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4-12-29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孙乃坤;杜胜杰
    . 2014, 45(S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弧熔炼法制备Sm2(FexCo1-x)17(x=0,0.3,0.7)母合金锭,均匀化退火后采用球磨方法制备纳米晶合金粉末。研究了Fe掺杂及球磨处理对Sm2(FexCo1-x)17合金结构、居里温度及永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增多,合金中1:5相逐渐减少,当x=0.7时,形成单相2:17型化合物,同时居里温度从938℃(x=0)下降到590℃(x=0.7)。球磨处理过程有利于形成单相2:17纳米合金粉,饱和磁化强度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同时内禀矫顽力和磁能积与球磨时间的关系呈两头下降的趋势。球磨时间在0.5~1h时,纳米合金粉末的永磁磁性能达到最佳,Sm2Co17的最佳磁性能为:4πMs=6.5kGs,iHc=3.1kOe, (BH)max=3.2MGOe。
  • 李军
    . 2014, 45(S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以石蜡为芯材,密胺树脂为壁材,壁材掺杂碳纳米管(CNTs)的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别对微胶囊的储热性能、热稳定性能、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散性实验证明了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分散性明显提高,讨论了不同CNTs加入量对微胶囊表面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NTs后,微胶囊的表面变得相对光滑,随着CNTs添加量的增加,微胶囊的包裹率从60.60%增大到了72.35%,导热系数从0.255 W/(m?K)增大到0.356 W/(m?K),同时其稳定性也明显提高。
  • 代仕梅;王丹;季燕青;高延敏
    . 2014, 45(S2):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磷钼酸为变色材料,氨基有机硅树脂为成膜物质成功制备了光致变色涂层,该光致变色涂层可用于自动划线新领域。并采用FTIR、ESR和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光致变色涂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光致变色涂料的光致变色性及其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变色涂料由黄色变为蓝色是因为其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磷钼酸与氨基有机硅树脂中的氨基发生光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磷钼蓝所致,且该变色为不可逆变色。
  • 李恒;卢珣;吴叔青
    . 2014, 45(S2):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机硅对单分散性二氧化硅纳米球疏水改性,通过浸涂提拉法和加热固化进行交联制得超疏水涂层。该文研究了单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球尺寸大小和有机硅含量对接触角的影响。探讨了涂层在高温与酸碱盐条件下超疏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溶胶二氧化硅纳米球粒径增加到130nm,无需继续添加气相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含量就能达到微纳米结构,从而实现超疏水性。随着有机硅含量增加,其接触角会先增加到极大值(151°)而后会下降。此外涂层可耐450°的高温,在不同的pH溶液和盐溶液中可保持其超疏水性能。扫描电镜照片表明涂层具有微纳米二维尺度粗糙结构
  • 李权;彭建;蒋显全;刘文君;程仁菊;潘复生
    . 2014, 45(S2):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Mg-2.0Zn-1.0Mn镁合金中添加稀土Ce进行均匀化和挤压实验,分析稀土Ce和均匀化对ZM21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稀土Ce可以有效细化ZM21合金的晶粒,提高ZM2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降低ZM21镁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潜热和凝固温度范围。均匀化退火对ZM21镁合金挤压制品的性能和组织影响较小,但对ZM21+Ce镁合金的性能和组织影响明显,两种合金的断口均为混合型断裂,其中ZM21+Ce镁合金倾向于韧性断裂。
  • 望军;蒋显全
    . 2014, 45(S2):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WC-Ni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对其粘结相成分优化做了研究。保持粘结相总量不变,通过添加少量的Fe粉来代替等质量的Ni粉,研究烧结体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随Fe粉添加量增加而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WC-Ni基硬质合金中加入少量的Fe粉即可起到明显的晶粒抑制作用;随着Fe添加量的增加,烧结体的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硬度则呈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WC-7%Ni-1%Fe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可达到Cr或Mo掺杂的WC-Ni硬质合金的水平。
  • 张祖力
    . 2014, 45(S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液位测量的方法很多,针对传统液位传感器难以实现准确可靠的液位测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差异显著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传感器。试验表明,研制的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原理正确,结构可行,性能可靠,可承受高温、高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液气(汽)界面,有必要推广到压力容器内应用。, 液位测量的方法很多,针对传统液位传感器难以实现准确可靠的液位测量,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它是基于发热体在气(汽)体和液体中放热系数差异显著的特点,设计的一种变液位测量为温差测量的传感器。试验表明,研制的多点感温式液位传感器原理正确,结构可行,性能可靠,可承受高温、高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液气(汽)界面,有必要推广到压力容器内应用。
  • 张灵敏
    . 2014, 45(S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亮
    . 2014, 45(S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利用轴对称单向压缩法研究了纯钛在变形温度从723-873 K范围内、应变速率从0.001-1 s-1 下的热压缩行为,并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对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轴对称单向压缩下的纯钛经历从应变硬化阶段到稳态变形阶段的过程,在低的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流变应力出现平台,高的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应力随变形过程逐渐增加。该合金流变应力的大小受变形温度、应变速率的强烈影响,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提高而增大,高纯钛是一种具有正应变速率敏感性的材料。该合金高温流变应力σ可采用 Zener-Hollomon 参数的函数来描述,函数表达式中参数A、α 和n 的值分别为1.841024 s-1、0.013MPa-1、12.66,其热变形激活能Q为415.69 kJ/mol。不同Z参数条件下微观组织对比分析表明在高的Z参数条件下,材料未发生动态再结晶,在低的Z参数条件下,材料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在Z值介于两者之间时材料发生部分再结晶。
  • 工艺 技术
  • 贾雷;王岭
    . 2014, 45(S2):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La1-xNdx)5.5WO12-δ(x=1/3, 1/2)质子-电子混合导体。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试样在湿润CO2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应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其在空气和湿润5%H2/Ar气氛中的电导率,并研究了试样在不同温度、不同氢分压下的透氢量。结果表明:(La1-xNdx)5.5WO12-δ(x=1/3, 1/2)经1550℃烧结后均形成立方萤石结构的致密烧结体;试样在800℃湿润CO2气氛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试样在湿润5%H2/Ar气氛下的电导率明显高于空气气氛,在湿润5%H2/Ar气氛中850℃时,(La1/2Nd1/2)5.5WO12-δ的电导率达到6.58×10-3 S?cm-1;在900℃、50%H2/N2时,厚度为1.56 mm的(La1/2Nd1/2)5.5WO12-δ透氢膜获得最大透氢量为0.079 mL?min-1?cm-2。
  • 姚海云
    . 2014, 45(S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b(Zr0.95,Ti0.05)O3(简称PZT(95/5) )反铁电纳米粉,差热分析确定干燥后粉体的煅烧温度范围为550~750℃。将干燥后粉体分别在550、600、650、750℃下煅烧,保温2小时,经XRD分析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主晶相的强度逐渐升高,杂质相的峰高逐渐减弱。当煅烧温度为750℃时,形成了完全的钙钛矿相。所制PZT95/5粉体的平均粒径约100 nm。
  • 张清华;杜禹璇;李英芝;赵昕
    . 2014, 45(S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热法合成的针状MnO2为锰源加入聚丙烯腈(PAN)有机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和碳化工艺制备可自支撑的锰氧化物/碳纳米纤维(MnOx/CNFs)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手段,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MnO2所得MnOx/CNFs复合电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特性。结果发现,在扫描速率为2mV/s时,MnO2添加量为30%的样品其比电容可达104F/g,50mV/s时电容仍可保持2mV/s时的40.3%,阻抗较小,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及倍率特性。
  • 黄磊;李成龙;王歆;陈元维;罗祥林
    . 2014, 45(S2):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磺酸丙基二乙醇基甲基铵内盐为引发剂开环丙交酯形成了含磺酸甜菜碱的聚乳酸(PLA-MPS),在确认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后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以疏水性化合物β-胡萝卜素(β-carotene)为模型药物研究胶束的载药性质,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载药量与包封率。结果表明,PLA-MPS胶束能够包载疏水性药物,PLA20-MPS胶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最大分别为10%和60.3%之间。
  • 杨漪;邓 军;程方明;赵大龙;唐凯
    . 2014, 45(S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具有较高LCST且响应速率快的温敏性水凝胶。以NaCl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相分离法合成了多孔水凝胶P(NIPA-co-S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浊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介质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相变温度和相变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NIPA-co-SA)水凝胶具有对温度敏感的响应特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达到75℃。NaCl水溶液浓度不影响产物的LCST,且随着反应中NaCl水溶液浓度的提高,水凝胶表面逐渐出现不连续的浅而封闭的小孔到互相贯穿的开孔,水凝胶相变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提高,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 杨加志
    . 2014, 45(S2):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研究不同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对水热碳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碳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借助傅立叶红外 (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糖类水热碳化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水热碳化法;糖类;碳微球;机理
  • 陈志彦
    . 2014, 45(S2):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本文以钛金属作衬底,FeSO4溶液为主要原料,采用微弧氧化法制备了超顺磁薄膜,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7.7A?m2/kg。探索了薄膜的形成工艺。运用IR、XRD、XPS和SEM等手段表征了超顺磁性薄膜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磁性薄膜主要由Fe3O4和(Fe2O3)x?2H2O晶体组成,表面比较光滑致密。简要推断了超顺磁薄膜的形成机理。
  • 综述 进展
  • 胡忠良;陈艺锋;李娜;丁燕鸿;刘富生;张伟
    . 2014, 45(S2):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潜在用途,目前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已有较多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但对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原理却很少进行系统论述。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制备方法和原理、制备方式,并对石墨烯表面的功能化改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各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过程逐一作了介绍,同时对今后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展望。
  • 刘星;汪新智;朱嘉琦;韩杰才
    . 2014, 45(S2):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红外窗口是高速导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部件,其恶劣的工作条件可能导致窗口结构和功能上的失效乃至整个红外探测系统的瘫痪,因此对窗口材料的失效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总结了红外窗口失效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设计理论、相关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汇总,并对红外窗口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工艺 技术
  • 林海波;沈剑辉;向艳慧;王益;鲁华锋;刘富;薛立新
    . 2014, 45(S2):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主要研究熔融加工工艺对石墨烯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分散及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高速混合机机械搅拌,使石墨烯微片、助剂与PVDF粉料均匀分散,然后分别经由熔融模压、双辊辊压、双辊混炼、双螺杆挤出和密炼等工艺制备得到PVDF/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并研究不同熔融制备工艺及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混合、合适的助剂体系和熔融工艺,可以得到石墨烯分散良好的复合材料;经定向分散熔融制备工艺所得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均优于不定向分散熔融工艺所得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
  • 研究 开发
  • 王华清;沈卫东;李锐
    . 2014, 45(S2):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锌多晶进行变形、退火等方式处理的基础上,运用金相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分析了金属锌的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锌单晶(002)晶面电极的氧化还原可逆性优于锌单晶(100)晶面电极,锌单晶(100)晶面电极的氧化和还原能力优于锌单晶(002)晶面电极;锌多晶电极的氧化性能和还原性能优于锌单晶电极;晶界、位错等缺陷会提高锌的溶解速度,同时电极表面的位错对还原过程中锌原子的沉积有利;晶粒的增大会减小晶界面积,使得锌电极的晶间腐蚀等局部腐蚀加剧,降低锌电极的耐蚀性,但是晶粒大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相对于位错及其他缺陷要小得多。
  • 钟永;周海宾
    . 2014, 45(S2):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LVL木纤维复合材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性能,对104个试样进行了温度在20~225℃下的三点静态抗弯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延性系数均明显减小;相对于高温中的试样,高温后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明显较高,而延性系数则较低。根据回归分析,提出了LVL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 综述 进展
  • 王婧;杨淼坤;张恒;张永明
    . 2014, 45(S2):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氟离子交换膜(PFIEM)是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离子膜氯碱工业的关键材料,在燃料电池、氯碱行业、钒电池等方面应用广泛,是目前无可替代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结构与性能直接关系着电池或电解槽的性能好坏。热处理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过程,简便易行,广泛用于全氟离子交换膜性能的研究。本文从离子膜的不同性能出发,分别阐述了热处理对质子电导率、甲醇透过率、力学性能、选择渗透性等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目前这方面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 研究 开发
  • 邓凌峰;余开明
    . 2014, 45(S2):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改性Hummers 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和通过化学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制得石墨烯,及以石墨烯作为正极材料LiCoO2的导电剂,并研究它们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石墨烯的表面褶皱使其能有效地包裹LiCoO2 颗粒,形成面接触的导电界面,从而显著提高了导电性。充放电试实验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LiCoO2的电化学反应活性、放电容量和高倍率循环性能。相对于传统的炭黑,LiCoO2的放电容量在0.2C 下提高了10mAh/g。石墨烯/LiCoO2电池在1C倍率下,循环300次后,放电容量由145.0 mAh/g衰减到137.8mAh/g,放电容量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5.1%。石墨烯/LiCoO2电池在20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达到132.1mAh/g,是1C放电容量的91.1%。
  • 莫颖慧;闫玉莲;苏慧超;张乾;赵河立;阮国岭
    . 2014, 45(S2):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是2004年制备出的单层碳原子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电容去离子中作为电极材料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自2009年第一篇相关文献发表以来石墨烯或其复合物(统称为石墨烯基电极材料)作为电容去离子电极材料的文献。对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电极性能参数(比电容、比表面积、平均孔直径、导电性等)进行了归纳和比较;讨论了不同石墨烯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容去离子的电吸附性能,并与其它碳电极材料作了对比;总结了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最后对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用于电容去离子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 王宁;杜华云;杨子梅;卫英慧;安艳丽;范薇;延欢欢
    . 2014, 45(S2):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利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SMAT)使低碳钢实现了表面纳米化,然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SMAT后低碳钢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最后通过CS350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系统对试样进行测试,分析及比较了低碳钢及其SMAT试样在0.05mol/L H2SO4+0.05mol/L Na2SO4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实验表明,在SMAT之后,20号钢的耐腐蚀性能好于10号钢,而这恰恰与粗晶状态下10号钢的耐腐蚀性能好于20号钢的结果相反,其原因值得探究。
  • 庞晓轩;刘朋闯;刘婷婷;李强;王庆富;张鹏程
    . 2014, 45(S2):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压烧结法在1950℃/50Mpa/1h工艺条件下分别对二硼化锆(ZrB2)粗粉,高能球磨超细粉及两者均添加Ni烧结助剂的四种粉末进行烧结。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定不同烧结体的密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附带的能谱仪(EDS)研究烧结体形貌及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纯相ZrB2粗粉的烧结致密化过程为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的球形颗粒切面接触及烧结颈传质;球磨细化后纯相ZrB2粉体的烧结致密化主要得益于粉体表面积及烧结活性的增大;金属Ni烧结助剂对ZrB2粗粉及细化粉体的烧结致密化均能起到促进作用;对ZrB2粗颗粒而言,Ni元素主要分布在粗颗粒交界处或残留孔隙内,起到增大ZrB2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及烧结颈传质速率的作用;对ZrB2超细粉而言,Ni元素主要分布在ZrB2晶界处,促进了ZrB2晶粒间的互扩散及微细孔隙的进一步缩小。
  • 刘亦武;王倩;谭井华;向贤伟;刘跃军
    . 2014, 45(S2):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丁二酸、1,4-丁二醇、1,3-丙二醇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低分子量的聚酯酰胺预聚体,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扩链剂对聚酯酰胺预聚体进行扩链,得到了一系列Mw为10~17万的新型可降解丁二酸-1,4-丁二醇-1,3丙二醇-尿素共聚物(聚酯酰胺),并采用流延法制备了聚酯酰胺薄膜。考察了尿素含量对聚酯酰胺热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NMR、GPC、TG、DSC和XRD等对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尿素含量的增加,聚酯酰胺的熔点和热稳定性下降。尿素的加入未改变聚酯酰胺中聚酯相的晶型,但破坏了聚酯链段的规整性,使其结晶度降低。随着尿素的加入,聚酯酰胺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不断提高。
  • 霍晓敏;孙柳霞;乔军;王德庆
    . 2014, 45(S2):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研究了共沉积法制备Ni-Fe-Cr多孔耐热泡沫合金过程中,工艺参数对Ni-Fe-Cr合金镀层中Cr、Fe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能量色射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镀层成分、微观结构及其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Ni-Fe-Cr多孔泡沫合金试样进行了耐热性能测试.研究表明:CrC13?6H2O 160 g/L,阴极电流密度24 A/dm2,镀液pH值2.0,温度30 oC.在优化参数下,电镀30 min,可制得Cr质量分数为21.4 %,Fe质量分数为43.6 %的Ni-Fe-Cr多孔泡沫合金.经测试,Ni-Fe-Cr多孔泡沫合金表面由紧密排列的球形颗粒组成,并形成了面心立方微观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 卢云;元杰;宫岩坤;胡永达;杨春
    . 2014, 45(S2):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液相共沉积法合成了RuO2/AC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导电剂对RuO2/AC复合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进而通过扫描电镜对不同导电剂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8wt%的H2SO4溶液中,电流密度为2mA/cm2,以CNTs、AB、KS6、Super P Li为导电剂时比容量和ESR分别为689F/g、556F/g、574F/g、512F/g,0.19Ω、0.36Ω、0.32Ω、0.41Ω。
  • 刘玲;陈剑铭;丁绍楠;李风萍;姚艳波;刘安华
    . 2014, 45(S2):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研究了含钴聚碳硅烷交联丝的氧含量对所成含钴碳化硅(Co-SiC)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交联丝Co-PCS-Air,Co-PCS-O2的氧含量较高,陶瓷产率较高,所成纤维的SiCxOy相含量较高、β-SiC和CoSi晶粒的增长速度较快、晶粒的尺寸较大、达到最大力学性能的烧结温度较低、电阻率也较低。该纤维电阻率在100 Ω·cm~ 103 Ω·cm之间可调,且具有一定的磁性,有望用作吸波纤维。
  • 蒋佳莉;周邓飞;巫晓华;钱杨;周翔;王秀华
    . 2014, 45(S2):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有机蒙脱土(OMMT)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尼龙6(PA6)共混物。通过抽提、SEM、TEM、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OMMT在PA6相中的定向分散现象及共混体系相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OMMT可以定向分散在ABS/PA6共混物的PA6相中,使形成共连续结构的聚合物比例范围变宽;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形成共连续结构所需的PA6的含量降低,同时相尺寸减小;OMMT的临界含量(ΦOMMT)和形成共连续PA6的质量分数(ΦPA6)存在近似的反比关系,其特征参数n值约为8,据此可根据共混体系中PA6的含量,推算形成相反转所需的OMMT添加量,为相关共混物的制备提供有益的借鉴。
  • 杨阳;牛帅;李智慧;何素芹;刘文涛;朱诚身
    . 2014, 45(S2):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具有优良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和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的pH敏感性天然高分子壳聚糖(CS)为基本原料,采用辐射法合成了PNIPA/CS智能水凝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水凝胶的结构,并测定了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退溶胀动力学和平衡溶胀率,研究了CS含量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分子上的C3-OH和/或C6-OH和PNIPA发生了接枝反应,PNIPA/CS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CS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CS含量为20%的水凝胶其溶胀过程主要由链段的松弛来控制,该水凝胶的平均失水率约为94%,其较低温临界温度(LCST)约为37℃。
  • 徐明涛
    . 2014, 45(S2):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不同温度煅烧下得到的电纺ZnO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以醋酸锌和聚乙烯醇(PVA)制备前驱体,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复合纤维,然后以400℃、500℃、600℃、800℃高温煅烧2h得到氧化锌纳米纤维。采用热重分析(TGA)、元素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得到的纤维的形貌、结构进行测试分析。未处理以及以400℃、600℃、800℃煅烧后纤维的直径分别为207, 135, 158和200 nm,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00℃,500℃,600℃煅烧后得到的ZnO晶粒尺寸分别为24.25 nm、33.52 nm和35.37 nm,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对比不同温度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锌纳米纤维,确定最佳煅烧温度为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