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5-02-15
  

  • 全选
    |
    研究 开发
  • 张伟波
    . 2015, 46(03):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中空结构及高的比表面积,其对气体与液体的吸附有极大的先天优势。论文研究了不同环境下碳纳米管纤维对氧气与水分的吸附与解吸过程中其电子特性变化。电弧实验表明,碳纳米管纤维在较低电压(≤30V)与相应电流下(<2A)可以产生强烈电弧,同时局部产生高温;高温易使纤维对氧气产生解吸,从而引起纤维电阻增大。室温条件下碳纳米管纤维对空气中水分子的吸附较对氧分子要强,水分子吸附增加了其表面羟基基团,使得其内部空穴数量减少,导电性降低,纤维电阻增大。
  • 综述 进展
  • 刘琳;张东
    . 2015, 46(03):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电磁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探索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已成为材料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机理和常用的测试屏蔽效能的方法;按照金属和导电聚合物电磁屏蔽材料两大类,综述了近些年电磁屏蔽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并对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李鼎;邓慧宇;邓兆龙;余志伟;那兵
    . 2015, 46(03):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孔径小于2nm的压力驱动型分离膜,高分子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高分子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在制备、分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相转化、界面聚合、层层自组装等多种制备方法,并对今后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研究 开发
  • 牟星;彭鹏;孙琪;何许霞;孙可墨;黄嵩涛;殷丽华;余占海
    . 2015, 46(03):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比甲醇、戊二醛两种交联剂对丝素蛋白/明胶复合多孔支架的性能影响,采用冷冻干燥法等比例制备该支架,分两组分别用甲醇和戊二醛进行交联。通过观察支架的微观形貌,测量支架的孔隙率、吸水率、溶胀率,测试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比较经两种交联剂处理后支架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戊二醛交联后的支架孔隙分布更加规则、均匀,孔隙率、吸水率、溶胀率更高,力学性能更强。采用戊二醛交联丝素蛋白/明胶复合多孔支架,能够使支架性能更加优良。
  • 王威;沈鸿烈;焦静;金佳乐
    . 2015, 46(03):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乙二醇作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作为硫源,通过微波液相合成法制备出颗粒大小均一的Cu2ZnSnS4(CZTS)纳米颗粒。采用XRD、Raman、EDS、TEM以及UV-vis-N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物相、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纳米颗粒为(112)择优取向的锌黄锡矿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3.4 nm,其光学带隙为1.85 eV,呈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光学带隙蓝移现象。将CZTS纳米颗粒制成CZTS墨水并滴涂烘干形成了CZTS薄膜,其XRD和SEM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ZTS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且表面较为致密。光照与暗态的I-V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导效应。
  • 工艺 技术
  • 钟明龙
    . 2015, 46(03):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单热氧化蒸发沉积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大面积MoO3微纳米片。制备出的微纳米片具有良好晶体结构,其长度、宽度和片层厚度分别可达100 μm、1~5 μm和~100 nm;微纳米片沿[001]方向生长,这是因为晶体各方向键合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其形成过程遵循气—固生长机制。光致发光谱显示室温下MoO3微纳米片同时具有紫光发射峰、蓝光发射峰和绿光发光带,发射光强度随氧化沉积温度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微纳米片缺陷增加导致的。
  • 樊志敏;郑玉婴;曹宁宁;张延兵
    . 2015, 46(03):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氧化法将碳纳米管纵向切割成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利用溶液成形在涂膜机上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TPU复合材料薄膜。FT-IR、拉曼光谱、XRD、FE-SEM、TEM等测试表明,碳纳米管成功地被纵向切割成带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力学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 wt%时,复合材料薄膜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相比TPU薄膜提高了160%与123%。氧气透过率测试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纳米带用量为2 wt%时,复合材料薄膜氧气透过率降低77%,阻隔性能明显提高。
  • 综述 进展
  • 冯冬燕;于飞;郭永福;马杰;白仁碧
    . 2015, 46(03):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稳定性、超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强的表面化学活性等,使得石墨烯成为一种得天独厚的吸附材料。本文主要综述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与吸附机理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工艺 技术
  • 汪竞阳;章天金;屈少华
    . 2015, 46(03):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出稀土Yb3+/Tm3+共掺杂的Ba0.8Sr0.2TiO3铁电陶瓷厚膜,利用XRD、SEM、EDS、Raman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稀土掺杂对厚膜微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低掺杂量时Yb3+、Tm3+离子在BST晶格中首先替代B位离子,高掺杂量时则同时占据A位和B位离子。掺杂后的厚膜仍表现为典型的铁电四方相结构。在800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共掺杂的BST厚膜中的Tm3+离子通过Yb3+离子的敏化作用在 468nm与533nm处实现了间接上转换蓝色与绿色荧光输出,分别对应于Tm3+离子的1G4→3H6跃迁和1D2→3F4跃迁。468nm蓝色荧光强度随着Yb3+、Tm3+离子比例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在Yb3+、Tm3+离子共掺比例为2:1达到最大,并对上转换发光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 邵文尧;何彩云;冯艳玲;陈玉清
    . 2015, 46(03):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来制备载药微球,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相,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以维A酸为包埋药物,以吐温-80和明胶为乳化剂。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变量(高剪切转速、高剪切时间、内外相体积比、壁材用量等)对载药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以及稳定性等的影响。得出最优载药微球制备方案为:明胶浓度7.5mg/ml,吐温浓度6mg/ml,聚乳酸浓度10mg/ml,内外相体积比1:10,剪切时间30min,搅拌速度300r/min,挥发时间3h。所制得的聚乳酸载药微球形态光滑且分散性较好,包封率为52.42%。
  • 张森;周静;杨雄;沈杰;陈文
    . 2015, 46(03):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塑性聚合物方法制备了无铅KNBT压电纤维,研究了预应力对其铁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聚合物方法可以制备出结构致密、物相单一的压电纤维。预应力的施加对纤维的剩余极化强度、矫顽场及应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少量施加预应力(由0.1 MPa增加到1 MPa),最大应变(Smax)和剩余应变(Srem)明显增大,此时剩余极化强度(Pr)和矫顽场(Ec)基本保持不变,继续施加预应力(超过1 MPa), Smax、Srem、Pr、Ec均减小。这是可能是由预应力的存在可以促使样品产生铁弹形变而增加其应变,同时,预应力的存在也会对样品产生夹持作用而使得非180?畴在外电场作用下难以翻转所致。因此,施加适当的预应力,可以在不影响KNBT纤维铁电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压电性能。
  • 夏光华;陈翌斌
    . 2015, 46(03):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磁化焙烧工艺,以自制碱法活性竹炭为磁化焙烧还原剂,研究了添加剂、焙烧温度、保温时间对高岭土中含铁矿物质量磁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磁化焙烧工艺的最佳方案:2.0﹪硼酸和3.0﹪ NaHCO3,磁化焙烧温度450℃,保温时间30 min,高岭土中含铁矿物的质量磁化率达5.58×10-4 m3/kg。经磁化焙烧工艺对处理后的高岭土进行湿法球磨,当浆料体系在pH值为9,球磨时间为30 min时,磁选精矿磁选产率可达84.4﹪,此时磁选高岭土精矿的煅烧白度(温度1200℃)为87.4﹪,比未处理高岭土煅烧白度64.8﹪提高幅度22.6﹪,比传统化学漂白高岭土的煅烧白度73.2﹪提高幅度14.2﹪。
  • 陈伟;包蕴斌;陈川辉;柏杨;叶旭初
    . 2015, 46(03):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单辊旋淬法制备了三种不同组成的Fe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a)Fe-30Mn-6Si,(b)Fe-30Mn-6Si-1Ni,(c)Fe-30Mn-6Si-1Ni-1Ti。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合金的成分及结构,通过拉伸试验测量合金的形状恢复率。结果表明:在Fe-30Mn-6Si合金中,除奥氏体晶粒外出现少量枝晶偏析,其二次枝晶臂间距为0.2μm。Fe-30Mn-6Si-1Ni、Fe-30Mn-6Si-1Ni-1Ti中等轴奥氏体晶粒均匀分布,且后者晶粒较大。预变形量为1%,1.5%时Fe-30Mn-6Si-1Ni的形状恢复率高于Fe-30Mn-6Si-1Ni-1Ti,预变形量为2%时Fe-30Mn-6Si-1Ni-1Ti的形状恢复率高于Fe-30Mn-6Si-1Ni。预变形量为3%时Fe-30Mn-6Si-1Ni-1Ti的形状恢复率出现最大值2%。
  • 王岚;胡江三;陈刚;弓宁宁
    . 2015, 46(03):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开裂及裂缝发展规律,通过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半圆试件三点弯曲试验,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利用VIC-3D(Video Image Correlate-3D)采集系统对试件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并利用VIC-3D软件计算得到试件在受弯拉过程中三维位移场、应变场的变化及变化速率,分析并得出裂缝出现及发展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裂试件断口进行观察,结合位移场、应变场及其变化速率揭示了试件开裂及裂缝发展的机理。结果表明:利用水平方向应变随时间变化规律可探究裂缝的发展轨迹;沥青混合料的开裂和裂缝发展沿沥青砂浆与粗集料的界面区发生,且趋向于表面情况相对差的集料的界面区;裂缝发展速率与界面区的厚度有关,可根据界面区厚度的代表值预测裂缝发展速率。
  • 胡金武;王保光;王崇云;田文怀
    . 2015, 46(03):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碲-铟(Te-In)合金是一种紫外像增强器用蒸发材料。采用亚快速凝固的方法制备75Te-25In(wt%)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方法,分析Te-In合金显微组织结构以及组成相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亚快速凝固方法制备的Te-In合金的晶粒细小且均匀,合金由非平衡态In2Te5初晶以及固溶有In的Te相和非平衡态In2Te5相共晶组织组成,没有观察到纯Te相和平衡态的In2Te5相的存在,固溶In的Te相中Te的质量分数为84.2 wt%,In的质量分数为15.8 wt%。
  • 李艳萍;李志刚;王天乐;冯尚申;
    . 2015, 46(03):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单层胶体晶体模板上合成了具有六方周期性排列的Co类空心球纳米阵列,并对其形貌物相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其光学吸收峰与类空心球壳结构的几何参数密切相关:如随着类空心球尺寸的变化,可以实现吸收峰位在几百纳米内的大范围调节(770~1270 nm);而球壳厚度的变化,又可以实现吸收峰位在几十纳米内的精细调节。类空心球结构的周期及球壳厚度,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胶体晶体模板(600~1000 nm)及磁控溅射沉积时间来调控。该结构及其特殊的光学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光子晶体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严捍东;王宇飞
    . 2015, 46(03):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硫酸钛为钛源,粉煤灰厚壁空心微珠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和900℃~1000℃煅烧2h的联合工艺制备了表面镀覆金红石型TiO2的功能性粉煤灰微珠。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等表征技术对包覆前后微珠粒径分布、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275W红外灯对上表面分别涂抹掺原微珠涂料和掺功能性微珠(占涂料质量的20%)涂料的水泥砂浆基板照射2h,后者基板下表面温度比前者约低1.4℃,这是粉煤灰微珠表面金红石型TiO2热反射效应作用的结果。
  • 杨蔚权;陈波水;方建华;王九
    . 2015, 46(03):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在油酸分子双键位置进行化学改性,合成制备了一种油酸甲酯型含氮硼酸酯类润滑添加剂。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其在液体石蜡和菜籽油两种不同基础油中的抗磨减摩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硼化改性后,油酸甲酯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明显提高;在不同基础油中添加量为1.5%时, PD值可分别达2452N、1569N,较油酸甲酯分别提高98.38%、26.94%,并可使磨斑直径最大减小8.93%,使摩擦系数最大减小12.48%;就综合性能而言,硼氮化改性油酸甲酯对菜籽油的感受性要好于液体石蜡。
  • 研究 开发
  • 林海;刘泉利;董颖博
    . 2015, 46(03):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柠檬酸钠改性沸石后其吸附水中低浓度氨氮、硝态氮、COD等污染物的效果和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特征,并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测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手段测试分析了柠檬酸钠改性对沸石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结果发现,天然沸石经柠檬酸钠改性后,其同步吸附三种污染物的效果有较大提高,其中对氨氮的去除率由53%上升到92%。对硝态氮的去除率由2%提升到10%、对COD的去除率由5%提高到35%。柠檬酸钠改性沸石后其对氨氮及COD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属于单层覆盖,而对硝态氮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叶洛维奇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描述沸石吸附氨氮、硝态氮和COD的吸附动力学上,更具有优越性,说明沸石对三种污染物的吸附均属于化学吸附。测试分析发现,柠檬酸钠改性沸石后其组分中钠元素含量增加,表面变得比较光滑、孔径和孔体积增大,但柠檬酸钠改性并没有改变沸石的晶体结构,主要是因为引入了钠离子以及柠檬酸根的酸性作用,提高了沸石的吸附能力。
  • 赵燕春;袁小鹏;寇生中;罗文涛;赵志平;李春燕;袁子洲
    . 2015, 46(03):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形变诱导相变机制”对非晶基体同时增强增韧,采用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基非晶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半固态处理工艺对凝固过程动力学控制优化组织,研究了半固态处理对试样的组织和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试样组织为过冷奥氏体相、热致马氏体相和非晶复合结构,应力加载形变过程中通过形状记忆晶相TRIP效应对非晶基体增韧,表现为加工硬化行为。铸态试样的心部组织为较粗大的树枝晶,且生长不均匀;经半固态处理后,先析出相按照尖角溶解平面析出长大形式近球化,形成等轴晶,并在磁悬浮搅拌作用下均匀化,获得奥氏体相晶粒细小、圆整度高、组织致密,复合材料组织得到有效优化,(Ti0.5Ni0.48Co0.02)80 Cu20合金断裂强度和塑性变形量由2582MPa 和15% 分别提高至2745MPa和21.5%。
  • 高红选
    . 2015, 46(03):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微观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添加定量Ce、Cu的基础上,不同含量Zr对铝合金电工圆杆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u(1.9%)可提高铝电工圆杆的抗拉强度,但降低导电率;复合添加的Ce(0.2%)后,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所提升;Zr加入铝电工圆杆中主要形成Al3Zr相,并且弥散分布在晶界上,加入0.12%Zr的合金能够在电导率降低不多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力学和耐热性能;加入0.18%Zr时,粗大Al3Zr粒子和稀化合物相相互交织在一起呈短柄或粗大粒状分布,附近α-Al基体被挤压成层片状,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研究结果有望成为改善和提高铝电工圆杆性能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连加荣
    . 2015, 46(03):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系统对比了不同有机传输材料与Cs2CO3组合对阴极电子注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氮菲类衍生物与Cs2CO3组合电子注入能力最好,唑类衍生物次之,但都明显好于目前常用的Alq3材料。通过进一步比较发现,电子注入能力与有机材料的能级结构没有直接关系,这说明阴极界面处Cs2CO3与有机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化学作用,从而改变电子注入势垒。对于金属螯合物而言, Alq3的电子注入能力明显强于Liq,说明配位金属可能参与了该作用过程。本论文的工作证明了Cs2CO3对有机材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以为设计合成针对Cs2CO3阴极结构的有机电子材料提供参考。
  • 鲁媛媛
    . 2015, 46(03):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于不同射频功率下制备出非晶Si膜并对其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采用XRD、TEM和少子寿命测试仪等检测手段分析了退火前后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研究发现: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薄膜的中程有序度和少子寿命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经真空退火处理后,非晶硅膜得以晶化,少子寿命较退火前有大幅提高;另外,退火后薄膜的晶化率和少子寿命随射频功率的变化趋势与退火前一致,说明同一热力学条件下薄膜的中程有序度越高越容易发生晶化。
  • 李福洲
    . 2015, 46(03):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国内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纱线的高温性能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纱线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其中,在200℃时能够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在升温过程中,表面处理剂先后发生团聚、分解挥发等变化,主要通过改变纱线的表面粗糙度和承受载荷的纤维数目间接地影响断裂强度。此外,高温处理后的玄武岩纤维纱线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破坏。
  • 郭丹;赵彬侠
    . 2015, 46(03):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Bi2WO6催化剂,在λ>420nm的可见光区降解模拟罗丹明B(RhB)废水,研究前驱物pH、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Bi2WO6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比表面积(BET)表征,考察前驱物pH对催化剂晶型、形貌、吸光性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物pH是Bi2WO6光催化活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对产物微观结构影响较大。当pH=4.5时合成的产物光催化活性最佳,反应90min RhB溶液降解率达到99.90%,经重复使用4次,其光催化效果无明显降低,表明该Bi2WO6是一种有效稳定的可见光催化剂。
  • 顾留洋;王树林
    . 2015, 46(03):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在 Si 片基底上制备一层ZnO纳米薄膜,作为纳米棒的晶种层,然后利用金属浴沉积法在ZnO纳米薄膜基础上制备择优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最后通过水热法二次成核结晶形成纳米片。研究证明,ZnO纳米棒阵列和纳米片均沿着c轴取向。在 Cu2+抑制极性面生长的作用下,形成的ZnO纳米片结构均匀,分布面积广,单片ZnO纳米片的厚度约为8 nm,面积呈平方微米级,较大的有40 m2左右。ZnO纳米结构的生长取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高度沿c轴取向的ZnO纳米棒有利于紫外光发射和激光器的发展,但极性面的缩小不利于光催化反应。
  • 戴磊;龙柱
    . 2015, 46(03):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TEMPO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s)作为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WPU)静电纺膜的增强剂。研究中使用拉伸试验研究TOCNs的增强作用,此外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静电纺膜进行结构性能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纳米纤维素加入量为5 wt. %时,其在聚合物基质中分散良好,所得静电纺纳米纤维保持了良好的形态。此外,加入5 wt. %的纳米纤维素能够将材料的抗张强度提高44%,且纳米纤维素的加入对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改善。鉴于PVA、WPU、TOCNs均为亲水性,无毒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物质,所得静电纺膜在组织支架及伤口护理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 朱高升;吕胜鹏;黄占华
    . 2015, 46(03):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中首次使用真菌纤维为模板,利用溶剂热法,以CdCl2和硫脲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真菌纤维/硫化镉复合纤维材料。通过SEM、FTIR、XRD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真菌纤维/硫化镉复合纤维材料进行物化结构分析。结果发现,真菌纤维通过自身表面含有的活性官能团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协调等作用,使CdS颗粒能够在真菌纤维表面稳定成核并生长成型,得到了分布均匀、晶粒尺寸为20nm左右、球形的CdS纳米颗粒。通过对苯酚的光降解实验表明,在150℃条件下制备的真菌纤维/硫化镉复合纤维材料对苯酚的光降解率可高达99.23%,真菌纤维/硫化镉复合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 马洪芳;王小蕊;江荣岩;张长存
    . 2015, 46(03):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P25为原料制备乙炔黑掺杂TiO2纳米粉体浆料,旋涂法制得乙炔黑-TiO2复合多孔薄膜,用染料N719和天然桑葚色素(MBY)敏化薄膜,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借助电化学分析仪对电池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乙炔黑的掺入提高了多孔薄膜电极运输光电子的速率,降低了载流子复合;两种敏化条件下,当乙炔黑掺杂量分别为0.15wt%、0.2wt%时,电池具有最大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9.4a%、12.5a%。
  • 郭婷;孟涛
    . 2015, 46(03):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简便价廉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氟试剂修饰的SiO2-TiO2复合微纳米结构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油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涂层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该涂层具备良好的UV光驱动亲/疏油可逆转换特性:最初为疏油性(90o),光照后变得相对亲油(24 o),黑暗放置后恢复疏油性,且经5次反复循环无明显衰减。与单纯纳米TiO2涂层相比,复合涂层表面油浸润性的转变因微纳米结构的存在而显著强化,且随着SiO2微球直径的增大,其亲、疏油效果得到增强。以上研究为亲/疏油可逆转换智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 王旭珍;周泉;任素贞;万鹏;邱介山
    . 2015, 46(03):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石墨和二茂铁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原位一步合成了Fe3O4/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RGO)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循环伏安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磁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通过调变前驱物中氧化石墨和二茂铁的比例,可以控制复合物中Fe3O4纳米粒子的负载量。所制备Fe3O4/RGO复合材料由平均粒径约20 nm 的Fe3O4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组成,具有较好的超顺磁性,电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