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3年, 第44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3-07-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黄艳芹
    . 2013, 44(13):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快速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的BiFeO3块体为靶材,用激光脉冲沉积(PLD)法在不同衬底上制备了BiFeO3(100)/LaNiO3(100)/Si(100)、BiFeO3(111)/LaNiO3(111)/SrTiO3(111)、BiFeO3(110)/Pt/TiO2/SiO2/Si、BiFeO3(110)LaNiO3(110)/Pt/TiO2/SiO2/Si不同择优取向的薄膜。 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取向受衬底的影响,通过铁电铁磁性能研究,BiFeO3(111)择优取向性能最佳。SrTiO3衬底上(111)取向的BiFeO3薄膜铁电剩余极化值达到了30.3 μC/cm2,漏电流为1.0×10-3A/cm2,饱和磁化强度为20.0 emu/cm3。
  • 雷晓玲
    . 2013, 44(1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并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成功地合成了α-MnO2纳米线, 采用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二氧化锰的晶相、成分和形貌,初步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纳米结构MnO2合成的影响,对二氧化锰降解亚甲基蓝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α-MnO2纳米颗粒和纳米线的合成是可控的,α-MnO2纳米结构的尺寸和形貌对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有较大的影响,其中150度所得的α-MnO2纳米线,其直径约为20~30 nm,降解效果最佳,180min时可降解91%。
  • 岳远霞;冯庆;王寅
    . 2013, 44(1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金属杂质掺杂TiO2半导体改善对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性质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相关杂质缺陷的形成能研究却不多。本文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之后的缺陷形成能与电子性质。结果表明:三种元素掺杂进入二氧化钛后缺陷形成能的大小排序为C>N>F,说明F元素最容易掺杂进入二氧化钛晶格。但是掺入F元素后对二氧化钛禁带宽度的改变不大,在提高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F元素的效果不如N,C两种元素。因此,对于掺杂来改善二氧化钛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N元素比C,F的效果更好。
  • 李斌;王钰;
    . 2013, 44(13):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阐述了导电橡胶的导电特性与导电机理,分析了导电橡胶的压阻效应和温度效应,实验制备了导电橡胶试样,并研究了试样添加不同导电粒子后的压阻特性和温度特性。研究表明,导电橡胶添加不同导电材料时呈现出不同的温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单独添加乙炔炭黑的导电橡胶在30-70℃之间呈现负温度效应,在70-120℃之间呈现正温度效应;乙炔炭黑与N472并用的导电橡胶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正温度效应;添加纳米Al2O3的导电橡胶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正温度效应和负温度效应。探讨了压力变化时电阻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了产生不同温度特性的主要原因。
  • 张微
    . 2013, 44(1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主要通过红绿磷光材料R-4B和GIr1掺杂的方法,制备了黄光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MoO3(X)/NPB(40nm)/TCTA(10nm)/CBP: GIr114%: R-4B2%(30nm)/ BCP(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TCTA和BCP分别为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同时结合TCTA和BCP对载流子的高效阻挡作用,通过优化MoO3的厚度来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发现当增加MoO3的厚度为90nm时,在较大的电压范围内,器件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色坐标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7.13mA.cm-2时,器件达到最高电流效率29.2cd.A-1,亮度为2081cd.m-2;电流密度为151.7cd.m2时,获得最高亮度为24430cd.m-2,电流效率为16.0cd.A-1;器件色坐标稳定性较好,当电压为5、10、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5020,0.4812)、(0.4862,0.4962)、(0.4786,0.5027)。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以及阻挡层对发光区域的有效限定。
  • 宣晓雅;王青;李鑫;王正辉
    . 2013, 44(13):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DOS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带环氧结构的纳米聚合物粒子(EPPs)。EPPs与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后制得粒径增大数十倍的海绵状电正性聚合物微粒(CPPs),CPPs的电荷密度用胶体滴定法进行测定,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用烧瓶振荡法研究了CPPs的抗菌性,结果表明,CPPs对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抑菌率均超过98.5%。
  • 钱觉时;陈伟;汪宏涛;张琳;李美利
    . 2013, 44(13):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量电阻率可望实现对混凝土养护过程的监测。测量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1-5cm表层区域内电阻率随养护龄期的变化,然后测量不同条件养护28d的混凝土浸水后表层区域电阻率随浸水时间的变化,最后对比分析混凝土表层区域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用混凝土表层1-2cm与4-5cm区域电阻率的差值可以反映混凝土养护状态,差值越大表明混凝土的养护不良;根据水分侵入条件下混凝土表层不同区域电阻率降低程度,可以判断混凝土养护效率,电阻率降低幅度越大表明混凝土养护不良。
  • 姚晓林;徐高祥;刘盛全
    . 2013, 44(13):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速生林木材为基体,丁二酸C4H6O4和苹果酸C4H6O5为络合剂,N2H4?H2O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在木材基质内将醋酸镍原位还原得到金属Ni木材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光学显微结果显示金属镍在木材细胞壁内分布均匀;XRD结果显示在44.5°出现了Ni(111)的特征峰;SEM结果表明金属镍为片状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微粒尺寸约为0.5-1μ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当金属镍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12h时,比例极限和抗压强度相对于生材可增加83.42%和20.65%。导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显著增加,在Ni的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为6 hr时电导率达到最大为125×10-4 S?m-1。
  • 赵孔银
    . 2013, 44(13):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别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微球(PMAA-TRIM)、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钙微球为载体,以甲基橙为模板,KH-570和KH-550硅烷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复合微球。研究四种不同载体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印迹效率、识别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甲基橙印迹复合微球对其模板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较大的吸附量。以PMAA-TRIM微球、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 费贵强;朱科;沈一丁;王海花;陈宗明
    . 2013, 44(1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二羟甲基丁酸(DM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了无溶剂阴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复合乳液,并系统地研究了n(NCO)/n(OH)(R值)、亲水扩链剂DMBA和硬单体MMA的用量对WPUA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PUA乳胶粒呈核-壳结构,当R=1.2,w(DMBA)=3.1%,w(MMA)=26.6%时,所得的WPUA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窄,平均粒径为98.98nm,乳胶膜呈现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拉伸强度为17.02MPa,断裂伸长率为109%,吸水率低至6.9%。
  • 田妥;宋健;冯荣秀;徐恒启
    . 2013, 44(13):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凝胶因子在醇类复合相变材料中的应用,以十八醇为储能材料,以二(3,4-二甲基苄叉)山梨醇(DMDBS)为凝胶因子制备了一种新的凝胶态复合相变材料,得到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储能密度,相变材料的含量可达到94.2%。所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不易发生泄漏,DMDBS添加量为3%时,复合相变材料的凝胶解缔温度为177.4-189.8℃,远高于十八醇的熔点。DSC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的熔融焓变和凝固焓变分别为184.4J/g和180.9J/g。经过100次热循环实验后,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焓变值略有降低。通过SEM观察了复合相变材料和干凝胶的表面形态。通过添加膨胀石墨(EG)提高了复合PCM的导热性,使升温和降温时间分别缩短了54.75%和56.36%。
  • 王灵婕;郭太良;杨尊先;叶芸
    . 2013, 44(13):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碳热还原-氧化法成功制备大小均匀的MgO纳米线,采用场致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及晶体结构。采用丝网印刷将MgO纳米线转移到阴极电极,并将阴极电极与印刷有荧光粉的阳极电极组装成二级场致发射器件。场致电子发射测试表明MgO纳米线具有较好的电子发射特性:其阈值电场强度仅为3.82 V/μm(1 mA/cm2),最高电流密度达到2.68 mA/cm2(4.01V/μm),发光亮度为1152 cd/m2,4小时内没有明显的衰减。MgO有望作为冷阴极材料在场致发射器件上得到应用。
  • 巫亮;张旭海;李凡;曾宇乔;徐笑;李想;武小冕;蒋建清
    . 2013, 44(13):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高温下掺入Ag的CrN涂层的组织性能,在沉积温度为800 ℃的条件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CrN/Ag硬质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XRD)和维氏硬度计,综合分析了800 ℃沉积温度下,对不同Ag掺杂情况下CrN/Ag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700 ℃热处理工艺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Ag添加导致CrN晶相生长由(200)择优取向向无择优取向转变,并使得CrN/Ag涂层表面粗糙化;少量Ag(7 at%)添加可提高涂层硬度,过多Ag(21 at%)添加明显降低涂层硬度;高温热处理(700 ℃/1 h)后,纯CrN涂层的氧化并不明显,但是,随Ag含量增加,涂层氧化程度逐渐增加,且在高Ag(21 at%)涂层中Ag溢出现象显著; 涂层氧化及Ag溢出导致涂层硬度显著降低。
  • 姚武;左俊卿;吴科如
    . 2013, 44(13):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碳纳米管-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碳纳米管-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升温与降温过程中的热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基材料中碳纳米管掺量较低时(碳纳米管掺量占水泥质量百分比不高于0.5%),碳纳米管能有效改善水泥基体性能,密实基体结构。在碳纤维水泥基材料中掺入碳纳米管能有效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热电性能;当碳纳米管掺量为水泥质量0.5%,水泥基材料热电势率最多能提高260%,达到22.6μV/℃。与此同时,碳纳米管掺入能增强热电效应中温差电动势与温差关系的线性规律和可逆性规律。
  • 高敬恩
    . 2013, 44(13):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Fe76-xC7.0Si3.3B5.0P8.7Cux(x=0、0.3或0.7 at.%, 原子百分比)非晶合金中Cu的添加及纳米晶的形成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对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实验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晶化激活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退火之后的饱和磁化强度与合金中α-Fe纳米晶粒的密度和大小密切相关。Cu的添加可以影响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晶化激活能,添加少量的Cu(少于0.3 at.%)可以有效的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抑制退火过程中α-Fe纳米晶粒的析出,增强合金的热稳定性,而当Cu的添加量达到0.7 at.%时可以降低合金的晶化激活能,促进α-Fe纳米晶粒的形核,提高α-Fe纳米晶粒的密度,使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79T。
  • 胡建昌;张蓉;殷鹏飞;李银冰
    . 2013, 44(13):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流粉碎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然而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粉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自发团聚形成团聚体。本文将静电分散与气流粉碎相结合,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原始粉料经气流粉碎/静电分散方法处理后的粒径分布以及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了气流粉碎/静电分散中荷电电压对所制备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和颗粒荷电分散的时效性,结果表明荷电电压越高粉体分散性越好,经J/E处理后粉体粒径随时间变化关系满足d=Ae^(t/B)+d0。
  • 朱振峰;陈观宏
    . 2013, 44(13):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阐述了在低温下稳定γ-Ce2S3的不同方法: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镧系,碳或硅,磷酸盐、硼酸盐、少量的钒酸盐或砷酸盐前驱物。说明了磷酸盐和碱金属为更理想的添加剂。同时指出对硫化铈进行氧化物包覆处理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制备出氧化物完全包覆的硫化铈以及使用液相法制备硫化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杜宝盛
    . 2013, 44(13):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100) 基底上制备了纯Al2O3、掺杂浓度为0.3wt%、1wt%的Cr3+:Al2O3薄膜。制备态的薄膜为立方γ-Al2O3结构,经800 oC真空条件下退火1小时样品的结晶度有所提高,呈现α- Al2O3相与γ- Al2O3相的衍射峰。薄膜基本保持了靶材中原有各元素成分比例,平均粒径为250nm,形貌为条形。与Al2O3粉体相比,制备态薄膜在386nm处的发光峰强度明显提高。这可归因于薄膜中氧空位的增加使双氧空位吸收电子所产生的F2+色心浓度提高。薄膜经真空退火后在332nm、398nm附近的发光峰强度明显增强,这是由于薄膜中氧空位的增加提高了 F+、F色心浓度。与此同时,制备态薄膜在386nm附近发光峰经退火后由386nm蓝移至381nm,可归因于退火后制备态薄膜的内应力得到了释放。1wt% Cr3+掺杂薄膜在646nm、694nm出现Cr3+离子由4T2能级跃迁至4A2能级及由 能级跃迁至4A2能级产生的荧光发光峰。
  • 班大明;刘吉平
    . 2013, 44(13):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氯氧磷,苯酚和对苯二酚为主要原料,通过两步合成法,采用本体聚合制备了含磷阻燃剂聚苯氧基磷酸对苯二酚酯。使用红外光谱、1H、13C和31P-NMR核磁共振法确定了阻燃剂的结构。用热重分析测试了阻燃剂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聚磷酸酯的结构与预期结构相符;其初始分解温度为364℃,最快分解温度为547℃,700℃时的残炭量为36%,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 邓梅根;王仁清;冯义红
    . 2013, 44(13):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利用H2O2对石油焦进行氧化改性,以KOH为活化剂,在碱碳比为3:1时将改性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OAC-3);作为对比,在碱碳比为4:1时将未改性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AC-4)。采用XRD、I2吸附、N2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氧化改性对石油焦和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氧化改性使石油焦石墨微晶的晶面层间距由0.344nm增加到0.351nm,微晶厚度由2.34nm降低到1.86nm,降低了石油焦的活化难度。OAC-3和AC-4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066为2929m2/g;在0.1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分别为374.6和338.9F/g;基于OAC-3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好的功率特性和更低的内阻。
  • 李刚;李方义
    . 2013, 44(13):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类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以稻草纤维、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缓冲包装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生物质缓冲包装材料纤维与淀粉质量比、塑化剂、活性剂和发泡剂含量等对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材料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塑化剂>纤维与淀粉质量比>发泡剂>活性剂。塑化剂含量为12%、纤维与淀粉质量比为2:5、发泡剂含量为0.1%、活性剂含量为0.3%时其抗压强度可达0.94MPa。研究了塑化剂含量、纤维与淀粉质量比对材料缓冲性能的影响,随着塑化剂含量和纤维与淀粉质量比增大,材料缓冲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纤维与淀粉质量比为2:5、塑化剂含量为12%时,材料的缓冲系数最小,缓冲性能最好。与EPS(发泡聚苯乙烯)和EPE(发泡聚乙烯)等包装材料缓冲性能和回弹性能的比较表明生物质缓冲包装材料完全可以替代EPS和EPE等缓冲包装材料。
  • 李新政;李燕;赖伟东;白占国;赵昆;李晓苇
    . 2013, 44(13):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与显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热显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光吸收特性及浓度变化对微胶囊信息材料聚合与显色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由于在紫外波段光吸收能力的差异造成引发微胶囊内部单体聚合效率的不同,光引发剂联合应用引发单体聚合效果好于单独应用,且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随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光聚合产物对部分染料分子形成包裹与冻结作用,造成微胶囊显色密度的下降,且显色密度下降程度随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的提高逐渐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微胶囊内部光引发剂适宜浓度范围5-7%。
  • 王冰;唐立丹
    . 2013, 44(13):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了盐酸浓度对阵列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棒为金红石相,在盐酸与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0时,TiO2纳米棒阵列生长方向垂直于衬底,排列整齐,组织均匀致密。
  • 杨聚宝;胡艳春;胡华杰;陈晨;张克磊;杨海刚;马恒
    . 2013, 44(13):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空位掺杂的系列样品Sr2-x□xFeMoO6 (0≤x≤0.04),详细研究了其晶体结构。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m。晶胞参数随掺杂量也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空位的含量调控反位缺陷的浓度,Fe/Mo有序度从未掺杂时的91.02%降低到x=0.04时的61.26%。由Rietveld精修得到该系列样品详细的布拉格衍射峰的峰位信息。
  • 郑春满;宋植彦;魏海博;帖楠
    . 2013, 44(13):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无水乙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乙醇混合溶液(1:1)为溶剂体系,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透明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反射光谱仪等研究了溶剂体系对薄膜组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溶剂所制备的ZnO薄膜均为六方纤锌矿型结构,具有C轴择优取向;以乙二醇单甲醚/乙醇混合溶液(1:1)为溶剂制备的ZnO薄膜平整、致密,在可见光区域透光率达到90%左右,禁带宽度为3.25 eV,具备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电极材料的应用价值。
  • 杨振萍;吴月浩;边清泉
    . 2013, 44(13):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辐射聚合甲氧基聚氧化乙烯丙烯酸酯对聚烯烃隔膜进行表面改性。使改性后的隔膜具有良好对高极性电解液的湿润性。由于更高的对电解液的吸附作用,通过吸附更多的液态电解液,膜更易传导锂离子。改性膜作为隔膜制备的碳/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优良的容量保持性,也具有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
  • 陈超;杨海茹;张慧慧;邵惠丽;胡学超
    . 2013, 44(13):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不同偶联剂对长余辉发光粉末进行表面处理,比较其在NMMO水溶液中的沉降性变化,优选出合适的钛酸酯偶联剂以提高发光粉在NMMO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并采用干湿法纺丝,成功制备了长余辉绿色发光Lyocell纤维。结果表明,通过对发光粉的偶联剂处理,所得发光Lyocell纤维强度略有提高。随着发光粉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热性能和结晶度有所降低, 初始发光亮度提高。当发光粉含量>10wt%时,纤维的衰减时间常数迅速增大,余辉性能提高。
  • 盖晓玲
    . 2013, 44(13):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声致振动对三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与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对考虑声致振动时,三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考虑声致振动时,三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低频吸声性能有所降低,高频吸声性能变化不大。且随着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的增加,考虑声致振动时的三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曲线逐渐接近未考虑声致振动的情况。当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时,随着穿孔板穿孔直径和间距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穿孔率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声致振动对三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和结构参数相关。
  • 田晶晶
    . 2013, 44(13):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l2O3填充环氧树脂,并用偶联剂KH560对Al2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不同添加量的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Aglient 4294A阻抗分析仪对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Al2O3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同时且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增加,介电损耗随着降低。采用静电场仿真软件模拟爆电电源中三相点附近电场分布,结果表明随着介电常数增加,三相点电场强度具有降低的趋势。
  • 李哲;魏志勇;王恒;高枫;周开塬;陈广义;梁继才;张万喜
    . 2013, 44(13):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使用模板和表面活性剂的前提下,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多孔疏松结构的SnO2纳米球,该球体是由无数个小的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的表征,同时也对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范婷婷;周元林;范超超
    . 2013, 44(13):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中间体(N,N,N′,N′-四丙酸甲酯-1,4-苯二胺)、1,2,2,6,6-五甲基哌啶醇为原料,在四异丙基钛酸酯为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高度对称的树枝状结构的化合物 - 新型防老剂(N,N,N’N’-[1,4苯二胺]-丙酸[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FT-IR)、液相色谱-质谱(LC-MS)、元素分析及核磁(1H-NMR)等确定。为了研究新型防老剂的性能,试验将合成的新型防老剂、防老剂D(N-苯基-β-萘胺)、光稳定剂GW-622分别添加到天然橡胶中制成胶片,对其进行抗热氧老化性能和耐紫外光老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防老剂具有良好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和耐紫外光老化性能。
  • 李建伟
    . 2013, 44(13):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iFeCr种子层可以明显降低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提高信噪比。制备态下NiFeCr为种子层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比以Ta打底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下降10倍,250℃下保温 2小时退火后以Ta打底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因扩散而明显上升,而NiFeCr为种子层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则有小幅下降。电镜分析表明NiFeCr种子层与NiFe层形成良好的晶格匹配关系,可以基本实现NiFe完全外延式的生长。
  • 刘玉贵;柳清菊;张瑾;朱忠其;刘强;
    . 2013, 44(13): 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高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及耐盐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及应用。本文研究了不同阴、阳离子强度、pH值及不同质地的土壤对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树脂的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价态的阴、阳离子盐溶液,其对树脂吸液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三价>二价>一价;树脂在酸碱性环境中的最佳使用条件为pH=6~8;在不同泥沙比的土壤中施加PAA-AM树脂,能显著改善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及土壤团粒结构,其中施加PAA-AM树脂的沙土蓄水保水能力优于经同样处理的其它土壤,故PAA-AM 树脂更适合施用于沙性土质土壤中。
  • 李军
    . 2013, 44(13): 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二步固相法制备了Li4Ti4.95Nb0.05O12负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结构和平稳的充放电平台,粒径分布均匀,Nb掺杂改性的Li4Ti5O12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1C、0.5C、1C和10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4.1mAh/g、159.7mAh/g、147mAh/g和123.3mAh/g。10C下,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为118.1mAh/g。
  • 马占营;姚秉华;何仰清
    . 2013, 44(13): 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BiVO4样品,以XRD、SEM、UV-vis DRS、BET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吸光性能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以MB染料分子模拟环境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不同起始溶液浓度对样品的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中,起始溶液浓度对BiVO4样品的形貌和尺寸有很大影响,当起始溶液浓度为0.01 mol/L时,所得样品呈“海藻头”形;浓度为0.05和0.1 mol/L时,所得BiVO4均呈“鹅卵石”形;浓度为0.5 mol/L时,所得BiVO4呈“土豆”形。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海藻头”和“鹅卵石”形BiVO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光催化反应180 min后,对MB溶液脱色率达到75%左右,而“土豆”形BiVO4仅达到45%。此外,对低温水热反应过程中BiVO4样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