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0-12-24
  

  • 全选
    |
    研究与开发
  • 严剑飞;吴志明;太惠玲;李娴;付嵩琦
    . 2010, 41(S2):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干法刻蚀和湿法刻蚀的方法,分别刻蚀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钛/金薄膜电极。改变刻蚀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的刻蚀工艺对OTFT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对刻蚀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ICP干法刻蚀不适合用来刻蚀OTFT器件的钛/金电极,而湿法刻蚀工艺可用于刻蚀关键尺寸为5微米及其以上的钛/金电极,其最佳工艺条件分别是HF:HNO3:H2O=1:1:5和KI:I2:H2O=4:1:40。
  • 综述
  • 王衍行
    . 2010, 41(S2):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长波红外玻璃具有优异的红外性能,作为视窗、透镜、整流罩等在光电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长波红外玻璃材料主要包括硫系玻璃、卤系玻璃和硫卤玻璃等。本文综述了长波红外玻璃材料的基本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杨照军;吴伯荣;张存中
    . 2010, 41(S2):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几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氟掺杂及氟化表面处理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部分正极材料进行氟处理以后材料稳定性、循环性能、工作电压及充放电容量得到很大改善,简要分析了材料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氟化改性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做出了展望。
  • 研究与开发
  • 关玉琴;陈余;赵春旺
    . 2010, 41(S2):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居里温度与载流子浓度和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定量分析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对p型及n型GaAs材料的居里温度的影响,计算证明: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对p型和n型参杂的GaAs居里温度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p型半导体材料的居里温度仅仅与反铁磁性交换作用有关,而与掺杂浓度无关;对n型半导体居里温度与反铁磁性交换作用和掺杂浓度都有关,而且高掺杂浓度下居里温度比低掺杂浓度下居里温度低。
  • 胡静;肖作兵
    . 2010, 41(S2):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乳液体系下采用离子聚合法制备了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包覆玫瑰香精纳米胶囊,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热失重(TGA)和电子鼻对该纳米香精胶囊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香精胶囊中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与香精有一定氢键作用。纳米香精胶囊的粒径约50~60nm,分布均匀且为圆球状。纳米香精胶囊和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均有两段热失重,在第一段热失重中纳米香精胶囊的质量损失率较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增加了17.45%。上述结果证明香精已被引入纳米胶囊内部。在对纳米香精胶囊和普通香精热处理后发现,纳米香精胶囊的香气强度无明显变化,高于普通玫瑰香精,证明纳米香精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 陈登明;孙建春
    . 2010, 41(S2): 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70~300℃高低温试验对航空航天用永磁材料进行了老化处理以稳定其磁性能;此外还运用AMT-4高温硬磁测试系统对其在20~180℃范围内磁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老化试验可提高AlNiCo8永磁合金的磁性能的稳定性,且随着高低温处理温差的增加,磁性能越来越稳定。在20~18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AlNiCo8永磁合金的磁能积、剩磁和矫顽力都有所变小。
  • 王凯;邱广明;邱广亮;李咏兰
    . 2010, 41(S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入用聚乙二醇(PEG)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包裹的自制纳米Fe3O4磁流体,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粒径在300~500μm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磁性高分子微球。利用生物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热重分析仪(TG)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磁性微球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光滑且表面含有羧基,室温下,其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3.63emu/g,磁流体的包裹率最高达到17.07%且随着磁流体用量的增加,包裹率逐渐增加。
  • 陈廷益
    . 2010, 41(S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Ti的化合物为主要原料,Ni为着色剂,实现在常温下对6063铝合金的无铬化学钝化处理,3min内快速成膜,钝化膜为带淡绿的银灰色。通过铬酸盐耐腐蚀测试,钛-镍膜耐铬酸盐点滴腐蚀时间大于120s;SEM表明钛-镍膜在铝表面分布均匀,膜厚在1~3μm之间;膜层主要含钛、镍和铝等元素;通过电化学分析,钛钝化膜及Ni2+着色钛膜腐蚀电流分别为2.120μA、3.658μA,比铝合金的腐蚀电流14.919μA降低,着色钛膜具有理想钝化效果;通过交流阻抗模拟,Ni着色Ti膜为C1/R1/(L2+R2)结构。
  • 张腾;张海
    . 2010, 41(S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封接玻璃在初期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以便有效实现封接;进而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它的热膨胀系数必须与燃料电池的其他部件相匹配,还需要具有化学稳定性。本文通过对研制的80多个逆性硅酸盐玻璃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成分-性能的一些规律:B2O3能够降低玻璃的软化温度和玻璃转变温度;ZnO通过拓宽玻璃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而改善封接性能,如Zn/Si比为0.7的成分可以获得230?C的温度范围;逆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取决于网络配体的平均势场强度,如加入BaO因为其较小的势场强度而提高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而加入势场强度较大的ZnO则呈现相反趋势。
  • 徐雅晨;凤仪
    . 2010, 41(S2): 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研究了泡沫铝填充薄壁铝合金方管准静态轴向压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实验选用铝合金方管作为面板,Al-Mg合金泡沫铝作为夹芯制备泡沫铝填充薄壁铝合金方管。结果表明泡沫铝层合方管与薄壁铝合金方管的变形模式相同,都为对称叠缩变形模式,而且层合方管产生的折叠数比薄壁铝合金方管多。填充泡沫铝后,层合方管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薄壁铝合金方管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且与相应的实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 张仲
    . 2010, 41(S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固相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位双掺杂的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2-3xLa2xCax)FeMoO6。XRD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多晶单相,随掺杂量增加,样品空间群在x=0.2处转变,由I4/m群转变为Fm m群。四探针法对电输运性质的表征表明,样品电阻率随反位缺陷程度的加剧而增加,随平均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定量掺杂以限制化合物相结构、完善制备工艺以优化晶界条件,能有效控制材料的电导性质。
  • 岳丽杰
    . 2010, 41(S2): 1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直径为3mm成分为Cu50Zr43Al7、(Cu50Zr43Al7)100-xYx(x=2,5)、(Cu50Zr43Al7)100-xAgx(x=6,7)的非晶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差分扫描量热(DSC)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微量元素Ag、Y对Cu50Zr43Al7块状非晶的玻璃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微量的Ag和Y元素,提高了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但Ag元素比Y元素的作用要更加显著。利用动电位极化法对各非晶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各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均远远好于相应的晶态合金。添加了微量的Ag、Y元素提高了Cu50Zr43Al7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Cu43Zr43Al7Ag7非晶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比Cu50Zr43Al7的降低了1~2个数量级。
  • 邱琳;郑兴华
    . 2010, 41(S2):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应用3ω法进行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材料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测量的方法。测试了室温下两种典型的热障涂层材料Y2SiO5和La2Zr2O7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测试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吻合良好。实验中对不同孔隙率的样品的热导率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间内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孔隙率的变化对热导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孔隙率对热扩散率有双向的影响,即存在某一孔隙率值使得涂层样品的热扩散率最大。
  • 李艳丽;陈文兴;吕汪洋;姚玉元;马春霞;郭桥生
    . 2010, 41(S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合成了高活性的四磺酸基铁酞菁(FePcS),通过酰氯化反应将FePcS负载到乙二胺改性的活性碳纤维(ACF)上,制备新型催化活性碳纤维(ACF-FePcS),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ACF-FePcS对4-硝基苯酚(4-NP)的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25oC,反应4h后,4-NP的去除率达90%以上,且在较广的pH和温度范围内都有较高活性。因此,ACF-FePcS具有“富集―原位催化降解”的特点,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刘毅;徐滨士
    . 2010, 41(S2): 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出Zn-Al及Zn-Al-Mg-RE涂层。通过浸泡实验考察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法制备的涂层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浸泡试验两种锌基涂层均未出现红锈,能够对钢结构提供有效保护。
  • 陈晓浪
    . 2010, 41(S2): 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酸处理、碱处理与球磨研磨相结合对水稻秸秆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等表征方法对处理前后的水稻秸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FTIR结果表明,酸、碱化学处理方法能有效去除水稻秸秆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XRD结果揭示了处理后的秸秆纤维的结晶度得到提高。TGA测试表明,经酸、碱改性处理后,秸秆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分解温度提高。酸处理和碱处理均可以有效去除部分杂质,达到纯化稻草秸秆的目的,提高水稻秸秆中纤维素的比例。
  • 殷士杰;郭晋丽;李明伟;朱廷霞;宋洁
    . 2010, 41(S2): 1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有望用于研究临界或近临界晶核大小及形状的新方法,借助于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磷酸二氢钾(KDP)晶核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蒸发成核法”可以得到nm尺寸的晶核,随溶液浓度的增大,得到的晶核直径从25.8nm增大至59.1nm。其中最小尺寸的晶核,与低过饱和度下的理论预测值已较为接近。一般情况下,晶核呈球缺型,与经典理论假设形状相符。但蒸发温度低时,晶核呈矩形(柱状),与KDP晶体的宏观形状更为接近。在蒸发速度较快时,晶核难以形成,这时只会出现一些溶质的堆积体。
  • 卢爽;巴恒静
    . 2010, 41(S2): 1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一种可埋置在砂浆内部的宏电池电流传感器. 对传感器的阴极与阳极电位, 电极间的砂浆电阻以及宏电池电流进行了监测. 并针对阳极处于的不同腐蚀状态, 对宏电池电流发生的电化学本质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宏电池电流的大小与砂浆电阻、阴极与阳极电位以及阴极阳极的极化电阻之间有直接关系. 在阳极处于钝化状态时, 宏电池电流的大小几乎可以忽略, 这取决于微弱的腐蚀驱动力、较高的电极极化电阻和砂浆电阻。而阳极处于活化状态时, 宏电池电流显著增大, 此时的腐蚀驱动力较大, 而砂浆电阻较小. 此外, 在两种状态下分别可以通过上述耐久性参数获得传感器电极的Ra+Rc与ln Ia?Ic的值, 对砂浆保护层的服役状态和钢筋的腐蚀情况得到进一步划分。试验结果显示开发的宏电池电流传感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状态进行长期的预警和系统的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 管萍;胡小玲
    . 2010, 41(S2): 1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霉素(E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系统研究了EM与MAA用量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种类和用量、洗脱时间等因素对印迹位点及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A用量为0.0461mol,EM用量为0.724mmol,交联剂EDMA与MAA摩尔比为5:1,引发剂AIBN与(NH4)2S2O8用量各为0.12g,超声洗脱40min时,膜中印迹位点数多,对红霉素分子的截留率达到55%以上,水通量达70L?h-1?m-2以上。
  • 王永凤
    . 2010, 41(S2): 2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电磁波传输线理论,将传统片状结构吸波材料设计为梯度渐变多孔层叠吸波结构,增加雷达波在涂层中的传输距离和损耗;采用轻质超高导电炭黑和短切碳纤维复合吸收剂技术,将电磁波损耗由吸收剂单一作用扩展到结构/功能填料吸波一体化,吸波材料随厚度的不同可实现在(2~18)GHz的雷达波反射率小于-15dB,在(26~100)GHz的雷达波反射率小于-20dB,大幅提高材料的宽频吸波性能,为实现雷达隐身材料的“薄、轻、宽、强”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 贺晶;黄维刚
    . 2010, 41(S2): 2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水热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活性剂合成了蓝色纳米荧光GdVO4:Tm粉体。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PL)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Tm3+掺杂量等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说明:所得的产物为单一的四方锆型GdVO4:Tm晶体,颗粒大小约为20-50nm;GdVO4:Tm能够被200~320 nm的紫外光激发,在278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波长为476 nm的明亮蓝光,发光强度分别在反应物浓度为0.205mol/L时、反应时间为3d和Tm3+掺杂量为2%时最高。
  • 张正富
    . 2010, 41(S2): 2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解—铸膜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丙烯酸(AA)-KOH-H2O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为了优化电解质膜的性能,研究了成分对电解质膜特性的影响。通过XRD进行物相分析;通过DSC分析了膜的热学特性;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定膜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窗口。研究显示AA共混可明显改善PVA基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保湿性能和机械性能。KOH和AA可使PVA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有利于提高电导率。实验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均可达到10-2Scm-1数量级,最大可达0.18Scm-1。电导率随膜内KOH、AA、H2O的含量增加而增大;在25~80℃范围内,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窗口达3.6V,可满足大多数器件对电解质的要求。
  • 罗蓉蓉;黄婉霞;何 鹏;蔡靖涵;赵冬
    . 2010, 41(S2): 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云母衬底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W的VO2薄膜,采用XRD、SEM、FTIR和色差等检测手段,对掺杂薄膜的物相、表面形貌、相变温度和热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W后其相变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并保持良好的红外透过率随温度变化性能;相变前后颜色发生了改变,色差最大值为5.9。
  • 孟旭
    . 2010, 41(S2): 2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化学浴沉积法,以N(CH2CH2OH)3为络合剂,Cd(CH3COO)2?2H2O和(NH2)2CS为前驱体溶液制备了CdS纳米晶薄膜,利用FESEM、XRD考察了前驱体浓度、络合剂浓度、前驱体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dS纳米晶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粒大小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得表面平整,结构致密的CdS纳米晶薄膜。UV-Vis光谱表明CdS在短波长区域有较强的吸收,符合作为窗口材料和过渡层的要求;光电性能测试表明CdS具有较好的光电响应,呈特征n-型半导体特性。
  • 冷重钱;李海蓉;李尧;高鹏杰
    . 2010, 41(S2): 2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在Indium-tin-oxide(ITO)玻璃上采用多源蒸发的方法制备了红荧烯(Rubrene)/TPD样品。由原子力显微镜(AFM)得到的表面形貌图显示Rubrene膜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两种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电子态。由Rubrene/TPD的表面分析可知,C1s精细谱中有三个峰,最强的峰是由氧化造成的,而不是对应于芳香碳(284.55eV)。空气中的O2和H2O扩散到样品里形成O1s峰。用氩离子束溅射剥蚀表面,随着时间的增长,芳香碳对应的峰越来越强,282.45eV 和289.62eV处的峰则迅速消失,当溅射时间超过4920s时,在284.7eV处引入了一个新的峰,对应于C-N键。O1s峰迅速减弱是因为氧沾污的去除。N1s谱中的N-C键缓慢增强,到达界面附近时峰的强度变得稳定。C1s,N1s 和O1s谱中都有峰发生化学位移。
  • 夏艳平
    . 2010, 41(S2): 2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通过调节微波处理时间,制备了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用TEM和XRD对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进行了表征。以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作为导热填料制备导热胶,研究发现对于填充不同长径比的纳米银材料,导热胶的阈值填充量是不同的。长径比越大阈值越小。运用修正的Nielsen-lewis阈值理论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模拟结果表明修正的阈值理论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 郭佳佳
    . 2010, 41(S2): 2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论文针对微量稀土元素分离和预富集中的难点,研究了新型离子印迹材料。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合成了铒离子印迹硅胶吸附剂(Er-IISG),并建立了离子印迹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铒离子系统。在竞争离子如Tb3+、Dy3+、Tm3+的存在下,Er-IISG对Er3+的选择性系数最高达390.72,约是NISG粒子的42倍。该离子印迹硅胶吸附剂对Er3+具有快速的吸附和解吸能力,其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58.01mg g-1。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和准确度高,可以应用于复杂样品中对铒元素的分离与分析。
  • 赵炜璇
    . 2010, 41(S2): 2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尝试将试验室制作的Ag/AgCl氯离子传感器用于混凝土试件中进行测试,验证该传感器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可行性。分别测试了传感器在砂浆试件及混凝土试件中的长期稳定性,建立了传感器在混凝土中的线性响应方程,并通过加速渗透引入氯离子的方式对建立的线性方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砂浆试件及混凝土试件中都可以长期稳定有效的工作,在砂浆试件中300天电位波动小于20mV,在混凝土试件中85天电位波动小于25mV,传感器在同一试件中或氯离子掺量相同的不同试件中电位响应一致性良好;通过建立的传感器在混凝土中的线性方程计算得到的电位响应值与实测电位响应值符合的很好,所建立的方程与试件水胶比水平无关,与氯离子的引入方式无关,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比较准确的线性方程。通过该方程的建立即可实现使用该传感器监测混凝土结构中的氯离子分布,达到钢筋锈蚀提前预警的目的。
  • 安玉良
    . 2010, 41(S2): 2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镀工艺制备催化剂Ni膜,以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波导法对制备出的螺旋状纳米碳纤维测试在12.4-18GHz频段的电磁参数,考察其吸波性能。
  • 张丹;李菊香
    . 2010, 41(S2):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简单立方体模型并采用翅片理论分析得出了流体在多孔泡沫金属通道内层流强制对流时相界面传热系数的表达式,并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了流体流速和孔隙结构对相界面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界面传热系数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多孔泡沫金属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多孔泡沫金属的孔隙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 宿星亮;高原文
    . 2010, 41(S2): 3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由功能梯度材料周期复合而成的一维声子晶体中存在的弹性波带隙特征,并得到第一阶带隙归一化起始频率、截止频率和宽度随功能梯度材料表面材料常数、指数因子和组分比变化的关系图。并对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与常规材料声子晶体帯隙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较常规材料声子晶体在相同范围内能够出现更多阶带隙结构。这些结果为功能梯度材料声子晶体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 孙建春;陈登明
    . 2010, 41(S2): 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AMT-4硬磁测试系统对粉末冶金方法制备SmCo5永磁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利用AMT-4高温硬磁测试系统对其从20℃到150℃温度范围内磁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SmCo5材料为平均晶粒度在20μm左右的等轴晶,主要由两个相组成,Sm大量向晶界处移动,在晶界处形成氧化物。SmCo5材料主要磁性能指标随着温度的升高都有所降低,但降低速度有所不同。其在20℃到150℃范围内主要磁性能指标的温度系数均为负值,其中磁能积温度系数最大。
  • 洪芳
    . 2010, 41(S2): 3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我们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铌酸钠钾(KNN)粉体,在该粉体中添加碳纳米管(CNT)后,制备成CNT-KNN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压电性能。实验发现CNT的添加没有改变KNN压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少量的CNT添加(0.02wt‰)提高了压电性能,过多的CNT(>0.02wt‰)会导致压电性能降低。同时发现,CNT的添加降低了样品的电容和介电常数,介电性能明显依赖于密度关系。
  • 陈志彦
    . 2010, 41(S2): 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具有三维四针状结构,具有材料增强、抗静电、抗菌、吸波和吸声等特性,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多功能材料。利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所具有的介电损耗特性,通过与羰基铁粉混杂,制备复合吸收剂。当涂层厚度为3mm,吸收剂和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1时,最大衰减达-24dB,对应频率为8.5GHz,小于-10dB的带宽约为5.0GHz。
  • 许莹;窦玉博;王 娟
    . 2010, 41(S2): 3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成功制备了Al掺杂ZnO薄膜(以下简称AZO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光光度计、霍尔(Hall)测量仪,分别研究了不同Al的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探讨了Al的掺杂机理。结果表明:Al的掺杂存在最佳值,当Al掺杂摩尔浓度为5%时,AZO薄膜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光电性能最佳,其透光率在80%以上,电阻率为2.1×102Ω?cm,霍尔迁移率0.23cm2/V?s,载流子浓度7.81×1014cm-3。
  • 易国斌;林文静
    . 2010, 41(S2): 3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2-羟乙酯(PMMA-b-PHEA):首先采用AIBN作为引发剂,FeCl3/PPh3作为催化体系,通过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得到含端基Cl的 n为17128聚合物PMMA-Cl;然后以PMMA-Cl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体系,引发丙烯酸-2-羟乙酯(HE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的产物PMMA-b-PHEA分子量分布达到1.32,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嵌段共聚物PMMA-b-PHEA的生成。
  • 崔健;陈国需
    . 2010, 41(S2): 3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表面沉积法对超细空心微珠进行无机修饰,在空心微珠表面形成了均匀且不连续的CaCO3膜,采用SEM,EDX,XRD等方法对修饰前后可能修饰微珠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修饰后空心微珠外观颜色由灰黑色变为灰白色;修饰前空心微珠粒径为1.8μm,修饰后空心微珠平均粒径为1.94μm;修饰后空心微珠的比表面为2.4 m2/g,增大幅度为26.3%;修饰后空心微珠密度增大,通过公式测算修饰后空心微珠的壁厚增加了30%;最后采用分散剂将空心微珠分散到500SN基础油中,发现修饰后空心微珠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能明显优于原始空心微珠。
  • 李智敏
    . 2010, 41(S2): 3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Al粉和SiC粉为原料合成Al掺杂SiC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曼光谱对合成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高于1900℃时,合成产物中未出现Al的杂质相。在2000℃时,相对较多的Al原子进入到SiC晶格形成Al-SiC固溶体。在8.2-12.4GHz频率范围,采用波导法对未掺杂和掺杂SiC粉体的介电常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l原子掺杂形成Al-SiC固溶体,可以有效地提高SiC粉体的微波介电性能。
  • 高巍
    . 2010, 41(S2): 3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上对非晶材料进行原子尺度研究的手段十分有限,通过模拟的方法可以弥补实验的不足,本文即介绍一种利用第一性原理对四面体非晶碳进行结构建模的方法。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密度范围从2.6到3.2g/cm3的四面非晶碳进行了结构模拟。其中交换相关能量泛函、假想电子质量和冷却速度等模拟参数对结构建模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改变这些模拟参数可以获得与实验值接近的结构。
  • 刘迪
    . 2010, 41(S2): 4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海泡石因有着独特的结构,具有开阔的孔道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它拥有良好的吸附脱色性及离子交换性等物理化学性能。本文对以川北朝天海泡石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活化条件(酸浓度、温度、时间)对活性白土脱色性能的影响。 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活化酸浓度为0.6mol/L,时间为60min,温度为100℃时活化后的海泡石脱色力最好。 最后得出结论活化酸浓度,时间,温度对海泡石脱色性的影响,并得到活化的最佳酸浓度,时间及其温度。
  • 廖云丹;吴会军;丁云飞
    . 2010, 41(S2):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iO2气凝胶的纳米多孔网络结构使其在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强度低和韧性差限制了发展和应用。对SiO2气凝胶力学性能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制备工艺参数(如溶液酸碱度、组分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后处理工艺、干燥工艺等)对SiO2气凝胶网络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材料复合法用于改善SiO2气凝胶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 孙贝贝;高俊刚;李星
    . 2010, 41(S2): 4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用热重及热-质联用测定紫外光固化后的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PA-POSS)的热分解过程,采用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riedman法对其热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样品的分解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主要是羰基和C-O键的断裂,在347~677 oC范围内产生CO和CO2,在445~655 oC范围内产生CH3+。分解活化在119.88到133.72 kJ/mol之间,反应级数为 n=0.852。
  • 穆锐
    . 2010, 41(S2): 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脂和混合溶剂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利用SEM对微球的中空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中空微球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以中空微球为功能性填料替代钛白粉,制成丙烯酸酯乳胶涂料,对涂料的物理性能和隔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和致孔剂是中空聚合物微球合成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涂料中含有30%左右的微球,可以增加涂膜的附着力、改善涂层的明亮度和装饰性并提高涂层的隔热保温性能。
  • 马兰
    . 2010, 41(S2): 4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掺入MoO3时VO2薄膜电阻率的变化;建立了VO2薄膜电阻率突变数量级S随杂质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及与实测值的对比。结果表明:S随MoO3掺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采用该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S值的大小。
  • 范平;梁广兴;张东平;池京容;蔡兴民;李盛艺
    . 2010, 41(S2):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束溅射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CdS多晶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中基底温度(100~400°C)与薄膜厚度(35~200 nm)对其微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底温度下制备的CdS薄膜均属于六方相多晶结构且具有(002)择优取向生长特征;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002)特征衍射峰强度增加,半高宽变小相应薄膜结晶度增大,有利于颗粒的生长;分析CdS薄膜的光谱图线可知,薄膜在可见光区平均透射率高于75%,光学带隙值随着基底温度升高而增大(2.33~2.42 eV)且薄膜电阻高达109 Ω;在基底温度为400 °C条件下制备不同厚度的CdS薄膜,发现(50~100 nm)较薄的CdS薄膜具有较为明显的六方相CdS多晶薄膜结构、较优光学性能和高电阻值,满足CIS基太阳电池中缓冲层材料的基本要求。
  • 冯兰;刁训刚;王涛;刘海鹰
    . 2010, 41(S2):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直流-射频共溅射法在玻璃基底上低温制备了系列掺铝氧化锌(ZA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低温溅射过程中倾斜溅射靶偏角对样品电学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光区透过率、X射线衍射谱及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制备的ZAO薄膜具有(002)择优取向,当靶偏角为23°时,薄膜方块电阻最低,可达17Ω/□,电阻率为2.2×10-3Ω?cm,可见光平均透过率在85%以上,最高可在95%以上。紫外截止和近红外反射效果明显。
  • 樊志琴
    . 2010, 41(S2): 4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方法,在不锈钢衬底上直接沉积碳纳米管膜。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综合研究了反应温度、气压、沉积时间、甲烷流量对碳纳米管膜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碳纳米管膜的场发射性能有很大差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反应温度和气压。保持氢气的流量(100 sccm)不变,温度为700~800℃时,反应室压强为6.5KPa时,场发射性能最好,开启场强仅为0.8 V/μm,发射点分布密集、均匀。
  • 司维江;周晋;禚淑萍;邢伟;高秀丽
    . 2010, 41(S2): 4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柠檬酸钡为原料,采用直接炭化法制备介孔炭电极材料。N2吸附测试表明,所制备的碳材料为典型的介孔材料,材料的比表面积、总孔容、介孔孔容和平均孔径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电化学测试表明,以柠檬酸钡为原料700和800℃碳化所制备介孔碳的电化学电容性能优于由硬模板制备的介孔碳OMC。BaC-700和BaC-800在较高的输出功率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密度,这说明它们的介孔表面在高功率输出时能够得到较充分的利用,相信这类介孔碳在对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连家
    . 2010, 41(S2): 4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利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c-Al2O3衬底上生长了InGaN三元合金薄膜,重点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光谱,通过改变光谱仪的接收位置,观察到PL谱之间的差异,为了验证此种现象和激发光功率的相关性,实验中通过改变激发光的强度,从而断定强功率的激发光会引起局域化激子复合发光的受激辐射,从而导致了PL谱中伴峰的出现,以及发光峰光强变强。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数值的分析比较,初步认为薄膜波导对出射光具有的微腔效应,以及薄膜波导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所造成的波长选择效应这都是PL谱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 邢玉凯;康爱国
    . 2010, 41(S2): 5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压电陶瓷的自增韧作用机理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裂纹和气孔的双重因素影响,建立了一个断裂韧性与晶粒尺寸及分布的模型。理论分析了BaTiO3 压电陶瓷的断裂韧性与晶粒尺寸及分布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大颗粒加入量对断裂韧性的影响。运用该模型得出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陈延明;左孝为;李三喜
    . 2010, 41(S2):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羟基化SBS为模板,乙酸镉、硫化钠为反应前驱物,利用盐诱导方式在四氢呋喃-甲醇-水体系中制备得到CdS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dS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质,可以得到稳定的具有明显量子尺寸效应的CdS半导体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dS半导体纳米粒子具有冠状复合胶束结构。
  • 罗勇悦;伊智峰;彭政;陈鹰;丁丽;李永振;冯春芳;黄田富
    . 2010, 41(S2): 5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三元混合体系溶解丝素蛋白,纯化后与过氧化物预硫化天然橡胶复合,得到了具有抗菌性能的天然橡胶/丝素蛋白(PVNR/SF)复合材料,并对胶乳和胶膜的相关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F的加入保持了天然胶乳的稳定性。在干燥制成胶膜后,与基体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强的作用,SF使天然橡胶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对基体的热稳定、粘弹等性能没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过红外光谱我们可以推测SF在胶膜中的抗菌性能与酰胺I结构有关。
  • 王磊;李仲谨;赖小娟
    . 2010, 41(S2): 5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淀粉微球(CSM)对Co2+的吸附行为,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Co2+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不同温度下,CSM吸附Co2+的吸附焓变ΔH、吸附自由能变ΔG、吸附熵变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CSM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o2+,吸附同时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液膜扩散为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
  • 张正富;马明煜
    . 2010, 41(S2): 5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溶解—铸膜法制备聚乙烯醇(PVA)-KOH-H2O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用交流阻抗测试电解质膜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随KOH含量增加,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先增后减,当PVA:KOH=3:4.5时(质量比,下同),室温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4.63×10-2S㎝-1。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随KOH的加入,PVA结构从晶态向非晶态转变,结晶度降低。循环伏安和DSC热分析显示该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很有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有望应用于碱性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