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光催化材料

光催化技术作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挑战的前沿解决方案,正引领着一场以太阳能为驱动力的化学转化革命。通过模拟自然光合作用,光催化材料能够实现光能向化学能的高效转化,在分解水制氢、CO?还原、有机污染物降解及抗菌消毒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应用潜力。本期专题期刊聚焦光催化材料的创新突破,旨在为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已进入多维度协同创新阶段。传统TiO?体系的改性研究(如非金属掺杂、贵金属沉积)显著拓展了其可见光响应范围,而石墨相氮化碳(g-C?N?)、金属有机框架(MOFs)及共价有机框架(COFs)等新兴材料的崛起,则通过分子工程策略实现了能带结构精准调控与活性位点高度暴露。特别是二维材料(如黑磷、MXene)与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复合,借助量子限域效应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协同作用,大幅提升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与界面反应动力学。此外,Z型异质结、S型电荷转移机制的提出,为构建高效稳定的光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然而,光催化技术的商业化仍面临量子效率低、太阳能利用率不足及长期稳定性差等瓶颈。如何通过缺陷工程、晶面调控及相界面设计突破效率极限,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加速材料基因组筛选,如何实现光催化剂的规模化制备与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命题。

本专题期刊汇聚了国内光催化领域的最新成果,我们期待通过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揭示光催化过程的微观本质,探索材料创新与工程实践的融合路径,为构建零碳能源体系与绿色化学工业提供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进展
    王学川, 宋云云, 韩庆鑫
    功能材料. 2021, 52(5): 5076-5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5.011
    近年来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以甲醛为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消除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通过光催化氧化途径清除室内甲醛等VOC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研究前景。在各种用于VOC氧化消除的催化剂中,二氧化钛(TiO2)因具有成本效益高,稳定性和VOC降解活性高等优越性,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光催化剂之一。综述了以二氧化钛(TiO2)为催化剂去除甲醛的基本原理、影响光催化反应的因素。还对近年来有关掺杂金属和非金属成分的改性TiO2,TiO2复合材料以及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对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光催化剂降解甲醛的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
  • 研究·开发
    肖柯, 李伟超, 周烈兴, 解林坤, 柴希娟
    功能材料. 2022, 53(1): 1090-10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1.014
    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制备成本低、无毒无害、物化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不同前驱体制得的g-C3N4的产率和光催化活性也不同。分别以尿素、二氰胺、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热剥离法制备了氮化碳2D纳米片。系统考察了不同前驱体及热剥离温度对氮化碳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前驱体不经热剥离可以直接制得光催化性能优异的g-C3N42D纳米片,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为60%,但其产率极低,约2%~3%。以二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得的氮化碳再经热剥离处理可得到结构疏松、光催化性能优异的2D g-C3N4纳米薄片,其产率可分别高达32.5%和36.8%。其中,以双氰胺为前驱体在580 ℃处理4 h后制得的2D纳米薄片g-C3N4光催化活性最优,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可达91.1%,较未剥离样品提高了40%。经4次循环使用后,其降解率仍可保持在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实用性。
  • 热点·关注(2021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李炀, 舒小华, 马伟师, 周进文, 白雪, 张倩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015-11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03
    光催化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光催化剂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抑制了光催化的应用。其中,空位作为最常见的晶体缺陷,能够在不引入外来元素的条件下调节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促进光催化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迁移以及表面反应。因此,概述并总结了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空位缺陷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在光催化剂中引入空位缺陷的一些主要手段,包括化学还原、高温处理等常见方法和水解、超声等不常见但有效的方法。其次主要从微观表征和光谱表征两方面介绍了目前识别和量化空位的表征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深入理解空位结构与光催化剂性质之间的关系。随后从光吸收、电荷分离和迁移及表面反应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空位在光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出了光催化材料空位缺陷的前景和挑战,空位浓度的可控性、复合改性的联合作用和空位的稳定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篇综述总结了光催化剂空位改性的有效策略,能为空位缺陷增强光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综述·进展
    张敏, 陈邦富, 李宇涵, 董帆, 段有雨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081-110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1
    微波法作为纳米材料合成的一种新策略,不仅具有加热均匀、反应速度快,而且还具有高灵敏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因此,首先简要介绍了微波理论和微波加热机理,然后总结了单一催化材料、不同元素的掺杂材料以及构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合成策略,并剖析了微波法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以及结晶度的影响,为高效、低能耗合成具有高性能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提供新思路。最后,本文也提出了微波合成光催化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 综述·进展
    李娟, 高亚辉, 李坤, 马占强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057-11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08
    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开发可见光响应的高效光催化剂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对传统光催化剂卤氧化铋(BiOX,X=Cl、Br、I)的延续和发展,富铋型卤氧化铋(BixOyXz)可调节的能带结构为实现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提供良好保障。主要综述了可控合成BixOyXz的方法,包括固相热转化法、碱化沉淀/水热/溶剂热法等,并且总结BixOyXz在光催化领域应用,介绍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裂解水制氢、还原二氧化碳及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BixOyXz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加深对BixOyXz的了解,并为设计和优化用于能源和环境应用的先进铋基光催化材料开辟新方向。
  • 综述·进展
    靳彦岭, 任鹏刚, 王佳一, 耿家慧, 陈争艳, 任芳, 孙振锋
    功能材料. 2023, 54(7): 7050-70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07.007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当今人类社会中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两大问题的有效方式,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和优异的光生电子传递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介绍了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机理,碳量子点的性能,着重综述了碳量子点在光催化降解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碳量子点在光催化降解中的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综述·进展
    刘建民, 陕绍云, 胡天丁
    功能材料. 2023, 54(4): 4065-4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04.009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石墨相氮化碳(g-C3N4)在产氢、CO2还原、Cr还原以及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将MOFs和g-C3N4结合构建二元或三元异质结,可以克服两种材料各自的缺点,进一步提高其材料在可见光或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MOFs/g-C3N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催化性能,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 综述·进展
    陈邦富, 欧阳平, 李宇涵, 段有雨, 董帆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04-111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4
    羟基锡酸锌(ZnSn(OH)6)是一种具有多变价态和特殊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锡酸盐。其禁带宽度较大,价带和导带位置使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因而呈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在这篇综述中,首先概括了ZnSn(OH)6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其次,介绍了ZnSn(OH)6基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和改性策略。最后对ZnSn(OH)6基光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综述·进展
    魏婧宇, 卢金荣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088-110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2
    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其独特的性质、廉价的原料,成为光催化制氢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g-C3N4仍然存在比表面积小、可见光利用率低、电子-空穴易复合等不足,限制了其光催化效率。主要从共聚、共价连接和表面修饰官能团等方面对氮化碳的分子结构修饰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此外,还总结了分子结构修饰氮化碳在可见光吸收能力、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活性位点反应性等方面提升光催化制氢活性的机制。最后,对氮化碳的分子修饰改性方面存在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综述·进展
    陈寅杰, 李旋坤, 李光辉, 王金杰, 刘阳, 方民锋, 刘睿, 郭健, 饶品华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11-111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5
    许多文献报道了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应用。然而,大多数光催化材料含有过渡金属离子,其浸出的环境风险限制了催化材料的应用。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由于不含有过渡金属离子、耐高温酸碱、稳定性强等特性使其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碳化硅的合成、改性及其作为光催化剂在环境与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应用研究,然而很少有文献综述碳化硅光催化剂的应用研究进展。针对以上现状,围绕碳化硅光催化剂合成方法、掺杂改性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碳化硅光催化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对该光催化剂体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综述·进展
    窦金东, 陈龙斌, 饶伟锋, 张辉, 杨耀东
    功能材料. 2022, 53(4): 4097-41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4.012
    光催化反应在降解有害污染物、转化温室气体、生产氢气、消灭有害菌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具有自发极化的铁电材料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候选者,其自发极化能产生内置电场,为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提供驱动力。这一特性有望解决人们在光催化领域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也正因为具有这一特性,对铁电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减少空穴和电子的复合。但实际上要提高光催化效率还需要通盘考虑整个催化过程,其中包括光子的吸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迁移、终端反应这3个关键阶段。以上述光催化过程的三个阶段为着眼点,整理了近年的典型成果,梳理了在光催化的不同阶段提升铁电材料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希望通过我们的总结能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研究·开发
    牛紫嫣, 梁佳雄, 李薇, 郝凌暾, 姚舜予, 傅梦圆, 乔枫瑞, 王晋, 刘振民, 王潇潇
    功能材料. 2022, 53(2): 2101-21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2.015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4种比例不同的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钴酸镧催化剂,La(NO3)2、Co(NO3)2、柠檬酸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1∶3、1∶1∶4、1∶1∶5、1∶1∶6。采用XRD、SEM、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以酸性红B为研究对象,以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降解酸性红B染料废水。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酸性红B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而比例为1∶1∶6时的LaCoO3催化剂对酸性红B的降解效果最好,在20 ℃下可见光照射1 h后降解率达到88.52%。通过研究发现,制备出较大比表面积的钴酸镧催化剂对酸性红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反之比表面积小的降解效果差。4种比例的钴酸镧催化剂对酸性红B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 研究·开发
    郭雄, 王瑞芬, 安胜利, 朱杰, 马润东, 郭瑞华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98-112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28
    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作为光催化剂时存在比表面积小和可见光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超声辅助合成法,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分别与g-C3N4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通过XRD、SEM、FT-IR、XPS、UV-Vi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所得GO/CN、rGO/CN复合光催化剂均具有与g-C3N4具有相同的相结构和更加疏松多孔的形貌,且石墨烯材料的复合可以提高g-C3N4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并使其禁带宽度减小。由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分析得出,rGO/CN2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30min时对RhB的吸附率高达64.79%,为同等条件下g-C3N4的5.2倍,GO/CN1.5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其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为9.108×10-2 min-1,降解RhB 10 min时其降解率达到86.34%,为同等条件下g-C3N4的1.5倍。
  • 研究·开发
    刘禹, 张会, 李亚鹏, 冯俊俊, 段瑾瑜, 蒲卓林
    功能材料. 2021, 52(10): 10110-10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10.015
    以氧化石墨烯(GO)、硝酸银(AgNO3)为前驱体,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石墨烯负载银复合粉体材料(Ag/rGO),并对复合粉体进行了光催化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Ag/rGO粉体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GO和Ag+在反应过程中可同时被N2H4·H2O还原,获得的纳米银粒子(AgNPs)均匀分布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之间,粒径大小在30~50 nm之间;通过光催化测试,发现Ag/rGO可以高效地催化亚甲基蓝溶液(MB)进行光降解,催化降解30 min时的降解率比未使用催化剂的降解率高出一倍,催化降解90 min对MB的降解率可达到99.5%。
  • 热点·关注 (2021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饶涵, 马永梅, 李思悦
    功能材料. 2022, 53(3): 3011-30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3.002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难降解特性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如何高效经济地去除抗生素残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多波段光响应的复合催化剂NaYF4:Yb,Tm@TiO2用于高效光催化降解抗生素。复合催化剂中的上转换材料可将近红外光转换为紫外光,协同用于对盐酸四环素(TC)的高效降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复合催化剂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率,研究了催化剂浓度、盐酸四环素溶液浓度及溶液pH对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酸四环素的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复合催化剂浓度为0.67 g/L、盐酸四环素溶液浓度为10-5 mol/L、pH值=6时,光催化降解效率最佳,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0.105。研究揭示了上转换材料改性的复合光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利用不同波段的太阳光实现对抗生素等环境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
  • 研究·开发
    葛建华, 李佳, 丁修龙, 卫洲, 张万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63-11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23
    具有特殊层状结构的BiOBr,在光催化固氮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以次亚磷酸钠、五水硝酸铋为前驱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P掺杂BiOBr光催化剂。通过XRD,SEM,XPS,UV-Vis DRS、光电化学性能等来描述催化剂的特性。探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固氮性能。结果表明,P掺杂增大了BiOBr的比表面积且未改变其晶体结构。同时,P掺杂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可见光响应能力。相比纯BiOBr,P掺杂BiOBr(n(Bi)∶n( P)=15∶1)的光催化产氨为31.68 mg/(L·h·g)cat是纯BiOBr的4.7倍。最后,经4次循环实验,P掺杂BiOBr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综述·进展
    李玲博, 刘晨辉, 马至宇, 师颖, 丁旭, 李亚伦, 李奕垚
    功能材料. 2022, 53(8): 8059-80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8.009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加热制备技术,在材料化学领域中表现出清洁、高效、耗能少、收率高以及选择性好等优点,使其在材料制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iO2由于具有高催化活性、无毒、化学物理性质稳定等优点,在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在制备TiO2光催化剂中,可减少热处理时间,降低成本,并有效减少TiO2材料的团聚现象,得到了更加均一的产品。综述了近几年来微波辅助制备TiO2光催化剂的5种制备方法:微波水热法、微波溶胶-凝胶法、微波液相沉积法、微波干燥法、微波微乳液法,及其光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旨在为促进微波加热技术在TiO2光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 研究·开发
    李娜, 胡凤哲, 金馥
    功能材料. 2023, 54(8): 8172-8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08.021
    以C4H6O4Zn·2H2O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Ag掺杂ZnO纳米材料,利用XRD、SEM、FT-IR、PL光谱及光催化性能测试等研究了Ag掺杂摩尔质量对ZnO纳米材料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出的Ag掺杂ZnO纳米材料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结晶度较高,Ag掺杂没有改变ZnO纳米材料的晶格结构,外观形貌为不规则的球状,适量的Ag掺杂后ZnO纳米材料的颗粒形貌有转变为规则球形的趋势,颗粒尺寸在260~480 nm之间。随着Ag掺杂比例的增多,ZnO纳米材料的光致发光强度先降低后增大,Ag掺杂摩尔比3%的ZnO纳米材料的发光强度最低。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在180 min时,Ag掺杂摩尔比3%的ZnO纳米材料对RhB的降解率达到了最大值93.05%,相比纯ZnO提高了64.22%。在重复使用5次后,ZnO纳米材料在180 min对RhB的降解率为81.22%,保持率高达87.29%,具有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
  • 热点·关注(2021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于鹏飞, 汪剑, 雷鸣
    功能材料. 2022, 53(8): 8001-80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08.001
    光催化因具有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降解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被认为是一项理想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溶剂热合成石墨烯/C3N4的基础上,采用水作为还原剂在较低的温度下将贵金属Pt负载到石墨烯/C3N4表面,得到了具有0D-2D-2D结构的Pt/石墨烯/C3N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BET、XPS、Raman、PL等技术对Pt/石墨烯/C3N4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它们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RhB和还原Cr(Ⅵ)的性能。Pt和石墨烯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传输、增大比表面积,而且超细纳米颗粒Pt的生成可以提高Pt原子的利用率、增强其催化性能。因此,Pt/石墨烯/C3N4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当Pt和石墨烯的负载量分别为0.5%和3%时,得到的Pt0.5/G3/C3N4的光催化性能最强,60 min可以将初始浓度40 μmol/L的RhB降解97%,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562 min-1,分别是C3N4和G3/C3N4的12.5和3.2倍;80 min可以将初始浓度20 mg/L的Cr(Ⅵ)还原94%,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9 min-1,分别是C3N4和G3/C3N4的14.7和2.4倍。
  • 综述·进展
    冯效迁, 赵艺霖, 张启俭, 赵永华, 王欢, 孟庆润
    功能材料. 2023, 54(10): 10039-10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10.006
    有机污染物是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来源,其排放前的无害化处理十分必要。光催化降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效、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ZnO是一种廉价、稳定、无毒的半导体材料,是较为理想的光催化剂,但禁带宽度较大、光生载流子易复合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对ZnO进行合理修饰可以有效提高其光吸收范围,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有利于更多关键中间氧化物种的形成,提升其光催化效率。从修饰方法的角度出发,从元素掺杂、形成异质结和形貌设计三个方面,对近年来ZnO基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综述。
  • 研究·开发
    王振慧, 陈小雨, 唐博, 郭致昂, 赵夷雯, 杨森, 范保艳, 邢安, 刘晓燕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92-111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27
    铁电材料特有的自发极化能够产生极化内建电场。研究采用物理分散法将Ag2O和CdS纳米颗粒负载于铁电LiNbO3和玻璃基底表面,选择罗丹明B(RhB)作为代表性有机污染物,评价在不同基底表面的Ag2O和CdS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同一种半导体纳米颗粒在不同基底表面的光催化活性依次表现为LiNbO3(+Z)>glass>LiNbO3(-Z);在相同基底表面,Ag2O比CdS表现出更优的光催化活性。基于铁电极化产生的半导体/铁电界面内建电场和光催化降解反应,提出了铁电极化影响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性能的作用机制。
  • 综述·进展
    王天雷, 奉雨晴, 向星宇, 闫玉欣, 张磊, 荣辉
    功能材料. 2023, 54(10): 10077-100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10.010
    纳米光催化剂具有高效率、低能耗、无/低污染,被广泛应用于以水泥基材料为主的建筑物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光催化剂引入水泥基材料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结构密实度,优化其力学性能,赋予其降解污染物、表面自清洁等功效,从而降低水泥基材料腐蚀几率,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总结了光催化水泥基材料不同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光催化剂种类对水泥基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当前基于纳米光催化剂水泥基材料的不足,同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 热点·关注 (2020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岳明月, 朱佳, 李天保, 罗居杰, 翟光美, 郭俊杰, 许并社
    功能材料. 2021, 52(8): 8001-8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8.001
    通过水热法制成CuBi2O4纳米棒,然后在其表面利用湿化学法原位沉积Ce(OH)3层并经煅烧工艺制备了CeO2/CuBi2O4异质结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莫特肖特基曲线(M-S)等测试对所得CeO2/CuBi2O4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CeO2掺杂量对CeO2/CuBi2O4异质结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复合物中引入重量比为10%CeO2时,复合物对RhB的降解效率达到最大(93.1%、60 min),相较于纯CuBi2O4(71.3%、60 min),复合物的光催化效率提升了30.6%。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确定光催化实验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为·O-2和h+,结合电子能带结构分析,认为p-n异质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是光降解效率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CuBi2O4的高效异质结在光催化中的应用,对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环境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开发
    任庆云, 王松涛, 李汶静, 范荫恒
    功能材料. 2021, 52(11): 11164-111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11.02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含量Zr掺杂的纳米TiO2粉体,通过XRD、SEM、UV-Vis、PL和光催化性能分析等对Zr掺杂TiO2纳米粒子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含量Zr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的结构均为锐钛矿型,且衍射峰型较尖锐,无其他杂质峰出现,其纯度和结晶度均较高;分析晶胞参数发现,Zr成功地掺杂进入了TiO2的晶格;未掺杂Zr的TiO2纳米粒子颗粒分布不均匀,且尺寸大小偏差较大;掺入少量的Zr后,颗粒分散度得到了轻微改善,颗粒呈现出较为规则的球型,表面粗糙度稍有增加,当Zr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改善效果最佳;当Zr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过量的Zr会附着在TiO2表面,从而导致其光滑性和分散性变差、表面活性降低;掺入不同含量Zr后的TiO2纳米粒子的吸收边带均出现了轻微的红移现象,使得TiO2纳米粒子对光的吸收能力增强,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Zr的掺入使TiO2纳米粒子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得到了明显减弱,这有助于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性能的提高;未掺杂Zr的TiO2纳米粒子的降解效率在120 min时为12.3%,当Zr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TiO2纳米粒子的降解效率最高为87.3%,但Zr掺量较多时,光催化性能反而出现了轻微下降,由此可见,Zr的最佳掺量为3%(质量分数)。
  • 综述·进展
    陈吉, 祁诗月, 苗雅慧, 辛宝平
    功能材料. 2021, 52(5): 5066-50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5.010
    光催化纳米材料是指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来进行催化的纳米材料。因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这一特性,光催化纳米材料成为了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最有潜力的一类材料。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微生物制备法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合成光催化纳米材料,因微生物生长周期短、反应条件简单、无二次污染、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今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结合了近十年来有关微生物法制备光催化纳米材料的研究文献,介绍了用微生物法合成的各种纳米光催化材料,包括金属单质、硫族金属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它。重点阐述了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微生物制备过程及机理,介绍了各种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光催化机理,最后,对光催化技术和微生物制备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工艺·技术
    牛凤兴, 蒋帅, 高晓明, 张雪梅
    功能材料. 2021, 52(6): 6190-61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6.028
    以Zn(NO3)2·6H2O,NaOH和KCl以及一定量的Bi(NO3)3·5H2O为起始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比例的BiOCl/ZnO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测试手段对BiOCl/Zn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OCl/ZnO比纯BiOCl的吸收强度和吸收范围增大,BiOCl与ZnO的协同催化作用,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和迁移。以邻苯二酚为研究对象,考察BiOCl/ZnO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1∶1BiOCl /ZnO复合催化剂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400 金卤灯光照反应120 min后使10 g/L邻苯二酚降解率达到95.7%,速率常数分别是纯ZnO和纯BiOCl的6.09和4.19倍,且稳定性良好,重复使用4次后降解率仍在90.0%以上。
  • 综述·进展
    何颖香, 李阿丹
    功能材料. 2023, 54(7): 7060-70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3.07.008
    水资源污染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铋基光催化材料在治理有机污染方面也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具有绿色、高效、清洁、成本低的优点。介绍了研究者们对多种铋基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各种铋基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和铋基光催化剂对各种有机污染的降解效果,分析了影响铋基光催化材料降解水中有机物效率的因素。对光催化技术在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铋基光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研究·开发
    张潇, 王黎明, 徐丽慧, 沈勇, 解明睿
    功能材料. 2021, 52(7): 7110-7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7.019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出新型g-C3N4掺杂锰锌铁氧体复合物,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下通过样品对罗丹明 B的降解效果,研究了g-C3N4掺杂锰锌铁氧体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3N4掺杂锰锌铁氧体掺杂比(3∶2)相比于单组分锰锌铁氧体和g-C3N4,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0.5g/L的样品通过210 min的光反应,降解掉溶液中96.0%的罗丹明B。g-C3N4/锰锌铁氧体复合物的活性与稳定性相比于单体明显提高。g-C3N4掺杂锰锌铁氧体光催化剂具备强磁性材料特点,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5次重复光催化实验后仍有90%以上的降解率,因此其在降解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热点·关注
    费珊珊
    功能材料. 2024, 55(8): 8001-8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4.08.001
    以ZnO作为光催化剂,稀土元素Ce为添加相,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Ce掺杂的ZnO纳米复合材料,以甲基橙(MO)染料为降解对象,研究了Ce掺杂摩尔比对ZnO纳米复合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Ce-ZnO纳米复合材料均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外观为不规则的颗粒状,Ce掺杂后使ZnO的表面粗糙度增加。Ce掺杂后在ZnO中无新产物产生,没有影响ZnO的结构。随着Ce掺杂摩尔比的增大,Ce-ZnO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吸收边先增大后减小,禁带宽度先降低后升高,光致发光强度先降低后增大。0.6%Ce-ZnO的比表面积达到33.91 m2/g,吸收边最大为394 nm,禁带宽度最小为2.97 eV,对应的光致发光强度最低。光催化降解测试表明,随着Ce掺杂摩尔比的增大,Ce-ZnO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先增大后降低,0.6%Ce-ZnO在180 min时对MO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95.36%。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不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在pH值=5的弱酸条件下0.6%Ce-ZnO对MO的降解率最高达到99.16%。0.6%Ce-ZnO光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时对MO的降解率依旧超过70%,具有良好的使用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 综述·进展
    蒲卓林, 李亚鹏, 刘禹, 张鹏飞, 姚海伟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096-11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3
    作为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材料TiO2,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其在污水处理、能源及医疗美容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存在禁带宽度大且激发波长短、光生电子容易复合等问题已成为其应用的重要瓶颈问题之一。介绍TiO2材料的光催化原理和影响因素,重点阐明了掺杂改性TiO2光催化机理及其应用领域,提出了TiO2光催化剂改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综述·进展
    唐浩宇, 刘成宝,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功能材料. 2024, 55(4): 4062-40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4.04.008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高聚物半导体,具有易于合成、无毒无害、耐酸碱腐蚀、环境亲和性好等性质。独特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适中的禁带宽度给予了其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得其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纯相g-C3N4存在着比表面积小、活性位点不足、载流子复合过快和氧化还原能力偏弱等缺点,制约了其光催化领域的有效应用。研究表明,使用模板诱导工艺对g-C3N4进行结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目前常用于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模板法(即硬模板法、软模板法和生物模板法),扩展讨论了多相复合工艺的进展情况,并归纳总结了g-C3N4基材料在光催化降解、CO2转化和制氢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 工艺·技术
    马晓清, 黄丽娜
    功能材料. 2021, 52(11): 11169-11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11.025
    以NbC为前驱体,原位一步热处理制备了Nb2O5/NbC粉末光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400,550,600 ℃)和保温时间(1,2,3 h)获得样品的光催化特性。使用XRD、SEM、HRTEM、XPS和UV-Vis、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C氧化生成Nb2O5正交晶相,在400℃热处理1~3 h的样品中能明显观察到残留的NbC,形成了产物Nb2O5/NbC。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NbC成分减少,可见光吸收逐渐降低。对样品在紫外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进行测试,发现400 ℃保温3 h制备的Nb2O5/NbC微晶材料光催化活性显著高于550和600 ℃制备的样品,这是由Nb2O5和NbC的协同作用引起的。光激发Nb2O5产生电子空穴对与亚甲基蓝发生反应,NbC杂化相的存在可提高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迁移率。碳的逸出导致微观孔洞结构,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提高光降解效率。
  • 工艺·技术
    皮明雨, 郭利娟, 何思琪, 杨洁, 陈世建, 张丁可
    功能材料. 2021, 52(7): 7173-71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7.029
    采用高温退火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Li2SnO3/WO3复合物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催化剂进行了基本物性表征,采用降解罗丹明B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因复合物中Li2SnO3和WO3能带结构的理想匹配(Type-II型)增强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Li2SnO3/WO3复合物光催化剂相比于单体型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降解效率。实验结果表明,Li2SnO3/WO3复合物中WO3与Li2SnO3质量比为3%时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其光催化活性分别是单体Li2SnO3和WO3的2.5倍和8.2倍。
  • 研究·开发
    吴海洋, 张楠琦, 牟迪,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方伟, 陈辉, 李薇馨, 赵雷
    功能材料. 2024, 55(1): 1141-11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4.01.019
    有机框架化合物因分子水平结构可控、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分散的化学活性位点以及良好稳定性等优点,在光催化解水制氢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采用溶剂热法,在共价有机框架PyPD-COF的合成过程中引入金属有机框架NH2-UiO-66,原位形成NH2-UiO-66/PyPD-COF异质结。通过TEM、EDS、XPS、FTIR、UV-Vis和光电流测试分析,光催化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构筑的NH2-UiO-66/PyPD-COF异质结不仅可以保留原始MOF及COF组分的优良特性,还可在异质界面形成键连,利于促进界面间电荷迁移,降低电子-空穴复合率,提升光催化产氢效率至20.68 mmol·h-1·g-1,分别为原始NH2-UiO-66和PyPD-COF的86倍和3倍。同时,界面处的共价键键连使得复合样品具有良好的制氢稳定性,这为构筑高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研究·开发
    马涛, 王军丽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26-11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17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硝酸铈为改性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稀土Ce掺杂量(0,0.3%,0.6%和0.9%(摩尔分数))的改性纳米TiO2粒子。采用XRD、SEM、UV-Vis、PL和光催化测试等,研究了不同稀土Ce掺杂量对纳米TiO2粒子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纳米TiO2粒子均为锐钛矿相,且结晶度较高;掺入稀土Ce后,纳米TiO2粒子的形貌逐步变为规则的球形,晶粒得到了细化,当稀土Ce的掺杂量为0.6%(摩尔分数)时,TiO2粒子的晶粒尺寸最为规则,分布最为均匀;稀土Ce掺杂的纳米TiO2粒子的吸收边带发生了红移,吸收边带增大,稀土Ce的掺杂有效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稀土Ce改性纳米TiO2粒子对重金属废水中Cr(Ⅵ)的降解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当稀土Ce的掺杂量为0.6%(摩尔分数)时,纳米TiO2在180 min时的降解效率最高为92.7%,相比纯纳米TiO2的降解效率,提高了166.4%。综合分析可知,稀土Ce的最佳掺杂比例为0.6%(摩尔分数)。
  • 热点·关注 (2020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陈雪, 王松博, 何婷, 尹振, 张蕾, 杜威, 王学魁, 唐娜
    功能材料. 2021, 52(8): 8017-80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8.003
    在具有金属缺陷的p型TiO2表面原位负载高度分散Au纳米颗粒(APT) 与g-C3N4复合后得到p-TiO2/Au/g-C3N4间接Z型结(PTC-x),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测试(TG)、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化学及交流阻抗测试(EIS) 与自由基猝灭实验对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光/电催化性能和电荷传递机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TC-x中Au高度分散且含量极低,并使p-TiO2/g-C3N4体系电荷传递方向从II型结变为间接Z型结,实现光生电荷空间分离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氧化还原能力,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光照下,p-TiO2/Au/g-C3N4 Z型结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 PTC-1 > PTC-1.25 > PTC-0.75 > APT > g-C3N4,其中PTC-1降解苯酚速率分别为g-C3N4和APT的7.9倍和2.3倍。
  • 工艺·技术
    陈文轩, 乔秀清, 李晨, 王紫昭, 侯东芳, 孙博婧, 李东升
    功能材料. 2024, 55(5): 5177-5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4.05.025
    过渡金属硫化物MoS2吸附H+的吉布斯自由能接近于零,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氢助催化剂。然而,MoS2助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暴露有限,极大的限制了其活性。以Ni-BDC微球作为Ni源和模板,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镍掺杂的Ni-MoS2助催化剂。该助催化剂可以明显的提高ZnIn2S4的光催化析氢活性活性,经过优化后的光催化剂(表示为NMS/ZIS-10)的氢气释放速率最高,达到4.17 mmol·g-1·h-1,分别是纯ZnIn2S4和MoS2/ZnIn2S4光催化剂的12.26倍和2.72倍。此外,NMS/ZIS-10还表现出电荷分离促进的毒性Cr(VI)还原活性。实验数据表明,Ni-MoS2/ZnIn2S4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主要源于其Ni掺杂引起的活性位点的增加、光吸收能力的增强、电荷载流子分离的提升以及电子寿命的延长。研究结果为优化设计高性能Mo基助催化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研究·开发
    程攀, 贺辛亥, 王博, 李彦璋, 魏宇博, 梁军浩, 孙萌萌
    功能材料. 2022, 53(11): 11177-11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2.11.025
    以海桐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树叶为生物模板,利用树叶特有的形貌结构,通过预处理、浸渍、干燥和焙烧手段制备出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Al2O3,采用XRD、SEM、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 C16 H18ClN3S·3H2O)作为模拟污染物,探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海桐树叶骨架布满Al2O3,完美还原树叶内部和表面气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28.3 m2/g,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为29.4%,光催化反应速率为0.0202 min-1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
  • 热点·关注
    卜学琳, 曾祥会, 陈辉, 方伟, 杜星, 王大珩, 何漩, 李薇馨, 赵雷
    功能材料. 2024, 55(7): 7031-70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4.07.005
    以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氮源,以硼酸为硼源制备不同前驱体,通过高温氨解直接合成硼碳氮(BCN-x,分别记为BCN-EDA,BCN-DETA和BCN-TETA)。利用XRD、SEM、TEM、XPS、UV-Vis和PL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在无牺牲剂和助催化剂的条件下,对BCN-x样品的光催化还原CO2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片状结构,且BCN-EDA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较好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所制备的BCN-x可以在350~780 nm可见光照射下将CO2还原为CO和CH4,且BCN-EDA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CO2还原性能,CO产量为32.20 μmol/g,且在20 h内能保持相当的光催化稳定性。
  • 研究·开发
    刘荣, 沈鑫宇, 杨锡红, 徐悦清, 韩燕, 高鹏, 闫肖雅
    功能材料. 2021, 52(7): 7052-70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1-9731.2021.07.009
    选用由含钛高炉渣吹制而成的高钛渣基矿渣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荧光分析和拉曼光谱对高钛渣基矿渣棉进行表征分析。并以甲醛溶液为反应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探究高钛渣基矿渣棉对甲醛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高钛渣基矿渣棉纤维的物相中含有钙钛矿;纤维平均直径为0.93 μm;高钛渣基矿渣棉纤维主要氧化物组成为碱性金属氧化物,其中TiO2的百分含量为32.99%;在254 nm的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电子-空穴对,说明纤维具有光催化性能;高钛渣基矿渣棉中起催化作用的是钙钛矿。测得其在室温条件下,投加量为1.0 g,反应时间为10 min,紫外光强度为2.5 mW/cm2时对400 mL浓度为8.0 μg/L甲醛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能力最好,甲醛的总去除率为23.61%,光催化降解率为8.96%,占总去除率的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