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 全选
    |
    综述
  • 林金荣;潘晶;邓福涛;鲁贻虎;刘新才
    . 2012, 43(21): 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米双相永磁材料在热变形中难以获得R(Nd, Pr)2Fe14B相的易磁化轴晶体织构(磁织构),这成为提高材料磁性能所需解决的关键难题。近期有学者通过添加Cu、Zn元素或施加大的单轴压应力等方法使得这种贫稀土的R-Fe-B合金在热压变形过程中获得了磁织构,并对磁织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此外,在Nd-Fe-B永磁材料磁织构的分析表征上,学者们开始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新技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将有助于热变形磁织构形成机理的研究。本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周福强
    . 2012, 43(21): 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图形化的蓝宝石衬底在改善GaN晶体外延生长质量以及提升LED器件发光提取效率方面作用显著,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蓝宝石图形衬底的制备方法(干法刻蚀、湿法刻蚀、外延生长法),并较系统地介绍了蓝宝石图形衬底表面周期性图形参数(图形形貌、图案尺寸、图形占位比及其深度)对LED发光薄膜及器件的影响及其机理,最后对蓝宝石图形衬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研究与开发
  • 杨振明
    . 2012, 43(21): 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硅改性树脂中硅元素和碳元素分子级均匀分散的特征,以硅改性树脂为涂层原料,在泡沫碳化硅陶瓷表面原位生成了多孔碳化硅活性涂层。在加入适量活性炭颗粒的条件下,在泡沫碳化硅陶瓷表面得到了性能良好的纳米碳化硅涂层,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相反,在没有活性炭颗粒加入的情况下,所得涂层龟裂、结合强度低,且碳化硅团聚成片,比表面积小。
  • 宋晓峰;凌风光
    . 2012, 43(21): 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对共混炭化制备介孔炭纤维的影响,本文在共混电纺丝的基础上一步碳化制备介孔炭纤维。使用差热分析仪、傅利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孔隙分析仪对共混纤维和介孔炭纤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纤维中PAN和PVB组分是相分离的。当加入微量的Sn2+离子后,PAN和PVB相行为发生很大变化。Sn2+离子一方面改善了PAN和PVB在溶剂中的相溶性,使纤维直径变粗和均匀;另一方面起到催化剂作用,减小了两相之间的阻碍,使分解和碳化过程更容易进行。含Sn2+离子的共混纤维碳化后展现出良好的形貌和结构参数。两相的质量比对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结构参数也有显著影响,PAN/PVB质量比是6/4时,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是140.7 m2?g-1,0.26 ml?g-1和7.3nm。
  • 胡智文
    . 2012, 43(21):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天然纳米粘土-凹凸棒土(AT)对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了KGM/A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TG)、力学性能测试、溶胀性测试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耐水性能。结果表明:AT与KGM之间可以通过氢键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A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KGM结晶,适量的AT在KGM基体中可以均匀分散,而过量的AT则易发生团聚,在基体中无规分布。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最快分解温度明显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此外,随着AT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陆胜;方鸣;肖建惠;
    . 2012, 43(21):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3,4-乙烯二氧噻吩(EDT)单体聚合过程,系统地研究了聚合条件对PEDT薄膜性能的影响,并对PEDT薄膜电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的起始温度、聚合时间、导电增强剂的含量、反应过程的溶液体系等因素对导电聚合物PEDT的结构及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将所制得的PEDT作为固体电解质用以制造片式钽电解电容器,电容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ESR值低于50mΩ。
  • 吕生华;马宇娟;邱超超;巨浩波
    . 2012, 43(21): 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2O2的催化作用下间苯二酚(RE)和3,5-二羟基苯甲酸(DBA)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生成酚类共聚物,研究了RE和DBA配比对共聚物鞣剂性能的影响,用FTIR、NMR、GPC和UV等方法对酚类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水溶液中HRP/H2O2催化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显著特征是相对分子质量容易控制,酚类聚合物苯环直接相连,结构内存在较大的共轭体系。应用结果表明酚类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鞣制效果,鞣制后的皮革收缩温度(Ts)达到了78.6℃,复鞣皮革非常柔软丰满。
  • 闫勇
    . 2012, 43(21): 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一步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室温获得了CIGS薄膜,研究了不同的真空无硒退火温度(150 ℃~350 ℃)对CIGS薄膜相变历程的影响。薄膜相变历程中的结构和性能薄膜采用XRD,SEM,EDS,紫外-可见光吸收,四探针等测试手段进行测试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制备的CIGS薄膜为非晶态, 随退火温度升高发生非晶CIGS→CuSe→CIGS的相变。150 ℃退火形成的CuSe薄膜的电阻率最低,光透过性能最差。退火温度超过200 ℃便生成CIGS相,CIGS相的结晶质量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改善,薄膜的电阻率和光透过率也随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 刘长友
    . 2012, 43(21): 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六角片状的Zn微晶薄膜,并由N2H4?H2O水热体系制备了Si基片状ZnO微晶薄膜。XRD、SEM与EDS谱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纤锌矿结构片状ZnO微晶长度约1μm、厚度约100nm,几乎垂直于Si基面,且在基面上随机取向组合成连续薄膜。联系室温Si基Zn微晶薄膜氧化物形貌,以“氢氧化锌脱水”反应过程解释了Si基ZnO片状微晶薄膜的生长机制。PL测试分析表明,ZnO微晶薄膜有强的近带边紫外光发射峰和弱的缺陷发射峰。
  • 那立艳;张丽影;华瑞年;宁桂玲
    . 2012, 43(21): 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室温条件下,通过配位调控方法探索了配位聚合物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Cu3(BTC)2(也称为HKUST-1, BTC为均苯三甲酸根)的合成。通过调变反应体系的浓度成功的获得了50-200 nm的Cu3(BTC)2晶体,并对其进行了粉末XRD及TGA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产物具有高的结晶度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及孔容积。这种具有高的气体吸附能力的小尺寸粒子在实际过程中将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赵斯琴
    . 2012, 43(21):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钠纳米线、TiO2纳米线和La3+/TiO2纳米线。利用XRD、SEM、HREM、XPS和UV-Vis等技术手段对样品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实验合成了直径为50-200nm、长度为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钛酸钠纳米线,并通过对微观结构的分析,初步确定其分子式为Na2Ti3O7,钛酸钠纳米线经过氢离子和镧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并高温烧结得到了TiO2纳米线和La3+/TiO2纳米线;钛酸钠纳米线对甲基橙溶液几乎没有光催化降解作用,而TiO2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样品La3+/TiO2纳米线光催化性能最强。
  • 徐习斌
    . 2012, 43(21): 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简称DDA)从理论上对玻璃基底上不同粒径的Au纳米粒子结构阵列的消光光谱以及消光峰与纳米粒子粒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玻璃基底上的Au纳米粒子结构阵列的消光谱中出现明显区别于Au单体纳米粒子的共振峰,玻璃基底上的Au纳米粒子结构阵列的消光性质与单体纳米粒子的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纳米粒径的增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出现明显红移,并且在粒径大于40 nm时出现多峰吸收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玻璃基底上的Au纳米粒子结构阵列的共振吸收峰随单体纳米粒子粒径变化的关系图。对Au纳米结构阵列的吸收机制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 胡琴;朱正吼;尹镭
    . 2012, 43(21): 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在0.1mol/L的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及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纳米晶合金经0.1mol/L的NaCl溶液腐蚀后溶液中有橙色沉淀物产生,XRD测试表明铁基纳米晶合金腐蚀后仍保留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铁基纳米晶合金有效磁导率μe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腐蚀30天后在频率为50Hz、1 KHz、100 KHz时其有效磁导率μe较腐蚀前分别下降35.9%、35.3%、27.6%,矫顽力Hc由腐蚀前的0.7097 A/m增加到1.117 A/m ,增加了57.4%,磁滞损耗Pu由腐蚀前的1.819 J/m3增加到2.994 J/m3,增加了64.6%,腐蚀后铁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有所下降。
  • 罗肖;腾双双;王鹏飞;洪昱斌;丁马太;何旭敏;蓝伟光
    . 2012, 43(21): 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偏氯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和纳米氧化铝(Al2O3)三元共混,制备中空纤维膜,探讨Al2O3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适量Al2O3的加入,中空纤维膜膜孔结构明显改善,大孔减少,微孔增多;亲水性明显提高。Al2O3为最佳含量3%时,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达到了301 L?h-1?m-2和77.2%。
  • 袁庆龙;凌文丹
    . 2012, 43(21): 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Ni/ZrO2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Ni/ZrO2纳米复合刷镀层的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并与快速镍镀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快速镍镀层相比,Ni/ZrO2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更为平整致密,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在800℃氧化后复合镀层晶粒依然较快速镍镀层细小,均匀,氧化增重速率明显低于快速镍镀层。
  • 徐光亮
    . 2012, 43(21): 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氧化物法陶瓷工艺,在缺铁配方的基础上,制备不同Bi2O3掺量的Li0.45Ni0.2Ti0.1Fe2.25-δO4 (δ=0.06)铁氧体样品。结果表明:添加Bi2O3没有在锂铁氧体中形成杂相,烧结后陶瓷样品物相组成单一,结晶状况良好;适量的Bi2O3能有效改善材料微观形貌,促进锂铁氧体的烧结致密化,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4πMs和剩磁比R、降低矫顽力Hc。Bi2O3掺量为1.5wt%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表观密度d为4.72g·cm-3,饱和磁化强度4πMs为2275Gs,剩磁比R为0.853,矫顽力Hc为2.9Oe。
  • 但年华;但卫华;林海;关林波;肖世维
    . 2012, 43(21):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0%、2%、4%、8%、16%(wt/wt)的京尼平(GP)交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pADM),检测交联后材料(GP-pADM)的基本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剂GP用量的增加,材料的收缩温度逐渐提高,抗张强度降低;电镜扫描图显示交联后材料的孔隙有缩小的趋势,并导致了吸附水率、吸湿率和溶涨率的逐渐下降;红外图谱表明交联后材料中含有共轭双键;细胞毒性试验显示,GP-pADM细胞毒性为0级,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急性毒性。
  • 李艳春
    . 2012, 43(21): 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玻璃基底上溅射Ti或Cr/Cu种子层,并对Ti基板表面进行预处理,研究基底表面粗糙度、热处理温度对于镍微结构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粗糙度、热处理温度对镍微结构镀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有较大影响,经过200°C的热处理,溅射Ti及Cr/Cu种子层与镍微结构的结合强度提高近一倍。通过EC-SPM,SEM等分析手段,初步探讨了结合强度的影响机制。
  • 苏秀霞
    . 2012, 43(21): 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合成β-CD微球载体,使其对甲芬那酸进行吸附;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电镜扫描、红外、X-衍射和热重对微球及吸附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β-CD微球1g,甲芬那酸的浓度0.003 g/mL-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最佳吸附条件下的载药量为1.90%,包封率为79.2%,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载药温度>β-CD微球的量>甲芬那酸的浓度>载药时间。
  • 孟菊雯;张明祖;倪沛红;徐玲妍;何金林;李晓菲
    . 2012, 43(21):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并将改性物分别加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溶液中,制备成锂离子电池隔膜。FT-IR和TGA测试表明:偶联剂已成功接枝到纳米SiO2表面;SEM、拉伸、热收缩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电池隔膜中纳米SiO2的分散性、膜的机械强度、热收缩及电导率都有明显地改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改性纳米SiO2的PVdF-HFP电池隔膜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比含未改性纳米SiO2的电池隔膜有所提高,尤其是含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SiO2的PVdF-HFP电池隔膜,各项性能均有较大地提高,其拉伸强度可达8.63 MPa,离子电导率高达1.53×10-3 S/cm,放电比容量在充放电循环100次以内一直保持在142 mA?h?g-1以上。
  • 许晓静;张体峰
    . 2012, 43(21): 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电化学抛光时间(60s,180s)对常规和超细晶TiNi合金表面形貌与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抛光时间从60s增加到180s时,常规TiNi合金表面纳米尺度蚀坑数量增多,但仅轻微提高了其生物活性(模拟体液中Ca-P层的生长速率),而超细晶TiNi合金表面纳米蚀坑数量大幅减少,生物活性虽大幅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常规TiNi合金。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增加纳米尺度蚀坑形貌外,组织超细化也是提高生物活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 於黄忠
    . 2012, 43(21): 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聚噻吩(P3HT(poly(3-hexylthiophene)),及P3HT与C60 的衍生物PCBM([6,6]- phenylC6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共混体系的光致发光现象,分析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对聚噻吩(P3HT)与C60 的衍生物PCBM共混体系薄膜的光致发光谱的影响。共混膜的光致发光谱(PL)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P3HT∶PCBM 共混体系所成膜的峰强度增大,当温度升高至130 ℃时,共混膜的光致发光谱峰的强度趋于最大。这说明热处理有利于共混体系中高分子链的有序排列。
  • 乔琨;朱波;高学平;谢奔;袁华;吴益民
    . 2012, 43(21): 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对不同老化时间的试样进行弯曲强度测试、冲击强度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结果表明,紫外老化仅影响到受紫外辐射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最外层,使对外层性能敏感的力学性能下降;紫外老化使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老化前期提高幅度相对较大,后期变化不明显;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受到紫外辐射的最外层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 张晶;王丽熙;黄啸谷;张其土
    . 2012, 43(21): 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相法制备BaZn2Fe16O27铁氧体,将其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水热反应,得到铁氧体/碳复合粉体。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并用网络分析仪分析了不同水热反应温度下复合粉体的电磁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在水热反应后发生碳化,接枝在片状铁氧体表面,得到了铁氧体/碳复合吸收剂;与单一的铁氧体相比,在2?18 GHz频段内,复合粉体的磁损耗有所增加,介电损耗明显增加;在水热反应温度为160℃时,复合粉体的介电损耗值达到最大,介电损耗和磁损耗在2?18 GHz频段内出现多个损耗峰,有利于电磁波的吸收,并且拓宽了吸波频带,增加了其电磁性能,使得吸波效果进一步增加。
  • 何新智
    . 2012, 43(21): 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磁性液体的浮力原理是磁性液体静力学中最具吸引力的效应之一。 浸没于磁性液体中的永久磁铁受到的浮力大于阿基米德浮力,这个差值称之为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磁性液体的二阶浮力的计算由于涉及磁场计算的复杂性而变得困难。数值计算也有太多的假设条件。本文用实验的方法首先形象的展示了永久磁铁在磁性液体中的悬浮,而后测定了在不同直径的圆柱容器中、不同尺寸的永久磁铁浸没于不同饱和磁化强度的磁性液体中所受到的轴向二阶浮力随永久磁铁与容器壁相对位置的定量变化关系曲线,分析了不同的因素对这种变化关系的影响规律。
  • 张湘辉;汪灵
    . 2012, 43(21): 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具有基底温度开-闭环复合自动控制系统的直流弧光放电PCVD设备,当开环流量不同时,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分别进行了纳米金刚石薄膜制备研究。并采用SEM、XRD,激光Raman光谱仪对所制备薄膜的形貌、物相,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开环流量从10→5→15→20 ml/min变化时,所制备纳米金刚石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及石墨成份会随之增加,金刚石晶粒转变为以(110)面生长为主,且尺寸增大;并加剧了硬质合金基体中Co相粘结剂向基体表面的扩散。温控中基底温度的波动(稳定性)是影响纳米金刚石薄膜生长性能的主要原因。
  • 陈慧敏
    . 2012, 43(21): 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结合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了高分散纳米ZrO2粉体颗粒,通过X 射线衍射仪( XRD) 、高分辨透射电镜( HR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CV)等技术手段研究探讨了ZrO2粉体颗粒的晶体缺陷、粉末晶粒尺寸大小及其电化学性能。本次试验成功的制备了粒径为10 nm 以下的近球形ZrO2三维网络纳米颗粒,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干燥处理后的纯ZrO2晶粒基本保持完整,而3Y-ZrO2晶体缺陷较为明显。并首次对纯二氧化锆的锂离子电化学性能作了一系列的初步研究,发现超临界流体处理后的ZrO2粉体具有很小的电化学阻抗;即使其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容量可逆容量较低,但其多次循环后稳定性较好,这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 徐海龙
    . 2012, 43(21): 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自由基捕获剂2,2’,6,6’-四甲基哌啶胺(4-氨基哌啶)替代其中一种氨基化合物,用三聚氯氰为交联单体,经过两步缩合反应得到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型返黄抑制剂单体,再与聚乙二醇系列产品发生缩聚反应合成了新型结构高分子化荧光增白型返黄抑制剂。采用红外和核磁光谱等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目标产物对化机浆纸张的返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性能上,与荧光返黄单体及传统的荧光增白剂VBL相比,合成的高分子荧光增白型返黄抑制剂对纸张增白效果及光抑制效果更好,其结构稳定性、耐光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其紫外吸收性能及荧光量子产率也有显著的增加。
  • 李锐
    . 2012, 43(21):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以马尾松边材为模板,用so1-gel法制备出多层壁结构Sr1-xLaxFe12-xCoxO19(x=0~0.2)铁氧体样品。利用XRD,SEM,VS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磁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锶铁氧体保留了木材的多层壁结构,壁厚约1~2μm, 锶铁氧体微粒尺寸约在1~1.5μm,每个微粒水平连接构成管胞壁。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x值增大而增加,矫顽力则随着x值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平行壁方向(A方向)的矫顽力明显低于其它方向(B、C方向)。
  • 周巍;张荣华;赵鹏;林超;文学军;徐红珍
    . 2012, 43(21): 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以I型胶原蛋白(COL)为主要构成的纳米超薄膜。该类型薄膜厚度与涂层层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喷涂”方式,在未经任何理化作用处理的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表面可原位形成厚度可控的胶原蛋白薄膜结构,改善聚酯材料的亲水性。在小鼠成纤维细胞(L 929)培养实验中,聚乳酸(PLA)表面负载多层膜以后,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铺展。
  • 胡小华;施琼玲;魏锡文;黎学明
    . 2012, 43(21):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量子化学的DFT方法,采用模型化学方法和Gaussion03程序,计算了由不同数目硅原子组成的模型分别吸附某几种氢原子、氧原子、硝酸根的模型和多孔硅表面可能存在的SiHX类物质自由基或分子碎片的红外光谱进行了计算,考察了各模型吸附前后的电荷集居数和红外振动光谱,计算结果表明多孔硅表面吸附氢原子、氧原子以及硝酸根可以削弱相关Si-Si键,导致硅氢氧化合物出现,从而氧化或断裂生成Si-H或、Si-O一类分子碎片而引起爆炸。
  • 申祥;张朝阳;任国栋
    . 2012, 43(21):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轴向缩短性是个性化冠脉支架很重要的一个力学性能,它决定了支架长度的选用及定位的精确度。以个性化冠脉支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它的设计参数及膨胀直径对轴向缩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型支架缩短性最好,M型支架缩短性最差;支架波形环高度和膨胀直径对轴向缩短性的影响比较显著,增加波形环高度能够降低支架缩短率,但是,增加支架的膨胀直径却会提高支架的缩短率;此外,支架的筋宽、筋厚、波形环曲率半径、连接杆长度对缩短性虽有一点影响,但影响甚微。因此,有限元法对个性化支架力学行为分析具有很大的帮助,为支架的临床选择及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 王衍行;祖成奎;陈江;
    . 2012, 43(21): 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组分调整对高硼硅玻璃黏度和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2O3/SiO2比增大,玻璃黏度减小,而膨胀系数增大。增加Al2O3含量,玻璃黏度增大,但膨胀系数基本没有变化。Li2O具有助熔作用,可显著降低玻璃黏度,而增大膨胀系数。ZnO也表现出助熔效果,但比Li2O作用弱。CaO取代Na2O时,玻璃高温黏度变化较小,而低温黏度明显增大。加入ZnO和CaO,玻璃膨胀系数降低。外加少量的TiO2、ZrO2和La2O3可降低玻璃黏度,膨胀系数稍有增大。E玻璃与Kovar合金的膨胀系数具有良好匹配性,可满足Kovar合金封装要求,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 战美秋;史玉梅;魏志勇;陈广义;张万喜
    . 2012, 43(21): 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水滑石(PBS/HT)纳米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及分散,结晶和熔融行为,晶体结构和球晶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层状水滑石纳米粒子较好的分散在PBS基体中,HT具有明显异相成核能力,显著地提高了PBS的结晶温度。HT的加入不改变PBS的晶型,随着HT加入量的增加使得PBS球晶密度增加,球晶尺寸细化。动态机械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存储模量显著提高。
  • 李意峰;黄剑锋;曹丽云;吴建鹏
    . 2012, 43(21): 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镧和硝酸铜为原料,在不同La/Cu物质的量比条件下合成了La2CuO4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a/Cu比为化学计量比2:1时,可以制备出单一相的La2CuO4;La/Cu比小于2:1时,产物含有CuO杂质相;La/Cu比大于2:1时,含有La2O3杂质相。根据UV-Vis-NIR光谱分析,La/Cu比为2:1,所得La2CuO4的光学带隙为1.37eV,杂质相的产生使光学带隙减小。以抗坏血酸,葡萄糖为分散剂,有较好的分散效果,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时,出现团聚现象,相应的光学带隙分别为1.39eV,1.41eV和1.33eV。