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10-磁性期 刊出日期:2014-05-30
  

  • 全选
    |
  • 袁哲 朱俊伟 徐诗尧 张豹山 杨燚 唐东明
    . 2014, 45(10-磁性):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测量了FeCo薄膜在0.5-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数磁导率谱,通过改变外加磁场Hex的方向、大小,研究磁导率虚部共振曲线出现的磁滞现象。验证了样品铁磁共振频率fr的平方值随正向Hex线性变化的规律;观察到Hex与样品磁化方向相反时,共振曲线的磁滞现象,尤其是Hex的值接近矫顽力Hc时,共振曲线出现双峰,反映了铁磁薄膜中部分磁矩随着反向Hex逐渐增大逐步翻转的磁化动力学过程。由铁磁共振公式拟合磁谱虚部曲线,计算了双共振峰出现时薄膜中磁矩发生翻转的比例。
  • 王志 邵慧萍 叶青 段启凯 林涛 郭志猛 何新波
    . 2014, 45(10-磁性):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平均粒径为46μm的氢化钛粉和平均粒径为6-7μm的铝粉为原料,经过低温高真空加热反应制备TiAl合金粉。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后TiH2、Al粉合金化程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物相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形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1小时的TiH2、Al粉在500℃保温2小时几乎可以将氢化钛中的氢除去,在750℃保温3小时能够制得高纯度的TiAl合金粉,合金粉的平均粒径为20μm左右,合金粉颗粒呈不规则形状。
  • 程朝阳 刘静 陈文思 林希峰 孙国栋 甘章华 向志东
    . 2014, 45(10-磁性):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表面质量良好的0.35mm厚Fe-6.5%Si-0.5%Cu合金薄板。通过对热轧态和温轧态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Fe-6.5%Si-0.5%Cu合金轧制后的结构及性能;同时测量了该合金温轧薄板的磁性能。研究表明,温轧态试样中含有较多的滑移带,同时含有少量的B2有序相。本实验的Fe-6.5%Si-0.5%Cu合金薄板经热轧-温轧后板材成型性较好,饱和磁感较高,铁损较低。
  • 金大利 刘先松 黄凯
    . 2014, 45(10-磁性):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采用新型绝缘粘结剂对铁硅铝粉进行多层绝缘包覆,制备了铁硅铝磁粉芯,利用用XRD和B-H分析仪对其结构、磁性能及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在频率为10~200kHz和磁通密度为0.01~0.1 T范围内,样品具有低损耗特征;随温度的升高,初始磁导率先升高后降低,磁导率温度系数较小,样品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在10kHz、0.2T下,随温度的升高,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在10℃时达到最小值93.66mW/cm3。
  • 张永搏 王涛 唐丽云
    . 2014, 45(10-磁性):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FeSiAl不规则颗粒在酒精溶剂中球磨,制备得到直径为10 μm左右厚度为1 μm左右的FeSiAl微米片,然后用硅烷偶联剂对微米片表面进行包裹处理。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谱仪对包裹和未包裹样品做形貌观测和元素分析,并将样品制备成45vol%的石蜡复合材料,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其在0.1-18 GHz范围内的电磁参数,发现包裹和未包裹样品的复数磁导率曲线基本重合,但包裹后样品的复数介电常数有很明显的下降。微波传输理论计算表明,包裹后样品在L-S波段具有更优越吸波性能。
  • 秦镜 杨平 毛卫民
    . 2014, 45(10-磁性):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轧制法制备出具有低铁损高磁感0.23mm厚6.4wt%Si高硅钢。沿轧制方向的最终磁性能为:B8=1.474T,B50=1.714T;P10/50=0.30W/kg,P15/50=0.88W/kg。利用X射线衍射及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高硅钢在轧制及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大压下率热轧,确保热轧板次表层中产生更多的高斯织构,随后进行遗传;温轧板中粗大的晶粒有利于冷轧剪切带的形成;冷轧板经脱碳退火后生成强{210}<001>织构及次表层较强的高斯织构是在轧向上获得高磁感的原因,归因于其在{111}<112>冷轧形变晶粒内的剪切带优先形核并长大;最终退火后虽出现了随机取向,但以{310}<001>织构为代表的η织构得以保留并且增强,进一步提高了磁感。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高硅钢薄板晶粒尺寸不断增大,铁损明显降低。
  • 李军科 彭斌 王渊朝 张万里
    . 2014, 45(10-磁性):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包覆锶铁氧体,在1-丁醇中制备了稳定的悬浮液并成功进行电泳沉积锶铁氧体膜。利用Zeta电位仪分析了悬浮液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了DBSA对锶铁氧体的包覆情况,利用X射线分析仪(XRD)分析了膜的组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获得了膜的显微形貌和膜厚,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膜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由DBSA包覆锶铁氧体在1-丁醇中的Zeta电位为87 mV,沉积膜厚9.44 μm,矫顽力为4600 Oe,饱和磁化强度为42 A﹒m2/Kg,剩磁比为0.56。利用该方法制备的膜可用于微波环行器、隔离器等微波非互易器件的制备。
  • 李学佳
    . 2014, 45(10-磁性):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纳米Fe3O4磁性颗粒加入由PMDA和ODA制备的PAA聚合物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AA/Fe3O4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和Fe3O4在纤维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验证了四氧化三铁在复合纳米纤维中的存在,通过磁性实验分析了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同时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PAA/Fe3O4磁性纳米纤维成型良好,Fe3O4磁性颗粒已分散在纤维中,与PAA是物理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磁性,为进一步制备聚酰亚胺磁性复合纳米纤维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聚合物磁性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超顺磁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郭维
    . 2014, 45(10-磁性):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NiCuZn铁氧体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研究Mg2+和Co2+共同取代Ni2+对铁氧体微观结构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Mg2+和Co2+取代Ni2+后,试样依然能够形成单一的尖晶石结构,没有第二相杂质出现;试样的晶格参数a和平均粒径Dx随Mg2+和Co2+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透射电镜图片显示试样颗粒形貌不规整,有多面体形状的颗粒出现,并且有团聚现象;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2+取代量的增加单调增大,随Mg2+取代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在Mg2+的取代量为0.05、Co2+的取代量为0.08时,试样具有最大饱和磁化强度。
  • 王鸿云
    . 2014, 45(10-磁性):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磁流变液在大范围磁场强度下的拉伸行为,并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提出了归一化的拉伸应力和归一化的磁场强度。结果显示:通过对拉伸应力和磁场强度的归一化处理,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类型,可以利用下降的磁场效应和加强的结构效应来估算和比较磁流变液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拉伸行为。根据拉伸行为的改变,发现拉伸屈服应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指数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 周佳 朱正吼
    . 2014, 45(10-磁性):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粒径为45μm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粉体为复合相,丁基橡胶为基体相,利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粉体含量为85%、厚度为150μm和200μm的复合薄膜。采用LYYL-500N高档型微机控制压力试验机对薄膜试样进行连续加载卸载实验(速度分别为0.1mm/min、0.5mm/min、1.0mm/min),用TH2816LCR数字电桥测试频率1kHz和50kHz下薄膜的阻抗Z值。研究了加载/卸载速度、测试频率、薄膜厚度和环境温度对FeCuNbSiB粉体/丁基橡胶力敏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薄膜在v=0.1mm/min时,其重复性最好,在加载过程中,应力灵敏度|k|值随着应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卸载过程中,|k|值随着应力的逐渐减小而增大。在1kHz测试频率下复合薄膜的力敏灵敏度高于50kHz。相同测试条件下,厚度为200μm的复合薄膜的力敏灵敏性略优于150μm。在39.5℃-8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薄膜的灵敏度越高。
  • 宗波 刘文军 赵大田 刘敬旗
    . 2014, 45(10-磁性):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传统氧化物工艺,分别制备不同BaO-B2O3-SiO2(BBS)玻璃掺量的钇铁氧体(YIG)样品,随即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烧结。通过XRD、SEM等实验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分析,并测定了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1100℃样品生成了YIG铁氧体单相,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约1.5μm,同时观察到少量气孔;掺杂BBS玻璃后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4πMs降低,铁磁共振线宽ΔH增大,此时烧结体晶粒较细,自旋波线宽ΔHk较大;当BBS玻璃含量为2wt.%时,ΔHk=1.01kA/m,可作为大功率石榴石型铁氧体材料使用。
  • 谷月 张艳辉 晁月盛
    . 2014, 45(10-磁性):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体单辊急冷法制备了非晶合金Fe52Co34Hf7B6Cu1薄带,在非晶合金制备过程中,铜辊表面线速度分别为49 m /s、45 m /s,合金中的元素B分别以纯硼和硼铁形式加入。研究表明,在同一冷速(49m/s)的情况下,加入纯硼制备的非晶态合金的晶化激活能较加入硼铁略高,其热稳定性较好;而同样加入FeB制备的非晶合金,冷速较快时(49m/s)制备的非晶态合金晶化激活能较高,其热稳定性较好。
  • 潘仲彬
    . 2014, 45(10-磁性):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FePt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强铁磁性和化学稳定的优势,在生物医学、信息存储、复合永磁、磁流体、能源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化学法制备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优点,可以精确有效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尺寸分布、以及良好的结晶性和稳定性。本文概述了近年来FePt纳米粒子的化学制备方法。
  • 卢慧芳 朱正吼 郑夏莲
    . 2014, 45(10-磁性):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μm的超细铁粉,并通过硫酸镍对制得的超细铁粉进行改性,制得一种平均粒径为2μm的复合粉体,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对图谱进行XRD物相分析发现,此超微细复合磁性粉体由多种物相组成,其中包括铁、镍、铁镍固溶体、铁镍离子间化合物等。用高景深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环氧树脂中,超微细磁性复合粉体分散良好,且在环氧树脂中的团聚较少。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超微细复合粉体在玻璃纤维中的分散良好,且粉体的团聚较小,团聚体大小约为4μm左右。制备厚度分别为0.17mm(A)、0.26mm(B)、0.47mm(C)的环氧树脂胶液/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试样,测试其反射率,结果显示:三种试样对电磁波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试样A在2.4~6.4 GHz和16.4~18GHz时对电磁波的有一定的吸收,且分别在4.5GHz和17.8GHz时达到最大值-0.14和-0.19。试样B在1.8~5.7GHz时对电磁波的吸收较明显,且在2.78GHz时达到最大值-0.37。试样C在2.2~8.9GHz时对电磁波的吸收较明显,在3.4GHz和8.2GHz时分别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分别为-0.17和-0.07。
  • 马胜灿
    . 2014, 45(10-磁性):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这篇论文对比研究了Mn0.99V0.01CoGe合金在升降温等温磁化过程中的磁滞行为及对其磁热性能的影响。发现合金在一级磁结构相变附近升降温等温磁化过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磁滞行为,降温过程的磁滞损耗明显大于升温过程。讨论了这种磁滞行为的差异现象对合金磁热性能的影响。
  • 赵春伟 彭向和 史旭东
    . 2014, 45(10-磁性):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磁流变液(MRF)的力学性能与其微结构密切相关,而其微结构的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实验观测研究了静磁场和剪切作用下磁流变液微结构的形成与演化。在静磁场作用下,分析了颗粒体积分数和磁感应强度对其微结构的影响;在剪切作用下,观测了微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磁感应强度下,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通链数目逐渐增多,孤立链减少,且由相互独立的单链转变为相互聚集的束链,在相同颗粒体积分数下,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颗粒链的间距增大,链的聚合度明显提高;在剪切过程中,成功的捕捉到了磁流变液颗粒链从形成→拉伸→断裂→重组的动态演化过程,当该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为磁流变液提供了稳定的抵抗宏观剪切的能力
  • 金莹
    . 2014, 45(10-磁性):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Fe52Co34Hf7B6Cu1非晶试样进行了中频磁脉冲处理,脉冲磁场频率、作用时间保持恒定:1500 Hz、10min ,脉冲磁场强度分别为200Oe、250Oe和300Oe。用穆斯堡尔谱(MS)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方法研究了该试样在中频磁脉冲处理前后的结构及结构缺陷变化。结果表明,在非晶合金的制备态,正电子主要在自由体积中湮没,经中频磁脉冲处理后,非晶合金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弛豫,导致湮没寿命?1下降。随着脉冲磁场强度的增加,非晶合金发生晶化,产生新的正电子俘获中心,导致强度I2急剧增加,I1急剧降低。
  • 蔺云 介万奇 查钢强
    . 2014, 45(10-磁性):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近空间升华法在GaAs (100)衬底上外延生长CdZnTe 单晶厚膜,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去除掉GaAs(100)衬底后,对CdZnTe外延膜上、下表面的形貌、成分、结构以及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SEM和EDS的结果表明,CdZnTe外延膜表面平滑致密且膜中成分分布较均匀;红外透过成像分析的结果表明,CdZnTe厚膜中无明显的Te 夹杂相;X射线摇摆曲线、PL谱的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CdZnTe外延膜中的晶体缺陷减少,应变弛豫,结晶质量提高,通过增加膜厚可以获得高质量的CdZnTe外延膜;电学测试表明,CZT外延膜的电阻率在10E10 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光电响应特性,可用于高能射线探测。
  • 潘旋 周广宏
    . 2014, 45(10-磁性):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激光加热对Ni81Fe19 (15 nm)/Ni45Mn55 (x nm)磁性双层膜进行快速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激光辐照参数对交换偏置场(Hex)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的能量密度强烈影响双层膜交换偏置效应,并存在一个能量密度的阈值(约为150 mJ/cm2),此时磁性双层膜能够产生较明显的交换偏置现象。磁性双层膜的Hex随着能量密度的进一步增加逐渐变大,但随后减小直至完全消失。当NiMn层厚度为25 nm时,经激光加热退火处理后双层膜的Hex最大值约为328 Oe,略大于常规退火后的Hex值(280 Oe)。
  • 陈雷明
    . 2014, 45(10-磁性):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压技术制备出YBCO/CU高温超导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超导相的结构未受破坏,并且由于Cu的存在改善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因此相对于常规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低温电磁学性能,并在低温下表现出与超导状态密切相关的的摩擦学性能。
  • 邓世琪 黄晓强 杨鑫 徐刚 沈鸽 韩高荣
    . 2014, 45(10-磁性):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层状结构的K2Ti6O13纳米纤维为钛源,成功实现了钙钛矿结构钛酸铅四方板状颗粒的合成。分别利用XRD, SAED, SEM, TEM, HRTEM对其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PbTiO3四方板状颗粒平行于(101)晶面,厚度约为200~300 nm,边长约为1~2μm。基于水热处理时间对物相和形貌演化的影响,讨论了PbTiO3四方板状颗粒形成机理。发现层状结构K2Ti6O13对PbTiO3四方板状颗粒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水热处理过程中,Pb2+离子取代K2Ti6O13结构中的K+离子,导致层状剥离,形成钛酸铅片状基元,结晶形成中间相PbTi0.8O2.6,进而转化为钙钛矿结构PbTiO3二维板状四方颗粒。
  • 王凯 底兰波 张丽娟 张秀玲
    . 2014, 45(10-磁性):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磁分离光催化材料IL-TiO2/CoFe2O4。采用VSM、XRD、BET、TE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构和形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样品IL-TiO2/CoFe2O4在350 oC焙烧后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125.7 m2?g-1,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无离子液体辅助制备样品TiO2/CoFe2O4(46.1 m?2?g-1)的比表面积。在350 oC焙烧温度下IL-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优于其它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是相同焙烧温度下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的6倍。IL-TiO2/CoFe2O4磁饱和强度为219 Gs,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实现催化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三次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 燕萍 张丽清 孙旭东
    . 2014, 45(10-磁性):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尿素做燃料,硝酸盐做氧化剂,通过低温燃烧法一步合成了可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电解质粉末Ce0.8Gd0.2O1.9(GDC),采用XRD、TG-DSC、BET、FESEM等方法对合成粉体进行了物相测定、热分析、比表面积测定和形貌观察,并考察了粉体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尿素-硝酸盐干凝胶的自蔓延燃烧点火温度约为279.0℃。通过工艺参数的有效设计,经过低温燃烧过程即可直接得到立方萤石型结构的纯相GDC粉体,该粉体为粒径在20~60nm的类球形颗粒,粒子间虽有微弱的软团聚,却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在1300℃烧结2h即可达到95.2%的相对密度。该温度比固相法制备该粉体的烧结温度约低300℃。
  • 文娟 廖昌荣 赵慧婷 唐锐 张登友
    . 2014, 45(10-磁性):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在不同条件下,磁流变液使超声波传播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本文设计并制作了研究磁流变液调制超声波传播特性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磁感应强度、不同磁场方向对超声波在磁流变液中的传播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磁场对超声波传播速度与幅值调制的迟滞特征,并对上述现象特性进行了定性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在磁流变液中的传播速度、幅度不仅与磁场作用下形成链状结构的粗细、方向性有很大关联,而且存在明显的迟滞性。
  • 潘校齐
    . 2014, 45(10-磁性):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自旋的Cu上制备了Cu/SiO2和Cu/SiO2/Ni80Fe20两个系列复合结构丝。利用扫描电镜、阻抗分析仪分析了溅射SiO2时基底丝旋转速率对复合结构丝的表面微观结构和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表面颗粒大小随着制备SiO2时转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Cu/SiO2/Ni80Fe20复合结构丝的巨磁阻抗效应则随着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 谢辅强 丁桂甫
    . 2014, 45(10-磁性):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铁硅铝软磁材料的复合软磁材料薄膜的低温成型工艺和磁性能。绝缘包覆工艺上,使用高电阻率的锰锌铁氧体软磁粉末做绝缘剂。粘结工艺上,使用水玻璃做粘结剂,低温固化粘结。与传统工艺比,低温成型工艺与微加工工艺兼容。应用该工艺制作了软磁薄膜,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2000观测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薄膜的静态磁性能参数;使用交流磁化率测量仪测试薄膜动态磁性能参数。针对软磁磁粉颗粒度、绝缘包覆、粘结成型等不同工艺因素,制作了薄膜样品,总结了不同工艺因素对薄膜综合磁性能的影响。
  • 惠彬 李国梁 李坚 王立娟
    . 2014, 45(10-磁性):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曲柳单板为基材,利用NaBH4处理后直接化学镀Ni-Cu-P三元合金制备木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研究了NaBH4浓度、浸渍时间和施镀时间对金属沉积量和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分别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用低电阻测定仪和频谱仪测定了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利用3g/L的NaBH4溶液,前处理8min,施镀时间25min,此条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金属沉积量为113g/m2,表面电阻率为318 mΩ/cm2。SEM观察发现镀层均匀、连续和致密,镀后木材单板具有显著的金属光泽。XRD分析表明镀层为微晶结构。在频率为9KHz~1.5GHz范围内,施镀单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在55~60dB左右。
  • 李凯斌 沈一丁 费贵强 李仲谨
    . 2014, 45(10-磁性):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β-环糊精(β-CD)、FeCl2、Fe2(SO4)3、Na3P3O9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β-CDM),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粒度和热重等对其进行表征、测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CDM呈规整球形,平均粒径为93.5μm,热性能随Fe3O4的引入得以提高,对Cu2+、Mn2+和Zn2+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对Mn2+的吸附量最大,除去率达到98.59%。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β-CDM对Cu2+、Mn2+、Zn2+的吸附速率常数K2 (g·mg-1·min-1)可分别达到0.1851、0.1068、0.1584,对Cu2+吸附达平衡时所需时间最短。循环使用研究表明,β-CDM在磁场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分离和循环使用性能。
  • 林培豪
    . 2014, 45(10-磁性):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悬浮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Al8Mn5合金粉体,使用SEM、XRD和网络矢量分析仪研究高能球磨对Al8Mn5合金粉体微波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体的颗粒及晶粒变细,粉体最大吸收峰频率向低频移动;样品厚度为1.5mm时,未经球磨的粉体在13~18GHz频段内有3个吸收率大于90%的吸收峰,呈现出较好的频宽效果;经24h球磨后粉体在13.2GHz频率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反射率最小值约为-37.5dB(吸收率为99.98%);Al8Mn5粉体对电磁波的吸波机理包括吸波涂层内的损耗以及前后界面反射电磁波在前界面处的干涉吸波。
  • 李里 李国玲 郑捷 冷永华 黄婧 李星国
    . 2014, 45(10-磁性):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磁性材料尺寸进入纳米级时,颗粒尺寸与磁性材料的特征物理长度相当,如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磁性纳米材料就会呈现出与块状材料不同的磁学性质。氧化物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比较容易,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金属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则要困难很多,所以金属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以及磁学性质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有多种合成方法在研究中,我们一直在进行等离子体法和溶液反应法合成磁性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此论文将对本小组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洁介绍。
  • 钱正洪 白茹
    . 2014, 45(10-磁性):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