最终制备的PC镜片在250~400 nm紫外波段的透过率为0.06%,在400~700 nm可见光波段的透过率为14.43%,在980nm和1064nm激光波长处的透过率为0.006%和0.003%(吸光度大于4)。镜片材料的冲击强度为60.4 kJ/m2,弯曲强度为120 Mpa,力学性能优良。在经过高温、低温和光照环境试验后,镜片的光学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Select
载药纳米Fe3O4/羧化壳聚糖磁性液体的制备与表征
楚明华;陈芳;李晓琦;李学慧
. 2015, 46(19):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化学共沉法制备Fe3O4磁性微粒,用水溶性较好的羧化壳聚糖及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瘤、光化性骨化病的氨基酮戊酸对Fe3O4磁性微粒进行两层包覆,最终形成载药Fe3O4/羧化壳聚糖磁性液体。采用XRD、TEM和FTIR对载药纳米Fe3O4/羧化壳聚糖磁性液体复合微球的晶型结构、官能团组成及微粒尺寸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检测结果说明,制备的载药纳米Fe3O4/羧化壳聚糖磁性液体,其核心组份为晶型较好的Fe3O4磁性纳米微粒,平均尺寸为11nm左右;载药Fe3O4/羧化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成类球状;氨基酮戊酸、羧化壳聚糖和Fe3O4分子间存在化学吸附作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观察到载药磁性液体的定向移动,有望实现在肿瘤治疗上的主动靶向给药作用。
Select
自分散SiNWs粉体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张霞;陈少平;樊文浩;王彦坤;孟庆森
. 2015, 46(19):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以Si粉和Ni(NO3)2?6H2O为原料,制备具有包覆结构的Si-Ni粉体,后经共晶生长析出具有自分散特征的硅纳米线(silicon nano wires, SiNWs)粉体。该粉体的成功制备有效解决了传统SiNWs易于缠绕和团聚的难题,使得SiNWs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成为可能。研究结果表明,SiNi摩尔比和Si粒径对镍包硅结构粉体、SiNWs的数量等生长动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粒径为74μm的Si粉获得的SiNWs呈线状,且当共晶反应温度为950℃,保温时间为120min, Si:Ni摩尔比为2:1,获得的SiNWs分布均匀,占总体积的80%。若采用球磨法将Si粉的粒径细化至100nm,则可获得以Si核为中心呈径向不断生长的SiNWs粉体,单根直径约150nm,长度约1.5μm,具有很好的自分散性。
Select
甘蔗渣缓冲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计宏伟;郭鑫;郭玉花;王丹丹
. 2015, 46(19):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蔗渣碎料为主要原料,利用马铃薯淀粉作胶黏剂,采用模压成型法,以热压时间(s)、热压温度(℃)、施胶量(%)、甘蔗渣粒径为研究要素,结合正交试验制备甘蔗渣缓冲材料,并利用SPSS软件及微观形貌分析对其性能进行对比,以得出最优制备方案;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甘蔗渣粒径及缓冲材料的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4个影响因素对缓冲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影响的显著性有所不同;就材料的最小缓冲系数而言,当热压时间为50s,热压温度为120℃,施胶量为6%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材料的密度为170-190kg/m3量级最为适宜;甘蔗渣粒径大于7目时,缓冲材料最小缓冲系数达到最小值。
综述 进展
Select
金属/合金材料吸附气体的热脱附研究进展
朱特
功能材料. 2015, 46(19):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金属/合金材料中气体原子的迁移、聚集和成泡机制,通常以研究微观缺陷捕获气体原子的微观机制为出发点,分析气体原子与缺陷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材料中气体原子热动力学机制的一个主要课题。热脱附谱仪(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scopy, TDS)采用原子质谱分析技术测量材料表面吸附气体的热脱附量随温度变化,获取气体元素原子与空位、位错等微观缺陷的结合能,以及气体原子/气泡的迁移能、热脱附能等热力学参数,从而研究材料中不同微观缺陷捕获气体原子以及气泡形成的微观机理。本文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应用TDS技术研究金属/合金材料中气体元素与微观缺陷相互作用机理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应用TDS技术研究反应堆结构材料中辐照嬗变气体产物氢/氦的与辐照缺陷的相互作用。
Select
有机-无机杂化壳微胶囊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祝亚林
. 2015, 46(19):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微胶囊在药物、能源、催化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传统微胶囊的壳层一般为单一的有机聚合物、无机物或金属材料。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优异性能的发现,促进了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壳层的新型微胶囊的研究和发展。本文概述了有机-无机杂化壳微胶囊的种类、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分析了目前有机-无机杂化壳微胶囊领域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 开发
Select
硅油基γ-Fe2O3和Fe3O4复合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
郑航;邵慧萍
. 2015, 46(19):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将包覆后的Fe3O4磁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氧化,通过氧化时间的控制得到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性颗粒以及完全氧化的γ-Fe2O3磁性颗粒;以硅油为载液制备出Fe3O4磁流体①,γ-Fe2O3磁流体②,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流体③。研究发现Fe3O4磁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尺寸的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整体上呈现为类球形;Fe3O4磁颗粒部分和完全氧化制得的磁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并无明显变化,粒径仍为10nm左右,整体上也呈现为类球形。测试结果表明,样品①、②和③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12.45emu/g、14.25emu/g和25.08 emu/g,且它们在外加磁场下均呈现出良好的各向异性。
Select
微合金化对Ti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赵燕春;赵志平;袁小鹏
. 2015, 46(19):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了(Ti0.5Ni0.5-XZrX)80Cu20(X=0、0.02、0.04、0.06、0.08),通过对Zr的添加量的控制制备具有组织连续梯度的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其组织和力学行为及微量Zr的添加对此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过程的温度梯度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组织梯度,由表及里,主要为非晶相、马氏体相和奥氏体树枝晶相。铸态非晶基体上析出了B2-Ti(Ni, Cu)过冷奥氏体相和B19’-Ti(Ni,Cu)热诱发马氏体相,加载断裂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衍射峰比铸态增强且马氏体择优取向。随着Zr的不断添加,此系列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奥氏体含量不断下降,相变诱发塑性减弱,从而塑性逐级递减,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Select
陶瓷膜表面接枝改性及其在膜蒸馏过程中的应用
闫勋栋;潘艳秋
. 2015, 46(19):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表面接枝方法制备疏水性A12O3陶瓷膜,并将其应用于NaCl溶液的气隙式膜蒸馏过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定仪和SEM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改性剂成功接枝聚合到陶瓷膜表面;改性陶瓷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改性前后膜表面形貌和孔径没有明显变化。实验测得改性陶瓷膜的液体进入压力(LEP)为0.11MPa。膜蒸馏结果表明,渗透通量随溶液温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溶液温度是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NaCl截留率大于98.53%。研究结果证明,用二甲基二氯硅烷改性的陶瓷膜完全可用于NaCl溶液的膜蒸馏过程。
Select
pH值和无机盐添加剂对水热合成钨酸铋的影响
丁益;张奇才
. 2015, 46(19):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170℃的温和水热条件下,用Na2WO4?2H2O、Bi(NO3)3?5H2O为原料,硝酸钠为添加剂辅助制备了三维(3D)花球状钨酸铋粉体。通过改变添加剂的浓度,发现硝酸钠在诱导花球状钨酸铋的生长和自组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合适添加剂浓度的基础上,pH值的变化会对产物的物相和微观形貌有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不大于10.8时,产物为Bi2WO6,当pH=12.4时,产物转变为Bi3.84W0.16O6.24。当pH=1.2,硝酸钠浓度为4M时,获得粉体的比表面积为33.427m2g-1。
Select
加载高介电薄层的宽带频率选择表面吸波材料设计与制备研究
沈杨;裴志斌;屈绍波;庞永强;王甲富;张安学
. 2015, 46(19):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仿真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加载高介电薄层的宽带频率选择表面吸波材料,该吸波材料由FR4介质板、电阻损耗型频率选择表面、聚氨酯泡沫和金属背板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波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在3.6~24GHz频段范围内具有90%以上的吸收效果,且具有极化无关和宽入射角的吸收特性。加载高介电薄层的频率选择表面吸波材料的相对带宽能够达到带宽极限的58.0%,较未加载高介电薄层的优化带宽增加了11.0%,证明了加载高介电薄层有利于从结构上改善材料的吸收带宽。同时,通过Smith圆图从阻抗匹配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论证了加载高介电薄层有利于在更宽的频段范围内提高吸波材料与空气的阻抗匹配程度,从而实现宽带强吸收。该吸波材料电磁结构与夹层复合材料的力学结构非常类似,便于实现吸波与力学性能的兼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Select
纯Al及亚共晶Al-Si合金基体对吹气法泡沫铝泡孔结构的影响
周宇通;李言祥;袁建宇
. 2015, 46(19):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吹气法制备工艺,研究了纯Al及亚共晶Al-Si合金基体对泡沫铝平均泡孔尺寸、相对密度,平均泡壁厚度等泡孔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亚共晶Al-Si合金基体泡沫铝较纯Al基体泡沫铝具备更佳的泡孔结构,并且平均泡孔尺寸更小,相对密度更低,平均泡壁厚度更薄。而Si含量不同的亚共晶Al-Si合金基体泡沫铝之间的差别较小,泡孔结构参数基本一致。分别从合金相图、熔体表面张力,熔体粘度、液膜破裂的平均厚度等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本研究表明基体金属的种类也会对吹气法泡沫铝的产品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是生产中值得重视的一个因素。
Select
一维准周期声子晶体板中兰姆波的禁带特性分析
陈阿丽;郭凤丹;汪越胜
. 2015, 46(19):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超胞法,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计算了兰姆波在一维准周期声子晶体板中的频带结构,研究了其禁带特性和波动局部化现象。文中讨论了超胞的选取,通过模态图和位移矢量图进行了兰姆波的模态分析;讨论了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对兰姆波禁带的影响,其中结构参数包括板厚与晶格常数之比L/D和填充率f,材料参数包括组元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对Lamb波传播的控制和调节提供新的思路,为准周期声子晶体板用于声学功能器件的设计制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Select
喷砂-阳极氧化法构建分形超疏水Ti6Al4V表面及性能研究
沈一洲;汤文馨;陶海军;陈善龙;汪涛;陶杰
. 2015, 46(19):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采用喷砂-阳极氧化法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构建微纳二级复合结构,使用低表面能物质FAS-17(十七氟硅烷)修饰后可获得超疏水表面。结果显示:喷砂形成的微米级凸台与阳极氧化形成的纳米管复合结构表面的液滴接触角达到了159.8°。在空气中放置30天之后,仍然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并具有一定的耐盐水性能。
Select
固溶温度对FeNiAlTa形状记忆合金伪弹性影响
漆艳军;彭文屹
. 2015, 46(19):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压力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固溶温度对Fe54Ni32Al12.5Ta1.5合金伪弹性和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温度主要对合金晶粒大小和β相析出量两方面产生影响,改变固溶温度,合金伪弹性和硬度受晶粒大小和β相析出量的双重控制。综合伪弹性曲线和硬度测试结果可见,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时效态合金的抗压强度、可恢复应变和洛氏硬度都先增大后减小,残余应变先减小后增大,固溶温度为1423 K时,合金的抗压强度最大,达到1985.7 MPa,此时合金的可恢复应变也最大,达到15.12%,合金的硬度为最大值,达到58.9 HRC。继续升高固溶温度,合金出现局部过烧,降低了合金的伪弹性性能及硬度。
Select
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溶解过程的研究
廖其龙
. 2015, 46(19):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中硅、硼和铝元素的浸出情况。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试了铝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浸出液中硅、硼和铝元素的浓度。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溶液中硅的浓度会达到一定的饱和值,在溶解析出的动态过程中,玻璃表面会形成胶体层,该胶体层产生的阻碍效应会限制硼和铝的溶解。最终各元素都将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定量再现了玻璃固化体的溶解过程。
Select
Sn含量对Ni-Sn-P 镀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王琳琳;范洪远;王均;闫静;谷坛;吴华
. 2015, 46(19):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硫酸镍及四氯化锡为主盐,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L245上沉积Ni-Sn-P镀层。根据Sn含量不同,将试样分为6组。采用能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检测镀层特定元素的含量及表面结构形态;根据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谱分析镀层耐蚀性。结果表明:化学沉积中Sn元素的加入明显降低镀层的孔隙率,提高镀层的耐蚀性;Sn含量在7.05wt%的镀层的孔隙率最低,耐蚀性最好。
Select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MnO2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陈娜丽
. 2015, 46(19):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锰(MnO2)电极材料,研究了SDBS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所制MnO2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1 mol/L Na2SO4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CD)和交流阻抗法(EIS)测试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DBS对MnO2的晶型无明显影响,但使其粒径尺寸减小,形貌发生变化。MnO2的比电容随SDBS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DBS浓度为0.023 mol/L时制得的MnO2比电容可达193 F/g(电流密度为1 A/g),而不加SDBS时制得的MnO2比电容为156 F/g。
Select
水热体系中不同的前驱物对羟基磷灰石微结构的影响
代爱梅
. 2015, 46(19):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纳米羟基磷灰石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应用广泛,形貌控制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以磷酸为磷源前驱物,利用XRD、SEM及EDS系统比较研究了水热体系中不同钙源前驱物对合成羟基磷灰石(HAP)晶体微结构及晶体生长的影响,同时利用配位体理论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源前驱物在PH=10,水热温度200度、水热时间8h的条件下,均可以合成结晶度较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不同钙源前驱物对合成HAP产物的物相、分散性、结晶性及微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碳酸钙、氢氧化钙为钙源前驱物制备的HAP为类球状的纳米HAP, 氯化钙、硝酸钙为钙源前驱物制备的HAP呈短棒状,但与以硝酸钙为钙源前驱物制备的HAP晶体的结晶度、规整度、均一性及晶体极性生长特性相比,氯化钙较差。EDS分析证实,不同的前驱物合成产物的HAP晶体不含有任何杂质,但HAP晶体的钙磷比略有差别,平均钙磷比约为1.75,合成的HAP属于富钙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Select
三明治型电磁屏蔽功能复合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贾立霞
. 2015, 46(19):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强涤纶工业丝和不锈钢长丝配伍织制的机织间隔织物为增强体,在间隔织物空间中进行泡沫填充,织物表面进行树脂复合,制备了三明治型功能复合板材。对不锈钢长丝网格配置对板材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锈钢长丝网格的引入对三明治型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面层中添加不锈钢长丝网格后,复合板材具有了电磁屏蔽效能,双面添加不锈钢长丝网格的板材屏蔽效能明显优于只单面添加不锈钢长丝网格的板材,在高频区域屏蔽效能达到了30dB以上。不锈钢网格的添加未对复合板材的整体力学性能造成显著影响。
工艺 技术
Select
正交试验优化脉冲磁场-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工艺研究
马春阳
. 2015, 46(19):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钻井泥浆泵活塞的耐磨性能,采用脉冲磁场-电沉积方法在40Cr试件表面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磨损试验机、电子分析天平、扫描电镜、正交试验法研究并优化Ni-TiN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0.5 T时,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量到达最小值0.72 mg,当阴极电流密度和占空比分别为2.2 A/dm2和50%时,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量达到最小值6.4 mg。脉冲磁场-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磁场强度0.5 T,电流密度2.2 A/dm2,占空比40%。
Select
碳纳米管/水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包膜控释尿素的研制
杜杰;杜昌文;申亚珍;周子军;周健民
. 2015, 46(19):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多壁碳纳米管为改性材料制备水基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疏水性、力学性能和结构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继而研制复合材料包膜控释尿素,并测定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多壁碳纳米管能够有效地改善原水基聚丙烯酸酯膜材料的疏水性及力学性质,进而有效地减小养分释放速率;当多壁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 0.4 wt.% 时能够有效延缓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延长控释期。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使得碳纳米管/水基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包膜控释肥料的研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 开发
Select
钛掺杂对羟基磷灰石烧结稳定性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王莉丽;王秀峰;江红涛;王超
. 2015, 46(19):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沉淀法通过钛掺杂合成了不同钛掺杂量(0.2-2.4wt%)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粉,研究了钛掺杂量对其烧结稳定性和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钛掺杂量对羟基磷灰石的烧结稳定性和晶粒尺寸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钛掺杂量的增加,羟基磷灰石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 a轴、c轴尺寸及其晶胞体积都在增加,并且和钛掺杂量成正比。在1000℃-1200℃烧结,不同钛掺杂量羟基磷灰石均未发生分解,表明钛掺杂抑制了羟基磷灰石的高温分解,提高了它的烧结稳定性。同时,钛掺杂有效限制了烧结过程中羟基磷灰石晶粒的长大,0.8wt%钛掺杂羟基磷灰石晶粒尺寸较纯羟基磷灰石晶粒尺寸明显细化。
Select
FeCuNbSiBV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压磁特性研究
陈杰;朱正吼;赵辉
. 2015, 46(19):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压磁特性,并对不同成分带材的压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测试频率f=1kHz、压应力σ≤0.2MPa条件下,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闭合回路的电感值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带材具有良好的压磁稳定性,当退火温度为550℃时,带材的压磁特性稳定性最好,电感值与加载时间、SI(%)与压应力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处理工艺对Fe71.5Cu1Nb3Si13.5B9V2带材的压磁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退火工艺为300℃×30min时SI(%)达到最大值0.183;带材的压磁效应与其成分有关,相同测试条件下,Fe73.5CulNb3Si13.5B9带材具有最大的压磁效应,Fe78Si9B13带材次之,Fe71.5Cu1Nb3Si13.5B9V2带材压磁效应最小。
工艺 技术
Select
RuO2-SnO2阳极电催化活性及氧化电解水制备
李文阳;任占冬;朱玉婵;杨晓鸿;全姗姗;高洁;柴波;陈红梅
. 2015, 46(19):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电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杀菌剂,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氧化电解水制备过程中,缺少对关键电极材料的研究,没有建立电极材料与杀菌活性因子(HClO)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热分解法制备RuO2-SnO2氧化物合金电极。通过XRD表征可以看出其晶型为典型的金红石型结构,进一步通过循环伏安(CV)表征证明其表面为典型的RuO2电化学特征,没有SnO2电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伏安(LSV)技术分别考察了RuO2-SnO2的析氯极化曲线和析氧极化曲线,研究表明电流密度为70mA?cm-2时,RuO2-SnO2电极的析氯析氧电势差为368mV,而RuO2为278mV,提高了析氯反应选择性。在此基础上,对RuO2-SnO2电极在实际制备氧化电解水过程中的电解效率,有效氯含量、次氯酸含量及强化试验寿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RuO2-SnO2电极比RuO2电极氯离子电解效率提高了11.34%,有效氯含量提高了35.57%,次氯酸含量提高了33.62%,电极强化试验寿命提高了14倍。最后,通过SEM表征和电化学孔隙率的计算,表明RuO2-SnO2电极表面较平整,内部孔隙率大,所以使电解液不容易渗透到电极内部,而使电极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都将得到提高。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论文版权转让协议书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